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監國瑣事

第168章 監國瑣事

“砸!”

嘭——

同一天、在朱由檢知道自己被騙的同時,隨着一聲大喊,幾十名壯漢揮動鐵錘,砸在了一個木樁上。

木樁被砸入凹處,瞬間觸發機關,幾十把重達百斤的鐵閘刀飛出,在一瞬間斬斷了一排排繩索。

伴隨着最後一根繩索的斷開,忽的“轟隆”聲出現。

十四艘大船沒有了束縛,紛紛順着滑道滑落,最後一頭栽入河道中。

戰船栽入河道掀起的水花讓人心中一震,緊接着在看到十四艘船都穩固的停在河道中央後,船塢的所有人都鼓掌了起來。

“讓人上去操縱這些大船,去水軍三衛的碼頭,給水軍三衛的將士看看!”

熟悉的聲音響起,是朱由校正在發號令,而船塢工匠們紛紛按照他的話登上了十四艘大小不一的貨船。

不過雖然是貨船,但如果仔細看去,可以看到甲板的左右兩側有數量較少的炮口和炮臺。

畢竟是十七世紀初,海上的海盜數量可不少,儘管是商船,但保持一定的戰鬥力還是必要的。

朱由校摸了摸下巴,他不知道大明需要這船有多少,也不知道這玩意是朱由檢爲了移民大琉球準備的,還以爲這玩意是爲了運糧和運兵去遼東。

就康熙二十四年的人口來說,算上隱戶也不會超過一億人,卻達到了三千多萬兩的稅收。

曹化淳大聲的喊着,而距離最近的將領紛紛跟着大喊了起來。

他這句話一出,水軍衛和橫海衛、龍江衛的三衛軍官便拿起了脖子上掛着的木哨,用力的吹了起來。

這些加起來是多少來着?

倒是朱由校,在他走後,挺有閒情雅緻的在天津北塘一帶閒逛了起來。

“咳咳……既然是弟弟的心意,那我就接受了吧。”

“恭迎天子!”

這個時候,朱由校也讓魏忠賢準備了馬車,隨後在一千龍虎衛騎兵的護送下,向着南邊的水軍三衛營地趕去。

“幾百萬兩?”

【官民田土共七百四十三萬九千三百一十九頃八十三畝……米二千一百四十九萬三千五百六十三石……麥四百三十萬八十二石,御馬監積欠米麥計二百二十八萬六千七百石七鬥】

總數二萬六千多的囚犯,也算爲大明開拓做出貢獻了。

至於處理完他們,朱由檢轉頭處理吏部和戶部的奏疏。

他是被朱由檢派來的,本以爲沒有人主持商船下水,結果沒想到皇帝沒有生病,居然偷跑來了天津。

咆哮聲從勖勤宮內傳來,站在門口的陸文昭縮了縮脖子,看向了旁邊的盧劍星,而盧劍星也聳了聳肩。

“額……”聽到朱由校要扣外廷文臣吃飯地方的銀子,魏忠賢老老實實退下了。

“咳咳……過些日子,我會讓承恩送三百萬兩來內帑的。”尷尬迴應了一句,朱由檢又繼續低頭處理奏疏了起來。

各種鈔、紗、鹽運等等看得人眼睛迷糊,但朱由檢很快將它們加在一起,最後得了一個準確數據。

說到這裡、掌事尷尬笑道:“但是齊王殿下說了,商船和日後的戰船,所用火炮都必須是燕山軍械所的,因此還沒有裝備……”

不過他想了想,還是覺得算了。

看上去雖然有些雜亂,但是在這個時代,已經算是不動如山的隊伍了。

“呵呵……”客氏笑了笑,儘管心底對大冬天來海邊吹冷風很不舒服,但還是對朱由校恭維道:

至於刑部的奏疏,朱由檢基本上都是把需要流放的犯人,根據地區劃定了流放的地方。

朱由檢再次一揮大筆,就這樣、山東僉事張春就被調到了西寧擔任兵備道。

“丟去燒地龍!”

這波效果直接拉滿,估計連彈劾他的言官、御史、文臣、武將,都沒能想到,自己的彈劾奏疏會被彈劾對象給看到處理。

朱由檢一打開第一份奏疏,便看到了這是戶部尚書汪應蛟讓人送來的年末奏疏。

二千料的三艘商船長度是十六丈長,五丈三尺寬,六斤炮四位,四斤炮八位,載重五千石。

“嘰嘰歪歪的……”

顯然、自家殿下是被京城這羣文臣氣的不輕。

但這玩意……是輜重船。

說白了、他不信任工部的手藝,邊防軍備,一定要由盔甲廠和燕山軍械所打造,以免工部吃回扣。

清朝那種敲骨吸髓的收稅方法不可取,真按照那種收,晚清百姓照片就是日後大明百姓的模樣。

“嗶嗶!”

“三十那天我再回去。”

不過由於是下水日,因此沒有裝備什麼東西。

他看着吏部的奏疏,對於不熟的人,儘量還是同意。

“是不是該裁撤京營了……”

目前他得罪文臣已經比較狠了,財政問題也在一點點改善,再把勳貴得罪死,有點得不償失。

不過說起來、自家這個齊王殿下,處理奏疏的速度還是比較快的。

在他退下之際,一臉懵逼的曹化淳也來到了水軍三衛。

這一刻、一部分人帶動另一部分人,儘管沒有經歷過訓練,但是當所有人都開始喊起來的時候,就出現了節奏感。

他們眺望着大海,而遠處緩緩駛來的,便是十四艘大小不一的商船。

“下官遵旨……”掌事聞言作揖應下,而朱由校見他應下,也看向了甲板之下,港口上站列整齊的近兩萬水軍三衛將士和輔兵。

倒是知道這些船作用的朱由校拍了拍圍欄,隨後對掌事道:

“我看這船弄得不錯,如果試水三個月沒有問題,那你們就繼續造船,下一批……”

在這二人之後,朱由檢還看到了不少眼熟的人,其中還有崇禎對不起的一些人,比如陳新甲這種。

不過兩個半時辰,居然已經處理好了兩百二十三份奏疏,平均半柱香的時間處理一份。

“太常寺少卿董應舉,這傢伙不錯,做太常寺少卿太可惜了,去山西做知府吧。”

“這……”曹化淳想了想,隨後尷尬道:“好像並不缺什麼東西。”

他本來以爲,自家弟弟應該沒了銀子,所以想趁着天下賦稅收上來,給自家弟弟撥筆銀子。

這些人,朱由檢基本都給他們安排到了合適的位置上。

朱由校感受着一切,隨後喊了一聲曹化淳,曹化淳也上前一步迴應。

大明眼下的人口數量,正常徵稅來說,應該在三千五百萬到四千五百萬兩之間浮動。

等停下後,朱由校讓人放下船梯,他登船上了最大的三千料(925噸)商船,在甲板上走着的時候,船塢的掌事也上前對他說道:

“十分威武。”曹化淳恭維着迴應,而朱由校見狀,便把他要求造船的事情告訴了曹化淳,末了問了一句道:“弟弟是怎麼交代你的?”

禮部想要張燈結綵的奏疏,全部駁回,並寫下大概的具體用度,表明用不了這麼多銀子。

得、曹化淳這話,讓朱由校完全就沒有了幫忙的地步,因此他只能道:

“既然這樣的話,那你就回京城幫我謝謝弟弟吧。”

三百四十六萬兩,七百二十六萬石糧食……

如果要比較的話,把田賦按北直隸的五百文一石糧食折色,合計應該就是三千零七十五萬兩,等同於康熙二十四年的賦稅。

曹化淳從後方趕來,而朱由校見到後則是笑道:“化淳啊,伱看看這些船如何?”

“販糧一事,眼下籌措多少錢糧了?夠不夠御馬監花?”

“這件事情我就爲弟弟做主了,銀子從內帑撥出,反正也就幾萬兩銀子,大不了從大庖廚里扣。”

想着、朱由檢大筆一揮,直接將他調任大同知府,兼任保安州兵備道。

王體幹汗顏的從地上撿起奏疏,小心翼翼的安慰着,而朱由檢卻道:

朱由校虛張聲勢的說着,隨後感覺良心上有些過不去,便開口道:

這第二批造船數目的噸位,達到了驚人的十二萬料,接近同時代西方的4.9萬噸。

“奴婢領命……”聽到皇帝居然要四天後纔回去,曹化淳也沒有辦法,只能應下,隨後離開了水軍三衛,帶人趕回京城。

等九邊的事情結束,再對京營和天下衛所動手,就顯得輕鬆許多了。

“嗯?”朱由校皺了皺眉道:“弟弟之前就和我書信說過,若是造船成功,可以繼續造更大的貨船,等積累了經驗,明歲再用柚木製造戰船。”

看着這稅收,朱由檢倒是很滿意,不管怎麼說,就這稅收,估計天啓二年也不會欠餉了。

曹化淳見到這一幕,便知道皇帝是在觀摩大軍,因此走到了皇帝身後,對着軍港上的所有指揮官道:

“所有人、立定!”

也就是說、就眼下的這十四艘武裝商船,可載貨量是四萬七千石。

“額……”朱由校頓時覺得有些口乾舌燥。

如果將這批軍屯田按照三十賦一的農業稅來進行收稅,那麼收入只有一百多萬兩銀子。

雲貴兩廣、湖廣等地犯人,全部發配雲南的永昌府,也就是後世的德宏、保山一代。

這時、魏忠賢突然開口道:“船廠的事情,是不是讓齊王殿下自己看着辦?”

【是歲、天下戶口田賦之數戶九百八十三萬五千四百二十六戶口,五千一百六十五萬五千四百五十九口……】

握着手裡的暖手爐,朱由校感覺鼻子凍得有些難受,不過當看到越來越近的十四艘商船時,他心底也升起了自豪感。

“哈哈!”聽到這句誇獎,朱由校笑着雙手叉腰,靜靜的看着這十幾艘商船進入了早早爲他們準備好的港口內。

一時間、萬歲之聲絡繹不絕,而朱由校也滿意的點了點頭。

兵部的索餉、軍械兵器、馬價銀等等奏疏,朱由檢會直接批紅,但末了補充一句,讓燕山軍械所打造軍械下發。

“萬歲……”

出乎意料的是吏部的奏疏已經被處理完了,剩下的便是戶部和地方官員的了。

距離較遠的沒有聽到,但是見到身旁的戰友立定,也一個跟着一個的立定了起來。

“萬歲的手藝,這船自然是差不了。”

說到這裡、掌事也解釋了朱由檢所定下的火炮製度。

“不過齊王殿下說,這十五個炮位會裝備二十斤炮和十斤炮。”

吏部的奏疏倒沒有什麼,主要是人事升遷,而處理這個,朱由檢的興趣倒是挺大的。

面對皇帝的詢問,曹化淳迴應道:

要是這羣大爺真的被弄出來,那呂宋的西班牙和南洋的荷蘭估計要連夜結婚。

“真冷啊……”

結果現在好了、反倒是對方一張口就要調三百萬兩銀子給自己。

“京通二倉內有米麥一千三百餘萬石,不過清點之後,還得押送遼東鎮二百三十四萬石,西北四鎮六百二十五萬石。”

合着十天的腦癱奏疏都被他碰上了,最要命的是,其中有一百五十四份都是彈劾他的。

合着爲了回來之後也能舒舒服服,朱由校是把自家弟弟往死裡坑了。

也因此、看着十四艘武裝商船的水軍三衛將士們,還以爲這就是他們的戰船,根本不知道這玩意就是搞後勤的。

“弟弟缺不缺什麼東西?或者御馬監缺不缺?”

“今歲近兩千六百萬石米麥,眼下有多少運到京通二倉了?”朱由檢看向王體幹,而對方也作揖迴應道:

“回殿下,兩京十三省,已經有兩京七省運抵京通二倉了,剩餘六省分別是湖廣、陝西、四川、雲南、貴州、廣西。”

朱由校大手一揮,直接就下令讓人將三千料大船擴大到了二十支,另外不一定能造出來的四千料、五千料大船也是不眨眼的讓人使勁造。

“……”聽到這,朱由檢繃不住了,合着自己剛纔批覆批的很爽,結果已經把大明今年的賦稅花了七七八八了。

目前還缺的、就是京營明年的軍餉,外加遼東鎮明年的軍餉,錦衣衛明年的俸祿,文臣明年的俸祿了。

一千料的商船是十丈長,三丈三尺寬,六斤炮四位,四斤炮六位,載重兩千五百石。

“哈哈!果然,弟弟想的比我想的還要多。”朱由校笑着對魏忠賢道:

“看到了吧,我還是想的小氣了。”說罷、他看向船塢掌事道:

“按照弟弟的話,造三千料三十艘,四千、五千、六千料各十艘。”

位置上的朱由檢爆了一句粗口,旁邊的王體幹也是一臉無奈。

或者說、他喜歡的,是自家弟弟一手訓練的近代式軍隊。

這些加上加派銀,一共是一千二百多萬兩銀子。

在期間,他也遭到了幾個眼熟的名字。

“是的萬歲……”曹化淳笑着迴應道:“殿下說了,等販完之後,調三百萬兩前往內帑。”

“客巴巴!你看,這是吾設計……咳咳!吾和弟弟設計出的大船!”

“殿下說、若是三千料的商船沒問題了,那就製造三十艘先用着,然後研製四千料、五千料、乃至六千料的商船。”

在時間一點點的過去中,十四艘大小不一的商船開始駛出河道,向着十里外的水軍三衛營地趕去。

“山東僉事張春,這人也不錯,應該是在己巳之變裡收復了永平,可以調到甘肅和梅之煥作伴。”

朱由校對旁邊剛剛下馬車,在魏忠賢扶着走來的客氏自豪的說着話,就好像想要家長誇讚的孩子一般。

當他們趕到水軍三衛的營地時,便被早就知道的三衛指揮使讓人放行,而水軍三衛的士卒,已經在軍港附近,將碼頭圍的水泄不通了。

等他把這些人安排完了,東宮庖廚也將一疊疊的菜餚送到了桌子上。

對此、朱由校沒有說什麼,只是笑着點頭,隨後對其他船說道:“那些小船呢?”

打開一份奏疏,朱由檢又看到了一個在罵自己的人,撇頭一看,喲、居然還是老熟人姚宗文。

這麼短時間處理這麼多奏疏,也難怪會氣的連連爆粗口。

“這羣傢伙就不知道開源節流!開源節流!開源節流嗎?!!”

“萬歲……”

但是農業的田賦收多了,對於百姓的負擔又過於沉重。

“批了白銀四百二十九萬三千六百兩,米麥八百六十萬五千石……”

不過、他們還是低估了大明文臣的腦癱程度。

處理之餘,他腦中過了一遍大明的情況。

之所以眼下達到了三千萬兩銀子的稅收,是因爲今年秋收的兩千五百萬畝軍屯田,是按照三七的徵收法。

“讓御膳房給我搞個胡椒醋鮮蝦,火賁羊腿,鵝肉巴子,外加一碗豆腐湯,一碗米飯就行。”

急促的兩聲木哨聲響起,聲音傳播開來,當即所有正兵紛紛立定。

“化淳……”

這些奏疏、已經是被處理了兩百多份的結果,而一切的根源都是從朱由校十天前就積攢下來的。

“我就在這裡一邊吃,一邊處理。”朱由檢說着,便拿起了下一份奏疏,繼續看了起來。

看着大明的田賦,朱由檢滿意的點了點頭,不過對於末尾御馬監的積欠,他也只是一笑而之。

中原、西北的囚犯,全被他發配到了甘肅,東南的和山西、北直隸的,清一色發配大寧。

看着這萬年不變,甚至越變越少的人口彙報,朱由檢白了一眼,低頭埋了一口飯,繼續往下看去。

因此、朱由校想了想,由自己開口,如果說的太少,恐怕會被人笑話,於是擡了擡下巴道:

“再造三千料大船二十艘,四千料十艘,五千料四艘,由內帑撥銀!”

“萬歲,此船有四桅,前面兩桅掛欄帆,後兩桅掛三角帆。船長十八丈,寬六丈,有數層甲板,左右各有七個炮位,正面一個炮位,載重七千石。”

“回萬歲,已經夠了,等全部販出,再買湖廣、四川的糧送到北直隸後,應該能結餘幾百萬兩。”曹化淳畢恭畢敬的回答,而朱由校聞言猛地回頭:

朱由檢見狀,起身抓起五六本奏疏,就走到了正廳的餐桌旁,坐下後一邊吃,一邊處理奏疏。

“奴婢回去?”曹化淳愣了愣,隨後作揖道:“萬歲不回去嗎?”

算上御馬監,今年大明朝的田賦應該在四千一百萬石,外加折色的現銀一千零二十五萬兩白銀。

要知道、今年的內帑收入才四百二十四萬兩左右,等同於御馬監直接撥了大半個內帑收入給自己。

朱由校根本不知道,如果按照一百年後,英國皇家海軍的標準,這就是二十艘五級風帆巡航艦,十五艘三級風帆戰列艦……

當需要支出的數目一被算出來,當即就打起了勳貴的主意。

“這麼說、所剩不多啊……”朱由檢吧唧了一下嘴,低頭繼續看。

至於吏部的索要俸祿的奏疏,朱由檢並沒有因爲和文官不對付就搪塞,而是答應發放去歲和今歲的俸祿,兩年一共是一百七十六萬四千餘兩。

“我剛纔批了多少銀兩和米麥出去?”朱由檢側頭看向王體幹,王體幹汗顏之餘迴應道:

朱由校下了馬車,三衛指揮使當即前來作揖行禮,卻被他揮手示意不用。

他就喜歡看這種畫面,相較於朝堂上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軍隊之中的風氣纔是他喜歡的。

一時間、他都想到自家殿下吃癟的表情了。

“回萬歲……”掌事看了一眼朱由校所指的其他商船,一一介紹了起來。

想到此處,吃好了飯的朱由檢放下奏疏,捏了捏眉心,只覺得有些頭暈。

他是玩的不亦樂乎,倒是朱由檢……

這還只是載貨量,實際上如果按照它們的火炮配置來說,完全不輸於眼下水軍三衛的訓練船。

“不了不了,吾還想在天津再閱大軍,就暫時……”朱由校本想說明天再回去,但最後一想京城裡的煩人事情,最後一咬牙,直接道:

“監國?監個屁!”

“還不錯……”

用每年七十幾萬兩支出的京營把勳貴暫時穩住,還是一筆較爲划算的支出的。

這種時候,就體現了跑操立定的重要性。

坐在書桌後的朱由檢,面前時堆積如山的三百多份奏疏。

他腦中有一個大概的處置方向,工部的奏疏,還有地方官員想用官銀興修水利,修補城牆、道路的奏疏全部批紅。

此刻的朱由檢、就好像一頭吭哧吭哧幹活的老黃牛,一邊被氣,一邊罵街,一邊還得處理奏疏。

朱由檢忽的心虛了起來,腦中過了一遍後,大概算出了一筆數目。

就現在來看,自己已經批了西北四鎮明年的軍餉,四鎮加遼東鎮的糧食,以及文臣兩年積欠的俸祿了。

朱由檢把奏疏往旁邊一丟,都懶得看姚宗文這個鍵盤俠的奏疏。

“殿下、要不還是休息一下吧,該用午膳了。”

六部加五寺、以及內帑的收入,今年一共收了754萬9742兩。

“至於木料、就命登萊船廠,把陰乾的木料北運給你們吧!”

所以、朱由檢才準備讓大明國營鹽鐵茶酒、甚至日後的馬六甲以東貿易,都將是明朝國營。

私人貿易可以做,從馬六甲買商品,價格低於其他各國人20%,然後出海去馬六甲以西慢慢跑去。

反正只要這些東西國營,哪怕日後百姓也會因爲各種商品國營的附加稅而窘迫,但卻不會餓死人了。

之後再怎麼做,才能提升百姓生活和精神,還是得等走到了那一步再說……

(本章完)

第91章 人間慘狀(七千字大章)第159章 穩住遼東第562章 嘉峪關頭第519章 閒來無事第527章 盛世之下第221章 戰後功賞第350章 廟堂爭鋒第605章 碎葉城西第293章 遊牧民族的傳統手藝第228章 大都督朱由檢第476章 義釋兵權第342章 亂國之人第294章 掃北大捷第663章 番外篇(十一) 金玉其外第158章 奢安之亂爆發第597章 廢奴運動第664章 番外篇(十二) 三王歸齊第570章 悠然自得第68章 海納百川第172章 諸事繁雜第401章 天降正義第696章 後記(十六)報團取暖第325章 天啓八年第359章 火燒草津城第415章 南征北討敢當先第308章 酒稅徵收第510章 天啓通寶發行第174章 漢奸該死第600章 叔侄和睦第68章 海納百川第194章 諸王認慫第218章 犁庭掃穴第39章 文官多奸詐第693章 後記(十三)工農罷工第127章 沈遼大戰序幕第330章 貪官晉商 弔民伐罪第411章 先滅建虜方可安內第551章 皇兄歸來第676章 番外(二十四)亞歐戰爭第186章 明金佈局第154章 內部矛盾第226章 收拾內賊第280章 貪心的魏忠賢第147章 私鹽暴利第510章 天啓通寶發行第539章 好景不長第6章 少年天子的爆發第121章 備戰第35章 魏忠賢的獻媚第175章 兵權纔是道理第361章 廢除徭役第31章 百萬兵馬而無一軍可用第629章 調教家兄第642章 反明同盟第557章 平凡的人第75章 回京第54章 藩王興 宗室苦第375章 想上天的朱慈燃第23章 兵部又來要銀子了第448章 滅亡前的狂歡第680章 番外(二十八)鶺鴒在原第86章 上架感言第28章 紅丸案後續爆發第415章 南征北討敢當先第624章 三龍同朝第416章 驕兵悍將第661章 番外(九) 天啓三十八年第683章 後記(三)永昌新政第89章 銀子不夠花第303章 再苦一苦外人第218章 犁庭掃穴第394章 大明亞非經濟圈第118章 局勢大好第601章 齊國總旗張煌言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322章 小冰河下的糧食減產第310章 三娘子案再起第524章 老謀深算第686章 後記(六)永昌承平第251章 平定土默特第428章 一正兩貴三平妃第90章 互市貿易的物資第348章 典吏閻應元第438章 建虜來犯第24章 百姓的生活收支第215章 炮擊老奴第513章 天啓十三年第203章 晚明全名將陣容第127章 沈遼大戰序幕第319章 平安南之役第653章 番外篇(一) 彈冠相慶第42章 搬空盔甲廠第223章 諫言廢遼餉第120章 天啓元年第425章 我徂東山第153章 四處調兵第191章 生擒徐鴻儒第209章 誓殺腐儒第117章 閱兵準備第446章 天啓第三次北伐(犁庭掃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