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九章 密函捷報

長安城。

三月暮,花落更情濃。人去鞦韆閒掛月,馬停楊柳倦嘶風;堤畔畫船空。

羅昭雲近日陪着慕容紫嫣遊覽重巒疊翠的皇家園林,在園林內一傾湖水上,乘坐畫舫船隻,讓這個西北高原上的公主,感受一下中原的湖光山色,詩情畫意。

西北遊牧民族,很少見到中原畫舫,那些才子佳人的故事,連慕容紫嫣也不能免俗,聽到過一些中原評話、唱詞等,提到畫舫船,二人對飲,只留下少許宮女侍奉,在湖上盪漾,很有情調。

爲了彌補感情無法長久的遺憾,所以,羅昭雲這些日子想多陪一陪佳人,免得等她受孕之後,就要返回吐谷渾安胎、產子,接受草原習俗的禮儀,日後一旦索哲發生了什麼事,她的孩子就能夠頂上。

除了日夜笙歌,多做牀榻運動外,羅昭雲對她還是很上心的,細心呵護,溫柔以對,讓這個草原公主,真正的嚐到了戀愛的滋味,這半個月,猶如新婚燕爾一般,如膠似漆。

當二人吃飽喝足,欣賞完湖光景色,下了畫舫,有侍衛統領手持一道密函上前呈遞。

“啓稟陛下,有青影秘奏,是從晉陽傳來的!”

羅昭雲哦了一下,表面上不動聲色,其實內心也在期待。

晉陽是否告破,李唐究竟如何收場,李二殿下何在?

當他抽出密封的竹筒,這是由青影部門通過鷂鷹傳遞的特殊信函,比快馬的奏報要快,但是,這種鷂鷹傳遞也有不確定性,會傳丟的概率和隱患。

事實上,在古代真正使用飛鴿、鷂鷹傳遞消息,是很少的,往往打仗的前線,便於快速傳消息,或是一些門閥暗閣,傳遞情報使用,朝廷往往以快馬、驛站這條線爲主,奏摺、密函都是走得正規途徑。

但青影衛本來就是不見過的組織,所以,利用特殊的傳遞方式,也是可以理解的。

“晉陽破,李唐降,秦王死,遊俠散!”

十二個字,把晉陽的局勢全部概率其中,羅昭雲瞬間就讀懂了上面的信息。

晉陽城破了,李唐投降,被自己心中最爲忌憚的秦王二殿下,終於也除掉了,等若去了一個心病。

雖說自己穿越到這個世界,依靠自己的奮鬥和拼搏,接管大隋的爛攤子,消滅幾大諸侯,建立大華朝廷,但是,前世的歷史教科書中,關於唐太宗的太多傳奇,時刻給他增添不定因素和巨大心裡壓力。

儘管他也清楚,歷史上的唐太宗,之所以光輝無比,諸多光環加身,如同完美化身一般,這與史官潤筆很大關係,以前的皇帝起居錄被史官記載後,是不給皇帝看了,爲了確保官方歷史真實性。

直到李世民經過玄武門之變,他逼迫李淵退位,自己登基之後,他心中很清楚,自己在做皇帝之前,他做的許多事,並沒有多大功績,李唐之所以立國,建立大唐,平定天下,跟李淵、李建成等都有密切關係,李世民的功勞只是幾分之一而已。

所以,李世民爲擔心自己被史官寫下一些污點,就想多誇大自己功勞,來渲染自己登基的合法性。於是命魏徵給他拿來自己的起居注,委婉提出修繕的意見,但是魏徵以歷代皇帝不看起居注爲由拒絕。如此一來,太宗就將魏徵調走管理起居注的權力,讓長孫無忌去負責,長孫無忌與他有親戚關係,加上節操有限,比較偏向皇帝,所以,命史官修繕了不少痕跡。

比如李淵晉陽起義,被寫成是李世民憂心如焚地慫恿和促成,否則李淵要混吃等死下去。還有進兵長安的戰略,也寫是太宗的高瞻遠矚,李淵途中想要返回,也是李世民脅迫前行等等,把唐高祖刻畫得很平庸、木訥,長兄李建成更是不成氣候,就該被滿門殺掉給讓位。

不過,歷史上的唐朝太宗,雖然跟楊廣做晉王時,前期的髮際線相同。但是,李世民登基之後,的確廣開言路,治國有方,帶着大唐走向富強,成爲一位華夏少有的英明皇帝。

所以,瑕不掩瑜,他的偉績是巨大的,但也有一些污點,不該被完全美化,讓後世人看不清真正的歷史的面貌。

這個對手被去掉了,羅昭雲終於長鬆了一口氣,沒有了李二,光有李淵、李建成,自己倒是並不那麼忌憚了。

李唐一去,整個黃河以北,基本沒有了強敵,可以完全統一北方了。

接下來,羅昭雲有兩個戰略目標,一是擊敗突厥,幹掉始畢可汗;二是發兵南下,一鼓作氣滅掉蕭樑、杜伏威等南方勢力。

“陛下,是否有事要緊急處理?不必陪紫嫣了,妾身自己回宮就可以了。”慕容紫嫣體貼道。

羅昭雲微微一笑:“是捷報,晉陽告破,李唐滅亡了,很快兵部、樞密院得到消息捷報奏摺,三日後的朝會,勤政殿上,自然會討論,如何整合北方之事。”

“哦,那可要恭喜陛下,賀喜陛下了。”慕容紫嫣莞爾一笑,風情萬種。

羅昭雲點頭,看着慕容紫嫣的音容笑貌,心中卻想起了一個人,那就是李秀寧。

至今還被自己給封閉在冷宮內,青燈古卷,只有兩個婢女侍奉,終日不見外面的人,昔日的鐵娘子,磨掉了許多棱角和脾氣,是時候見上一見,把李唐覆亡的消息告知於她了。

第七百四十五章 另有重任第六百二十三章 夜襲險關第七百零三章 北返第二百一十三章 印刷術第二百三十九章 不敵第七十章 宴上比鬥第五百九十章 接納秦瓊第二百五十章 遣將布兵第三十一章 路見不平一聲吼第八百五十二章 堅壁清野第六百零一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三百九十八章 戰火蔓延第四百三十五章 聰慧的塔格第六百九十章 謀巴蜀第二百六十章 征討吐谷渾第一百三十三章 未雨綢繆第九十章 暗流不止第六百二十一章 各自進軍第九十七章 相言甚歡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違反軍令第七百三十三章 神兵天降第九百一十六章 求子第七百六十二章 樑國困局第九百四十四章 幸不辱命第七百七十章 劍指長安第四百三十八章 瓦崗豪傑第三百九十六章 秘密安排第七百四十八章 抹黑李閥第一千零四十章 不得不退第七百九十一章 大華學刊第四百三十二章 鍥而不捨第五百零三章 相顧無言淚千行第三百三十九章 北伐提前第八百七十一章 暗夜襲營第八百四十一章 後宮秘事第四百二十五章 補天閣傳人第七百六十八章 心有餘力不足第九百五十三章 慘烈之戰第一百七十章 山窮水盡疑無路第二百五十七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九百八十七章 科舉新制第二百九十七章 久別歸長安第四十一章 出關第一百八十三章 苦戰後的勝利第八百六十九章 佈局第二百四十一章 平局收場第五百零八章 道不同不爲謀第七百一十四章 唐政不穩第八十一章 密謀第二百五十二章 調兵有策第五百九十九章 反圍殺第五百六十八章 滎陽形勢第一百五十五章 出征北伐第六百四十九章 激化矛盾第三百九十九章 攻洛陽第一千零二章 胥吏的擴用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秦出兵第五百七十七章 亂軍拼殺第六百七十六章 唐王政權第八百零四章 參議軍事第七百八十二章 冊封百官第七百一十四章 唐政不穩第四百二十五章 補天閣傳人第四百四十六章 出手救場第八百六十章 城破與追殺第三百三十五章 才女的請求第六百四十三章 忽悠第三百零一章 緩和矛盾第八百章 諸侯反應第一百二十六章 謀劃第八百一十章 應對之策第九十六章 愛蓮說第一百零三章 小郡主第九百四十章 騎兵陣法第三百九十一章 秦瓊登場第五百四十四章 攻打臨渝關第七百四十三章 公主病得治第六十四章 意外露才第六百九十三章 諡號煬第六百八十二章 反與不反的爭論第一千零五十章 親征江淮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江淮聚兵第四百八十一章 祖孫密談第五百七十五章 宿命之戰第六百八十二章 反與不反的爭論第七百三十五章 蠱惑人心第二百九十四章 少年戰神第五百三十七章 安置難民第四百二十章 株連甚廣第三百九十八章 戰火蔓延第八百二十一章 夏國反應第一百五十四章 祭旗點將第四十六章 發現敵情第一百八十六章 班師凱旋第九百零一章 犯大華雖遠必誅第二十一章 奪嫡謀事第一千零五章 裴宅小聚謀廟堂第九百一十四章 實幹興邦第七百五十一章 大軍壓境第七百四十七章 君臣合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