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獎懲(十一)

羣臣相顧,眼神亂飄,大多都是心道,好嘛,真是好利的口舌,這位年紀輕輕的鷹揚將軍除了過人之武勇之外,竟還有這樣的心機城府,以後這前程還能小了?與此人爲敵,實爲得不償失之舉。

這滿殿的大臣們,都是心有七竅,一碰就轉的一等一機靈的人物,誰不明白這番話的厲害之處?嘴裡雖然口口聲聲都是臣知罪,臣知道錯了的字眼兒,但話裡話外卻是將兵部數落了個遍。

最要緊的是,大秦皇位更迭多有事故,便如先帝正德,召禁軍進京,逼宮而得帝位,不過那已經是三十多年前的陳年舊事了,說來還不能觸動人心的話,那當今皇上登臨帝位之時卻好像只是昨日之事。

那一晚起伏跌宕,驚心動魄之處,在場之人大多都是親歷,左右兩衛大打出手不說,乾元殿上更是血濺當場,右衛兩個指揮使人頭落地,連兇手是誰如今都是雲裡霧裡的,想那一晚只要稍有差池,如今坐在這金鑾殿皇位之上的可能就另有其人了的,經歷了此事的陛下能不對京師兵權之調動敏感異常?

這些話厲害之處便也在於此了,緊扣兵部擅調羽林官兵,合不合體制先不去說他,往深了想一想,這話裡的意思還能不明白?兵部一個主事便能如此輕易調動羽林左右兩衛之人事,若真有居心叵測之人,置聖上安危於何地?好不容易纔將左衛弄出個樣子,卻有人想將其拆散,羽林左衛之官長竟然無可奈何,居心何在?皇家之體面何存?

許多朝臣都是憐憫的看着跪在地上張口結舌的何奎,這事再是清楚不過,兩個陛下心腹臣子已經撕破了臉,話雖然都說的極重。大有不死不休的架勢,但這也只能算是兩人初次交手。小小的過了一招,兩人自然都不會傷筋動骨,但這位何大人可就慘了。觸了陛下逆鱗,這個替罪之羊算是當定了的。

趙石舔了舔嘴脣。嗓子眼都好像在冒煙一樣,這長篇大論可不是他自己想出來的,而是府裡地三個讀書之人熬了半宿才弄出來的,三個人考慮到他地武人身份,自然不會將整篇話弄得文縐縐的晦澀難懂,而是半文半白。饒是如此。趙石整篇背下來也是鬧了個眼冒金星更別談什麼表演到位了。

他低着頭,羣臣也看不清他的臉色。不過只要細心傾聽,便可以辨別出語調之間很有些不自然地地方。畢竟趙石雖然受過些特工訓練,懂些僞裝之術。但在表演天份上也只能算是未入流罷了。

金殿之上,衆人都好像感受到了高踞於上的帝王地怒火,心頭微沉,兵部之事衆人昨日聽說,多數人都覺着這兩人乃親信之臣,陛下可能會召兩人進宮湊對,並不會鬧的沸沸揚揚,畢竟如今戰事在即,樞密院和兵部都乃重中之重,陛下又怎會容兵部出亂子?

不想的是,看這樣子,昨日兩人竟都未進宮面聖,卻在早朝上擺開了架勢,也不知聖上怎麼處置此事。

景帝李玄謹的聲音還是那般低沉平靜,但誰都能從中聽出那壓抑不住的火氣,“李承乾,趙石說的可是真地?”

李承乾心裡咯噔一下,這冷汗已經冒了出來,他現在心裡已然滿是後悔,顯然這個毛頭小子早有準備,用心也是惡毒到了極點,要說擅調羽林衛士對於京兆房武選司本就是掌着京兆六品以下武官升遷轉任等權力,羽林衛雖乃御前親軍,也在管轄之內地。

而有一點,如今兵部沒有樞密院之同意,卻無調動軍隊之權,而這個毛頭小子可惡就可惡在此處,隱隱暗示兵部有越權之嫌不說,還想對羽林衛施加自己的影響,其心不可估測,句句雖未明說,但句句卻都直指要害,再加上當初這位陛下怎麼登上地帝位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簡直就是在揭陛下的逆鱗。

這些念頭在他腦海中一閃而過,卻已經來不及生出什麼恨意,他清楚這位陛下地脾氣,此時若是狡辯,事後這位陛下定會嚴查下去,最後的處置也將嚴厲非常,那樣地話,對自己是隻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這些事臣知道一些,但卻並未在意。。。。。。。只因如今兵部上下公務繁忙,臣也便疏忽了,再說,羽林左衛已有精銳之姿,右衛卻一直有所不如,臣也覺着調左衛官兵入右衛,也好充實右衛之實力,卻並未想及其他的,還請陛下恕臣不察之罪。”

李承乾深深的將頭低下,心中忐忑,這樣的場面實非他所能事先預料的到,心裡也已經有了後悔太過輕視了這個毛頭小子。

趙石此時也揉了揉臉上有些僵直的肌肉,心中卻是冷笑,這個傢伙到是將自己摘的乾淨,果然這朝堂之上,沒有一個不是老狐狸,這樣的敵人才叫人頭疼,若是放在以前,今晚說什麼也要去宰了這個傢伙的,不過如今他卻絲毫沒有這樣的打算。

這兩天和陳常壽,李博文等談論官場之事,到也有所領悟,這官場上對待敵人和他前世的職業到頗有相通之處的,靜靜隱忍潛伏,偶露猙獰,便要一擊而中,刀光劍影卻全在脣舌之間,真到動刀動槍的時候,往往都意味着大局已定。。。。

結果其實並未出這些朝臣的意料之外,這場交鋒讓新任兵部尚書李承乾失了些顏面,卻也不會傷筋動骨,而趙石這裡也沒佔了多大的便宜,倒黴的只有那位當了出頭椽子的何奎何大人。

不過朝臣卻也都看得新鮮,早朝之上這樣針鋒相對的爭鬥很是少見,更何況還是兩個朝廷新貴之間的較量,朝廷大事多決於宮內,而早朝午朝詔諭多已是既定之事,,像這般當庭對峙的情形自是極少。

這場交鋒的結果便是京兆房武選司主事何奎以無故擅調羽林衛士之罪削職查辦,兵部尚書李承乾有失察之罪,罰俸半年,趙石也沒跑了,縱容屬下肆意妄爲,也是罰俸半年,加上之前軍前擅離職守之罪,也要罰上一罰,趙石一年多的俸祿算是沒了,算得上是各打五十大板了事。

那位一直未曾開口說話的楊相大人最後卻是趁機建議將羽林軍之人事調動歸於樞密院審官司,樞密院,兵部本就相互制約,兵部雖在樞密院之下,但自李承乾任兵部尚書後,兵部多有自專之舉,這位當朝宰輔雖是氣度雍容,心機如海之人,心中也早存了芥蒂,這時卻是藉機不輕不重的敲打了兵部一下,李承乾雖是心中暗恨,卻也無話可說。

不過最終景帝李玄謹還是斥責了趙石几句,什麼辭官歸鄉,你纔多大年紀,傳出去寧不讓人笑話?國家正是用人之際,不思爲國效忠,反而想獨善其身,卻將朕躬置於何地等等,羣臣聽罷這番如對子侄的諄諄教誨,也算是琢磨過來了,顯然這位年輕的將軍一去半年,非但未失聖寵,且比之從前猶有過之的,當真令人豔羨不已。

但趙石卻並不爲所動,辭官的事情雖然不再提起,但還是說道:“臣聽人說,富貴不歸鄉里,如衣錦夜行,臣又要在宗祠之內行加冠之禮,還請陛下允臣回鄉一趟的。。。。。

羣臣一聽,好嘛,連漢高祖的話都拿來用了,竟是直陳要回鄉炫耀一番的意思,嗯,這位還真。。。。。。。。。真是直接的很了,和之前侃侃而談的樣子怎麼看都不是同一個人嘛。

高踞於上的景帝李玄謹繃着一張臉,不過最終也是莞爾一笑,“這個也屬人倫大禮之列,朕又怎會攔你,準了就是,還有,回去之後,多想想朕的話。。。。。。。之後也要速速回京,不得拖延時日,你還掛着武學教授的職銜,等你回京,這個差事也要擔起來的。

之後也不等散朝,李玄謹便讓趙石退了下去,一路出宮,趙石臉色漸漸轉冷,剛剛回京,便多了一個敵人,這朝堂之上還真就沒有道理可講,不經意間可能便會觸動某些人的利益,這可不是什麼好事情,便是那位陛下對他不同於他人,將身家性命寄於一人之手的事情他可不會幹的,今後看樣子還需多多努力,再有就是要留些後路,他可不會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蠢念頭,看來還得多做些準備啊。

第1183章 兵部第1139章 使節第1332章 對議第193章 故人(三)第1093章 終結(完)第403章 獎懲(八)第1127章 回府第1498章 內外第932章 震懾第1254章 突擊(二)第1406章 夜宴(二)第463章 洞房第1361章 紛擾第1030章 交戰(三)第1136章 回京第503章 雲涌(三)第1431章 冷漠第53章 心思第506章 雲涌(六)第1371章 醉酒第1505章 進攻第1344章 紛擾第798章 見駕(四)第158章 祝壽(八)第253章 家宴第17章 血戰(四)第736章 細數第406章 親族(一)第420章 明尊第1304章 論政第684章 相遇(七)第51章 兒戲第299章 夜戰(二)第842章 風浪第1387章 佛事第656章 銀子第335章 消息第41章 傷勢第513章 雲涌(十三)第1168章 言儲(二)第378章 豪傑(二)第167章 揚威(一)第1393章 安撫第1095章 商人(一)第46章 跋扈第1033章 相爭第1339章 惱怒(二)第386章 狂戰(二)第251章 爲謀第109章 茶飲第411章 獎懲(十五)第916章 請降第1265章 韋州(十一)第803章 漏風第1152章 拜會(二)第947章 借力第458章 童生第136章 密議(二)第1065章 戰歌第488章 老道第840章 明瞭第7章 徵兵第1274章 白晝第8章 煩惱第171章 厚禮(一)第255章 變起(一)第1373章 吐蕃第414章 山林第57章 奪功(二)第683章 相遇(六)第455章 驚變第526章 艱途(二)第800章 頒賞第159章 騎戰(二)第1449章 隨行第233章 血夜(一)第623章 相鬥第1104章 商人(七)第532章 猶疑第1429章 書信第1090章 終結(三)第929章 姿態第805章 種氏第176章 壽宴(三)第469章 貴客(二)第236章 血夜(四)第1222章 殘暴第381章 豪傑(五)第1343章 大事第1433章 謀算第1025章 投誠第80章 收徒第1049章 私話第1375章 烏澤第258章 潼關第160章 襲寨第342章 突圍(一)第993章 惑敵第1472章 名醫第444章 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