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一章 謀劃突厥

羅昭雲手中握着從北面草原傳回的突厥情報,略做沉吟,考慮着情報的準確性和真實性。

不過,經過一些對比,從不同的小部落安插的斥候、秘碟得到的情報,大致相同,也就是明年開春,始畢可汗要親率大軍,從北面殺過了,威逼長安城。

“始畢可汗,還真是不安分的主兒,去年剛擊敗突厥和朔方西涼的聯軍,還是不甘心,仍要來中原添亂。”

羅昭雲的眼神帶着幾分寒冷,這種遊牧部落的人,不信奉什麼詩書禮樂,完全講究弱肉強食、叢林法則,中原強大,他們就當就來朝拜,當兒子都行。一旦中原衰微,那麼瞬間翻臉不認人,帶兵不斷來搗亂。

“按照歷史記載,始畢可汗的壽命也快到了吧。”羅昭雲記着歷史上所載,始畢可汗最後一次帶兵南下侵犯李唐時候,暴斃途中,不得不退軍。

“我不管他會不會暴斃,反正既然明年開春他敢南下,就讓他有來無回了。”羅昭雲帶着一股狠勁,既然情報已經提前預知,就可以早些準備。

當然,羅昭雲所做的準備,並非是嚴守邊關,抗拒突厥大軍進入。而是打算引蛇出洞,在途中層層設伏,讓這支突厥大軍有來無回。

讓突厥大軍長驅直入,成爲甕中之鱉,到時候,可以消滅突厥有生力量,緩解北方的強大壓力。使得依附突厥的劉武周、李唐、劉黑闥等人,都能得到威懾和恫嚇,打擊那些亂軍勢力的士氣。

想通這些,羅昭雲倒是有些期待突厥的南下入侵了。

..........

次日早朝,羅昭雲身着繡着金龍的黃袍天子服飾,頭戴玉冠,坐在金鑾殿上,俯視羣臣,君臨天下。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衆卿平身!”羅昭雲雖然還不足三十的年紀,但是帶兵打仗,建立華國,日趨成熟,坐在那裡,不怒而威。

他已經不是當初的稚嫩少年,如今成爲九霄神龍,真命所在,具有神秘氣運加身,有社稷之重任。

最主要是他靈魂來自現代,思想成熟,不像當時歷史人物思想的侷限性,這就是巨大的優勢。

“恭賀陛下征戰天下,凱旋歸來!”

文武大臣紛紛站出來表賀,依附言論,歌功頌德。

雖然有拍馬屁的嫌疑,但是羅昭雲這一年的征戰捷報,一次次傳回長安城,穩定軍心、民心,這些從門閥貴族長大的文臣武將後裔們,也都對羅昭雲的帶軍能力感到敬佩不已。

他的江山,完全是由自己從亂世中打下來的,跟隋文帝楊堅那種奪權和宮變的模式還不相同,更令人折服。

羅昭雲聽完這些大臣們稱頌,面帶微笑,心下卻沒有自滿,畢竟天下尚未統一,門閥的弊端還存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拔除隱患的,自己的羅家畢竟勢單力薄,還需要藉助各種手段,來瓦解關中門閥,河東門閥,隴西門閥等等勢力。

除了這些大門閥外,天下還有諸多大族大戶,要麼是累世公卿之後,要麼是大儒世家,從秦漢時期傳下來,覺得身份高貴,可能連皇室都覺得沒有他們資格老、地位深。

這些秦漢之後,魏晉南北朝形成的門閥和姓氏高低論,有鮮明特色,比如南朝“王謝袁蕭”、晉代“謝王桓庾”、隋唐“崔盧李鄭”等,直到宋代經濟高度發展,文化繁榮,才得以解決。

羅昭雲想到這些,心中有數,但是不能盲目去一刀切,強行改制,那樣只會引發從朝中到地方貴族大姓的反感,所以,他打算先從經濟、思想、官本位體制等諸多方面,進行逐步滲透和改革。

“朕出征在外,雖然有大勝利,但是,這離不開衆卿家在後方的協同運作,各盡其職,糧草、軍械、役工調度等非常及時,沒有了後顧之憂,所以說,這些勝仗也有你們每一位的功勞!”

羅昭雲客套一番,這些話聽在朝中文武大臣的耳中,彷彿一股清泉在流淌,都感覺舒服受用。

最主要是君王勝利凱旋,並沒有高傲自滿,不像楊廣那般自大,剛愎自用,也不像楊堅的猜忌無常,因此,一些兩朝元老們,都覺得這個陛下不錯。

一些年輕的官員也覺得幹勁十足,跟着如此開疆拓土的明君幹事情,容易出成績,可名垂青史。

“回到長安兩日了,朕已經私下召喚樞密院、政事堂、六部長官、翰林院士等,瞭解了朝內的局勢,目前一切平穩發展,百廢待興,各地推行大華新政,穩中發展,非常不錯,諸位都有不小功勞。不過接下來,朕的關注重心,會從沙場上,轉移到民生上來。”

“諸位也都清楚,目前天下格局,北面隱患只剩下晉陽李唐,如甕中捉鱉,劉武周和劉黑闥都是烏合之衆,黃河以北,幾乎要全部統一。淮河以南,有蕭樑、杜伏威、輔公拓、李子通等勢力,但也無法抗拒大華的正義之師。”

“天下一統,歸於大華,指日可待。但是,朕出行時候,看到了黎民百姓的疾苦,災民遍地,戰後重建問題,當抓緊抓快,恢復經濟,流民還鄉,搞好來年春耕,成爲頭等大事.......”

羅昭雲說的鏗鏘有力,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站在以民爲本的思想道義的高度上,頓時引得朝中不少老陳的稱許、暗贊。

禮部尚書辛公義站出來施禮道:“陛下如此考量,實乃百姓之福也。昔聖王之制,草木榮華滋碩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故五穀不絕,而百姓餘食也。陛下深諳百姓之苦,大興之兆,即來不久!”

“臣附議!”

“臣完全贊同——”

一羣儒學出身的臣子又開始高呼起來,彷彿不大聲擁護,就缺失道義一般。

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強國富民之路第一百九十章 告別第六百七十九章 西北文教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大局定第四十章 雖遠必誅第九百零四章 江湖夜話第四百一十九章 英雄末路第二百七十四章 鬥嘴冤家第一千零八章 安民之策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年之約第一千一十一章 交代措施第一百零九章 幽州來人第二百四十三章 那一夜的風情第九百五十三章 慘烈之戰第八百八十章 南北情報第八百七十章 請君入甕第八百七十七章 寒風凜冽回長安第六百九十章 謀巴蜀第五百八十章 投奔幽州第三百九十五章 驚變第九百四十八章 大戰前夕的平靜第三百一十二章 行刺辛秘第七百五十三章 初戰大捷第八百五十二章 保持警惕第六百三十一章 設立驛亭第六百九十九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四百零一章 計中計第二十五章 賣糧車隊第一百三十二章 過隘口第一百八十二章 擒將第四百五十三章 紅拂女的經驗第二百三十九章 不敵第一百九十三章 廟堂之途第三百八十五章 破城第八百七十二章 困獸廝鬥第九百八十九章 任重道遠第五百七十四章 各施計謀第二百六十二章 徐徐圖之第四百二十六章 惺惺相惜第八百零一章 上兵伐謀第三百零九章 一波又起第四百零四章 落難第一千一十二章 荊門山要塞第七百零九章 唐軍窘境第九百零六章 踏青第八百九十章 竇俠女的目標第七百七十三章 入主西京第四百三十四章 逢凶化吉第三十二章 救人第七百章 立國第四百八十七章 殺戮第七百九十四章 西域使節團第一千二十一章 引導輿論第七百四十四章 三方結盟第六百二十二章 發兵土樓山第八百九十九章 談經濟第四百五十章 闊談局勢第七百九十二章 青霜伊人歸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重振軍心第四百三十一章 戰國帛書第二百八十九章 劫後餘生第八百四十九章 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第五百九十九章 反圍殺第九百五十九章 開始收網第二百五十三章 勝利在望第二百九十五章 終止武鬥第九百一十六章 求子第三百五十二章 誠心以對第八百六十四章 留下的價值第一百九十七章 獻策第五百五十九章 黃雀在後第六百四十七章 各有進展第三百八十章 無端遭妒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朝議(下)第二百三十章 豆蔻年華第九百七十九章 參知政事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攻清流城第九百三十九章 運籌帷幄之中第五百一十四章 想入非非第六百一十七章 接連拔城第五百一十六章 佳人有約第四百三十四章 逢凶化吉第二百五十章 遣將布兵第八十五章 畫舫聽琴第七百八十五章 安撫降臣第五百二十九章 把市場搞活第十五章 初窺門徑第五百四十七章 各謀戰事第四百六十三章 獻身第七百一十八章 奪虢城第四百二十一章 官復原職第四百四十二章 聲東擊西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惡少被治第二百二十七章 相見歡第八百九十五章 情何以堪第三百八十四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七十六章 逛東坊市第七百二十五章 定策伐岐山第六百零四章 立足西北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一條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