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先生(五)

三不教的規矩卻是有些古怪,李全壽聽了差點沒樂出心向學者不教,聞一知十者不教,聽起來到真是好像爲他量身準備的一樣,別的先生唯恐自己的學生不好學,不聰慧,這位老先生到好,即不要聰明的,也不要好學的,難道他專門教人吃喝玩樂嗎?這個老頭兒到是有趣的很。

李全壽孩童心性,趙石可已經是兩世爲人的人了,想的卻是最後一條,咀嚼了一下其中的意思,心中卻是不以爲然,家國家國,從古到今已經掛在嘴上上千年了,但真正做到一心爲國的能有幾人?前世時那位隊長在訓練時便是常說什麼不要問國家爲你做過什麼,首先得說你爲國家做過什麼,漂亮話人人會說,但他真的比自己做得多了?最後還不是私心作樂?

家國,家國,其中孰輕孰重?都說有國纔能有家,但無家就能有國了?這人到是說的好,國家本爲一體,但他心裡真是如此想的?恐怕也不盡然吧?這話更像是對自己說的,無國無家,自己可不就是個無國無家之人嗎?

這些雜亂的心思只在腦海中轉了一圈,表面上卻是誰也看不出他其實已經想的這麼深了,他見對方盯着自己不放,微微挺直身軀道:“趙石不懂什麼家國大義,但在軍中走了一圈,也知道些兵士的想法,不知先生想聽嗎?”

老人眼中閃過詫異之色。這少年到真是不畏不抗,生就一番好氣度,自己閱人無數,這樣地人還是頭一次見,心中這般想着,手扶鬚髯。微微點頭。

趙石嘴角微翹,和人打交道的久了,配上他細密的心思,有時雖然還能看出他不慣與人相處,但在言辭上卻已經沒什麼滯礙,“那些兵士大多出身寒門,若是臨陣向他們說什麼爲國爲民的話,估計沒有幾個人會聽進心裡去的。。。

他們心中所想不過拼死向前。不能違了軍法,戰後割上幾顆敵首,向上官報功請賞,若能弄個一官半職那是最好,如若不行,那拿到些銀錢也會高興,這些軍士沒有先生的大才,家國之說估計聽也沒聽過地,不過若是有人想要欺辱他們的家人親戚,大多卻是立即拔刀相向。無家一說便也落不在他們的頭上。

至於國嘛,趙石卻是覺得只要大秦軍紀嚴明,賞罰得當,讓人沒有後顧之憂,這些軍士便是心中無國,也會拼死效力。

趙石出身寒門。大道理懂的不多,不過也知道種田的農夫只要把田地侍弄的好了就成,而我們這些軍人也自當禦敵於國門之外的。

先生將家國理解的如此透徹,想來是做過許多爲國爲民之事,這也是我們所不能比地,所以先生纔是先生,學生纔是學生。。。。。。。。

若是擱在以前,他斷然不會說出這樣一番攻守兼備的話來的。但自和景王李玄瑾接觸之後,每日對着的不是心機深沉之輩,便是讀書讀老的文人,一番磨礪下來。口才確實漸長,可以說,他經過這些年的觀察和體會,已經順利的融入了這個時代,說話做事大致上和這個時代的人們差相彷彿,不過話說的還是硬邦邦的,且直指人心,不能稍帶婉轉,涵養稍微差些地若是聽了,必定得鬧個大紅臉,說不定便是個惱羞成怒的結果。。。

不過他面前的老人見識心胸皆是上上之選,只是微微愕了愕,接着便笑了起來,笑的是雲淡風輕,好像整個人瞬間充滿了活力,垂垂老朽之態盡去,“小小年紀,竟然能想的如此之深,到也難得,不過。。。。。

老先生站起身來,慢悠悠的在屋中走了幾步,話鋒一轉,“不過你說地話卻也失之偏激,小小年紀就言辭激烈,這點不可取,但你出身寒門,見識有些侷限也在情理之中,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嘛,不過日後你若是身居高位,俯身望去,他人皆成螻蟻,軍規律法雖在,而不加其身,心中再是無國無家。。。。在,若無此心,便落下乘,將來成就也是有限,爲官則爲權迷,掌軍則爲權惑,最終也不過落得個禍國殃民的名聲罷了。

二十年前,工部尚書王大人力主修復疏通大秦境內自隋唐以來修建的河渠溝道,費時十年,耗國帑百萬,其間貪弊甚多,最後王大人終

而獲罪免職,但如今看來如何,在河道上討生活之人對王大人交口稱讚,漕運暢通,朝發而夕至,這便是利國利民,功在千秋之舉,公道自在人心的。

而唐時李林甫,楊國忠之流,所處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勢熏天,但如今說到此二人,誰不得說上一句佞臣賊子?

如今朝堂之上多有尸位素餐之輩,且平安日久,暮氣深重,你們年紀還小,不用多作顧慮,若是有朝一日,居於廟堂之上,當存家國之想,纔不枉了我教你們一場。。。。

。。。

自此,趙石和李全壽兩人便也算是拜入了這個老先生的門下,這位老先生教導起人來到也新奇,琴棋書畫之中,到是先從手談之道開始,圍棋這個東西在不管是在這個時代,還是在後世,已經發展成爲了一種文化,從其中引申出來的東西有很多,有人說圍棋如人生,波折起伏不定,有些人說圍棋中蘊藏兵理征伐之道等等。

但到了老先生這裡,卻是一種養氣功夫,鎮之以靜,深思熟慮,修身養性,在講解圍棋的規則之餘,再穿雜些古往今來的圍棋軼事,很能引起旁人地興趣,像李全壽這樣的孩子,雖也有了一定的心機,但這些遊戲尤其能引起他的興致,不幾日便以沉醉其中,至於老先生下棋時講地那些道理聽沒聽在耳朵裡就不得而知了,不過幾日之後,見人便拉着對方下棋,再沒了往日沒事兒也要找出些事兒來的樣子,也算是難得了。

不過趙石對這個沒有什麼興趣,這位老先生確實博學的很,天南地北,風俗人物,天文地理,諸子百家,信手拈來,博聞強記,毫無半點穿鑿附會,生搬硬套的感覺,一切都是自然而然,這種風儀和氣度卻是趙石生平所僅見的,於平淡之間使人折服,不露鋒芒,不着痕跡,這纔是這個時代一個真正的飽學之士所具備的素養和氣度,便是趙石這樣鐵石心腸之人,在他身邊也有些自覺淺薄,言談之間也便越加謹慎起來。

再過上些日子,這位老先生開始因材施教,對於李全壽,則是蘊道理於許多故事之中,每每娓娓道來,一個故事下來,旁徵博引之下,道理分析的明明白白,卻又讓李全壽聽得津津有味兒,便是吩咐下來的功課也是作的一絲不芶,平時再下上兩盤棋,偷看幾次那位陳小姑娘的劍舞,這日子對於李全壽來說實在是有趣之極了。

但到了趙石這裡,各種兵書戰策,排兵佈陣之法,軍規軍律,古時名將之成敗,家族之興衰等等講的也是細緻非常,這些其實也正是趙石所需要的,他雖出身後世之軍旅,但說起來,時代不同,則其中許多方面也是大相徑庭,只靠前世那些東西剿剿匪,打打小規模的戰鬥還算可以,若真個到了戰場之上,千百萬人對陣,只靠這些,要是能縱橫不敗,那可就有些可笑了。

不過趙石也看得出來,這位老先生說的雖然頭頭是道,但更像是紙上談兵,有些想法也是想當然爾,有照本宣科之嫌,不過趙石也是知道,理論即便是理論,但他缺乏的正是這些理論上的東西,這能幫助他更好的瞭解這個時代戰爭的真正面貌,而不是隻根據後世的一些書面上的東西來推測,尤其是對這個時代軍制,兵種的瞭解更是尤爲重要。。。。。

這期間李玄瑾也來過幾次,從其強顏歡笑的臉色可以看得出,兵部掌事並不是那般好乾的,估計現在正是焦頭爛額的時候,不過他卻並未怎麼訴苦,來了之後也是以閒談居多,可見雖然有些麻煩,但卻並不怎麼重要,他儘自處置得了的。。。。

又過了半月有餘,終於傳來消息,三司使曾度失蹤,下落不明,這個消息傳來之後,便像是捅了馬蜂窩,曾度是誰?那可是三品大員,朝廷重臣,竟然在大秦境內失去蹤跡,這還得了?幾乎是一夕之間,遷陵一事便被所有人拋在了一邊,雪片般的摺子飛進宮禁之內,正德皇帝更是震怒非常,在這樣的情形之下,大秦京師本就已經暗流涌動的局勢顯得越發的撲朔迷離了起來。

第754章 離間第1266章 韋州(十二)第85章 風雲(三)第428章 遊園(一)第843章 大軍第1161章 李府第1413章 明遠(二)第926章 部衆(二)第387章 回京(二)第956章 二月第444章 可笑第1541章 怨恨第1281章 天狼(二)第919章 死戰(二)第1152章 拜會(二)第842章 風浪第957章 幕僚第1003章 活着第1446章 文樓(六)第226章 進京(一)第644章 瑰寶(二)第1347章 談論第608章 夜談(三)第741章 請見第622章 紅鸞第370章 遭遇第805章 種氏第1393章 安撫第930章 忠誠第1538章 交易第416章 熱鬧第771章 鏖兵(四)第1334章 款待第653章 年關第623章 相鬥第1332章 對議第523章 戰報(三)第941章 刺殺第1412章 遷徙(二)第1182章 權爭第1199章 指點第379章 風雪(二)第328章 鏖戰(二)第474章 飛燕第33章 驚議第195章 音境(一)第740章 碑林第1148章 國策(四)第407章 親族(二)第856章 中書(四)第1352章 官員第817章 天香第651章 教武第1276章 潰兵第1300章 拖延第1307章 鬧劇第473章 打聽第81章 捉賊第1331章 諫言第766章 瘋狂第10章 十八(二)第1288章 思鄉第1081章 平胡第576章 破營第98章 捉賊(二)第686章 小敘第99章 捉賊(三)第1256章 韋州(二)第1498章 內外第1040章 猶豫第1335章 質問第1389章 兄弟(三)第108章 談論第832章 御衛第1353章 捉拿第1213章 攻城第八卷繁華盡處是吾鄉七百零五章 亂子五第3章 血色都市第1199章 指點第1405章 夜宴第1513章 請假第570章 融洽第828章 小人第987章 退卻第1254章 突擊(二)第855章 中書(三)第570章 融洽第172章 厚禮(二)第70章 打鬥第1415章 區別第八卷繁華盡處是吾鄉六百八十九章 新鮮三第492章 風起(一)第335章 消息第1068章 舞者第1122章 盟約(十七)第213章 年關(六)第336章 遇敵第385章 狂戰(一)第1250章 陸相第1565章 相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