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最毒婦人心

第2章 最毒婦人心

朱由檢的母親是一個沒有具體名字記載的女人。

她被稱呼爲劉氏,生於河間府,少年時被選入太子東宮,成爲明光宗朱常洛的淑女。

萬曆三十八年十二月,她爲皇太子朱常洛生下第五子朱由檢。

然而作爲女人,她在東宮並不討朱常洛的歡心,朱常洛對她,也並沒有感情。

朱由檢五歲的時候,劉淑女在朱常洛的一次歇斯底里的大發作中,不明原因的死亡。

史書記載:“失光宗意,被遣,薨。”

短短七個字、說得十分冠冕堂皇,而實際上的情況下,卻是朱常洛暴怒將劉氏活活打死了。

劉氏死後,朱常洛懼怕此事被父親萬曆皇帝知道了會趁機廢了他這個礙眼的太子,因此心虛的他對身邊的太監宮女威逼利誘,警告他們不能走漏風聲,只對外謊稱劉氏是病死的,將她以宮人的身份葬在西山。

後來朱由檢因爲哥哥朱由校即位,於天啓二年被封爲信王,屈死的劉氏也被朱由校追封成劉賢妃。

然而可悲的卻是,雖然朱由檢成了親王,但是由於劉氏死得不明不白,加上此時朝野黨爭激烈,沒有權柄的他不敢公開去祭祀自己的母親,只能悄悄向太監打聽母親下葬的方位。

直到這時,朱由檢才真正能夠光明正大地追悼自己的母親。

一句話、彷彿驚雷般,打醒了止步不前,恐懼李康妃的朱由校。

朱由檢不希望這事情發生,因此、他能做的,就是按照歷史上楊鏈等人所做的事情,重新做一遍,救出朱由校的同時,不讓任何黨派有機會大漲聲望。

人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朱常洛卻讓自己的兩個兒子,都體驗了他曾經體驗過的痛苦……

太子妃郭氏病死後,王才人母以子貴,成爲太子宮中實際地位最高的女人。

急切之下,他只能大聲喊出了:“皇兄、你難道忘了王娘娘是怎麼逝世了的嗎?!”

但是他清楚、他如果這樣做,就徹底斷送了自己未來的一切。

眼下這一招、是歷史上大太監王安用來對付李康妃,迫使李康妃放出朱由校的手段,而現在、它被朱由檢用上了,並且效果依舊。

史書記載、十三歲的朱由檢當時被朱由校安排主宰了內廷的勖勤宮,他小心翼翼的詢問近侍:“西山有申懿王墳乎?”

這是多麼大的諷刺?對於兩兄弟而言,這個直接、間接殺了自己母親的人,卻成爲了自己名義上的母親。

朱由檢更是兼容自傲、自卑、自戀、多疑、毫無責任感等多重病態心理。

說來更可笑的是,作爲殺了兩人母親的幫兇,作爲他們父親的朱常洛自身就是一個被人欺殺了母親的“可憐人”。

那種欺負,是從人格,從尊嚴、從肉體上的踐踏。

她被幽禁在景陽宮,整整十年不能與兒子見面,思念到以淚洗面,哭瞎了眼睛,臨終之前才見到了朱常洛一面。

近侍回答:“有。”

他追諡生母劉氏爲“孝純恭懿淑穆莊靜毗天毓聖皇太后”,將她從簡陋的墳墓中遷出,與父親光宗合葬慶陵。

歷史上、她足足拖了六天,纔在楊鏈、劉一燝等人的脅迫下,放朱由校走出了幹清宮。

他的母親王恭妃,被鄭貴妃排擠,壓迫、欺辱。

他明白、李康妃要挾持朱由校,妄圖執掌朝綱。

這被歷史上稱爲移宮案,也是讓東林黨聲望大漲的一次事件。

“嗯……”小女孩聽到朱由檢的話,小聲點了點頭,而朱由檢見狀也膽子大了些。

朱由檢又問:“傍有劉娘娘墳乎?”

近侍回答:“有。”

然而,此刻這個十六歲的少年,被李康妃死死抓住手腕,一步不動。

在朱由校年幼時,當時太子朱常洛宮中有兩位李選侍,兩人沒有親緣關係,外界人稱東李、西李。

一個養尊處優的女人力氣,對於一個十六歲少年來說,其實並不大,稍微用力就能掙脫。

朱由校的生母是一個姓王的才人,她因爲生下了朱由校,因此在當時太子宮中的地位僅次於太子妃郭氏。

這在史書上,不過寥寥幾筆的事情,對於此刻的朱由檢來說,卻記憶深刻。

朱由校對於親情十分看重,對權力十分厭惡,面對李康妃時怯懦膽小,毫無主見。

李康妃爲其中的西李,而東李則爲後來的李莊妃,東李地位高些,但西李更受寵愛。

朱由檢看着十幾步外,與自己一樣遭遇的朱由校,心中急切。

聽到這話、朱由檢垂淚,並偷着拿些錢讓侍從去爲母親祭掃。

她不讓朱由校和王才人見面,並持續近十年的繼續欺辱,直到去年李康妃因爲自己沒有屬於自己的孩子而生氣,命人把王才人毆打凌辱致死。

“我看誰敢!”朱由檢用銼刀抵住了小女孩的脖子,嚇退了想要上前的衆人,卻又小聲道:

然而王才人和朱由檢母親劉淑女一樣並不得寵,而李康妃恃寵而驕,根本不把王才人放在眼裡,經常欺負她。

事情的改變,直到他十七歲這一年,哥哥朱由校無子早逝,將皇位傳給了他纔得到了破局。

自己的弟弟都敢挾持她的女兒,自己難道還不如年僅十歲的弟弟嗎?

這麼一想、朱由校猛地掙開了李康妃的手,朝着朱由檢大步走去。

朱由檢曾經的情感讓他此刻憤怒至極,恨不得痛食眼前這女人。

對啊……

要每日對殺母之仇畢恭畢敬,笑臉相迎,長期下來朱由校和朱由檢都患上了不同的心理病症。

父皇已經駕崩了,自己是爺爺立下的皇太孫,眼下的皇太子,自己馬上就是皇帝了,自己爲什麼要怕她?

“站住!給我攔住他!”李康妃發怒大喊,四周太監宮女雀雀欲試。

只是眼下、看着朱由校止步不前的樣子,他心裡着實着急。

“徽媞娖別怕,皇兄不會傷害你,我們只是在過家家。”

他眼下挾持着小女孩,只是爲了叫那個少年走出來,而那個少年,正是他同樣母親被眼前這個女人逼死的哥哥,朱由校。

他年紀太小,不得私自出走皇宮,哪怕之後走出皇宮,卻又害怕去爲母親掃墓被御史彈劾,只能老老實實在信王府生活。

只是眼下抓住朱由校的不是力氣,而是他從小對李康妃的恐懼。

可是當時萬曆皇帝已經病入膏肓,沒有管東宮的事情,交給了朱常洛自己管理,而朱常洛對李康妃沒有任何處罰,反而讓她來撫養朱由校。

朱由校走向了朱由檢,朱由檢不敢鬆懈,在他走到了自己身邊後,就抓着朱由校的手,朝着幹清宮外走去。

四周的宮女太監不敢追的太緊,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兩兄弟走出宮殿。

李康妃在兩兄弟跨出幹清宮門檻的同時,彷彿失去了所有力氣,跌倒在地,臉色蒼白,渾身發顫。

朱由校則是看着自己身前,一隻手抓着自己手腕,一隻手拉着小女孩的朱由檢背影,心頭一暖……

(本章完)

第459章 男丁死而婦孺上第50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509章 興亡又如何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208章 各自出擊第598章 紙幣金本位第624章 三龍同朝第689章 後記(九) 鹹嘉之盛第144章 北沙河血戰第163章 齊王黨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477章 良心難安朱由檢第583章 北軍西征第431章 風雲際變第460章 北線無戰事第588章 遠洋歸來第632章 齊王待我第237章 黨爭爆發第568章 三龍同朝第646章 江水爲竭第588章 遠洋歸來第422章 均貧富論第609章 秋風起第666章 番外篇(十四)第六案第376章 心力交瘁第636章 攻陷坎大哈第136章 出塞第447章 建虜北狩第45章 再薅皇兄羊毛第451章 蠢蠢欲動第619章 大西洋的風第406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第495章 復起孫傳庭第246章 《明荷南洋條約》簽訂第219章 建虜斷骨第683章 後記(三)永昌新政第377章 爆破鬼才洪承疇第84章 保住熊廷弼第343章 東宮講師第255章 狂飆六百里第642章 反明同盟第251章 平定土默特第372章 穩坐釣魚臺第680章 番外(二十八)鶺鴒在原第22章 富得流油的御馬監第198章 好三叔福王第323章 拿下鄭主第315章 太廟前的分地競拍第160章 整頓山西第194章 諸王認慫第369章 大侄子朱慈燃第14章 戚家軍 白杆軍第393章 審判孫傳庭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143章 大反攻第610章 海外態度第321章 外戰內旱第113章 浙川援遼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558章 嶺北尋釁第299章 齊王返京第342章 亂國之人第653章 番外篇(一) 彈冠相慶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267章 太廟獻俘第607章 師徒相悖第248章 寇可往 我亦可往第670章 番外(十八)太孫巡齊第683章 後記(三)永昌新政第406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第15章 千萬兩軍餉的缺口第343章 東宮講師第347章 《平倭事宜》第251章 平定土默特第56章 盡是空餉第64章 孜孜不倦第508章 恆河以東第61章 高標準養軍第429章 大婚籌備第464章 忠心耿耿劉愛塔第631章 競爭夥伴第401章 天降正義第80章 少年縱馬第94章 新朝第一大案第94章 新朝第一大案第263章 俺叫李定國第508章 恆河以東第413章 建虜惶恐第581章 各家愁苦各家歡第114章 整頓畢節第555章 鼓勵造反第92章 點醒楊漣第633章 世代更迭第424章 敵軍非但不投降第220章 閹黨擡頭第484章 烈屬安家第432章 再苦一苦瀛洲第535章 欣欣向榮第80章 少年縱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