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貧者越貧,富則越富

第314章 貧者越貧,富則越富

“一二一……一二一……”

“嗶嗶——”

“立定!”

雲南臨安府梨花驛,伴隨着明軍熟悉的齊步口號和哨聲,一旗百餘兵馬當即齊刷刷的站在了原地。

類似這樣的隊伍足足有數百支,分部在沿紅河南下的各個驛站、軍營中。

作爲與安南相鄰的地區,改土歸流後的王弄縣成爲了進入安南爲數不多通道中,較爲好走的一條。

由於地勢狹長,呈階梯狀,北高南低,漸向東南傾斜,而紅河經過境內流入安南,因此此地是進攻安南的重要站點之一。

中原王朝同安南之間的愛恨情仇,幾乎貫穿了中原王朝自秦代以來的歷史。

超過四次的統治歷史幾乎見證了中原王朝文明的鼎盛時期,而後續安南同中原王朝的分離過程,本身也處於中原王朝文明由盛轉衰的關鍵節點。

“安南之失,絕非只是軍事之失,更多的則是政治之失、文化之失,諸君不得不引以爲戒。”

晚明不僅僅是天災,還有一筆經濟的帳。

洪承疇要討朱由檢的歡心,因此對於朱由檢對外的政策他都會一條不漏的查閱,仔細研究,最後他得到了一個道理。

他起身活動了一下身體,在他旁邊的那頭水牛也緩緩站了起來。

再加上一旦中樞出現人爲因素的失誤,也就導致明廷的統治無法繼續延續下去。

“這一戰如何打?怎麼打?可以等會再討論,眼下需要注意的是戰後的治理問題。”

躺在搖椅上,不等楊漣收拾午飯,一個身着粗布麻衣,身材有些勻稱青年就架着一輛驢車來到了他家門口,並下車走了進來,對楊漣作揖道:

“文孺先生,殿下這次讓人給您送來了延齡御酒和二兩銀子。”

洪承疇所指的,是沐啓元和吾必奎,而這二人的營兵沒有經過訓練,實際上還是以前的**。

“欲通安南,當以交通爲先。”

“是……”錦衣衛聞聲一笑,隨後便作揖離開了。

這樣的政策下發,只會讓百姓的負擔變重。

吃的米是他們自己種的,而鹽酒茶肉和雜書等東西,都需要他們在大理本地教導少民孩童讀書識字才能擁有。

“這一戰,齊王殿下一直在關注安南的事情,不斷地下發手書詢問進度……”

“當年不光趙宋吃過他們的虧,就連蒙元也都吃過他們的虧。”

在這種情況下,安南地方的獨立意識自然也就越發強大。

水牛走了一刻鐘,隨後便看到一個用土牆圍起來的院子,當一人一牛來到門口,楊漣推開門,門也不上鎖,不怕被人偷東西。

朱由檢手持奏疏翻閱,臉色平淡,而王承恩聞言當即跪下作揖道:

“自然要打,不過這打完之後,人手不足,恐怕後續上位的老鼠會吃的更多……”

只是、沐昌祚的病逝,對於征討安南的計劃基本沒有太大影響,洪承疇雖然有些唏噓,但爲了自己的前途,他還是更在意安南之役。

除此之外、便是他那坐落在蒼山洱海邊的一個小院。

“好了、都退下吧……”

像明朝雖然前期實際控制了安南,可是同樣由於地方勢力擡頭的原因,導致中樞在安南的統治成本高到嚇死人。

所謂的“慢慢打和細細打”,需要的就是沐啓元和吾必奎這種殘暴的人。

“因此、要打下安南,還要守好安南,最重要的是平衡安南的人口問題,而這點是殿下專門提出來的。”

在確定了沐昌祚確實病逝後,陸文昭作揖離開了書房,而王承恩則是繼續老實的站在角落。

自天啓四年開始,被髮放的官員基本都有這樣的工作。

“經略放心,末將知道怎麼做。”沐啓元作揖應下,而他們的話題也說明了一件事。

朱由檢讀懂了楊漣的意思,番薯政策確實惠利百姓,但問題是,這個惠利能不能落到百姓手上?

朝廷下發的想法是好的,可地方的官員就不會和士紳豪強同流合污,將番薯田的名額全部給士紳豪強嗎?

他詢問陸文昭,而陸文昭聞言則是頓了頓,隨後小心翼翼作揖道:

“下面的官員,確實有將番薯田的名額作爲禮物,送給了豪強士紳,不過依舊留給了百姓不少的數量……”

這一路上,楊漣倒是見到了不少熟悉的面孔,諸如萬言揚、馮三元這等諸黨官員,盡數在水田之中插秧耕種,日子寒苦。

短暫的安慰後、他將目光放到了沙盤上。

財富集中而不流通,這對於朝野上下的經濟沒有好處。

王弄縣臨時經略府內,當站在會廳內的洪承疇對着會廳中的沙盤發出感嘆,在他身旁的沐啓元紅着眼睛微微頜首。

洪承疇很享受這樣的吹捧,不過吹捧之後,他站在狹長的安南沙盤前,洪承疇指着雲南、廣西和安南國交界處沉聲道:

“安南面積、不過一省,並且分裂爲多方勢力,人口也不過數百萬。”

“今歲雲南分得一百萬畝上限,我大理府獨得二十萬畝,府臺大人給您下發五畝番薯田的限額,希望先生好好使用……”

“吾以爲我等兵力正好,只需要以犁庭掃穴之勢,徹底擊滅安南,便可恢復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就好像同時期的燕雲十六州、也與漢人王朝相隔了四百餘年。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即仿照秦始皇修靈渠伐百越。”

“如今既然要收復安南,便不可小覷!”

“文孺先生,朝廷下令了,從今年開始,皇莊收糧的價格是番薯一石一百文,馬鈴薯一百五十文,麥一石三百文,水稻一石三百文。”

眼下政策的紅利全被士紳商賈吃了,那百姓雖然看上去只是少賺了一筆銀子,但實際上這種行爲是對經濟的破壞。

倒是在錦衣衛離開後,楊漣看了看遠處的蒼山洱海,嘆息一口氣道:

“伱倒是想讓百姓均富,可我只怕貧者越貧,富則越富啊……”

“承恩,你說御馬監之中,是不是需要清理清理了?”

“唯有交通順暢,方能使漢家之恩威傳達至安南。”

洪承疇看了一眼諸將,隨後道:

“殿下說了,此戰一方面則是對百姓宣佈,我大明要做的,是恢復漢唐榮光!”

“不少是多少?”朱由檢皺眉,而陸文昭也支吾了起來,過了半響他才道:

“老鼠年年打,年年打不盡,貪官年年抓,年年抓不完……”

“吾也深以爲此,只是殿下發話,要慢慢打,細細打,這有些難度……”

“承恩、孤的目的不是爲了減少運費,孤的目的是惠利百姓,其次纔是朝廷!”朱由檢有些氣了。

“小國公眼下應該化悲痛爲力量,好好着手冬月出征的事情。”

朱由檢給他們制定了嚴格的標準,諸如萬言揚等人,被判流放十年,十年內不得用銀子銅錢,還要被錦衣衛監察。

“給我買點筆墨紙張,剩下的歸你了。”

說罷、他用木棍指向了雲南和廣西接壤安南的山區,繼續道:

政策下發如果沒有成效,那不如不下發。

“酒放着,銀子你們自己拿走吧,老夫現在沒有用銀子的地方……他要是有心,就讓老夫回京去。”

似乎不願意和馬祥麟過於扯皮安南的事情,洪承疇一擺手,便示意他們全部退下。

望着沙盤上的中南半島,以及狹長的安南,洪承疇打起了精神。

此外,由於安南陸路交通不便,宋朝時、前往安南的主要方式依然是海路。

見馬祥麟都沒有什麼問題,洪承疇也輕聲道:

“安南雖地狹人少,可是終究不能小視。”

楊漣懶洋洋的開口,顯然他知道朱由檢不會讓他回去。

“屆時大軍當可分兵從山道出發,以爲前導和備選之路,日後也能進一步爲移民所需。”

他還可以賣糧賺錢,還有水牛幫忙耕種,家裡的雞鴨保證了蛋白質,豬和羊則是被他用番薯養的白白胖胖,眼下已經發展到了十幾只的規模,雞鴨也達到了上百。

“殿下千歲,經略高明……”聽到洪承疇的話,一羣將領紛紛拍起了朱由檢和洪承疇的馬屁。

“番薯田的政策,讓畢自嚴好好做出調整,各地錦衣衛也給我嚴查!”

朱由檢對外的態度一向強硬,而洪承疇也投其所好的採取了十分強硬的態度。

自家殿下,似乎和士紳豪強有說不盡的仇怨,沒有消停的一刻。

而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便跟安南地方勢力的不可制有很大關係。

“只要能夠做到這些,安南十五府,四十一州,二百一十縣自然能夠再次回到我大明掌控之中,進一步收復三宣六慰。”

“當初宣德朝沒有維持對當地的統治,便是因爲治理不得人心,當地百姓野蠻,不識王化。”

“第二,想要連接安南,還需要在廣西、雲南邊境多開闢幾條山路,以連接安南。”

或許在陸文昭和王承恩看來,減少運費能買更多番薯,救更多的災民,可問題帳不是這麼算的。

“這次的番薯政策,地方的士紳豪強都分到了多少?”

這麼一來、安南的獨立自然成爲了難以避免的現實。

看着楊漣在手書上所寫的“貧者越貧,富則越富”八個字,朱由檢將手書放在了桌上。

洪承疇的話,讓馬祥麟覺得這仗打得很舒服,他手指劃過安南狹長的國土說道:

說到最後,洪承疇斬釘截鐵地說道:

洪承疇看向了會廳內的十餘名將領和官員,他們也紛紛點頭,而洪承疇也給出答卷道:

“其次、便是收復安南故土!”

相比較當初被流放時的風采,眼下的他皮膚坳黑,不過精氣神倒是不錯。

再加上當時大唐中樞對地方控制力度每況愈下。

他的背後是一座土木結構的三房,主屋正面是會廳,左側是窮的只有十幾張紙張的簡陋書房,右側是臥房。

田埂上、當一名書吏策馬而來宣佈番薯政策時,田埂下靠在一頭水牛背上的老翁正用斗笠着臉,躺着擡手,示意知道了。

“此戰、我軍此戰只需要廉州府的戚都督和兩位戚總兵、以及臨安府、廣南府的馬總兵和秦總兵兵貴神速,就可以在十日內攻下前安南國的國都升龍府!”

斗笠之下露出的,是已經五十五歲的楊漣。

“黔國公沐昌祚病逝,這份奏疏送往皇宮,請皇兄和英國公處置吧。”

以楊漣的脾氣,恐怕沒幾天就要和朱由校吵起來了,到時候朱由檢還得做和事佬。

除了種地之外,他們還有別的任務,那便是教導滇西的少民讀書識字。

朱由檢看着陸文昭,冷聲道:

“我知道不奇怪,但這種賄賂官員的行爲,你認爲妥當嗎?另外政策是爲了給百姓牟利才下發的,眼下好處都被商賈佔了,百姓落得什麼好處了?”

結果因爲政治鬥爭的緣故,導致這一職務被本地人曲承裕乘機竊取。

朱由檢一邊說,一邊翻閱奏疏,同時看到了沐昌祚在七天前因病去世的消息。

“殿下讓先生可以多走走,看看一些民生,告訴他百姓缺什麼。”

兩畝自己吃,剩下一畝則是供應齊王府,讓朱由檢親口嚐嚐這羣嘴炮文官所種的米。

“……”與朱由檢的平淡不同,王承恩和陸文昭語塞片刻,隨後纔不敢相信的上前接過奏疏看了一眼。

當然、他這樣學識的人,自然不可能只是負責種地,包括萬言揚他們也是一樣。

水牛走了進去,而楊漣也洗了一把臉,門也不關的躺在了院內的搖椅上。

洪承疇的話,讓站在人羣裡的馬祥麟、秦民屏感覺很受用,他們不由微微點頭,而馬祥麟更是對洪承疇道:

“承蒙經略信任,屆時安南西北部的莫氏和武氏就交給在下了!”

總之,萬言揚他們想要吃肉,就得多上課,哪個官員敢包庇他們,第二天就會成爲他們之中的一員。

楊漣將自己的竹筒水壺和東西裝進了布袋,掛在了牛角上,然後坐在了牛背上,騎着牛便要返回家中。

“殿下……番薯和馬鈴薯的收購價變高了,商賈逐利而走,這並不奇怪。”

針對安南的問題,他研究得十分深入,因爲相對於中原王朝其他地方,安南其實存在幾分特殊性的。

馬祥麟顯然不明白朱由檢口中“慢慢打、細細打”的意思,而洪承疇瞥了他一眼,沒有說的太仔細,而是伸出手指着沙盤道:

“安南西側高山適合藏匿兵馬,後續的收尾,馬總兵和秦總兵不用擔心,你只需要和戚都督和兩位戚總兵領兵一路南下便可。”

“還真是無孔不入啊……”

見狀的洪承疇安慰了一句:“黔國公病逝的事情,我已經上奏朝廷了,想來朝廷會給予嘉獎的。”

“大多是閩浙、江西、南直隸、山東等地……”陸文昭作揖回答道;

“江南商人大肆在各省圈地,隨後隱晦收買官員,將番薯田的名額拿到了手中,僱傭佃戶耕種。”

二人會這麼想,是眼界的問題,而朱由檢很清楚,經濟問題不解決,那麼大明就是富國弱民疲民,最根本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鄭、阮、莫、武四氏昏庸無能,可用兵力亦不過二十萬。”

洪承疇的話,讓衆臣不由得紛紛點頭,而他也手持一根木棍,輕聲道:

“眼下我朝同安南之交通關鍵,在於三點。”

ωωω ✿T Tκan ✿c○

在他們退出軍營的同時,距離他們千里之外的風景秀美處,也迎來了大明朝的佈告。

“第一,雲南、廣西二省地處西南,爲交通安南之關鍵所在,故平整西南官道便是關鍵所在。”

楊漣有朱由檢的特別關照,來到大理後,領着六畝地,一頭耕牛,三隻豬,十幾只雞鴨和兩隻羊。

眼下大明國營鹽酒茶,這些東西價格上漲,而百姓在面對商品價格上漲的同時沒有落的好處,那麼就等於是社會通貨膨脹了,百姓手裡的錢貶值了。

再加上中樞朝廷一直到了北宋時期,都對安南帶着一種漠不關心的態度,甚至伐安南時還出現大敗的情況。

馬祥麟見狀,也只能和秦邦屏一同作揖退出會廳,其餘將領亦如是。

黔國公沐昌祚病逝了……

鹽一斤二十課時,粗茶一斤二十課時,劣酒三十課時,雜書一本一百課時……

朝廷要救民,但也要惠民。

看着自己本該發給百姓的銀子落到了士紳和貪官胥吏手中,朱由檢攥緊了手中的硃筆,最後開口道:

“三娘子案可以再添一批人了!”

“日後若是安南有變,大軍亦可犁庭掃穴。”

“何地爆發此類事情最多?”朱由檢聞言,心中感激楊漣提醒的同時,也生出一絲無奈。

讓他們收拾後方,這讓馬祥麟和秦民屏有些不放心,但人羣裡的龍在田卻很清楚洪承疇這麼做的目的。

“要想讓齊王殿下記住自己,就要用最少的銀子,辦最多的事情,收最好的結尾……”

“後面的事情,則是交給小國公和吾總兵便可。”

相較於還在住草屋的萬言揚等人,楊漣簡直是來度假的。

“百姓確實沒有落得什麼好處,可殿下……”站在一旁一直沒開口的王承恩也道:

“土地被士紳商賈集中種植番薯,再售賣給皇莊,這中間減少了許多運費。”

“殿下已經下旨,冬月出兵後,大明將會在臘月開始對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等地百姓進行遷移。”

“因此、諸省可以提前在秋收開始就進行佈告,有願意遷移者,不論男女老弱,均可領熟田二十畝!”

“我們在過去一年內,已經整修過沿途官道,搭建數十座大小橋樑,疏通水道,如今西南之地暢通無阻,只需後續管理維護即可。”

書吏見狀,搖了搖頭後便離開了,而那名老翁也摘下了頭頂的斗笠。

因此、相較於萬言揚他們,楊漣可以說輕鬆多了。

他又何嘗不知,均貧富是永遠做不到的事情?只是他身在其位,即便事情不行,也得損有餘而補不足。

朱由檢這次下發番薯田的政策,就是要從這方面來扶持農民,但結果卻被士紳截胡了。

“大約、三分之一……”

左右的耳房,左邊是柴房,右邊是廚房,院裡還有一口大理知府讓人幫忙打的水井。

可是燕雲依然能迴歸中原王朝核心,而安南卻徹底離散。

說罷、他合上了門,而這份文書也在八百里加急的四天後和洪承疇的奏疏一起送到了朱由檢的手中。

每用燕山教材教授一堂課,便積攢一課時,而一斤豬肉、牛肉和羊肉分別是十課時。

“我大明、亦當疏通紅河與西江的水系,以藉助水道之利控扼整個安南。”

讓他們種地,是朱由檢想讓這羣只知道嘴炮的傢伙吃吃耕種的苦,因此他規定了萬言揚等一百多名發放到大理的官員,必須每人種三畝地。

因此從客觀上也限制了對安南的控制。

就像當年大唐朝廷選派的最後一任靜海軍節度使,其實本來由獨孤損前往擔任。

過了一刻鐘後,他折着手書走了出來,心疼的把手書遞給錦衣衛,又看了看對方遞過來的二兩銀子,最後心疼道:

說罷、朱由檢低頭拿起了洪承疇的奏疏翻閱,而陸文昭和王承恩則是對視一眼,盡是無奈。

水牛在洱海邊的海埂上行走,蒼水爲背景,楊漣手中拿着一個葫蘆,裡面裝着一些朱由檢時不時讓人送來的御酒。

導致靜海軍節度使一直在曲氏部將、牙將裡流轉,安南行政系統的本地化得到了進一步強化。

“缺什麼……缺什麼他能不清楚嗎?”楊漣雖然嘴上這麼說着,但還是老老實實的起身,走進了書房。

“眼下的老鼠,最少還能辦事……”朱由檢接過話茬:“你說的是這意思嗎?”

“奴婢……”王承恩一時間不知道怎麼迴應,而朱由檢也放下了奏疏道:

“罷了,你抓一些,就當殺雞儆猴了。”

“奴婢領命……”聽到朱由檢的話,王承恩作揖起身,不敢再言語。

書房之中,只剩下了朱由檢翻閱奏疏,幫忙處理政務的聲音……

(本章完)

第579章 山雨欲來第137章 訓喀喇沁第479章 南崑崙監察使司第82章 黃口小兒有蠻力第106章 愚民第138章 直搗巴約部第641章 守成之主第527章 盛世之下第297章 局勢複雜第512章 大國寡民第470章 精打細算虎墩兔第80章 少年縱馬第5章 新帝第一朝第353章 分憂第373章 兵臨江戶第249章 牆式衝鋒第447章 建虜北狩第633章 世代更迭第74章 百事艱難第588章 遠洋歸來第25章 古代社會福利機構第376章 心力交瘁第75章 回京第178章 荷蘭入侵第539章 好景不長第241章 備戰河套第266章 多方震動第271章 一羣蟲豸第377章 爆破鬼才洪承疇第489章 攤丁入畝第61章 高標準養軍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659章 番外篇(七)大明國際法第631章 競爭夥伴第157章 羣臣逼宮第591章 狠辣遷移第307章 天啓七年第403章 明莫戰爭第343章 東宮講師第393章 審判孫傳庭第328章 官逼民反第450章 戰前內訌第356章 印度洋的風第454章 引君入甕第351章 憫農者厭農第249章 牆式衝鋒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303章 再苦一苦外人第607章 師徒相悖第500章 古來白骨無人收第448章 滅亡前的狂歡第599章 世事無常態第626章 日新月異第685章 後記(五)堯年舜日第383章 總歸得殺人第146章 遼事落幕第617章 暗手明瞭第532章 蒙古西遷第607章 師徒相悖第219章 建虜斷骨第76章 浙黨勢大第535章 欣欣向榮第619章 大西洋的風第563章 廟堂新氣象第376章 心力交瘁第405章 齊王愛熟婦第338章 家國和睦第255章 狂飆六百里第179章 出兵第442章 心慈手軟洪督師第499章 春光滿面洪承疇第516章 拔高標準第358章 殺倭取賞第684章 後記(四)白駒過隙第300章 三娘子案爆發第679章 番外(二十七)天乾盛世第319章 平安南之役第359章 火燒草津城第441章 腳步虛浮人消瘦第698章 後記(十八)武狩內戰第516章 拔高標準第595章 天災人禍第411章 先滅建虜方可安內第619章 大西洋的風第646章 江水爲竭第350章 廟堂爭鋒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聖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654章 番外篇(二)倉中鼠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337章 多方雲動第363章 《平緬事宜》第8章 初嘗權力第332章 全陝赤如血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265章 病來如山倒第264章 令人期待的宗室廷議第14章 戚家軍 白杆軍第636章 攻陷坎大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