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時不我待

第170章 時不我待

“噼裡啪啦——”

伴隨着爆竹聲響起,刺鼻的味道在京城街頭巷尾出現,而鐘鼓樓的擊鼓撞鐘也在正式宣佈,天啓元年正式過去、天啓二年正式到來。

在過去的一年中,大明經歷了三月的杭州大火,也經歷了三月到六月的明金遼瀋之戰。

本以爲上半年已經足夠動盪,可下半年的黃河決堤,西南叛亂等各種事情,都讓人覺得去年是十分混亂的一年。

新的一年到來、所有人都期望今年是平淡的一年,但或許只有朱由檢知道,已經過去的天啓元年將是未來幾年中最好的一年。

“揮……啪!”

“唱禮……”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文華殿、當大漢將軍揮鞭,鴻臚寺卿擊鐘唱聲,身着朝服的百官紛紛作揖、行跪拜之禮。

在殿上,坐在龍椅上的,是身着冕服的朱由校坐在龍椅上,提不起精神來,顯然是沒有睡好。

朱由檢清楚、安邦彥的目標始終是湖廣,其次是四川,最後纔是雲南。

朱由檢讓人把自己厚重的衣服給脫下,換上了輕便的常服後,活動了一下身體。

大朝會這種事情,一年算上皇帝生日才三次,除非有人腦子有包,不然誰會在這種大朝會上說事……

“爲何不進犯廣西?”陸文昭不解,而朱由檢卻輕嗤道:

“楊鎬出發了沒有?”

不過……

幾乎沒有任何預兆,文官之間就突然開撕了起來,這一幕讓朱由檢提起了精神。

好好的大朝會,閒着沒事彈劾什麼啊彈劾……

“是!”陸文昭作揖應下,而朱由檢也拿起了另一份軍報。

同時、東林的官員也不甘示弱,紛紛反駁,並且憑白誣陷起了其他五黨之中的官員。

崇禎二年王尊德借用葡萄牙火炮,仿了二百門紅夷大炮,北解入京的共有175門,結果因爲此時各地邊患繁多,這些炮均分散各府縣。

“陛下、臣彈劾都察院右都御史鄒元標,左都御史張問達,左都御史左光斗三人徇私枉法,霍亂都察院。”

所以、朱由檢特別抓緊了火炮廠,去年就已經準備了四千八百多泥模放在燕山大營陰乾,今年十一月份開始鑄炮。

“……”聽到有人彈劾,瞬間所有人的表情都跟吃了屎一樣。

兩千多門泥模如果用來鑄造火炮,總計不過十萬八千多兩銀子。

然而、這樣的火炮數量,對於熟練使用鐵炮鑄造法的大明來說,只要泥模弄得足夠多,銀子足夠多,工匠足夠多,一年甚至可以鑄炮數千門。

也就是說按照信中內容來看,朱燮元此刻應該和洪承疇會師,並且在攻打藺州城的樊虎了。

“朝賀已經結束,既然如此便散朝吧,偈拜天壽山皇陵的事情,便交給齊王就行了。”

“不出意外、他們會讓安效良、阿迷儂回防織金,而胡應臺領兵進入廣西后,進犯廣西的叛軍也會退回貴州,守住貴南一帶。”

路上他問了一下王體幹,自己那三個好皇叔怎麼樣了。

他在想,要不要等火炮廠的火炮鑄造好,就帶着人上演一次“犁庭掃穴”。

朱由校也心知肚明,於是假裝好人笑着說道:

“身爲鴻臚寺卿,難道不該維護朝堂秩序嗎?”

朱由檢不等對方迴應,又看向了自家皇兄,隨後持着笏板作揖道:

“陛下、臣請治御史馮三元、戶科都給事中姚宗文、禮部主事荊養喬、翰林院庶吉士鄭鄤四人擾亂朝堂罪。”

不過就在這時、陸文昭卻帶着軍報趕來了。

“殿下、您就幫個忙吧,萬歲昨夜才睡了兩個時辰……”

這個時代,在東亞戰場上,能一口氣拿出三百位六磅炮,三十位十二磅炮的,也就朱由檢這個傢伙了。

那冕冠下的十二旒背後,盡是朱由校疲憊的眼神。

臺下,頭戴親王九旒冕、身披青衣五章、𫄸裳四章,衣繪龍、山、華蟲、火、宗彝、裳繡藻、粉米、黼、黻的朱由檢則是老神在在。

動員五十萬民夫騾馬,才能維持五萬人在草原東征西討,追擊後金。

朱常瀛等人見狀,只能硬着頭皮跟了上去。

好傢伙、大明眼下就三個都御史,全被姚宗文彈劾了,這讓人不得不佩服其勇氣。

想到這裡、朱由檢就恨的牙疼,因此偏頭看向陸文昭道:

朱由檢早就估計過了,如果努爾哈赤不攻打朝鮮,只能說明朝鮮的李琿與後金私下有貿易往來,所以他會去打北山的女真人,交好科爾沁部。

這十萬八千多兩銀子,所代表的火力,是足夠收復鐵嶺、開原、撫順的強大火力!

廣西根本就不在他的計劃範圍內,因爲廣西內的民族與彝族並不對付。

反正誣陷幾乎沒有任何代價,既然如此,還不如先打回去,成與不成再說。

“殿下、建虜和西南最新的消息到了。”陸文昭急匆匆走進來,作揖後便拿出了兩份軍報。

眼下的廣西人口,壯族居半,其次瑤族,最後纔是漢人。

這種紅臉白臉的手段,誰還沒玩過?皇帝和齊王明顯就是想快點結束朝會罷了。

唯一的顧慮,可能就是來自後金和遼鎮的壓力。

“火炮廠每月製造的泥模,讓劉璠加大一倍產量,補充十六衛軍的火炮缺口後,再保證三萬具可隨時鑄炮的泥模,就可以停下了。”

同時期的英國軍械庫存的六磅炮不過二十幾門,七到十二磅的不過五十門,十二到四十八磅的數量不過百來門。

這點對於歐洲人來說簡直不可思議,而之所以歷史上的大明沒有發揮這個潛能,完全是因爲統治者的固化思維。

一正兵、一民夫、一騾馬。

但這招早就被明軍在西南之地用爛了,除非十一萬明軍全軍覆沒,不然他們不可能去平原。

他們來參加大朝會的意圖,勳貴百官都知道原因,說白了就是想去就藩。

和後世認爲的民族遷徙地不同,苗族本來是在湖廣西南一帶,彝族也是在貴州西部,而後世的壯族和瑤族則是在廣西。

“廣西之地、與雲南交接處還好說,但中部卻瘴氣頗多,悶熱難耐,與貴州氣候迥異。”

到鬆錦之戰時,散落在北方的紅夷大炮更是多達九百多門。

朱由檢監國的這幾天裡,他們可沒少去見朱由檢,不過朱由檢都有意躲着他們,讓他們找不着。

想着、朱由檢閉着眼睛繼續在想,今天中午應該吃些什麼。

朱由檢放下書信,感嘆了一句,而陸文昭聞言也說道:

“殿下、永寧就要被平定,這麼一來、朱燮元等三萬多大軍就能進入貴州了,這不應該是平叛成功的先兆嗎?”

想到這裡、他對王體幹留下的司禮監太監詢問道:

“從西南之事開始到現在,朝廷給西南撥了多少錢糧?”

說着、朱由校看向朝臣,隨後道:

“內外十一萬大軍,每拖一個月,都要耗費錢糧二十餘萬兩,這樣的拉鋸戰,會讓國庫的情況更艱難。”

只是可惜不能轉頭過去看,不然他一定要看看這羣狗咬狗的文官。

在防備北虜之餘,再調走兩到三個,乃至四五個衛軍都可以。

看着這份信,朱由檢並不覺得意外。

歷史上朱燮元用已經抽調精銳援遼後剩下的兵馬,都能平叛成功,那眼下這羣精兵強將只會更快。

想到這、朱由檢忽的覺得有些心煩,於是只能對陸文昭說道:

“西南的事情,繼續關注,我估計等攻破藺州城的消息傳開,安邦彥和宋萬化會改變想法。”

至於朱由檢,他則是表情淡漠,持着笏板轉身從朝臣中間走大門出了文華殿。

現在朱由檢要做的,就是給朱燮元足夠的支持。

“荒謬!”

說罷、朱由檢看向了一直沒有擊鐘的鴻臚寺卿,皺眉斥責道:

在他這麼想着的時候,他也回到了勖勤宮,而王體幹也讓兩個司禮監太監放下了奏疏,隨後行禮便離開了。

第一份書信是西南的最新情報,奢崇明自刎,樊龍死於亂軍後,朱燮元讓人熄滅了永寧宣撫司衙門的火焰,準備休整之後前往藺州城與洪承疇會和。

但他又有些吃不準,因爲眼下大明沒有包圍東北,要是努爾哈赤吃癟,甚至遭受重大傷亡,那不排除後金會跑路草原這種做法。

信的內容,是臘月二十七日的情況,之後八百里加急,經過三天四夜後,送到了朱由檢的手上。

奢安之亂不是那麼容易平定的,如果能趁這個時候練兵也不錯。

“陛下,臣御史馮三元有事上奏。”

汝母婢也!

“提前結盟了……”

“十月和十一月並未撥發錢糧,一直是四川、湖廣兩地官府籌措。”

“眼下開戰還不到三個月,楊文嶽只剩三千九百餘人,吳阿衡二千五,孫傳庭四千三,曹文詔一千四,洪承疇四千一,朱燮元一千八,輔兵只剩九千餘人。”

“……”聽到這話,朱由檢差點一口氣沒上來,心中更是想着怎麼逃離京城。

這一幕讓他臉色一黑,直接開口道:“皇兄回來了,奏疏抱我這裡來幹嘛?”

馮三元一開口,瞬間就跟捅了馬蜂窩一樣,引來了東林文臣的羣起而攻。

聽到有人彈劾朱燮元,朱由檢差點罵出口。

如果不是前期明廷對西南兵馬的撥發銀兩太少,奢安之亂也不會拖了十幾年。

王體幹卻迴應說,朱由校以身體不適,外加沒有好的封地適合冊封爲理由拒絕了三人。

一羣智障難道不知道什麼人可以彈劾,什麼人不可以嗎?

“奢崇明是被平定了,但你看看我們的死傷。”

行吧、你愛玩就玩吧,今天我就當一個鴕鳥。

也就是說、一個正兵,最少需要十個民夫、十匹騾馬才能維持征戰。

樊虎被洪承疇大敗後,只剩下四千多殘軍龜縮城內,以明軍的火炮來說,用不了多久就能打下藺州城。

“呵呵、齊王弟何故動怒?幾位臣工也是爲了朝廷好才亂了分寸罷了。”

不過今天朱由檢一瞧自己哥哥那模樣就知道,昨晚估計又玩嗨了。

這人吃馬嚼,運送糧草,要是真超過兩千裡,十石送到前線,頂多就只剩二石了。

大明是鑄鐵炮,價格十分低廉,六磅炮的造價不過四十五兩銀子,十二磅炮九十六兩銀子,二十四磅炮造價一百八十五兩,三十磅炮造價二百六十多兩。

看着朝臣望向他的那眼神,心裡別提有多舒服了。

真跑到草原上,那再圍剿後金就困難了,每一次的遠征都將是對大明財政的巨大挑戰。

在朱由檢身旁,難得的是瑞王朱常浩,惠王朱常潤,桂王朱常瀛三人都穿着和朱由檢一樣來上朝了。

一想到這裡、剛剛走出文華殿的朱由檢就用有些輕快的步子走了起來。

然而、由於明朝的言官彈劾制度是風聞奏事,哪怕沒有證據,也可以胡亂彈劾,因此誣陷成本極低。

“回殿下、還沒有,出發日程定在了正月二十八。”陸文昭回應了一句,而朱由檢也看着手中的軍報覺得有些棘手。

因此、廣西是朱由檢最不擔心的地方,他所擔心的還是安邦彥等人躲在貴南山區和朝廷大軍打拉鋸戰。

【天啓元年臘月十五、科爾沁部翁果岱與老奴所派使者碩託、恩德格爾於伊克唐噶哩坡刑白馬烏牛正式結盟,雙方互市,建虜領牛羊上萬返回開原】

之後發現明軍調集兵馬圍剿後,他立馬就捨棄輜重,奔逃回重慶、永寧一帶打山地戰。

倒是朱由檢,嘚瑟的回了東宮後,立馬就迎面碰到了抱着奏疏前來的王體幹。

當然、這懲處不是真的懲處,是讓自家皇兄唱白臉,儘快結束大朝會。

就算是運到船上,都足夠打垮西班牙呂宋總督,把呂宋奪下來了,而鬆錦之戰黃臺吉只有可憐兮兮的六十門紅夷大炮,但比他更可憐的是洪承疇,因爲調配問題,全軍只有二十門紅夷大炮。

燕山所的火炮產能,遠遠超過了歐洲各大國。

Wωω✿тt kán✿℃o

“這只是開胃菜啊……”

“秦老夫人那邊也不好看,兩萬白桿兵折損了二千七八,六千輔兵折損過半。”

“反觀安邦彥、宋萬化等土司,手中細數還有三萬多彝兵,六七萬多其他土兵,總兵力十萬有餘。”

那些散朝的百官,看着“行爲放浪”的朱由檢,除了黑着臉嗤了一聲“無禮”外,也拿他沒什麼辦法。

他不只是在躲這三個皇叔,也在躲文官。

就這樣,整整躲了四天,終於在昨天黃昏的時候,等到了朱由校回宮。

“滑天下之大稽!”

不止是他、連朱由校和他們兩兄弟的三個好皇叔都八卦了起來,側耳聽着。

經過幾次的改土歸流,廣西內部穩定,根本就不屑於和他們認爲“粗鄙”的彝人來往。

他不是沒有想過誘惑貴州土司打進湖廣、四川,在平原解決對方。

不僅這四千八百泥模,幾乎每個月火炮廠都會製造一千多泥模,從六磅到三十磅不等。

他們想要阻攔,卻見朱由校直接起身,在魏忠賢和王體乾的護送下直接走下了高臺,從偏殿走出了文華殿。

“陛下……”

說到這裡、朱由檢吐出一口氣道:

“三個月時間,正輔兵折損三萬四千多人,能在曠野與叛軍交手的八萬大軍已經摺損近四成。”

“額……”王體幹有些語塞道:

“萬歲說,今日身體有礙,請殿下再代監國一日。”

並且、在他們質問馮三元的時候,戶科都給事中的姚宗文也當即上疏道:

“陛下!臣彈劾五省總督朱燮元剿賊不利!”

現在看來、他估計的沒有錯,朝鮮這個二五仔果然和建虜有私下的貿易往來,怪不得努爾哈赤在李琿在位期間沒有和朝鮮發生衝突。

朱由檢拿起書信,對末尾的死傷說道:

“開戰前、楊文嶽所部六千人,吳阿衡四千人,孫傳庭八千人,杜文煥一萬二,曹文詔朵甘營二千六,洪承疇六千,朱燮元二千,總計四萬零六百,外加一萬四千輔兵。”

想到這裡、朱由檢深吸了一口氣,對陸文昭詢問道:

這些民族都是在不斷地改土歸流中,逐漸遷移,漢化,最後才形成了後世所知的情況。

“行吧……”

果然、朱由檢一聽這話,只能無奈的用手扶額表示無奈,隨後轉身走入了東宮,向着勖勤宮走去。

畢竟眼下後金如果人口驟減,以他們的牛羊體量,還真能遊牧。

朱由檢接過軍報,隨後一屁股坐在了主位,示意陸文昭也坐下後,便開口讓人準備早膳,隨後纔不緊不慢的拆開了書信。

風聞奏事風聞上癮了?朱燮元在西南乾的好好的,把他擼了,誰去平叛?

“肅靜!”

估計也是怕朱由檢話癆,朱由校讓人告訴他,自己已經休息了,擋住了朱由檢。

“今日乃是大朝,本是朝賀的日子,爾等在這吵吵鬧鬧成何體統?”

大明一斤等於歐洲的1.2-1.3磅,五斤炮就是六磅炮,十斤炮就是十二磅炮。

在知道了遼東啃不下來後,他必然要尋求突破的方向。

努爾哈赤不是蠢貨,也不是死人。

浙黨帶頭、齊楚宣昆四黨隨從,開始對東林派系的官員彈劾了起來。

只可惜、哪怕是山地戰,奢崇明也不是明軍的對手。

朱由檢持着笏板,轉過身去吼了一嗓子,瞬間就讓衆多文臣紛紛一愣,朝着他看了過來。

儘管四千八百多泥模,只有不到兩千泥模可以鑄炮,但這樣的規模也是空前絕後的。

至於火炮的造價,也沒有徐光啓和葡萄牙人買的那麼貴。

這樣的配置,才能勉強維持一百五十里的作戰半徑,而一旦到了草原上,這個距離需要拉伸十倍、乃至二十倍。

“唯一的一筆,還是臘月二十八那日,殿下您撥發的二十萬兩內帑銀,和燕山火炮廠的十斤炮三十位,五斤炮二百位,以及六千步銃,十萬斤火藥。”

“之前他們以爲進犯廣西之後,會引起大規模的廣西土司的叛亂,然而除了安隆、上林兩司外,其他土司並未響應,所以安邦彥很快就會打消這個念頭。”

“馮御史可有證據?”

四天的監國時間,他都快被這羣人煩死了,現在終於可以回燕山大營去了。

“陛下!臣朱國祚,彈劾東閣大學士劉一燝結黨營私,禍亂朝綱!”

饒是衆多東林文臣罵罵咧咧,卻根本就阻止不了馮三元的彈劾。

說到這裡,朱由檢有些猶豫,要不要調大軍前往貴州。

太監的話,直接說明了朱由檢的大方程度。

聞言、朱由檢倒是有些高興,畢竟這些藩王留在國內實在是太麻煩了,不僅空耗國力,還浪費人力。

“陛下……”

太監聞言,愣了一下,似乎在回憶,片刻之後才作揖迴應道:

“加之廣西土司與安邦彥等人並不對味,一旦他們侵佔廣西土司田土,必然要遭受反撲,所以他們不會進入廣西。”

朱由檢把剛纔最先挑頭和反罵的官員名字都喊了出來,並向自家皇兄示意懲處。

這些火炮要是都運往遼東,什麼城打不下來?

歷史上奢崇明會去平原,是因爲四川兵馬都調去援遼了,內部空虛之下,加上他又偷襲打下了重慶,纔會這麼大搖大擺。

“準……”瞌睡不行的朱由校黑着臉迴應,而馮三元當即上前一步,上疏道:

“臣彈劾吏部左侍郎趙南星,用人唯親!”

遼鎮不平,始終不能讓他對北直隸的安全徹底放心。

如果崇禎在歷史上,能在鬆錦之戰時,把鑄造的紅夷大炮都調給洪承疇,洪承疇早就把黃臺吉打的連野豬皮都不認識了。

看着朱由檢和朱由校一唱一和的模樣,羣臣臉都黑了。

只不過、就四人站位和時不時看向旁邊朱由檢的模樣來看,不知道的還以爲朱由檢纔是皇叔,其他三人則是皇侄。

王體幹摸清楚了朱由檢心軟的點,於是立馬就開始爲朱由校賣慘了起來。

說實話、眼下十六衛軍除了騰驤、武驤衛前往西南之外,還有十一衛陸上步卒。

“儘管兩廣總督胡應臺,木增都領兵支援,但就眼下的局面來看,恐怕要打成拉鋸戰了。”

軍報的打開,讓朱由檢所看到的,是另一個壞消息。

這麼算來,五萬大軍打一個月就要消耗三十幾萬石糧草,十幾萬石豆。

這要是太平年間還好說,百姓風調雨順,有個好收成,餓不死人,朱由檢可以和後金打個十幾年都不帶害怕的。

但問題是、沒有什麼風調雨順給他啊……

想到這裡、朱由檢只覺得今天十分不順,只能頭疼的說道:

“必須加快遼東衛所的裁撤,然後收復鐵嶺等地,斷老奴一臂……”

(本章完)

第45章 再薅皇兄羊毛第319章 平安南之役第133章 謀劃山西三鎮第121章 備戰第442章 心慈手軟洪督師第636章 攻陷坎大哈第330章 貪官晉商 弔民伐罪第338章 家國和睦第85章 孫傳庭等人的動向第246章 《明荷南洋條約》簽訂第265章 病來如山倒第52章 兄友弟恭第701章 後記(終章)太陽照常升起第376章 心力交瘁第142章 懷疑人生的葉向高第86章 上架感言第465章 拂曉第654章 番外篇(二)倉中鼠第365章 南洋風起第148章 東林想變法第655章 番外篇(三) 小國難爲第6章 少年天子的爆發第602章 齊國繁華第304章 建虜內鬥第516章 拔高標準第79章 良臣不可用第575章 天無二日第345章 工業革命序幕第586章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第672章 番外(二十) 國策第52章 兄友弟恭第505章 解放烏斯藏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505章 解放烏斯藏第672章 番外(二十) 國策第588章 遠洋歸來第585章 收復西域第653章 番外篇(一) 彈冠相慶第557章 平凡的人第460章 北線無戰事第257章 北定河套 南平舊港第446章 天啓第三次北伐(犁庭掃穴)第260章 收復朵甘第16章 上直二十六衛第220章 閹黨擡頭第366章 諸藩戰爭開打第88章 死太監銀錢多第566章 故人再見第328章 官逼民反第76章 浙黨勢大第256章 三娘子留下的走私罪證第584章 風吹到西州第316章 內聖外王第493章 無法替代的貿易伙伴第651章 千難萬難第428章 一正兩貴三平妃第276章 舊港的工業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304章 建虜內鬥第297章 局勢複雜第589章 大案清白第546章 齊王擺爛第516章 拔高標準第541章 擔子漸重第557章 平凡的人第388章 籌謀基礎教育第613章 故人再見第613章 故人再見第21章 清算御馬監第69章 滿桂到來第114章 整頓畢節第691章 後記(十一)五反三正第362章 未老先衰朱由檢第202章 遼東備戰第226章 收拾內賊第476章 義釋兵權第513章 天啓十三年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134章 葉向高入閣第276章 舊港的工業第140章 大勝之勢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604章 以身作則第115章 攤牌第522章 朝氣蓬勃的齊國第410章 工業投產第660章 番外篇(八) 慈烺當官第447章 建虜北狩第606章 一牆之隔第407章 積讒磨骨朱由檢第543章 雙璧隕落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326章 小日子的好日子第494章 喜訊不喜第401章 天降正義第152章 佈局朝鮮第416章 驕兵悍將第389章 戶籍制度和存摺制度第445章 文治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