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
1963年元月的一個晚上,焦裕祿坐在微弱的燈光前面伏案工作。他正在給上級寫一份報告,報告中這樣寫道:“我對蘭考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面對眼前嚴重的自然災害,我們有革命的膽略,堅決領導全縣人民苦戰三年,改變蘭考面貌。不達目的,我們死不瞑目。”
焦裕祿之所以下如此大的決心,與一件事情的發生息息相關。
這一年元月的某個晚上,天氣一如往常的糟糕,北風呼嘯,雪花紛飛。按照慣例,縣委的領導幹部們要來縣委會議室開會。待他們三三兩兩地到達會議室後,焦裕祿並沒有像以前那樣宣佈開會,而是對大家說:“同志們,在開會之前,先跟我去火車站一趟。”說完,他第一個走出會議室,走進風雪中。大家面面相覷,不知道縣委書記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只好跟着出了門。
大家到了火車站,一副悽慘荒涼的畫面盡收眼底。車站裡到處是外出逃荒的災民,擠滿了候車廳和月臺。有的呆呆地坐在哪裡,眼裡看不出究竟是無助還是絕望;有的蜷縮在角落裡,頭也不擡;有的舉家外遷,嘴裡吵吵嚷嚷。人們穿着補丁加補丁的破舊衣服,也沒有什麼行李,只有一副等待救贖的神情。焦裕祿走上前去,詢問災民們要到哪裡去。災民們回答,要到豐收的地方度荒去。
過了一會兒,火車進站了。
“嗚嗚……”火車一陣長鳴,漸漸駛進了車站。聽到火車的鳴笛聲後,災民們從各個角落快速地擁擠到月臺,他們好似聽到了希望的呼喚聲,爭先恐後地往車上爬。有老人送孩子,妻子送丈夫,有的全家離開,叮囑聲、呼喚聲、哭泣聲、狂風聲……交織成一首雜亂無序的送別歌。
看着眼前無奈的災民們,焦裕祿的心被刺痛了。他指着亂成一團的災民,對跟隨而來的幹部們說:“同志們,你們看看,這些災民絕大多數都是我們的階級兄弟啊,是災荒逼迫他們背井離鄉的,不能責怪他們,我們有責任,常把三十六萬蘭考羣衆交給我們,我們不能領導他們戰勝災荒,應該感到恥辱和痛心。”
聽了焦裕祿的這番話,大家都慚愧地低下了頭。
回到縣委會議室後,大家都沉默了,氣氛很是凝重。剛纔的一幕還停留在大家的腦海中,久久揮之不去。最終,焦裕祿打破了會議室的寧靜,開口說:“同志們,我們時常說爲人民服務,實際上我們做的遠遠不夠。我希望大家記住今天晚上看見的情景,要帶着這股濃厚的階級感情去領導羣衆改變蘭考現狀。”緩了一口氣,他接着說:“我來到蘭考以後,曾經不斷聽到,有的同志想離開這裡,有的同志看不起這個地方,有的同志對治理災害沒有信心,可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地方是我們祖先開墾出來的,是先烈們用鮮血換來的,它的一切來得多麼不容易啊!”
“這塊地方的每片鹽鹼地,每個沙丘,都是我們的同志用生命從敵人手中奪來的;每塊土地都滲透了烈士的鮮血。難道我們就要因爲它有的地方是鹽鹼地,就想離開?因爲它人窮災大,就聽之任之、裹足不前?難道我們就沒有志氣,不能戰勝這裡的自然災害?”
“我們爲人民服務是具體的,現在正是我們爲人民服務、大有作爲的時候,不然的話,我們就對不起黨,對不起前輩先烈,更對不起這裡的蘭考人民。”
焦裕祿一口氣說了很多話,聲音已有些沙啞,可字字句句如警鐘之聲,撞進每個領導幹部的心中。大家被焦裕祿的革命熱情和階級感情所深深感染。
最後,大家統一了認識,統一了思想。大家一致認爲,影響蘭考發展的是風沙、內澇和鹽鹼“三害”。爲了徹底改造蘭考,大家在焦裕祿的領導下,製造了改造蘭考環境的藍圖,計劃在三五年內,取得治理“三害”的基本勝利,初步改造蘭考的面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