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論勢(二)

如果說對北洋水師徐傑是敬佩和惋惜的話。哪對於北洋陸師來說,徐傑就只剩下鄙視了。前者雖然也有各種惡習,也存在這後期訓練水平下降,艦隊內部黨同伐異的情況。但是就當是的國情和北洋艦隊的表現來看,丁汝昌劉步蟾領導下的北洋水師是真正戰鬥到了最後一刻。再被腐朽的清王朝選擇性無視甚至是拋棄後,北洋水師依然在海陸夾攻下選擇抵抗。而在整個戰爭中,北洋水師的高級將領陣亡或者兵敗自殺的佔了一半以上。這個比例在世界海軍史上都是相當少見的。而北洋的陸軍嗎。除了極個別的將領,例如聶士成,左寶貴,馬玉昆,徐邦道等極個別的人以外,其它的人恐怕就只能用不斷“轉進”來形容了吧。

因此,如果說徐傑再談論中日雙方海軍實力時只是客觀敘述的話,在評價中日雙方陸軍時,徐傑話語中帶有的極度憎惡的感情讓薛福成都暗暗震驚。

“從紙面上看,清國陸軍加上團練不下百萬。但實際上一旦有事,能用上的部隊有多少呢?”徐傑的臉上不由的浮現一絲冷笑。

“正規陸軍,八旗兵和綠營算是沒什麼指望了,那些老爺們花在煙槍上的時間要遠多於花在步槍上的時間。這就去了近一半。真正有一定戰力的也就各省的練軍,”徐傑絲毫不顧及薛福成臉色上的難堪說道。

“然後呢,大清又分爲北洋和南洋,一旦開戰,北洋海軍基本上是沒什麼勝算。南洋想調動也過不去,而要走陸路,就以清國的交通情況,想要大量調集軍隊怕也是不易吧?更何況南洋的張之洞劉坤一等人怕是巴不得北洋被打的落花流水吧?”徐傑臉色透出的詭異讓薛福成心口一緊。

“先生此言差矣,北洋抑或南洋都是朝廷的精製之師。張大人不會不分輕重的。”聽到徐傑的話,薛福成臉上煞白的回答道。

“就算張大人有心援護,在海路斷絕的情況下,以清國之運力又可以運多少陸軍和所需後勤抵達遠在東北的戰場呢?”徐傑反問道。

“但以我北洋陸師之戰力,或可有一戰之力。”薛福成頓了一下說道。

“一戰之力?北洋之戰力如何,我想大人自會清楚,我們可以大概列一下清國北方可以用的部隊,吉林有步兵34營,馬軍26營,總人數在1萬8左右。奉天有步兵56營,馬軍21營,總計在2萬5千人左右。直隸步軍大概有105營,馬軍有38營,總人數4萬左右。注意這些是各省全部的軍隊,不可能直接投入一線的。現在我們來說說日本陸軍吧。”徐傑頓了一下說道。

“願聞其詳。”薛福成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野戰部隊共有6師團以及近衛師團。每個野戰師團轄步兵12大隊(近衛師團轄8大隊),騎兵3中隊,炮兵6中隊(野炮4中隊,山炮2中隊,近衛師團只有野炮4中隊),工兵2中隊(近衛師團轄1中隊),附屬諸機關和輜重。人員總數18492(近衛12095),馬匹5633(近衛4211),戰鬥步兵9600(近衛5760),騎兵303,野炮24,山炮12(近衛師團無山炮)。7師團野戰總兵力123047人,馬匹38009,戰鬥兵員63360,騎兵2121,野炮168,山炮72。守備隊、後備隊計步兵12聯隊,24獨立大隊,騎兵6中隊,炮兵6中隊,工兵12中隊。屯田兵團計步兵6大隊,騎、炮、工各1中隊。動員編成總數爲人員220580人,騾馬47221匹,山野炮294門。而與之相應的北洋陸軍也只有5萬人左右吧?從數量上來看,中日雙方的一線兵力已經有差距了。”徐傑說道

“再說說雙方的裝備差距,盛軍作爲北洋的精銳之師,步槍還是很不錯的,步兵使用的是美製哈乞開斯六連發後膛步槍和單發步槍,騎兵爲溫徹斯特(舊譯爲雲者士得)十三連發後膛卡賓槍。從性能上來講很不錯,比日本的村田步槍要先進,但是從炮兵來講,則遠不如日本,日本一個師有野炮24門,山炮12門。前者最大射程5千米,後者是3千米。而北洋的炮兵則強調輕便,盛軍的35門火炮中只有16門是標準的野戰火炮。剩下的要麼是37MM的小山炮要麼是11MM機關炮。這種規模的炮隊只能用於剿匪,和日本人打,無疑是癡人說夢。而這還是北洋中的精銳,如果換做其它省的練軍,估計連着都不如把。而練軍以下,估計還有不少人用擡槍和大刀長矛吧?”徐傑冷笑道。

“而差距更大的是雙方的陸軍體系和兵員素質。現在的北洋行軍脫胎於淮軍,除了換了一批洋槍洋炮,與舊式淮軍又有什麼區別呢?沒有西方式的參謀體制,沒有現代化的後勤體系。陳舊的編制讓輪機在交戰中指揮凌亂規模太小無法完成既定任務。而更重要的是軍隊連爲何而戰恐怕都不甚清楚吧?”徐傑慢慢說道。

“當時是爲朝廷爲了大清國。”薛福成聽到最後一句話不滿的說道。

“如果真爲了朝廷,爲了大清,哪軍紀渙散,吃空餉,又算那般?遇上國民兇惡異常,遇上外敵則紛紛潰逃,這又算那般?如果真的如閣下所言,我又會如此容易的搞到大清陸軍的虛實呢?”爲了更好的達到目的。徐傑毫不客氣的用上了自己作爲穿越者的優勢。把自己曾經看過的數據搬了上來。

“如此看來,我大清水陸2師均無勝算了?”薛福成有些惶恐的說道。

“我一直想找一個大清可以打贏日本的理由,但是我始終找不到。”徐傑臉上不無遺憾的說道。“而我們剛剛說的那些相較於治國方略來說,僅僅是一些細節而已。相較於我北洋30餘年的洋務運動,日本的20年維新效果更好,也更徹底。”徐傑心中說道,本來徐傑還打算從國家的體制方面來說明一下,但是看到時間已晚。更何況也無法確定薛福成對自己在民主政體方面是否贊同,所以本着目的已經達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徐傑便決定今天的長談適可而止。兩人又聊了一些無關緊要的話題後,便離開了旅店。

第313章 無畏先聲第452章 老兵上陣第581章 俄荷聯合艦隊第180章 快速艦隊的搏殺第738章 最後的戰鬥第669章 頹勢第332章 巡洋艦隊的碰撞第589章 傑里科在行動第1333章 血火藍天3第1250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888章 被算計了第819章 意大利居然動了!第163章 豐島海戰(三)第110章 意外衝突(一)第1006章 坑隊友?第547章 標準化與產業協作第341章 落幕第823章 被發現了?!第1366章 華夏海軍的挑戰2第261章 勝利的幻象第592章 戰爭腳步第1438章 四分五裂的法國第681章 一場戰爭兩種觀點第172章 激戰成歡(二)第1433章 比斯開灣上空的鷹1第95章 拜會劉公(三)第1120章 巨人殺手第672章 一邊倒的戰鬥第113章 北洋版掃街第188章 把兵站砸了如何?第185章 塹壕戰第155章 日本海軍戰略第862章 不一樣的誘敵第1063章 轟炸機部隊第633章 纏鬥第852章 爆發第571章 矛與盾第1442章 硬核桃第765章 反潛戰第370章 飲鴆止渴第155章 日本海軍戰略第926章 反攻第192章 打仗是要錢的第534章 時間纔是最寶貴的第855章 盟友的力量第339章 戰至中盤第376章 苦戰第414章 拉開帷幕第119章 巴達維亞條約(二)第1126章 這叫一切正常?!第340章 謝利艦隊第356章 大格局第37章 徐傑與第谷的談話第236章 輿論戰第112章 意外衝突(三)第1088章 捉襟見肘第123章 陸軍改革第867章 主力接戰第1082章 金融危機爆發第766章 瘋狂購物的德國人第476章 如何收場第1275章 坦克大戰第447章 跨過黑龍江第365章 收官第1253章 胡貝再次登場第615章 兵者詭道也第73章 飛旋的火龍第312章 巡洋戰爭第426章 多方算計第697章 檢討第1164章 帝國鐵馬第88章 徐氏步兵班(一)第1535章 黑豹出籠第930章 固執的威廉第1438章 大西洋啓示錄3第719章 攻擊開始第285章 變數第1282章 風暴來臨第313章 無畏先聲第1177章 空軍的野望第1256章 糾纏第705章 遲到的俄國艦隊第456章 可憐的東方號第637章 愚人節大屠殺第572章 進攻還是防禦第1316章 打還是不打第1080章 公海艦隊的 改造和新建第535章 只能靠自己了第1181章 風暴來襲第231章 新的開始第1256章 糾纏第322章 戰爭前奏第1171章 攻防戰(2)第418章 孤單英雄薩鎮冰第536章 海陸齊進第490章 心急的日本人第178章 老兵的離去(一)第571章 矛與盾第958章 橫掃西伯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