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六章 惦記糧倉

滎陽東三十里,蒲山公大營。

李密代海寺伏擊張須陀成功,幾乎使張須陀的精銳之師全軍覆沒,一戰成名,天下皆知。

各地義軍、官府、門閥都紛紛傳頌李密之威名,更別說瓦崗軍內部了。

所有瓦崗軍都對李密刮目相看,他們幾乎都是來自田地的百姓,知識少,視野短,得知李密乃是蒲山公後人,又如此善奇謀妙計,頓時在軍中得到前所未有的擁護。

這時候,李密的一位好友李玄英,趁機在軍中有散播的《桃李章》的讖語,開始做了耐人回味的解釋。

“桃李子,得天下;皇后繞揚州,宛轉花園裡。勿浪語,誰道許?”李玄英研究後,秘密散播,預言了三件事。

第一句,桃與逃偕音,指的是逃亡的李姓之人,會得天下。

第二句,意思是皇帝與皇后,迷轉於揚州,不得返都。

第三句“勿浪語,誰道許”,是要守“密”的意思,言意指的是李密。

李玄英最後得出結論:當今皇帝與皇后,回不來了,會死於揚州;蒲山公李密會得天下。

這個消息傳開,軍營內的將士們深信不疑,越發覺得李密就是這個神秘讖言裡的桃李子,能得天下。

“李密可能就是接替楊廣的真龍天子,大隋要亡國了,密公當興!”

“我們要擁護密公,日後都是開國功臣!”

由於李玄英的推波助瀾,幕後李密親信的散播,導致這個傳言在大營內迅速傳開,甚至派人到周圍郡縣散開,使得李密的威望和名聲一下子推到風口浪尖,舉目關注。

王伯當、徐世績、王君廓、賈雄等人,更是都以他爲主,決定繼續向前推進,進攻滎陽。

很快,有不少滎陽附近的義軍、草寇紛紛來投,就是奔着李密的名聲,甚至連徐圓朗都帶着兩萬兵馬,主動依附,要聽從李密號令。

他自己的兵馬,從所剩的四五萬人,一下子驟增,降軍加入,附近義軍,招募的新軍,混合在一起,突破了十萬衆,而且每日仍在增多,比瓦崗山上的舊軍多上一倍了。

此刻的李密,手握兵權,超過翟讓,心思自然也發生了變化,覺得羽翼豐滿,只要再拿下滎陽,攻克回洛倉,佔據洛陽後,中原腹地的江山,就唾手可得了。

李密帶着身邊幾個人,去一個營帳,探望羅士信和程知節的傷勢,這些日子,通過從上到下的遊說,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甚至李密親自來拉攏,最終才使張須陀帳下的二虎將歸附。

理由並不難理解,首先大隋已經要覆滅,身爲隋將,早已迷茫,沒有了盛世時候的忠君愛國之心,羅士信和程知節等人,都是感恩於張須陀,順帶保護家園父老鄉親,但隨着戰鬥場地背井離鄉,他們心中也早有了厭戰情緒。

第二是如今被俘,只有兩個下場,一是歸順,而是被砍頭,二人年紀輕輕,識時務者爲俊傑,肯定不願意爲了昏聵的朝廷而陪葬,所以,沒過幾日就答應歸順瓦崗軍。

李密聞言大喜,親自爲二人上繃帶,拉攏二將,爲己所用。

“羅將軍、程將軍,可覺得傷勢好轉一些?”

羅士信、程知節見李密帶着一些文謀武將親自探訪,頓時掙扎起身,抱拳一禮道:“見過密公,以及諸位將軍、先生!”

李密熱情上前,微笑道:“兩位將軍有傷在身,不必多禮,趕緊坐下,我們到此,一是爲探望你二人傷勢,另外,有下一步行動,要跟二位將軍相商。”

“哦,什麼事?”羅士信心直口快,忍不住問。

有侍衛搬過椅子,李密坐下後,讓房彥藻攤開一張地圖,說道:“我瓦崗軍在亂世中,要替天行道,不止是說說而已,下一步要進攻滎陽,目前楊慶已經派了劉長恭帶兵阻擊我軍,這並非什麼大問題,只是瓦崗軍目前擴增很大,糧草消耗過快,所以,進攻滎陽前,想先拿下興洛倉!”

“興洛倉!”羅士信、程知節聞言一驚,他們身爲隋軍將領,自然知道這個糧倉的重要性。

這興洛倉在河洛鎮七裡鋪村以東的黃土嶺上,這裡地處丘陵,形勢險要,土層堅硬、乾燥,又有水路運輸之便,北臨黃河,西接洛水,自洛河逆水而上可達洛陽,逆黃河而上可達陝西潼關和當時的西京長安,順水而下可達山東至海口,同時與大運河相通,能夠與江南糧倉產地相連。

隋大業二年,在鞏縣東南河洛鎮興建洛口倉,把從江南經大運河運來的糧食囤積於此。修築倉城,周圍二十餘里,共有三千窖,每窖藏糧八千石,設官兵萬餘兵馬防守糧倉。按此記載計算,洛口倉約可容納糧食兩千四百萬石,是當時全國最大的糧倉。

雖然糧草一直沒有灌滿,這幾年徵糧減少,戰爭頻繁,但即便如此,裡面恐怕仍有一千萬石,足夠二十萬大軍數年之用了。

“二位將軍對回洛倉可曾瞭解,駐軍防守等,便於我等順利奔襲,迅速得手,不但可以滿足我軍後備糧草之需,連周圍數郡百姓,都能得到救濟,幫他們度過今年的饑荒。”李密說得誠懇。

程知節和羅士信相互對視一眼,心中已然明白,這表面看似重用他們,前來聽取意見,但未嘗不是一種投名狀,有一點試探成份,若二人不是真心歸附,恐怕就不會盡心辦事,說出倉城的軍事部署了。

羅士信說道:“這好辦,只要點給我三千人馬,我就可以偷襲血戰,拿下此城。”

李密則搖頭道:“羅將軍傷勢太重,暫時不宜動手,而是養傷爲主,日後會有諸多機會,等羅將軍大展神威。”

程知節起身道:“我的傷基本好轉,還是由我帶兵,前去襲城吧。”

李密沉思一下,微微點頭道:“這樣吧,由你帶隊,徐世績、王君廓隨行輔助,去奔襲倉城,撥給你們八千精兵,要確保萬無一失,偷襲拿下興洛倉,這樣我軍跟劉長恭作戰時候,底氣就足了,攻克滎陽,指日可待。”

第一百五十五章 出征北伐第九百七十三章 道出實情第二百五十五章 太子歸西第一百七十二章 先定軍心第三百七十八章 有備而來第七十三章 差距明顯第二十二章 野心勃勃第七百八十五章 安撫降臣第七十八章 登臨羅府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大難臨頭各自逃第七十八章 登臨羅府第八百三十八章 安撫東都第八百八十章 南北情報第四百九十六章 出兵援救第六十六章 美人帳下猶歌舞第八百八十九章 采女之選第一百七十六章 反襲殺第五十九章 夜下傾談第八百四十三章 鉅鹿之戰第八百六十二章 生擒唐太子第九百六十九章 班師回朝第九百六十一章 半路殺出程咬金第七百五十一章 大軍壓境第九百二十九章 密函捷報第六百七十六章 唐王政權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戰不停第五百九十三章 難捨難分第五百四十一章 衝鋒攻陣第五百六十四章 驅狼逐虎第一百七十七章 收場第七章 識破第四百六十一章 他的傳說第七十六章 逛東坊市第六百七十章 西北軍的強勢第五百六十三章 背後誹議第七百六十三章 壯士出川第二十七章 退敵第六百七十九章 西北文教第七百二十七章 脣亡齒寒第五十八章 掩殺第八百四十八章 一敗塗地第一百七十章 山窮水盡疑無路第一百六十二章 主力渡河第七十七章 算計未成第九百四十一章 上陣父子兵第三百七十四章 北齊遺族第八百四十八章 一敗塗地第一千零一章 天災人禍第五百九十八章 叛軍攔路第九百四十四章 幸不辱命第二百一十四章 遷都之論第七百六十章 以假亂真第一百八十三章 苦戰後的勝利第二十三章 年關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突來驟變第三百九十八章 戰火蔓延第六百零二章 抵達西海郡第七百零二章 變數第五百八十四章 徐徐圖之第八百四十一章 後宮秘事第四百二十七章 懷璧其罪第八百四十章 嫂皇后第一千零九章 賑災大使第五百二十六章 民以食爲天第一百三十九章 仁壽宮變 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先定軍心第一千零八章 安民之策第三百六十七章 撤軍之亂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淮南局勢第六百八十七章 黑死病第七百零七章 兵臨大震關第九百四十六章 偷襲與反偷襲第七百八十四章 李靖班師歸第五百二十三章 長兄逼婚第九百三十九章 運籌帷幄之中第六百六十四章 家眷到來第三百四十一章 家族興衰第一百七十七章 收場第六百一十三章 議出兵第八十一章 密謀第二百八十七章 過祁連雪山第四百一十七章 擊殺強敵第九百八十三章 歸州大營第二百二十二章 造東都第九百二十七章 唐國降第一百零一章 重陽之日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華第五十一章 唯有戰第七百九十九章 鄭國舉措第三百九十九章 攻洛陽第五百零六章 春風一笑樓第四百六十八章 天羅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運河第八百章 諸侯反應第二十章 矛盾激化第七章 識破第五百一十七章 才女往事第四百六十七章 西京相聚第四百一十七章 擊殺強敵第七十七章 算計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