第二百七十九章 煬帝西巡

隋煬帝西巡了,此次目的,主要就是了解西北高原之地的自然狀況和政治動向,向當地政權還有西域諸國,展示國力,以圖使他們歸附大隋。

這並非楊廣登基之後第一次出巡,因爲在大業二年,他就率領文武百官,後宮佳麗出遊了江都,當時大運河剛開始建不久,所以河道只走了一半,剩下一半則是陸路,舟車勞頓,沿途遊山玩水,去了他的青年時,苦心經營的揚州。

歷史上對隋煬帝三遊江都衆說紛紜,大多采取貶斥,民間演義評書,更是把隋煬帝下江都,說成看瓊花、看美女、貪圖遊樂等,多是故意抹黑,流於表面的膚淺批評而已。

其實楊廣對揚州,有着很強烈的情結。早年楊廣還是晉王時,開皇八年十月,隋文帝於壽春設置淮南行臺省,任命二十歲的晉王楊廣爲行臺尚書令,爲伐陳隋軍統帥。隋出動了九十個總管府,合計五十萬大軍,皆受晉王節度。

其實楊廣只是名義統帥,實際統帥是文帝派來的宰相高熲,衝鋒陷陣的則是賀若弼、韓擒虎、虞慶則等大將軍。

六朝在江南割據近四百年,這使得大江南北各方面的差異很大。隋朝必須在消彌政治與文化差異的背景下建立新的統一。隋文帝滅陳後推行的是“關中本位政策”,對江南人士採取了排斥鄙視態度。

隋文帝先把陳地瓜分,派了三個兒子坐鎮,同時,又在江南置吳州、洪州、廣州、桂州等八個州,任命關隴人士爲總管。這又使江南經過多方鑽營而獲得官位的庶族地主感到十分失落,猶如喪家之犬。

因此,南方一直很不穩定,在開皇十年,也就是陳亡後不足兩年時間,一場規模巨大的反隋叛亂在舊陳境內全面爆發,反叛者表現了對隋歧視性高壓政策的極端仇恨。隋文帝一邊派楊素鎮壓,一邊派楊廣去揚州地帶治理。

與楊素血腥鎮壓不同,楊廣更注重招撫。與前年滅陳之役所採取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方法相同,剿撫並重,攻心爲上。他坐鎮江都,招撫叛者,如吳郡世族名士陸知命,在三吳地方很有名望。楊廣延請他,在他遊說下,有十七城叛者納城迎降,不戰而屈人之兵,功勞甚大。

二十二歲的楊廣,廣泛收納江南人士,大大緩和了南人的敵對情緒。他對自視正統的江南文人優禮有加,尊崇寬大。爲更好地拉攏,他竟效法東晉着名宰相王導,“言習吳語”,學會了一口流利的吳方言。他令潘徽領銜,集江南諸儒編撰《江都集禮》一部。

楊廣從開皇十年出任楊州總管,鎮守江都,到開皇十九年離開江都入朝,整整十年光陰,都留在了江都,焉能沒有感情?

一個人,如果成功了,站在了人生的高峰,很自然對過去一段特殊經歷,留下特殊記憶的地方,特別的留戀,揚州是楊廣從青年時候,度過最逍遙,最有意義的十年,難免會格外留戀,想要衣錦還鄉,回去炫耀,回去留戀,追憶往昔。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第二次出巡,是大業三年,隋煬帝心血來潮,決定北巡,去了突厥與隋的接壤地帶,榆林郡,要瀏覽草原風光,爲方便旅行,他徵集數十萬壯丁,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十餘萬壯丁鑿開太行山,開闢通往幷州的馳道。

隋煬帝率數十萬大軍,十萬匹戰馬,結成方陣,自己攜后妃躲藏在方陣中間,領略突厥遊牧風光,威懾鐵勒、突厥、契丹等遊牧部落。

這一次,大業四年要西巡了,畢竟攻克了吐谷渾,開疆拓土,是任何一個君王在位期間都希望做到的,有此豐功偉績,這樣可以在宗廟內,享受子孫後代的敬畏,受到後世萬民的敬仰,青史留名。

所以,這一次西巡,場面更大了,超越上兩次。

禁衛軍出動三十萬,可以說掏空了洛陽、長安兩都的府兵,沿途的鷹揚府兵,也要加入進來,組成更加威武之師,雄壯豪邁,浩浩蕩蕩。

皇親國戚、文武官員、內宦宮娥、宮廷侍衛,一併隨行,這規模可就大了。

這樣的行軍,速度不會多快,沿途地方官太守、縣令、鷹揚郎將等要恭迎、設宴,消耗過大,哪怕五十萬大軍自帶了糧草,但是光供給酒肉和地方特產,伺候好王公貴族,足以掏空一個郡縣數年的稅收了。

二十日後,隋煬帝的聖駕,進入青海高原上,終於抵達了伏俟城。

羅昭雲、元壽、楊義臣、段文振苦等了一個多月,總算把隋煬帝等來了。

“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全軍武將們全都出來跪拜接駕,場面宏大,許多邊戍的士兵,土生土長的當地人,一輩子也沒見過這等場面,更不曾想有機會瞻仰九五之尊的龍顏,全都傻眼了,滿臉的興奮。

那些伏俟城內的吐谷渾貴族、百姓也都很早出城,跪拜在地,看着人山人海的大隋將士,鎧甲鮮明,騎兵十萬,威武雄壯。再看隋煬帝並非坐在轅車內,而是坐在高高的行宮上,這個行宮,竟然比吐谷渾真實的房子還有高大寬敞,金碧輝煌,而且還會移動,全都驚呆萬分,高呼聖可汗。

“聖可汗!聖可汗——”

隋煬帝坐在的行宮車,是宇文愷打造的行轅宮殿,可以觀賞風景又可以移動,取名觀風行殿,殿內可以容納好幾百名侍衛人員。觀風行殿還可以拆卸,也可以裝配合在一起,下面裝有輪子,推動起來非常迅速,簡直就像是仙殿一般。,

沿途的時候,已經拆卸,進入吐谷渾境內的時候,才組裝起來,目的就是爲了裝一把逼!

楊廣聽完了這些吐谷渾子民的呼喊,感受着朝拜的場面,哈哈大笑,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涌上心頭。

這可是先帝做不到的事,他卻做到了,征服吐谷渾,重開絲綢之路,讓番邦異族的子民,跪地朝拜,接受中原皇帝的恩澤,自己要超越先帝,銘記青史。

想到此,忍不住一陣得意和自滿,頓時覺得自己離着明君、聖王,又近了一步!

第二百二十六章 遁世勢力第兩百零八章 行刺事件第七十章 宴上比鬥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親自南征第五百七十七章 亂軍拼殺第九百八十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二百八十六章 託孤之意第八百一十四章 開科取士第二百六十九章 連環陣第九百五十七章 親自出手第一千一十九章 美食爭議第八百六十七章 唐國朝局第七十四章 知辱而後勇第六百二十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四百三十七章 欲語淚先流第四百一十三章 這個殺手不太冷第八百三十八章 安撫東都第四百三十九章 僕骨王部第七百七十章 劍指長安第三百九十二章 演義不靠譜第十七章 刺搶之術第六百三十四章 軟硬兼施第三百二十一章 綿裡藏針第七百六十三章 壯士出川第二百九十一章 篝火晚會第九百一十一章 食物與肉第一百五十四章 祭旗點將第三百六十一章 血染遼水第六百四十五章 借力打力第二百二十一章 玄霸的去向第四百一十五章 聯袂出谷第五百一十六章 佳人有約第一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九百九十八章 悍勇奪城第七百七十章 劍指長安第八百九十四章 重用寒門臣子第八百九十四章 重用寒門臣子第八百二十四章 低調出徵第九百三十一章 坦誠交流第七百二十七章 脣亡齒寒第九百六十七章 人心惶恐第四百五十五章 勾勒戰略第四百零四章 落難第五百八十一章 驚天下第九百零一章 犯大華雖遠必誅第七百七十六章 觸景傷情第一百五十五章 出征北伐第六百八十四章 破局第六百一十七章 接連拔城第五百四十一章 衝鋒攻陣第四百八十一章 祖孫密談第七百九十九章 鄭國舉措第五百六十二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六十九章 連環陣第一百六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七百七十八章 朝會爭論第七百二十一章 巾幗俏公主第七百四十四章 三方結盟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渡江做說客第二百六十五章 審問第六百七十九章 西北文教第八百二十一章 夏國反應第一百七十六章 反襲殺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意孤行第八十九章 逍遙一嘆第五百一十三章 跟蕭後的秘密第八百零一章 上兵伐謀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將功贖過第六百六十二章 殺機浮現第一百九十七章 獻策第四百零三章 再議計策第二百八十六章 託孤之意第二百一十章 無可奈何第二百四十四章 坐胯抱丹第三百六十三章 鏖戰遼東城第二百五十四章 衆志成城第一千一十九章 美食爭議第四百五十六章 周密計劃第五百零二章 突厥撤兵第一百一十三章 不得不防第八百七十七章 寒風凜冽回長安第九百二十一章 大勢已去第三百八十六章 面聖第七百五十四章 炸慘突厥第八百五十章 雄關漫漫,堅厚如鐵第四百五十三章 紅拂女的經驗第五百八十章 投奔幽州第一千零二章 胥吏的擴用第二百五十七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火攻之計第兩百零一章 孟浪一回第二百零九章 好感破滅第四百一十三章 這個殺手不太冷第三百四十四章 橫掃第四百一十四章 兵敗垂成第四百九十九章 救駕而來第六十四章 意外露才第二百五十四章 衆志成城第五百八十一章 驚天下第四百零四章 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