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恐怖的遼響數量

第13章 恐怖的遼響數量

“下官明白……”

見朱由檢這麼說,陸文昭也鬆了一口氣。

只要朱由檢爲他撐腰,駱思恭那方面的威脅就幾乎沒有了,而他只需要帶好南鎮撫司的六百人,再慢慢擴大就行。

他能看出、自家殿下需要的不止六百人那麼簡單。

“萬歲宣五殿下進殿~~~”

突然、熟悉的身影出現在了幹清門門口,魏進忠吊着嗓子對朱由檢宣口諭。

見朱由檢看向他、這傢伙還露出了諂媚的笑容。

“我先進去,記住我說的。”

朱由檢倒是沉得住氣,絲毫不在意自己好皇兄對客氏的關心。

他交代了一句陸文昭,就走向了幹清宮門,宮門兩旁的淨軍對着他作輯,他並不在意而是瞥了一眼魏進忠,朗聲道:

此刻的他,正在對着一個架在凳子上的木頭刨木頭,昂貴的幹清宮地磚上,鋪滿了廉價木頭的碎屑。

天啓元年十二月的時候,內閣首輔葉向高曾經給朱由校上疏說:

歷史對朱由校的評價作者杜車別一、輿論一直給他的灌輸印象就是,朱由校大概是一個只會做木匠的皇帝,還是個文盲,喜好的除了做木匠,就是吃喝玩樂。

“嗯、多注意李康妃和鄭貴妃。”朱由檢應了一聲,便不再問其他的問題,而他們也走到了幹清宮門口。

不曾想朱由校轉身的時候,手裡居然一手拿着刨子,一手拿着一本奏疏。

畢竟就明朝晚期的政治局面,上朝就是看一羣人吵架,吵到最後還想不出一個解決事情的辦法。

倒不如直接在深宮處理朝政,覺得事情可以就下旨,被內閣駁回就換一批聽話的內閣。

之後朱由校退居深宮也沒有荒廢朝政,只是懶得上朝了。

從這裡就能看出、朱由校心靈手巧,善於機械設計,精於建築傢俱的製造,具有這方面的天才是事實,但說朱由校爲了做木匠就不理朝政,這不過是輾轉傳聞之後,對事實的歪曲。

他只記得住一些大事,個人的小事是很難記住的。

從真正嚴肅的史料來判斷,朱由校文化水平是高的,頭腦也是聰敏的,他對軍事、對用人的許多意見往往比他的臣下更高明。

“弟弟來了?快來,幫哥哥我看看這奏疏。”

朱由檢更是沒想到、自己的好皇兄還能一手刨木頭,一手處理奏疏。

“奴婢知道,多謝五殿下提醒。”說着、魏進忠諂媚的爲朱由檢引路,並不敵視他。

因此、哪怕朱由檢對明末歷史有些熟悉,但作爲一個需要工作的人,他不可能天天抱着《明實錄》、《明史》來翻看。

“皇兄?”

朱由校對着朱由檢露出笑容,順帶招呼了起他,揮着手裡的奏疏對他催促。

不過當他看見朱由校在內廷休息也會批閱奏疏的時候,會經常傳諭,說明朱由校即便在宮內都是非常留神關心國事政務。

“當其斤斫刀削,解服磐礴,非素暱近者不得窺視,或有緊切本章,體乾等奏文書,一邊經管鄙事,一邊傾耳注聽。”

朱由檢整理了一下心情,對於這個被稱爲木匠皇帝的朱由校喊了一聲。

朱由校或許在意客氏的感受,但如果魏進忠敢在朱由檢面前擺架子,朱由檢完全可以讓陸文昭把這傢伙當場打死。

“皇兄既然給了你機會,就要好好使用,內廷的一些事情,你和王掌印好好看着辦,別讓一些對皇兄不好的事情再出現。”

見朱由校問他意見,他也上前看了一眼。

“百官奏請畢,玉音即曰:‘爾們用心行去,我知道了。”

大部分人印象裡朱由校因爲做木匠而不理朝政的說法得自於清人王士禛的《池北偶談》:

“有老宮監言:‘明熹宗在宮中,好手製小樓閣,斧斤不去手,雕鏤精絕。魏忠賢每伺帝制作酣時,輒以諸部院章奏進,帝輒麾之曰:‘汝好生看,勿欺我。故閹權日重,而帝卒不之悟。’”

“東宮太監,是你調過來的?”

不過這沒有必要,他要留着魏進忠,他之後要做的事情,總需要有人背黑鍋,魏進忠顯然是個不錯的人選。

實際上朱由檢也是被後世一些網絡輿論給帶偏了。

朱由檢走在前面,心不在焉的問了一句,走在他後半個身位,有些卑躬屈膝的魏忠賢也獻媚道:

“是奴婢調來的,客巴巴說內廷不太安全,奴婢就調來了。”

也就是葉向高也承認天啓很勤奮,經常上朝,也經常聽講,可他又擔心朱由校會像萬曆和嘉靖一樣退處深宮,荒廢時間。

就這樣、他在魏進忠的引路下,重新踏上了幹清宮的宮道,不過這次幹清宮的所有太監,都換成了東宮的太監。

說到底、他現在不過是靠着客氏的一條老狗罷了。

不過讓他尷尬的是,站在宮門口的他,看到的卻是一個背對着自己,穿着單薄袖衫打底的朱由校。

然而王士禛的《池北偶談》記載的源頭又當是出自明太監劉若愚在崇禎年間寫成的《酌中志》一書。

《酌中志》的原文是:“先帝好馳馬,好看武戲,又極好作水戲,用大木桶、大銅缸之類……”

然而《明熹宗實錄》中的朱由校卻並不是那樣,實錄中記載朱由校御文華殿講讀的記載比比皆是,對軍國大事親自發表議論更是史不絕書。

“我皇上聰明天縱,朝講時臨,真可謂勤政好學之主矣。但今之嘗朝,既是套數具文,無關於政事。而日講開陳,時刻有限,亦恐不能洞悉於義理之精微,古今政治之得失。”

【戶部奏遼東新餉自萬曆四十六年閏四月起至泰昌元年九月止共發過一千五十一萬五千七百二十三兩有奇,尚積欠遼東餉銀一百二十八萬七千四百兩,其餘各邊一百六十五萬兩,請帝發內帑犒賞九邊沿途十一鎮兵馬。】

這奏疏很是新奇,當然、朱由檢指的不是其中的內容,而是其中的文體,居然是繁體摻雜着簡體文字。

“沒想到明代就有把簡體文字寫在公文上的操作了,不過這簡體文字和後世的簡體文字還有一點區別……”

感嘆了一聲簡體文字和繁體文字共用的奏疏後,朱由檢就關注起了其中的內容。

(本章完)

第448章 滅亡前的狂歡第627章 兩相對照第188章 齊王掛帥第124章 十六衛軍十二拱衛營第109章 五黨讓利第204章 戰前臺風第625章 兄弟同遊第617章 暗手明瞭第308章 酒稅徵收第561章 破屋太子第146章 遼事落幕第646章 江水爲竭第257章 北定河套 南平舊港第385章 無過便是功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493章 無法替代的貿易伙伴第203章 晚明全名將陣容第626章 日新月異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第235章 籌備南洋第536章 和碩特歸順第161章 投石問路第289章 北上東出第38章 皇兄就是拿來坑的第514章 無毒不丈夫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609章 秋風起第414章 兄弟之爭第25章 古代社會福利機構第448章 滅亡前的狂歡第99章 爭鋒相對第61章 高標準養軍第583章 北軍西征第492章 直布羅陀第302章 內外有難題第12章 伸手錦衣衛第607章 師徒相悖第472章 不偏不倚楊文嶽第559章 零丁洋裡第537章 以進固穩第172章 諸事繁雜第465章 拂曉第692章 後記(十二)齊光同塵第5章 新帝第一朝第96章 扶弟魔第1章 當從移宮案始第466章 終末第633章 世代更迭第414章 兄弟之爭第483章 反向輸出第300章 三娘子案爆發第699章 後記(十九)平叛援明第593章 未雨綢繆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651章 千難萬難第352章 直諫第629章 調教家兄第605章 碎葉城西第179章 出兵第335章 能查而不可查第555章 鼓勵造反第138章 直搗巴約部第172章 諸事繁雜第28章 紅丸案後續爆發第186章 明金佈局第470章 精打細算虎墩兔第419章 籌備犁庭第325章 天啓八年第177章 朝鮮太上皇楊鎬第40章 海運之爭第103章 蜂窩煤的火爆第610章 海外態度第542章 局勢紛亂第575章 天無二日第336章 仕途誘惑第66章 泛江南勢力第151章 西南風緊第531章 國事艱難第157章 羣臣逼宮第409章 苦一苦商人第359章 火燒草津城第77章 野心第405章 齊王愛熟婦第477章 良心難安朱由檢第462章 哥舒夜帶刀第104章 淮北開端第363章 《平緬事宜》第356章 印度洋的風第165章 強藩反應第346章 晚明科學家王徽第607章 師徒相悖第210章 我粗鄙也第444章 抓貪官不如殺胥吏第308章 酒稅徵收第302章 內外有難題第363章 《平緬事宜》第599章 世事無常態第432章 再苦一苦瀛洲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236章 南征北討(恢復兩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