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衝鋒攻陣

斛律垂雲覺得自己布的陣型,在兵法上,比邊戍隋軍的陣法要高明,按照兵法上的記載,三才陣攻守兼備,可以應對偃月陣了。

四周的俾將、都尉們也深信不疑,因爲他是北齊名將之孫,當年斛律光可是戰功赫赫,百戰百勝,爲北齊打下很大疆域,震懾北周,壓制契丹等部落,用兵如神。

他出身將門,用熟讀兵法,自然被北齊這些遺民們推崇,列出的陣法也有模有樣。

“弓箭手準備!”

中間的戰鋒隊士兵,手挽長弓,瞄準了對方的軍陣前,只等交鋒了。

麥鐵杖身爲前軍統帥,擁有五千多騎兵,這是他最大的底盤,因爲這支北齊軍多是步兵,騎兵只有兩千多,卻作爲散騎在位,負責攔擋和滋擾作用,顯然沒有安排成主力交鋒的作用,大概只想硬擋己方的騎兵衝鋒而已。

“書呆子啊,沒有實戰過,不知道騎兵陣的威力,也好,這一課就算我指點北齊的晚輩了,不過學費肯定要慘痛付出。”麥鐵杖心中暗想,轉過身,環顧了一週俾將、都尉。

“都給本將軍聽好,我們身份羅少帥的精銳之兵,負責先鋒掃敵任務,這一戰,是我們立功好機會,踏破敵陣,擊敗亂軍賊子,安撫一方百姓。”麥鐵杖雖然是粗人,但是羅昭雲沒少跟他做口頭工作,讓他在作戰前,多動動嘴,說一些大義凜然的話,提高凝聚力,出師有名,膽氣就足。

果然,軍心瞬間點燃,氣氛激盪,熱血沸騰,三軍大吼:破軍!破軍!破軍!

哐哐哐哐!

將士們用長兵、後盾磕着地表,發出一股震顫之聲,節奏鮮明,鏗鏘有力,所有的士兵都感到血脈噴張。

“趙鐸、歐陽雍、麥仲才,你三人帶着騎兵陣衝鋒,務必衝散步兵方陣,給我趟過去,插入中軍。”

“屬下得令!”

頃刻之間,俾將到位,傳令下達,騎兵開始移動,第一排先動了,手中握着圓盾,一手持着長矛,盾和矛配合,攻守兼備,雖然攻擊力會減弱幾分,但是防禦力卻能大大增加。

這是羅昭雲從歐洲騎兵身上,得來了啓發,給騎兵每人都配備圓形滕盾,既能手持,也能用手臂挎着,長矛搭在盾邊,整個人躲在後面,對付步兵陣還是非常有效果的。

因爲步兵陣對騎兵,往往以弓弩箭矢、長槍林陣爲攻擊手段,如果第一排、第二排的騎兵使用輕質的盾牌,抵擋箭矢,減少傷亡,又以戰馬的速度前衝,無疑使戰力大大提升。

“轟隆隆——”

騎兵衝鋒,偃月如刀!

第一排千人隊,以偃月的弧形向敵軍方陣衝殺,剛奔出十多步,第二隊騎兵也動了,但是陣型已經有所變化,不再是像第一排全部排開,而是交錯成兩組。

第三隊、第四隊的騎兵更是陣中有陣,以車懸的陣型爲主,各騎之間的間隔不同,戰馬間留出空隙,使他們發起衝鋒時,不會相互擁擠踩踏,也使敵軍步卒可以在戰馬間閃躲讓路,不至於把路堵得死死。

第五隊騎兵則是策應衝鋒作用,避免被敵軍包抄。

“殺!”隋軍大吼,馬蹄殷雷,滾過大地。

“放箭!”北齊復國軍開始遠射,萬箭齊發,儼然烏雲。

咻咻咻!

箭矢破空,急促射來,卻被騎兵的圓盾擋住不少,發出嘭嘭嘭的撞擊聲,如果換做以前,肯定不少騎士被射落在地了。

而這一次,一輪四五千支箭羽過後,竟然只有兩三百人落馬,傷亡率減少了一大半。

第二組弓箭手緊接着射出,籠罩下來,但是第一排的騎兵,仍然沒有傷亡過大。

北齊軍俾將和管理弓箭手的都尉都傻眼了,意識到這支騎兵跟以前傳統的騎兵,貌似裝備有些不同,不但一手持矛,一手持盾,連戰馬的頭顱上都帶着鐵皮,防備弓箭射到馬首上。

“對着馬腹平射,他們的戰馬防備並不全面,那是攻擊之處!”有北齊俾將發現了破綻,號令弓箭手射擊戰馬前胸和腹部。

這是破綻所在,因爲給戰馬再全副武裝,造價太高,羅家軍不可能短期內打造一支渾身鐵甲的騎兵與戰馬,能給坐騎配備了頭具,就已經相當不錯,是一個進步了。

第三輪的箭矢低射而出,的確能射中一些戰馬,摔倒在地,人仰馬翻,慘叫之聲絡繹不絕。

但摔倒在前的人,會絆倒後面的騎兵,不過,這些摔倒的騎士和坐騎,同樣成爲了活靶子,被低射而來的箭矢射成刺蝟,但後面騎兵反而並沒有被波及到,這是低射的弱點。

第二隊、第三隊的騎兵悍勇無畏,快速穿過受傷的同伴,眨眼便衝到了陣前。

北齊軍的散騎隊硬擋上去,要阻滯敵軍鐵騎的衝鋒,減緩速度,給後面步兵卸掉對方的攻擊力。

“將士們,立功機會來了,殺——”

趙鐸作爲第二隊的都尉,指揮騎兵,直接壓上去。

咔嚓咔嚓!

騎士手持長矛朝前猛刺,利用戰馬的慣性,向前撞擊,猶如鋼鐵洪流,向前推移,頓時間,廝殺慘烈,血流成河。

雙軍騎兵率先交鋒,精銳與平庸,幾乎一個照面就能凸顯出來。

噗噗噗!

北齊軍尚未大戰過,也沒有嚴密組織,可不像隋軍這樣,三人成組,配合殺敵,所向披靡。

麥仲才指揮第三隊緊跟上來,投入戰鬥,以車懸錐形陣法,朝着步兵陣裡層衝擊。

慘烈大戰,如火如荼地展開了。

第八百八十二章 治國朝令的探討第三十六章 從軍行第七百六十七章 大戰將至第三百八十三章 古老勢力第七百七十四章 盤踞關中第五百七十七章 亂軍拼殺第一百三十三章 未雨綢繆第二百一十九章 建都詔書第七百五十六章 血腥鏖戰第一百五十三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八百四十一章 後宮秘事第九百五十章 主力初交鋒第二百九十四章 少年戰神第八百七十七章 寒風凜冽回長安第八百一十三章 圍困東都第七百九十一章 大華學刊第六百八十七章 黑死病第四章 既來之則安之第五十四章 且戰且退第八十章 薑是老的辣第一百九十五章 早朝會第七百三十六章 推卸責任第一百四十章 局勢嚴峻第四百四十九章 意氣相投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心謀算第十八章 猜忌日重第四百九十五章 破敵三策第八百一十一章 內政與科舉第四百五十七章 回中原第三百三十二章 平等觀念第九百二十二章 秦王突圍第六百六十九章 列陣交鋒第九百五十九章 開始收網第四百七十四章 情絲苦第六十九章 打壓第三百八十五章 破城第六百四十七章 各有進展第八百八十章 南北情報第九百零八章 突厥來犯第四十四章 大軍北進第六百六十五章 出征吐蕃第六百二十八章 禍從口出第二百零四章 相逢恨晚第八百五十一章 鏖戰太谷城關第二章 一入侯門深似海第三百四十九章 心如蛇蠍第二百二十九章 武不能萬敵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被動局勢第八百五十三章 儒之脈絡第二百二十二章 造東都第十一章 遇襲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淮南局勢第三百四十五章 搜尋證人第二百五十九章 踏西行第六百三十章 西秦謀劃第四百一十五章 聯袂出谷第八百八十七章 年關新氣象第一百零一章 重陽之日第二百零四章 相逢恨晚第十九章 政鬥漩渦第一百九十四章 一番指教第九百二十二章 秦王突圍第四百八十八章 雁門之圍第四百七十六章 鋌而走險第八百五十七章 田間巡訪第五百二十四章 羅府添丁第一章 重生在隋第一百七十八章 節節勝利第一百七十四章 斷後搏殺第十六章 拉攏人心第二百七十四章 鬥嘴冤家第八十三章 畫龍點睛第三百五十六章 二十四軍勢如虹第五百九十七章 遠行第四百五十三章 紅拂女的經驗第二百一十五章 委派新任務第一百二十五章 風波欲來第四百四十五章 拔裡速對決第二百一十三章 印刷術第八百一十三章 圍困東都第一百一十六章 煙雨樓第六百六十二章 殺機浮現第二百四十八章 臨羌城第七十六章 逛東坊市第四十九章 袍澤兄弟情第三百零六章 暗香浮動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工業曙光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伏擊得手第六百八十章 不斬來使第二百七十二章 末路選擇第一百七十章 山窮水盡疑無路第五百六十四章 驅狼逐虎第七百六十七章 大戰將至第三百二十八章 人傑薈萃第二百四十四章 坐胯抱丹第三百九十六章 秘密安排第二百二十七章 相見歡第八百二十一章 夏國反應第九百五十章 主力初交鋒第一百七十二章 先定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