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遷陵

直到李玄瑾繃着臉讓胡司馬將事情原委詳細說來,趙石和齊子平纔算知道了是怎樣一件大事。

原來,四月時,宮裡突然有了些傳聞,當今皇上要遷陵,其中傳聞最最可信是正德皇帝三月出遊,獵於長安西北,心血來潮之際,要去看看自己的陵墓修的如何了,這皇帝陵寢一般皆是皇帝即位之初便開始修建,但卻並不是一年兩年的工期,而是一年一年,從內庫固定撥付銀錢,選時徵發民役進行陸續修建,工程浩大,歷代皇帝有的更是到了死時也陵寢也沒修完的。

正德皇帝在位二十九年,陵寢已經完工,只等着皇帝駕崩之時住進去了的,不過在觀看完自己的陵寢之後,正德皇帝卻好像不怎麼滿意,也不知說了些什麼,回到宮中之後便傳出了皇帝要遷陵的消息。

立時便是朝野震動,若是再行修繕也還罷了,遷陵?那便是要重頭修起,之前的陵寢耗費國帑數十萬計,再要重修,不說耗費的民力物力,就是這銀錢……

同門下平章事楊感進宮試探了一下,結果罰俸兩年,回到府中便稱病不出,這麼一來好像也證明了這個消息是真的,這還了得,如今正是諸國紛爭,皇帝卻要遷陵,徒耗國帑人力,朝臣在這心裡不由都要說上一聲,皇上真是年老糊塗了。

接着發生下面的事情好像便也不奇怪了,還沒等遷陵的話從正德皇帝嘴裡親口說出來,朝臣便已經蜂起上書,勸諫的勸諫,更有人已經開始直斥其非,言辭激烈。

這樣一來,卻是惹得皇上大怒。申斥的申斥,罷官的罷官,只月餘時間,這朝廷就已好像開了鍋的沸水一般地熱鬧了。

朝堂之上如此,便是長安的百姓如今也是議論紛紛,消息傳的是人盡皆知,便連剛回京的大將軍折木清也被捲了進去,可謂是朝野震動。人心紛亂了。

更有消息說皇上要在大壽之期宣佈此事,到時金口御言,想要皇帝更改那可就是千難萬難的了,如此纔有朝臣跪在宮門之外不起的事情發生,不過卻被一頓棍子趕了回去,正德皇帝向來寬和仁厚,便是在朝堂之上,也少有疾言厲色的時候。可以說是難得一見的仁慈君主,如今竟是命人將一羣朝廷大員打地落花流水,別說是正德一朝了,便是縱觀整個國朝歷代皇帝,也沒有這般對待過下臣的。罰俸的罰俸,貶官的貶官,看樣子皇帝顯是已經惱怒到了極處了的。

胡司馬將整個事情的前前後後仔細說了一遍,最後卻道:“王爺。此事透着蹊蹺,皇上便是有心要遷陵,消息也傳的沒有如此的快法,從宮裡到朝堂,再到百姓,只不過半個多月便已經鬧地滿城風雨,若沒有有心之人的推動,那是誰也不會相信的。

此事反對最力的也都是楊相。和李大人汪大人一派的朝臣,而……。”

說到這裡,這位胡司馬卻是看了一眼趙石,一副欲言又止地樣子。

到了這個時候,李玄瑾也壓住了火氣,恢復了鎮定之色,見他如此,擺了擺手道。“你但說無妨。你和子平都是本王心腹之人,趙石雖然新到。但本王也信得過他,不需有何顧忌,有什麼話就說。”

“若說此事是真,以我看來,反應最烈的也應該是戶部,戶部掌管大秦度支,這花錢支使的事兒他們能不着緊?但奇怪也便奇怪在此處,楊相入宮的詳情不得而知,更不知道皇上和楊相說了什麼,但從楊相稱病不出看,恐怕也是吃了掛落地。

太子隨後進宮也不知說了什麼,但此事傳的滿城皆知,朝臣議論紛紛,就只戶部卻不動如山,衆人皆言太子支持皇上此舉,或是想要獨善其身,置身事外,這便也還罷了,畢竟皇上盛怒之下,太子退避三舍,順了皇上的意思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兒。

但和消息風傳的如此迅速聯繫起來,卻不得不讓人覺得其中蹊蹺了,消息是什麼人傳出來的?皇上是否真有遷陵的意思……

如此,爲王爺自身計,沉舟覺得還是鎮之以靜爲上,便是五皇子一系如今也大多都是沉默不言,咱們景王府勢單力薄,犯不上……”

李玄瑾聽他這麼一說,眉毛又立了起來,見他如此,胡司馬卻是知機的停住了話頭兒,訥訥不言了。

李玄瑾努力壓了壓心火兒,嘴脣卻是緊泯,半晌過後,才沉聲道:“這不是個小事,如今大秦國庫雖然充盈,但遷陵一事一旦爲真,父皇這二十餘年生聚恐怕就要付諸東流,這種昏聵之舉我不信父皇會做得出來,哼,太子身在其位,卻不謀其政,做事越來越荒唐可笑了,不行,我要立即進宮見父皇,怎也要將事情弄清楚了,若個真是父皇有這麼個意思,拼着這個王爺不要,也要勸父皇打消這個念頭的。”

“殿下且慢。”出聲地是一直聽的入神的齊子平,“殿下,現在天色已晚,宮門已經關閉,去了也見不着皇上的,再說事情已經過去了這些日子,也不爭這個早晚,照子平看,還是先合計合計,把事情理出個頭緒來,不然就算見得了皇上,也沒個說辭不是?”

聽他這麼一說,再看了看齊子平的神態,趙石卻是有些刮目相看了,這人平日裡不顯山不露水的,但此時廣這份鎮定就很是難得。

聲音清朗沉靜,如同清泉流水般劃過人的心田,讓李玄瑾的麪皮鬆了鬆,卻是自失地一笑,自他在宮裡聽聞了這件事,心裡便好像開了鍋一般,好在他地心性還算沉穩,沒有當場發作出來,也沒有直接去見正德,急匆匆的離了宮禁,回到府中便是想討個主意,在他看來,大秦有父皇這二十餘年地底子在,纔有爭霸天下之資,若是再修上一座皇家陵寢,失了民心不說,這一切便即付諸東流,不管今後誰登上了那個位置,接手的都將是個爛攤子,這要在前唐盛世時自然不算什麼,擱在現如今的南方諸國也不算什麼,但如今的大秦只相當唐時一路,每年的稅賦還不到三百萬兩,其中近半都得拿來給東西邊鎮軍旅,再加上官員的薪俸,天災之後的災款,一年下來還能剩下多少?

正德皇帝即位之初,國庫空虛到了什麼程度?就連宮裡和各大王府的修繕都沒有足夠的銀錢支使,如今國庫剛剛豐盈一些,便出了這等的事情,他這心裡可是不好受的緊了。

他到也想到了說不準是幾個兄弟玩兒的勾心鬥角,也許父皇根本沒有這個心思也說不定,但從母妃那裡聽聞皇帝震怒,都到了廷杖大臣的地步兒,也沒有在大臣面前否認這個消息是否真實,他這心裡可就急了。

結果匆匆回到府中,聽王妃和胡司馬兩人一說,心裡的失望簡直難以用言語形容出來,就連自己府中的人都是這麼想,朝中有多少的大臣存着這個心思?,太子一系,五哥一系都在隔岸觀火,其他幾個兄弟就更不要提了,這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之輩,竟然在這樣的大事上面還要勾心鬥角一番,真是讓人心寒不已。

如此這般一想,他這心裡的急躁也就可想而知了,這時經齊子平一說,也知自己表現的有些毛躁了,其他三人也就罷了,自己這番舉動都落在了那個少年的眼裡,豈不讓對方失望?

“子平說的是,是本王有些失態了。”

隨後的談話聽在趙石耳朵裡卻是無聊的緊了,這位胡司馬人顯得有些木訥,也便是機敏不足,而齊子平才能也是有限,王妃娘娘顯見心中委屈,再不打算開口說話,,幾個人談來談去,卻也捋不清其中的關節,李玄瑾不禁顯得有些不耐,臉色越見難看了起來。

估計是見趙石有些過於清閒了,隨口問了一句,“趙石,聽了這半天,可有什麼好的措置建議?不妨說來給我聽聽。”^-^^-^

第1570章 尾聲(一)第1040章 猶豫第205章 嚴苛(七)第221章 校場(二)第891章 冷淡第751章 崎路第782章 議和(四)第723章 偏師第1367章 禁軍第1057章 激鬥第1367章 聚飲(二)第1201章 祭祖(二)第950章 思慮第193章 故人(三)第601章 來人(二)第1368章 聚飲(三)第633章 人來(六)第810章 相絕第1470章 稱病第598章 相聚第1214章 財富第1329章 平息第557章 寨子第1362章 變更第407章 獎懲(十一)第1375章 大夫第七卷千里江山入戰圖五百八十五章 相府第1415章 心眼第864章 吉兆第200章 嚴苛(二)第343章 突圍(二)第516章 雲涌(十六)第279章 血流第443章 樓臺(二)第455章 驚變第96章 計劃第203章 嚴苛(五)第324章 大戰(二)第379章 風雪(二)第277章 初到第1561章 碰撞第1370章 旅程第68章 縣城第1390章 河洛第195章 音境(一)第234章 血夜(二)第326章 盜匪第367章 決定第1432章 興革第502章 雲涌(二)第414章 山林第1372章 交託第1468章 戰議第113章 夜宴(四)第180章 壽筵(七)第1277章 右路第983章 賞賜第1463章 亭會第1238章 西涼(二)第1386章 興革第981章 安達第1549章 降人第1175章 麻煩第105章 故人第1072章 獻策第107章 長安第1522章 長亭(四)第1419章 書信第836章 竹林第478章 圍城第408章 獎懲(十二)第735章 算盤第1369章 聚飲(四)第1065章 戰歌第1431章 整編第1126章 迎候第1361章 紛擾第1358章 考量第98章 捉賊(二)第755章 太原第428章 遊園(一)第1131章 聖旨第546章 兄妹第1293章 家宴第1438章 舊情第377章 遇匪(三)第1079章 改變第1054章 宴請(二)第831章 蛻變第1542章 南下第1225章 蠻王第1112章 盟約(七)第119章 驚訝第837章 突破第96章 計劃第1547章 大將第704章 亂子(四)第1241章 西涼(五)第682章 相遇(五)第910章 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