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軍行進中,於路邊設帳,韋晞接見當雄。
除了當雄之外,還有長巴約、德尚,三位論欽陵時期的大將聚會,竟有種仿如隔世的感覺!
想當年,論欽陵兵馬近半百萬,旌旗如海,戰馬雲集,麾下有東南西北四大將,再有長巴約等十數大將,皆可獨擋一面,韋晞不掌洮河道整支軍隊軍權時也不過如此,甚至給西大將伊萊雲丹追到夾起(馬)尾巴逃!
如今論欽陵已逝,半百萬大軍灰飛煙滅,大將凋零,熟識的人竟一下子只剩得寥寥無幾,換在開戰前,說他們將會有這樣的結局,簡直不可想象。
始作俑者就是眼前的唐將,卻準備爲他效力,世事之奇,難以稱量。
至此,後被譽爲“滅吐蕃最得力的三位吐蕃戰將”會合,見着當雄滿嘴絡腮鬍子,儀表堂堂,韋晞深爲歡喜。
甫一見面,當雄就送上厚禮:他歸還了一千三百名漢人奴隸!
這些漢人奴隸基本上是男性,給他養馬、砂場掏金、種莊稼,有很大的用處,當雄宣佈釋放他們,也夠他肉痛的。
“很好!當雄大人表示了你的誠意!”韋晞深表讚歎,着參謀安排接受漢奴之事。
他欣然說起往事來:“當年第二次大非川會戰,當雄大人的大斧兵,是唯一一支可以抵擋我軍步兵突擊的軍隊,”
“其徐如林,進退有序,堪稱雄兵!”
“不僅如此,你還率領騎兵,衝殺我陣,給我們造成好大的麻煩!”韋晞深深地誇獎道。
當雄有點侷促不安地道:“給貴軍造成的傷亡,我要說聲抱歉!”
韋晞一擺手道:“哎,不必了,當時各爲其主,你向論欽陵大相盡忠盡職,纔是本份!”
說到論欽陵,韋晞大嘆可惜道:“論欽陵大相一代雄主,遭小人所迫害,如若他在,我也不敢這麼急進了!”
一句話引起了三位蕃將的共鳴,是啊!大相在時,他們絕對不會當帶路黨,甚至被俘也不會投降……不止是大相的人格魅力,他們更知道萬一投降唐軍,大相會將他們在吐蕃的族人滅族。
大相有這個能力!說道做到!
就算上回兵敗,吐蕃的殘兵敗將依舊可以在論欽陵的率領下與唐軍死鬥,唐軍只要稍一不慎,很可以兵敗唐蕃古道,五千裡道路對於論欽陵來說,是處處漏洞,真是宰你沒商量。
更遑論韋晞現時突破常規,大搖大擺地以主帥當先鋒?那唐軍很快就可以回軍去了----喪失主帥,軍心大亂,軍隊必敗!
斯人已逝,韋晞不吝推崇他,諸多讚美之詞,還給三位蕃將開脫道:“大相之父祿東贊在我朝太宗皇帝時代你們先君(松贊干布)求親,他有先前之明,知道唐蕃成爲親戚,終究是一家人,早早下達預言,大相同樣想通了,唐蕃乃一家,無分彼此!”
當雄打蛇隨棍上道:“那麼,我軍攻下邏些之後,我們的部族將怎麼辦?”
這也同樣是長巴約、德尚關心的,他們豎起耳朵聽韋晞的回答。
“以青藏高原之大,有什麼容納不下的,我臨行前,我朝天皇天后明言,所有部族來投者,所轄區域以其過往實際控制區域爲準,須承認歸屬我大唐,向天皇天后效忠,其轄區內管理,一切皆由其安排!”
即著名的“全其部落,順其民俗,教之禮儀”的民族區域自治方法,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個是歸順部族的處置,另一個是反抗部族的處置。
反抗者,可斬之可爲奴,採納城管策略!
這種答覆,三蕃將基本滿意,按照方略,他們可保守其地界的統治,雖說使用了唐律,還得習漢字,起漢名等。
隨後,三蕃將各出三千騎兵,另有三千人是其他部族,爲唐軍先驅,一路向西。
這批帶路黨熟悉路徑,更熟悉路上的部族,該當如何對付,都給唐軍獻上了良好策略。
……
案桌上,一堆小黃魚(黃金金條)和三盤銀綻耀花了人們的眼睛,十擡的綢緞堆疊,顯得很厚實,加上西海酒、茶葉、精美的器皿用具,禮物豐厚,讓扼守通天河北岸的吐蕃貴酋烏倫昌隆極是喜歡。
通天河,古稱“犛牛河”,長江源頭幹流河段。因出自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地勢高峻而得名。通天河兩岸,自然地理環境相當複雜,北岸邊緣多是沼澤地帶,當時我們把它叫水盆地帶,因爲大部分地帶,象圓形的水盆,盆與盆之間有歷年生長的草梗,約二、三十公分寬;水盆大小不等,一般直徑爲30至50公分,個別還有1公尺左右的;盆內都有20公分左右深的水,淺水盆底還長有“地軟”。
人畜行走時,必須踏在盆沿的草梗上,遇到大水盆,要繞着走,稍一不慎,就會掉下去,特別是駱駝,掉下去就起不來,死亡的很多。
不熟道路者,根本過不得通天河。
嚇,這不是紅軍過草地嗎?
紅軍過草地死了多少人哪,韋晞可是耳聞的,雖說他的部隊與紅軍過草地形勢不同,他是有備而來,補給充足,但路線卻不熟。
而烏倫昌隆卻掌握有一條較爲穩妥的大路徑,從溼地沼澤中走過去,危險相對較小,且可行大軍。
而普通的路徑也能行動,但一人一騎而行,還過不得大車。
嗯,他的道路怎麼來的?
由他的奴隸勘探而出,至於當中死了多少奴隸,烏倫昌隆是不管的!
雖說他實力不強,但他的地盤駐在溼地裡較堅實的地方,要是他不樂意給你過來,你想打他也不容易。
好在他也有弱點,那就是貪財!
貪財!貪財!
有弱點就好說,由唐軍出錢,長巴約負責溝通,說用車輛運送進獻國舅的物資,請烏倫昌隆開放大通路。
財帛動人心,烏倫昌隆把道路路線賣給了長巴約。
等到大軍過境的那一天,烏倫昌隆看到怎麼隊伍這麼多,這麼長?這特m的是運輸隊?這是軍隊啊!
一隊接一隊,看得烏倫昌隆伸長的頸都酸了。
咦,出現的是唐人的旗幟!
人如潮水,萬馬奔騰,這是唐人的大部隊!
“他們來打我們吐蕃了!”
“長巴約誤我!”這下烏倫昌隆後悔莫及!
本來阻擋唐軍進攻的一條良好方法就此作廢,天塹變通途。不僅如此,唐軍派人駐守道路,等工程兵上來後,就此水泥鋼筋石頭齊上,就此加實鞏固,再不能爲難交通了。
烏倫昌隆後悔到腸子都青了,一咬牙,出了三百騎兵,加入到“爲大相報仇”的隊伍中去,儘管論欽陵在世時,連正眼都沒瞧過他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