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元1853年1月19,華夏壬子年臘月十一。太平天國的第一場科舉在東王府舉行最後的殿試。
殿試的內容很簡單,就是每個舉子都做詩詞一首或者文章一篇,內容可以是歌頌天國,也可以純是展示才情。然後根據詩文水平排定座次。其中前二甲的人選還要接受東王召見,展示舉止風度,並口頭對策若干條。其中一甲三名的座次,將由東王親自排定。
應該說,這種方式十分公平。畢竟敢前來應考的,至少也是滿清時代專業考科舉的人士。次一等的“識字分子”,基本已經被徐相爺蒐集起來一骨腦兒充入傳教司了。對這些專業人士來說,以詩詞文章來排座次,比考什麼勞什子的教義或者毫無客觀標準的策論容易接受得多。
花了兩天時間,詩詞文章都已做完並且評判完畢。三甲的名次已經出來。到了第三天,東王楊秀清親臨前殿,召見男女科前二甲的舉子。
所有新科進士都是上過《天國領袖》、《天國征戰史》這兩門課的,想到就要見到被吹噓得神乎其神的東王,不論實際立場如何,衆人都難免激動不安。尤其是站在最前排的朱、張、程三人,更是瞪大眼睛要看清這個天國第一權貴。
隨着承啓官一聲呼喝,身着禮服的楊秀清終於從珠簾後走了出來。天國制度,並無“不準仰視尊者”這條,所以衆進士一齊擡頭看去。只見這個執掌天國的大人物黑瘦硬朗,有些醜陋的面容,目光卻深沉得有如大海。一見之下,所有人都有“淵哉博哉,洋洋乎其無涯際”的觀感。敬意不免油然而生。
見禮完畢後。楊秀清淡然說道:“各位在此關頭投效天國,忠心可鑑。富貴權勢指日可期。我天國以教立國,各位進士都將行洗禮成爲教徒。日後神州將成我天人教之天下!現在各位進士逐一上前,來本王座前一辨忠奸!”
話音未落,程奉璜上前一步,肅然對道:“臣以爲東王殿下之言有兩處不妥。第一,聖人雖以神道設教,然‘以教治國’前所未聞。恐非聖人正道!第二,東王號稱要讓衆進士至王駕前一辨忠奸,言下之意,似乎新科進士之中頗有奸佞,而東王卻有辦法一眼認出。臣愚以爲王者身份至貴,發言切不可荒誕兒戲。臣斗膽請東王收回此言,並對衆舉子當衆致歉!”
這番話一說出來,滿殿之人頓時鴉雀無聲。衆人都以爲楊秀清必將大發雷霆,哪知他卻只笑了一笑,輕輕對這個不怕死的刺頭招手道:“程奉璜,你且上前!”
程奉璜昂然不懼,當即闊步走上前去。他敢如此肆無忌憚,其實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假如楊秀清真有氣量,必會覺得他是骨鯁之臣,他就有受到重用的機會。要是反之,大發雷霆甚至將他殺了,則會讓士子寒心,給太平天國招攬士人的事業帶來極壞影響。所以無論如何,他都是有賺無賠。考慮清楚之後,程奉璜對觸怒楊秀清已經毫無懼意。
坦然走到楊秀清身前,程奉璜仰頭挺胸直視此子。只聽楊秀清惋惜道:“信念堅定,無懼生死,倒也算是一塊良材美質。只可惜邪見橫胸,始終視我天國爲邪,卻以滿清韃子爲正。見解之顛倒,還有比這更甚的嗎?”
還沒等程奉璜反應過來,楊秀清將臉一板,厲聲斥道:“程奉璜,你既忠於滿清,何必假心假意投靠天國?你連韃子都肯效忠,毀傷髮膚易服留辮都能做到,爲何就不能真心誠意效忠天國?”
楊秀清雙目如電,冷冷的掃過程奉璜,似乎已將其肺腑看個透徹。他的喝聲則有如雷震,字字重敲在程奉璜的心頭。在其無形威壓之下,程奉璜的氣勢大沮。他面如死灰,突然哇的吐出一口鮮血。隨即有如肩上承受千斤重壓,整個人被壓得慢慢跪了下去。
看到這詭異的一幕,所有人駭得目瞪口呆。雖然《天國領袖》的課程裡面,徐簡已經用文藝筆法暗示楊不是凡人,但不到現場,沒人能夠想象得到其人目光之深,威勢之足!
楊秀清一聲頓喝道:“程奉璜,爾今悔悟否?”
這句話有如當頭一棒,將程奉璜竭力提起的抗拒念頭完全打散。程奉璜淚流滿面,深深的磕頭下去道:“學生已知錯了!學生一葉障目,居然甘爲滿清爪牙,幸得殿下一言喝破迷執。如今回頭想來,真是惶恐得難以自安。滿韃乃關外野人,打入關來殺我同胞、易我冠服、毀我文教,學生卻不辨是非,不知好歹,反要維護滿韃的統治。學生從此誠心服膺東王,再也不會有二心了!”
楊秀清小施神術,果然效應如神。他自得的一笑,點頭道:“很好。迷途知返。儒子可教!今天我親自收你爲徒,補入三十六門生之天罡數。但好事不可讓你佔全。所以只能給你榜眼頭銜。至於今科狀元嘛——”
他擡起頭來,對着正驚疑不安的張繼庚招手道:“張繼庚,就是你了!”
“轟”的一聲,就象有人在耳邊放響一門千斤大將軍炮。張繼庚驚得整個人完全呆住。
看到他的震驚,楊秀清微微一笑道:“衆位千萬不要以爲我天人教是個騙人的邪教。自本王這個‘大祭酒’以下,若無真材實料,絕無可能居於教中高位!本教的宗旨其實與儒家並無大的差別。儒家認爲‘至誠之道可以前知。’所謂‘善必先知之,惡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本王忝爲天人教的大祭酒,要是連這點‘前知’能力都沒有,又如何服衆?”
張繼庚顫聲道:“世上真有如此奇術?”
楊秀清不屑道:“儒家早已失其真傳。需知我華夏學術,不論儒、道還是別家,首重的都是心性修爲之學,而非不值一錢的文章考據。《大學》所謂: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這裡講的全是修爲功夫,何嘗牽涉到一絲一毫的八股講章?
後世世風日下,儒門子弟越來越淺薄虛僞。尤其是蒙元、滿韃兩次入侵,不但將我士人氣節毀滅無餘,學術也早已失其真傳。當明代的時候,一代大儒如王陽明尚還氣功精深,一聲長嘯可驚動數裡。營中靜坐可聽到敵人前來偷營的聲音。試問當世那些狗屁理學名家,有幾個能做到這個程度?
王陽明的學術尚且不純粹,更別說現在那些清儒。我正告各位舉子,加入我天人教,不單是爲子孫後代的富貴。更可得到我華夏學術真傳!本王言盡於此,各位當慎思明辨!”
這番話一出,整個大殿頓時完全轟動。這些被天國取中的進士水平可能差一些,但至少也是正牌的讀書人,鑑別能力還是有的。楊秀清說的東西,儘管一時無力辨別真僞,但聽起來已經足夠讓人激動。
人羣中一個足有五六十歲的老儒生激動得淚流滿面,喃喃自語道:“夫子嘗言:朝聞道,夕死可矣。吾嘗疑乎是。今以東王所述妙道證之,信矣!”
他突然走出人羣,來到楊秀清身前跪下道:“老兒一輩子都耗費在舉業上面,臨到老了還是個童生。今天聽到東王高論,老兒才知一輩子全白活了。老兒在此伏乞東王收我爲徒。若能得聞妙道,老兒雖死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