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融洽

(北方風雪大作,寒流終於到了,阿草就像冬天裡的鵪鶉,被凍的瑟瑟發抖,險些中招,同志們,該加衣服了不知怎麼搞的,十七號的時候應該有個大推薦,卻換成了別人,阿草鬱悶壞了,不知是操作失誤還是把將血給撤了,反正很鬱悶,幸好二十二號又給了個推薦,但什麼分類轉輪圖片推薦,阿草沒聽說過啊,誰知道在什麼位置,跟阿草解釋一下?)

“可知朕召你前來,爲了何事?”

開始轉入正題,但皇帝陛下卻還是一副隨意模樣,趙石就知道,看來也沒什麼大事,心中略鬆。

“微臣不知”

景帝笑了起來,緊了緊身上的披風,站起身身來,隨意踱了幾步,“多半載未曾召你入宮,你也不曾入宮請見,可是覺着,有了朕的旨意,就什麼都有了?”

趙石愣了愣,擡頭瞅了瞅景帝的神色,這才牽出幾許苦笑,躬身答道:“微臣不敢,不曾入宮給陛下請安,一來唯恐陛下處置國事,擾了陛下心神,二來,微臣這些時日,來回匆忙,且多數時候皆在國武監那邊,一來一回,緊迫的很,而入宮一次,就要費上多半天功夫

再有,臣也總聽府中幾個幕僚說什麼陛下金口御言,太過尊貴,臣就想着吧,入宮覲見一次,不論大事小事都要跟陛下說一說的”陛下對臣素來恩寵無比,若是這些瑣屑之事入的陛下耳中,說不得就得下些。諭之類的,如此,不但顯得微臣無能,且一旦遇到大事,再向陛下陳情,肯定就要艱難上許多的。

這麼想着,微臣也就不敢輕晷還請陛下恕罪。”

景帝被說楞了”但卻也覺着新鮮無比,這道理卻是頭一次聽聞,乍一聽,真像那麼一回事,不過細一琢磨吧,卻又覺着不對,就算朝中諸位臣工拍馬屁各有技巧”但他心裡也明白,多少人巴不得天天能覲見天顏,臨聽教誨的。

史上多少權柄赫赫的倖臣是怎麼來的?還不是日日身處帝側,在皇帝身邊說得上話,這纔有了不同於旁人的顯赫?而今日這位好像怎麼就反着過來了呢?

再往細裡琢磨,更是讓人有些哭笑不得,這就好似有將皇帝的金。御言當成了物什,要千方百計節省看來,不然用光了就沒有的意思在裡面。

品咋了半晌”景帝不禁失笑,指點着趙石道:“你呀你呀,你府上那幾個幕僚可都是有大才之人,說的定也都是金玉良言,人都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朕瞅着,你怎麼就沒點長進?竟能將他們所說曲解成這番模樣,真真是難爲了你,讓朕怎麼說你的好?”

這番話一說,之前那點淡淡的隔閡感立時便是幡然盡去,不過趙石耳不是沒有長進”而是長進的多了,這個時候,卻也知道說上兩句湊趣之言了。

微微帶出點赫然之狀來,笑着回道:“微臣也是之前聽了個典故,這才瞎琢磨的”本來沾沾自喜,原來,竟然大錯特錯了?”

景帝饒有興致的問道:“什麼典故,說來讓朕聽聽。”狼來了的故事在後世膾炙人口,在這個時候卻估計沒一個人聽說過,趙石大致一說,最後才道了一句,這典故乍一聽去,也沒什麼,後來臣卻覺着這小小典故卻是深合兵法,前面連番虛張聲勢,最後再行致命一擊,推而及之,不想卻是惹了笑話

景帝也點頭點評了一句,典故雖小,卻也有大道寓於其中。

又閒聊了幾句,氣氛之緩和,卻是讓趙石都有些詫異皇帝陛下興致之高了。不過君臣相談,總不會是一水的閒聊,皇帝不會真閒的那麼無聊,將一位朝廷三品大將軍召進宮來,卻只爲了閒談解悶,那豈不是成了正經的昏君?

而趙石也非倖臣弄臣之屬,開一兩句玩笑,逗得皇帝陛下一笑還是成的,但真要侍候的皇帝愜意開懷,估計十個趙石也不如宮裡一個太監或者宮女做的好些。不多時,話題也就進入了政事的範疇,景帝陛下問的不是旁的,卻正是國武監度支以及國武監圈地之事,而趙石也總算知道了,戶部那裡的牴觸,恐怕比他想象的還要強的多,都告到御前來了的。

這個功課他可是做了不是一天兩天了,只微一沉吟,便道:“臣不敢欺瞞陛下,私下裡,臣算了算,國武監草創已有年餘,起初,臣沒怎麼在意度支等事,也只覺着,有陛下諭旨在手,不需爲此事費神。

“但知易行難,世事總歸如此,現如今國武監靡費日巨,即便陛下不問,臣也已有心向陛下陳情的,臣已定下七年之期,七年之中,臣大略算了一下,每年所費將愈來愈大,若如臣所想,沒有八十萬兩白銀,斷不能收尾完全,七年之後,臣也想過,每年各處所費也是不菲而臣近來聽聞,國庫那裡也是艱難,但臣受的是皇命,掌的是國武監,臣不是戶部吏員,管不了那麼多,臣這裡的銀子不能短拿不出來?那隻能說他們無能,現如今蜀地安定,疆土倍於以往,人丁亦倍之,臣就覺着,他們總想着這裡剋扣一點,那裡省下一些,再全都用到所謂國之大事,當務之急上面,未免有些小家子氣,連商人都知道,開源節流,開源節流,一門心思的只想着節流,卻不動心思去想想怎麼開源,生意長遠不了,戶部吏員皆是國之棟粱”難道連這點道理都不懂,整日價如乞丐般哭窮,不如多想想怎麼給陛下解憂長此以往國庫裡的銀子只能是越來越少,就算今日度過難關,等到來日大秦疆土定下來了,還不是個老樣子?

連臣都起了心思,要在國武監周遭建些茶肆酒樓,緩一下燃眉之急了,他們就不能多想想法子,只盯着那點,子天賦,這就是所謂的國之棟粱,朝廷柱石。。

趙石這裡越說越是起勁,已經毫不留情的開始劍指戶部一干人等,那邊宴帝陛下可是再聽不下去了,“住口,這些胡言亂語”不應出諸於你”謹記,下不爲例。”

雖是訓斥,但誰都能聽的出來,皇帝陛下並沒有發怒的意思,甚至於神色上都沒多大的變化,許是覺着這番話多少有些道理,也許是覺着趙石受了委屈,激怒之下,口不擇言,也是有的,反正殿內也沒旁人,只要不傳到外間,到也算不得什麼”甚或是覺得這話分外的新鮮,從沒從旁人嘴裡聽到過,反正不管怎麼說,向來口舌頗爲刻薄的皇帝陛下並未多做責怪,反而是接下來似笑非笑的問了一句出來,“照你這麼說,朕所用之人都是酒囊飯袋了?你就有開源節流的好法子?難道是想朕的臣子去開設酒樓茶肆不成?”

君前問對,到了這裡,味道就有些古怪了”一個軍中大將,卻被皇帝陛下問及度支之事”還有比這更古怪的場面嗎?若是換個旁人,還真不定會是個什麼表情,但輪到趙石這裡,卻又是不同。

趙石立即搖頭,功課他可是做過的,但不做不知道,一做嚇一跳,各種稅賦花樣之繁多,着實非是他可以想象的到的,別說他一個當兵的,即便是後世一個大學叫獸穿過來,估計也只有乾瞪眼的份兒。

爲什麼?後世最重的還是商稅,這裡不僅有,而且還有不少,不但普通的商業稅賦沒少了,而且地皮稅,門面稅等等等等,人家也沒落下,關稅時有時無,卻是人家視情況而定的。

再加上後世農稅所佔比重越來越低,正和此時相反,不管你什麼人,到了這個時代,想要巧立名目,增加稅賦?還真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在這個上面,聽着那些什麼澤林稅,漁課,蘆課,等等收稅的條目他就已經頭暈腦脹,那更別說對這個指手畫腳了,而方纔職責戶部吏員無能,他卻真不是想自己出個什麼主意,以解國庫窘迫,而就只一個意思,表達自己的不滿。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個道理以前他就明白,只是從沒做過罷了,現在身在官場,刻意爲之,卻也非是什麼難事。

“陛下,臣一介武夫,哪裡知道那麼多?起初知道國庫那裡銀子少,就想着建些商肆,弄些銀子填補一下,後來跟人商量,才知道是個餿主意,稅賦乃國之大事,臣就更不敢輕易置喙了。”

這就是自曝其醜了,但在這個時候,聽在景帝耳朵裡,效果卻是不錯,雖說心下也頗失身份的唸叨了一句,你還知道自己一介武夫,什麼也不懂啊?但莞爾之餘,卻也鬆了一口氣,眼前這個心腹之臣,自入了他的眼界以來,卻只能用天賦異稟來形容。

年紀輕輕,就已有了功高不賞的苗頭,再要弄一個觸類旁通,什麼事兒都能說上一說,辦上一辦,身爲帝王,他還真要擔心將來。

是的,雖說明君賢臣,聽起來風光,但作爲上位者,對於大秦境內,蒼天之下,一枝獨秀的帝王來說,臣子太能幹了,卻也不一定是好事,聽趙石這麼一說,景帝心中,不由自主的便舒服了許多。

這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隱秘心思,自然不會在面上流露出半點,更不會宣之於口,只做哭笑不得狀,“行了,各有所學,也各有所用,你的才幹,不在這裡,以後收收心思,只管將國武監給朕辦好了,比什麼都強。”

經趙石這麼一攪合,結果就是本想着削減一下國武監的開支,等國庫充盈起來再說,這個意思卻是順口就給改了,趙石嘴角牽動了一下,想笑卻又忍住,躬身道:“是,臣定當盡力而爲。”

今日皇帝陛下興致極高,又無旁的什麼事打擾,而趙石說話從來算不得得當,卻總能讓皇帝陛下體會到新鮮感,所以,也就化作了一番長談。

“前幾日,兵部之人可也談起了國武監,你可知是何事?”

“可又是生員告身之事?這個臣沒話說,只要禮部答應”告身放在禮部也沒什麼。”

“告身?”

“哦,原來陛下說的不是這個,到是臣猜的錯了。”

“朕只聽聞,有人說你曾親口許諾國武監生員,要另立新軍,這個可是有的?”

“臣確是說過,不過是想激勵生員上進罷了”若真有這個念頭,此等大事,臣懂得其間分寸,空口白牙自然不成,卻要具折先交予兵部與樞密院的。”

說起此事來,趙石有些惱,沒想到這事竟然傳的如此快法,卻又是兵部的人,不過他不得不承認,李承乾的根基比他要深的多,現在在兵部尚書的位子上坐的穩固的很,而他雖然通過這幾年兩場戰事,立下了不小的功勞,但相比李承乾,不論官位還是資歷,都要遜色一籌。

所以這些接踵而來的爲難,今天有,明天也不會斷了,誰讓勢不如人呢。

按壓下心裡升起的不快,既然皇帝陛下問起”他也正好藉機把此事說上一說,不過照依他看,景帝未必對此事有多上心”多數不過是隨口一問罷了。

所以他說的也很籠統,不過理由上卻不顯牽強”和稅賦之事不同,對於行伍上的利弊,他隨口道來,可沒有一點虛言,最強大的一個理由便是,將來若以國武監生員充于軍中上下,則會逐漸消除將門獨大,這一從古到今的軍中痼疾,很可能做到將不私兵,兵不私將這個地步。

將校皆出於國學,雖還有結黨之憂,但再不會出現,軍中上下一體,爲一族一姓所治的局面,換句通俗些的話來說,多數不會出現,一支兵馬,各處要害都被一族之人把持的可能了。

也就是說,再不會如現在般,一人領兵,則兄弟子侄皆爲軍將的情形出現,即便是有,也多數會被國武監出身的將校所排斥,因爲,沒有經過系統的教導學習,初入軍旅,就想和國武監出來的職業軍人相提並論,即便是世代將門,估計也是癡心妄想,而天然的,國武監出身的軍中將校,會自然而然的排斥這種行爲,久而久之,將門一說,雖不會消亡,但實際上的將門,卻再沒有存在的根基了,因爲國武監辦的就算再大,也斷不會將一家子都招進國武監。

所以,到了那時,軍中大將再想鞏固自己兵權,就得結黨,而沒了血緣爲系,只憑利害關係所謂人心難測,血緣兄弟還可能反目成仇,冉況外人?於是乎,若非真到了亂世,想要割據一方?還是省省吧,沒有了家族利益牽扯,又有多少人願意拋頭顱灑熱血,冒着掉腦袋的危險跟你幹?

話雖不會說的這麼直白,但意思肯定就是這麼個意思了,而景帝也沒大驚小怪,自鞏義縣君臣相遇,這個心腹之臣對於軍中把持兵權,又出身將門的一些將領就懷着敵意,而今雖也到了大將軍的位置,這個政見卻是一直未改,沒錯,就是政見,時至今日,以趙石的地位,確實可以冠之爲政見兩個字了。

而只要應景,他定然會提出來,也非是一次兩次了,景帝也已不以爲意了,且趙石所表露出來的態度,也正合帝王心思,軍中派系林立,這個是帝王喜聞樂見的,但也是最擔心的,裡面的因果不用多說,只要是明白人,自然清楚,無庸贅述。

所以,這個理由是任何帝王都無法斷然拒絕的,就像伊甸園裡的蘋果,散發着致命的誘惑力,當初允准趙石開辦國武監,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也正是這個理由,至於提升大秦軍旅的戰力等等,在這個理由面前,卻都相形見絀了。

現在又重申一遍,景帝依然是心動不已,完全沒有老生常談那樣的反效果,而趙石趁熱打鐵,又接着說回到新軍的事悄上來,言道:,“國武監草創,諸事多艱,若能不改初衷,持之以恆,即便不另立新軍,十年二十年之後,臣敢斷言,軍中將校,定會以出身國武監爲榮,軍中諸般兵法韜略,也定然皆出於國武監所授,而國武監也定然能爲軍中之中流砥柱”,這一番話,趙石說的斬釘截鐵,毫無滯礙,信心之強大,甚至讓景帝也悚然動容。接着,趙石繼續道:“但陛下想過沒有,當今正逢亂世,諸國林立,北方胡虜佔我河山,役我百姓,實漢唐以來,我漢家之大恥,陛下即存雄心壯志,又時有歲月匆匆,時不我與之嘆,何不允微臣另立新軍,非要拖延至十年二十年之後,行那盛世春風化雨之道?

若陛下能允了此事,臣敢立下軍令狀,不出五載,定還陛下一支百戰不殆的鐵血雄師”,

直到華燈初上,宮門快要落鎖之時,趙石才口乾舌燥的出了宮門,一國之帝王,果然不是那每好糊弄的,即便是心動,對於新軍之事也沒再金口御言的許諾什麼,只道了一句,容朕想想,再做計議。不過趙石也不着急,他知道,這事不是小事,用句老話說,這是軍國重務,哪裡能那麼輕易的決斷?皇帝陛下肯定也不會只聽他的一面之詞,是要找人商量的,而能商量的人,也就那麼幾位罷了,樞密院的幾個,兵部的幾個,他只希望,議決此事的時候,他能在場,也好讓李承乾之流耳中暗中阻撓。

當然,半年多未見,這涉及到他而又攢下的事情還真不少,回頭就說到了靖佳公主出宮就府的事情上面,而雖然景帝對靖佳公主寵愛的很,但相比較前面兩件事,卻只能稱之爲小事了。

而那位公主殿下還算腦子沒有壞掉,沒將趙石牽扯進來,只說要在承恩湖畔建自己的公主府,理由也找的不錯,照皇帝的話來說,就是那邊地近行宮,風光秀美,又在國武監左近,還有西山大營在,安危自然無虞,雖說公主離京居住,有些出格,但西山皇陵不遠,伴着居住,還可盡些孝道云云。

顯然,對於靖佳公主的選擇,景帝是滿意的,裡面不可言喻的一些東西,景帝也是明白的,滿意之餘,自然對這個妹子更是多了幾分憐惜和縱容。

這不,不但將督造公主府的事情交給了香侯府,且還明諭趙石,命其合工棄官吏一起,在承恩湖畔尋一處絕佳所在出來,儘快破土動工,別要誤了公主佳期。

反倒是讓趙石有些糾結的關於王虎弄出來的事情,景帝隻字未提,之後就是問起國武監諸事了,說到這個,趙石就更有話說了,從國武監初建,到現在初現模樣,娓娓道來,一些新鮮舉措,一些生員趣事,再有一些其中艱辛,想到什麼說什麼,也沒多少順序,更沒多少顧忌,不過這種從無到有,白手起家的過程,也最是吸引人的,卻是聽得景帝興致大增,不時莞爾失笑,又或是撫掌而嘆,一直臨到掌燈時分,才意猶未盡的讓趙石辭了出去。

這次入宮,說不上什麼收穫,也沒有在宮中留宿留飯,但相比之前任何一次陛見,氣氛都要融洽。

趙石能清晰的感覺到,和他這裡忙的焦頭爛額相比,皇帝陛下是真的清閒下來了,這說明什麼?只能說明朝政平穩,政務也差不多理順了,所以下面的人做的多,反而是居於九重的皇帝有了清閒的時光這是好事,他只希望,這位正當盛年的皇帝別閒過了頭兒,像那位長生殿上的君王一般,弄得晚節不保纔好!~!

第147章 出行(六)第1189章 廷議第1493章 過往(二)第102章 夜執第407章 親族(二)第276章 爭強(二)第1151章 拜會(一)第1094章 草場第1182章 權爭第1227章 恨意第1343章 大事第163章 慶功(一)第225章 謀算第65章 來投第910章 草原第153章 相抗第153章 相抗第32章 紛亂第996章 戰意第1468章 戰議第1182章 權爭第1155章 拜會(五)第696章 苦口第1337章 邀約第1207章 少年第1423章 校場第1399章 烽煙第1482章 人事第149章 心意第369章 始末第1507章 展示第1441章 文樓第344章 突圍(三)第257章 變起(三)第1167章 言儲(一)第525章 任命第598章 相聚第122章 頑劣(二)第888章 故地第1518章 卷 終第551章 夜戰第1055章 宴請(二)第1488章 雄豪第418章 聖旨第525章 任命第1400章 商隊第9章 十八第199章 嚴苛(一)第113章 夜宴(四)第405章 論人第772章 鏖兵(五)第1074章 王庭第1430章 巡狩第119章 驚訝第527章 艱途(三)第1030章 交戰(三)第255章 變起(一)第1189章 廷議第640章 國武(四)第211章 年關(四)第1558章 攻防第220章 校場第115章 遷陵第418章 聖旨第1016章 封號第417章 家事(二)第1116章 盟約(十一)第794章 抽絲第998章 號角第168章 揚威(二)第1564章 相議第1310章 君臣(二)第159章 變生第744章 決議第1148章 國策(四)第1532章 夜話第260章 佈置第1122章 盟約(十七)第778章 道途第109章 茶飲第1265章 韋州(十一)第960章 李刑第1013章 女眷第947章 借力第五 卷萬里征途會英豪第274章 開拔(四)第1053章 宴請(一)第840章 明瞭第283章 叢林第889章 毆鬥第52章 春光第275章 爭強第463章 洞房第1556章 拜會(六)第1463章 亭會第1531章 惱怒第342章 突圍(一)第1452章 夜飲第158章 祝壽(八)第1498章 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