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向一塊中型靈機雲團飛去。
李績已經心有所感,但仍然一言不發,有些事不用說,已經有所預兆。
在雲團深處停下,不遠處,一名蒼老的道人正盤腿而坐,四周雲起雲落,紫清靈機呈螺旋狀瘋狂涌入他的身體,又成離散狀悉數而出,過程規律而有節奏,但看在李績這樣的大家眼裡,卻是隱隱有不好的感覺。
二衰之境是法力之衰,接下來便是元神之衰,這名老道就正處於二衰至三衰的臨界階段,他在衝境!
法力之衰是自然之衰,正確的做法不應該是去補足法力,而是順勢而爲,把法衰到極致的狀態通過某種方式,轉移到元神之衰上,在元神開始衰減後,法力開始逐漸恢復;然後元神衰減到極致時,再轉化到壽元上,借壽元衰減再恢復元神,這就是衰境修練的過程。
顯然,眼前之人沒有找到怎麼把法衰轉到元神衰的鑰匙,或者說,是找到了卻不完整,所以不得不靠吸引周圍紫清靈機來延緩法衰的節奏,但是,吸多少排多少,任周紫清靈機多麼濃郁,也無法阻止法力之衰在一步步往極致挺進,而這人,卻還沒有找到那把正確的鑰匙!
“這是半袖師兄,他已經在此狀態上僵持了三百年……”三秦輕聲道。
李績沒說話,這和他想的一樣!三秦蕭野能去玄洞觀瞻,半袖卻不見蹤影,這本身就說明了什麼,在這個沒有戰鬥的地方,什麼能影響左右修士的自由呢?
就這麼靜靜的觀察,幾個人都沒有說話,李績很清楚三秦拉他來的意思,真的就是看一看而已,讓他了解修行路上的殘酷,不管你再驚才絕豔,再能攪風攪雨,到了境界關口,大家都是一樣的,誰也逃不過法則的力量。
沒有出手的意義,不僅是他們三個,你就是把外景天數萬修士找個遍,從一衰到五衰,甚至就算是找個人仙來,也幫不了半袖渡過難關,就像李績貴爲半仙,他也沒辦法把一個入道的新人搞成築基一樣!
不可能有那種從背心,從顱頂,透過一股法力就能幫助半袖的可能,半仙之體,內秘多麼龐大,又豈是外人可以輕易涉足的?數千年的修行理念在裡面,外人如何盡知?
境界關口,只看自己,只看天道,誰來也沒用!
時間不多了,這世界上最殘酷的事,就是看着自己的朋友,同門,前輩,在和天道的對抗中慢慢敗下陣來,卻誰也幫不上忙,誰都無能爲力。
但他們也習慣了這種無力,從他們入道時起,誰不是看着周圍的人一個個的離去,曾經一起歡笑,修行,戰鬥,同舟共濟的那些人,有哪個能一直陪伴在身邊了?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半袖的無奈,其實和那些倒在築基前修士的無奈本質上並無二致。
李績就在左近找了個無人的雲團,安頓下來,無聲無息的融入了這片劍脈雲。這期間,玉冊上發佈的法會消息不再對他排斥,幾乎每個大型法會,也包括道門正宗的法會,都會向他送來一分邀請,他自己開不了,參加還是可以的嘛。
這就是拳頭的力量!道門正宗可以在大局上派斥整個旁門偏門,但對個別的頭角崢嶸者,卻不吝惜自己的邀請,誰都不傻,外景天不可說之地不支持殺生,但外面呢?
尤其還是一個已經獲得外卡的人!
李績是一場法會也沒去,沒這個必要,雖然他喜歡裝贔打臉,但好呆得有點難度的吧?現在他去的話,無可置疑的將成爲法會的焦點,又能代表什麼?說明什麼?得到什麼?
還不如留在這裡,等着送半袖最後一程!
軒轅劍派,好不容易湊足四名衰境,結果來了一個,又走一個,不得不說天道的平衡無處不在。
轉眼三年過去,玉冊評定結束,因爲大部分吊車尾的修士都在和七翅天毣的挑戰中喪生,所以實際上整個評定顯的波瀾不興。
李績的排名仍然存在,並且還在不斷變化,有在外景天道消身亡的,也有陸陸續續新晉升的衰境踏入外景天,所以排名總是在不斷的沉浮中,但有一點很確定,他永遠都是最後一個,也不知道是不是玉冊用這種方式來故意噁心他?
也無所謂,最起碼,通過排名他就能實時掌握不可說之地最準確的修士人數,也是個意外收穫。
在修真界,沒有什麼是不能遺忘的,更沒有追星一族,哪怕李績曾經的舉動讓無數修士都感覺到了驚豔,但歸根到底,在他們眼中,李績也不過是個比較強大些的劍修,可能具備某種屏蔽玄洞對天毣支持的能力,僅此而已。
他們會尊重這個劍修,但不會改變對整個劍脈的看法,這是兩個概念,主流存在就是這麼頑固。而且,修士互相之間比較的,最重要的,其實是比看誰活的長!
有多少人還記的因爲他的原因,不可說之地修士翻盤的機會從一個變成了三個?從只有玄洞,又增加了無字天碑和林狐幽徑?可能還是有修士把這個改變記在心裡,但絕大部分人,包括道門正宗,包括那些不愁排位的,只會覺的他是多管閒事。
這也是人類的通病,如果你只對一個人有恩情,那麼大概率他會爲此而感恩,如果你對一大羣人有幫助,他們反倒不會放在心上,會認爲有這麼多人呢,未必就需要自己做點什麼,甚至還有認爲別人從中得到的比自己多,所以與已無干的。
這就是人類社會英雄常常不得善終的原因,大家都記得你,就等於大家都不記得你!曲終人散,你會發現自己身邊,仍然只是那幾個最知心的朋友。
所以,如果你想做好事得到回報,那就不要針對羣體,而是要針對個人;但人類之所以是人類,就是因爲他們中總會出現這樣的傻子,
幸虧,李績就沒想過要得到什麼回報,他之所以這麼做,就是爲了自己,這樣的思維,最起碼會讓自己心情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