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大戰,最激烈的,還屬東南兩面的征伐。複製址訪問
東方白雲侯勢力獲得一統後,白雲侯趙牧就思量下一步的擴張路線,分析後,決定放棄北面靠西的祖龍城勢力,先攻略南方,如此,就與周凌遭遇了。
由於當時周凌沒想到北面那麼快就一統,還在各處去平定小勢力,調兵北方就沒有能及時,所以,白雲侯由蕭家軍一路爲先鋒,一次性攻下了作爲南陵城最北門戶的陵蔭城。
周凌看敵軍勢大,暫時放棄對陵蔭城的收復,轉而將戰線收縮鞏固於更下層的一帶城池和關卡,而蕭家軍也不爲己甚,沒有馬上繼續緊逼,而是全面調整,一是將攻下來的城池地域真正收歸所有,與原版圖合成一體,二是幫助白雲侯一線,去平定奪取中部的少量地域。
何爲中部地域呢?
原來,祖龍中部,有幾座城池,由於地理、歷史,還有商業要道的關係,向來中立,各方諸侯都想覬覦,平衡之下倒也難以動手,加上其本身也頗具防守的能力,和平年代也能給各方帶來利益,就一直類似獨立王國。
這片區域主要由三才鎮、五行府,河洛道組成,各有險關堅城。
一開始,是有數股勢力都瞄準了三府道的,三地聯合起來的三位鎮主、府主和道主向外宣稱,只有得勝者,纔有入主三地的資格。
白雲侯幾經折騰,終於將其他爭奪者打敗擊退,達到了條件,向三地以禮信請求進入。
哪知道,三地主人竟開出了一個可列成清單的條件,上面有包括民入軍不可入,將入兵不可入,吏入制不可入等“三可入三不可入”的立項,還有將戰爭在三區之外解決的戰時約定,更有戰亂結束天下平定後的不可干涉原有獨立性,要允許一定上限軍隊存在的未來承諾,這些,都要釀成一個條文,由白雲侯親自來簽署,且永世不可毀諾更改,三地僅會做的,就是會提供一定程度的財源物資支持,有上限沒有下限。
白雲侯看到迴文的當時,就即刻大怒,將之撕毀。
手下將領們也很義憤。
你什麼都不可入,我奪取你這些戰略要地有何用?吏治體系不能進入,就是不會真正遵守中央官府統治,加上戰後的那條承諾,無疑是想將三區打造成長久的獨立王國,這簡直是在扇有志於天下一統者的嘴巴!
於是,白雲侯一怒之下,揮軍齊攻三地,想將之硬攻下來,好倒是成爲敗軍俘虜時三地之主還有否那些硬氣。
不料,三地之狂妄原有其資本,他們利用天時地利人和,三才五行八卦九宮等諸般奇學,將白雲軍數次打退,白雲軍這才意識到現實,暫時放棄啃下這塊硬骨頭,對三鎮的攻略,直到蕭家軍來回合後纔有進展。
但不論如何,白雲侯佔據了這中間地域的戰略中樞,將北方和西面的勢力格擋於其本地,也讓南面的征伐軍少了後顧之憂,算是達到了目的。
此後,白雲軍、蕭家軍雙管齊下,攻略南國。
而周凌軍已有數次敗給了蕭家軍,這刻,對方實力加倍,要應對的方面就加了倍,以至於往常以主動出擊而名聲卓着的南陵軍,變成了防禦苟安者,激進之議在其內部屢屢有聲音冒出,最終又在實踐中被證明不可取,於是,南陵軍整個戰線一點點後撤,算是全面崩潰。
而這時的周凌,雄心壯志也已不再,甚至滿足於現狀,耽於娛樂。
但終於有一日,府上奏報原先歸順於他的那些小勢力,因着本就有異志,加上那對南方比較熟稔的蠻王的四處聯絡慫恿,羣起造反,倒戈向白雲一方,那刻,周凌手中的酒杯就落在了地上。
天不佑他,若不是北面那麼早來攻打,那麼,他平定南方後,就可細緻地進行鞏固、統籌,真正成一國。
所以,當陵蔭城外那一戰失敗後,他從各地抽調來的大軍大有損失時,周凌潛意識就在想,是不是早晚就會失敗?
那一天,白雲軍、蕭家軍兩股大軍暢通無阻抵達了周凌最初發跡的區域,並最終兵臨南陵城下,那刻,滿城將士絕望,也有將領說要與都督、與城池共存亡,防守到最後一刻。
但是,周凌卻率軍主動出城,以弱寡對多強,和兩軍展開對峙。
戰鬥過程其實很簡單,周凌直截了當上前,要單挑蕭雲,說陵蔭城外那一戰,沒能親自首腦決鬥,而是派出了當時的白袍劍神當替身,是自己膽弱不該,現在,自己就光明正大,與蕭元帥首腦對首腦,一決勝負。
雖然有不少人擔憂這裡面有陷阱而出言阻止,蕭雲還是答應了。
他從那孤單站出來的身影中,看出了一個沒落王侯的最後傲骨。
應戰,就是尊重,是對所有戰爭參與者的認可。
決鬥當然沒有什麼陰謀,反倒是蕭雲,沒有利用自己的拿手武器月明輪,以避免兵器之利。
結果也沒有什麼疑惑,周凌失敗。
戰敗之後,周凌對天大笑三聲,言,敗給蕭雲,也無怨悔,只希望自己的志向能在勝利者的身上得到實現,然後,他轉身命令南陵城守軍投降,又請求得蕭家軍和白雲軍一定不要虧待降軍的承諾後,就在所有人都來不及阻止的情況下,引兵自絕。
那刻,滿城軍民哀傷,白雲軍方面由白雲侯下令將其厚葬,又對南陵城,以及原南陵軍同屬區域宣佈仁政,不以降民來對待,到此,對南部纔算整個平定。
到這時爲止,白雲方的南征,已用了數年時間。
而將南部接受,再和原東北的地域合併後,白雲侯開始對版圖整體性的籌劃,在聽從了各方建議,尤其是張盼、諸葛治,以及華章三謀士的聯合上後,統一吏治,統一調派官員,統一佈局軍隊,並在民政農商上對稅目等進行上限設定,以最大化降低戰爭對平民的危害。
最引人矚目的,是在蕭雲建議下,將城主這種延續幾百年的東西去除,當然,去除的不止是城主本身,也包括依附於城主的利益者的不少特權,這樣做,當然可以解除原有的諸侯割地的局面,並杜絕先前百城齊反周凌軍的可能,但是,也會遭遇到巨大抵抗和阻力。
所以,還有一些軟化的附加條件,比如城主可以異地任職爲府道之長官,還可以進入中央官府,委以重任和名分福祿等,以轉化利益,城主如此,其他原依附者自然也有細路可循。
有的城主看得開,痛快轉交地盤和原權利,有的則乾脆告老還鄉,做一個安樂侯,這其中最明顯的就是無雙城的城主安業,竟轉做了一個商人,也算富貴的一種。
當然,還有那些極度看不開的糾結人甚至搞聯合造了反,由於白雲方兩軍實力強橫,又有秘密途徑破密,也一一將內亂鎮壓下去。
如此,半年之後,現有白雲侯勢力版圖纔算總體寧靜下來。
而此刻,也是趙牧謀求北伐奪取全盤勝利的時候了,不過,此刻的北面,也不是原來的樣子了。
——
西京城城主薄朗統合了西面藏疆兩道後,野心大盛,開始籌謀整個天下的大計。
而因自己主力所處地域受限,往東看,與祖龍城嬴孤勢力接壤,往南看,雖也勉強與南國靠近,但那之中,有着一箇中立三地橫亙,連白雲侯都不能真正將其奪下,自己去攻,照樣是損兵折將,倒不如直攻中樞的中央皇室,至最後挾天子以令諸侯,以征討天下。
初始,他確實也得逞了,突襲向東,將祖龍城地域奪下一大片來,一度夢想着無往不利地直入祖龍城,俘虜皇帝嬴孤,但是,當攻到祖龍以西的關卡青龍嶺時,則受到了阻礙,就此不前。
這些,都要歸功於一個主動投靠祖龍城的人,是他改變了一切。
這個人叫做宋良士,他隻身前往皇宮,想以一個草民的身份參見皇帝,卻被刁難,言只有度過皇室設計的十八道關卡,才得以打破成規,以布衣之身面見嬴孤。
宋良士知曉這久已存在的十八關就是皇室與民間的一個約定,表示着即便皇帝,有時候也不計較身份的尊貴,可傾聽下意民情,但是,由於有些官員不欲民衆的聲音上達天聽揭露到自己,所以慢慢的增加了十八關的難度,導致民衆徹底放棄了對這條途徑的希冀,聞聽就往往嗤之以鼻。
不過,宋良士卻是有備而來,他早就料想到了這一切,所以,先拜訪聯絡了一些有志於變革,想改變現狀重振朝綱邦威的文武大臣,獲取到了不少資訊和寶物奉送等輔助,當然,那些人也並沒有真的對其抱太大希望,只是從言談中發現宋確實是個有大才幹、大志向的人才搭把手而已。
但也正是這些瞭解和佐助,使得宋良士竟然破天荒十數年來通過了這以天險稱呼的十八關,過文破武,解謎點道,幾乎無類不包。
這樣一來,滿皇城震驚,所有人都出門去看最終通過了十八關的方士樣男子,看他從容進了皇宮。
而更吃驚的則是官方層面。
首先,是那些被拜訪過的變革派文武,他們從宋良士的話中,意識到要發生什麼,不約而同緊急入宮,進行支援。
而不願變革的固守派,事先也獲知到了宋良士四處拜訪的消息,雖不樂見,但有着那個可稱十八連陣的阻隔在,也沒具體去阻止,他們還覺得,宋良士會像無數先者一樣,會死在陣中。
本源自看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