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九章 胸有成竹

bookmark

羅昭雲聽了魏徵的質疑詢問,並沒有生氣,因爲他深知此人的脾氣秉性,歷史早有記載,剛正不阿,不善於迎合奉承,但是,納諫可都是出於公正,有一顆爲國爲民之心,這種人在歷史上,也是少見的。

他點了點頭,解釋道:“朝廷兵部、樞密院、廠衛情報組織等,一直以來對草原突厥,都重點關注,尤其是上次突厥敗走,朕就覺得他們不會善罷甘休,南下侵入中原之心不死。所以,命人派出大量情報人員進入草原,果然,探查到各部落的聯盟細節,打算今年開春會偷襲長安城,故而,在沿途幾郡的重要關卡,都埋伏了兵馬,數日前,各帶隊的將軍也已經派出去了,這一次,我們不是要把突厥拒之門外,而是要引蛇出洞,全部放進來,最後讓突厥孤軍深入,再關門打狗,翁中捉鱉!”

在場的文臣武將,都是朝廷軍政要職的臣子,聞言後,都暗暗吃驚,對羅昭雲的未雨綢繆感到了欽佩。

如此說來,陛下已經胸有成竹,對這次突厥入侵,早就做了準備,看了不必驚慌失措,憂心忡忡了,大臣們心中頓時鬆了一口氣。

“陛下聖明,這次定叫突厥有來無回。”

“是啊,陛下此計,可讓突厥之患由此解決,這二十多萬突厥主力,來自數個部落,都是族內壯力,若是折損在關隴地帶,埋骨他鄉,可想而知,會對草原部落造成很大的打擊,元氣大傷,從此實力衰弱,三五十年內不敢南侵了。”

衆人你一言,我一語,表達自己的敬佩之情,多少有些歌功頌德的味道。

羅昭雲聽後淡淡一笑,並沒有沾沾自喜,因爲自從做君王之後,每日來自不同大臣口中的歌頌,什麼陛下聖明,陛下仁德等,都快聽膩歪了。

“調兵遣將,雖然已經有了眉目,不知道陛下,安排誰來作爲統帥,出征討伐突厥?”兵部尚書來護兒詢問。

“目前許多大將軍都被派往各地,南征北戰,京城內,將帥已經不多,這一次,依舊由朕親自御駕親征,這是指表面而已,爲了安撫關內的民心軍心,畢竟朕自十多年歲開始戎馬戰場,已經十多年,歷經大小百戰,少有敗績,另外光對付突厥戰,就有數次,所以,由朕統兵出征,可以迅速安穩長安城內的軍心。”

“不過,朕統軍在後,也只是一個幌子,會派出裴仁基、裴元慶負責帶軍,統領先鋒精銳作爲廝殺主力,真要與突厥硬磕,以裴家負責爲主。此外,秦瓊、程知節、羅士信等,都在前方統軍,應該不必朕披甲執銳,衝鋒陷陣了。”

長孫順德、溫彥博、魏徵、陳稜、房玄齡、諸遂良、長孫無忌、來護兒等大臣,聽到陛下這樣安排,御駕親征,穩定軍心,又不親自上陣,也都安心了。

如此安排妥當,考慮周全,即便連御史臺的御史大夫魏徵,也挑不出毛病來。

“陛下威名在外,只要御駕親征的風聲傳出去,長安百姓肯定能夠穩住人心,即便對三軍將士也有激勵作用,即便突厥敵兵聽到了,也會感到壓力和懼怕,此消彼長,我軍必勝!”

“臣也是這樣覺得,陛下運籌帷幄,已經完美佈局,突厥來多少要葬送多少。”

幾位老臣逮住機會,就不忘誇讚、稱頌幾句,官場老油子了,形成條件反射,不可避免。

來護兒拱手道:“作爲兵部尚書,此等國戰,微臣也想跟隨陛下身畔,共同迎戰突厥!”

羅昭雲知道來護兒可是大隋猛將,雖然暫時做了兵部尚書的官職,但是骨子裡仍然是將領,當初提拔他上來,也是因爲要穩住兵部這個機構,資格老的武將隋臣來壓住長安門閥勢力的臣子。

如今三省六部運轉如常,他這個大華皇帝威望與日俱增之後,長安城民心所向,也可以適當調整朝廷官署班子了。

“可以,來將軍戎馬生涯三十年,不論是個人勇武,還是帶兵經驗,都是難得的將帥之才,這次隨朕出征,途中也好有個商議的人。諸遂良,你作爲兵部侍郎,在這個期間,負責起兵部的大小事情,尤其是晉陽,蕭樑的戰事,要妥善、加急處理,並且給朕及時發送奏摺。”

“臣明白!”諸遂良拱手領命,他不足三十歲,如今已經是正四品,臨時接管兵部大權,這也是皇帝的信任,對他的重點栽培,心中自然感激。

“戶部提供糧草,儘快從國庫糧草抽調十萬大軍所用軍需,這次朕帶兵親征,糧草要準備充分,做足跟突厥大拼到底的樣子!”

“臣遵命。”戶部尚書高士廉、侍郎長孫無忌拱手。

這些安排妥當之後,羅昭雲對此次出征倒是放鬆了不少,有感而發道:“希望這一次能夠順利圍剿突厥大軍,擊斃始畢可汗,讓草原陷入大亂,進而分化勢力,讓他們彼此攻伐,不再一支獨大,這樣對我中原的壓力,就會小許多,三十年內無力南侵,給我大華收拾破碎山河,穩固天下的時間。”

第一千一十九章 美食爭議第四百五十五章 勾勒戰略第五百一十八章 對飲小酌第六百八十六章 毒計第一百八十八章 私宴小聚第二百二十七章 相見歡第三百七十六章 各有籌備第五百八十六章 西北皆反第六百零四章 立足西北第四百二十六章 惺惺相惜第九百八十八章 朝堂利益之爭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一條鞭法第五百二十七章 相親相愛一家人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淮南局勢第三百七十五章 行刺第五百九十七章 遠行第六章 蟄伏隱忍第四百二十四章 太行山之旅第六百三十八章 行刺第八百六十八章 糧道出事第九百五十五章 滋擾敵營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嚴懲不貸第一百八十七章 家的愜意第八百六十三章 談何回頭路第九百四十九章 不屑交談第五百六十一章 戰蘇烈第五百六十七章 發展策略第七十七章 算計未成第八百八十六章 落寞的鐵娘子第一百一十三章 不得不防第二百二十七章 相見歡第五百零六章 春風一笑樓第一百五十五章 出征北伐第六百零四章 立足西北第三百二十九章 薛芷箐第四百三十二章 鍥而不捨第三百三十四章 意外之亂第四百三十五章 聰慧的塔格第五百九十章 接納秦瓊第六十一章 別離酒第三百四十三章 是與非第七百零四章 佳麗齊聚第五百六十八章 滎陽形勢第九百五十一章 修羅戰場第八百九十九章 談經濟第八百六十二章 生擒唐太子第九百二十三章 層層設伏第九章 潛龍在淵第九百二十五章 不留後患第八十五章 畫舫聽琴第二百一十七章 賞雪觀梅第一百四十四章 平叛第六百七十六章 唐王政權第一千二十二章 水戰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夜徵人盡望鄉第二百三十五章 早有擇取第四百六十一章 他的傳說第九百二十六章 隕落了第二百七十四章 鬥嘴冤家第一百五十六章 帳內議事第八百九十九章 談經濟第四百三十七章 欲語淚先流第一百五十三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三百六十二章 成功登岸第七十四章 知辱而後勇第一百一十七章 歲尾第二百二十七章 相見歡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朝議(中)第五百五十章 出關平亂第六百九十三章 諡號煬第七十四章 知辱而後勇第六百七十八章 重逢才女第九百零七章 春耕第六百五十七章 三日破城第三百八十六章 面聖第兩百零三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六百六十九章 列陣交鋒第二百五十二章 調兵有策第四百九十五章 破敵三策第八百一十五章 鏖戰洛陽第二十二章 野心勃勃第二百一十九章 建都詔書第六百二十六章 不戰屈人之兵第七百八十九章 宣傳力度第八百一十八章 商議投誠第八百八十一章 謀劃突厥第二百七十二章 末路選擇第八百零七章 攻宜陽第九十一章 拜臨長孫府第一百零七章 技驚四座第四百九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九十五章 各自反應第一百九十三章 廟堂之途第兩百章 相邀與赴會第四百九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一十二章 劍譜下落第四百一十章 一念善惡間第五百六十六章 父子圖天下第七百三十九章 爆破城門第四百六十八章 天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