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殺倭取賞

第358章 殺倭取賞

“放!”

“嘭嘭嘭——”

臘月十五,當朱由檢和朱由校在巡視天津的時候,遠在日本的顏思齊卻提前發動了進攻。

由鄭芝龍率領的六營兵馬走京都翻越音羽山進攻德川幕府的草津,三百多門燕山五斤炮面對幕府多次加固的草津城狂轟濫炸一個時辰,卻依舊沒能攻破。

偶爾打出豁口,也被日軍及時修補。

這樣的局面,讓作爲主帥的鄭芝龍站在中軍之中,用雙筒千里眼查看局勢的同時,也忍不住罵了起來:

“這羣倭寇,打仗不行,修城倒是一把子好手,就該拉去做勞工,爲朝廷修路。”

“大哥,這都大半天過去了,許咱們吃了飯,就不許人家修城牆啊……”鄭芝虎在一邊嘀咕道。

兩人前方正是草津城,若是仔細看去,依稀能看到城牆轟垮了好幾截,但已經被草草補好的豁口。

新舊城牆之間的痕跡明顯可見,城頭人影憧憧,來回奔竄,顯得極爲慌張。

這一刻,所有人彷彿回到了萬曆二十一年正月二十六日的碧蹄館。

“先佔領山區,把它們趕往沿海平原,然後再實施水陸夾擊,最後將他們全部殲滅纔是經略和殿下追求的結果。”

“吼——”

“是!”旅順營參將聞言,當即調動兵馬準備支援鄭芝虎的鎮江營。

三段排槍依舊可以在井欄上表演,三十多個井欄的前排步銃手熟練排槍,居高臨下的壓制日軍鐵炮手,一時間城頭的日軍抱頭鼠竄,紛紛蹲在女牆背後。

“明國豬!”

鏖戰一刻鐘、此時齊聚南城城頭的一萬多日軍已經聚在城上,卻被三千不到的明軍打得節節敗退。

也許就在今日,他們朝夕相處的戰友,他們互相依靠的兄弟,就此倒下再也沒有醒過來,這讓他們更加的瘋狂,也更加沉默。

“末將領命!”鄭芝虎聽到先登的任務給了自己,當即拔出了手中的長刀。

只是戰爭終究不是兒戲,即便是東軍都督府精銳的他們,在這樣血腥的戰爭中依舊會倒下不少人……

其餘的日軍見此情況,便紛紛舉着刀槍擠了過來,他們的身體幾乎連在了一起,只是彼此都想將對方殺掉。

“我們的援軍還有多久到?!”

“啪啪啪——”

日軍的將領們也在呼喊着,只是他們的呼喊卻顯得那麼無力。

鬆平忠明望着眼前的一幕,十分絕望,抓住旁邊的武士質問,而對方也猶豫道:

“伊達大人已經率領豐鄉町的七千足輕在趕來支援的路上,大概還需要兩個時辰!”

雪花與血水混合在一起,染紅了整個城頭的馬道。

“鐵炮手!放!”

“放!”

“砰砰砰——”

“老子沒事!”

雪花越下越大,明軍士兵們的雁翎刀卻更顯得刺骨,他們衝上城頭,與日軍的陣線交織在了一起,彼此都在以自身最大的努力殺死對方,因爲只有這樣,自己才能活下去!

若不是後面來援的日軍及時頂了上去,怕是一場大潰敗近在眼前了。

當然,更多的明軍士卒則是利用陣型的方式,將雁翎刀直接送入對方的脖頸,而不用擔心身旁的敵人。

除此之外、明軍的裝備也很完善,朱由檢特意給全軍上下配備了抓地力十足的豬皮軍靴。

“殺倭奴!迎富貴!迎富貴!早歸家……”

那些雪亮的雁翎刀泛着寒芒,殺得每個人的心地都泛着寒氣。

那赤潮如海的一片,此刻如風浪之中的燈塔般,一步不退的抵禦着五花八門的日軍進攻,甚至還在緩緩的向外推動戰線。

鄭芝虎作爲一營參將,他沒有龜縮在中軍,而是在前軍的中間位置,讓麾下將士看得到他,卻不至於讓日軍取巧來襲擊他。

所有人躲在雲車、呂公車、井欄的背後,不斷地推動這些攻城器械,也利用這些器械作爲掩體躲避。

一旦草津城丟失,那麼明軍通往岐阜的道路將暢通無阻。

只要殺的足夠多,家裡的日子也就好過多了……

當巨大震動出現,原本被日軍修好的城牆又塌了,而明軍也有了可以進入草津城的機會。

殺死他的明軍士兵,穿着一身明軍甲冑,從士兵的甲冑可以看出,他並不是什麼知名的人物,僅僅只是東軍都督府內普普通通的一名士卒。

一衆將領應下,開始動員城內的所有人堅守草津城。

“蠎二(諢號),帶鎮江營的人準備準備,帶着兄弟們把城牆奪下來!”

草津城下,明軍陣中果斷走出了整整一個營的明軍士兵。

死的多了,怕了,也就崩潰了,至少在近代戰爭之前,打仗莫過於此。

雖然個子矮小,但膀大腰圓的他看上去頗爲凶神惡煞。

哪怕如此、他卻擁有可以殺死所謂強大的武士能力。

鄭芝虎手中的雁翎刀早已經劈捲了刃,見到一個日軍過來時,幾乎是硬生生把雁翎刀給刺進了對方的肚子裡,可是卻再也拔不出來。

“參將……”鄭芝龍嚴肅地提醒着鄭芝虎,似乎是爲了避嫌,而對此鄭芝虎看了看四下,心不甘情不願地朝自家大哥拱手,拉長聲調再喊了一聲。

近十二年沒有經歷高強度戰爭的日軍,在面對從遼東戰場退下來的東軍兵馬時,顯得是那樣的無力。

“殺倭奴!”

日軍的人數越來越多,可他們在城牆上的陣地卻越來越收縮,大量的日軍被爲數不多的明軍給包圍成了一圈。

在此時的草津城上,日軍的屍體丟下了一大片,防線也不再如前番那麼整齊,凌亂和絕望成爲了士兵臉上的主旋律。

三刻鐘的搏殺,上千人的性命丟進這裡,幾乎連個水花都沒辦法濺起。

鄭芝虎不甘示弱,他原本就有武術的底子,此時一把雁翎刀舞得上下翻飛,接連砍死了不少日軍。

見他這模樣,鄭芝龍也轉頭看向了擺出一副堅守架勢的草津城,心火燒得呼呼作響。

“殺倭寇!”

在目前爲止,日軍看似人多,反而更加死不起,原因很簡單,日軍手下的兵,大概只有三分之一是訓練沒有多久的足輕。

轟隆隆的炮聲不斷地響起,射出一枚枚石彈,它們帶着無與倫比的力量飛向了草津城。

眼看日軍的倭刀和長矛即將一前一後刺入鄭芝虎的身體,他硬生生轉過身子,用甲冑抵住了刀槍,雙手抱着長矛便是一聲怒吼。

作響的鐵炮引起一陣白霧,卻並沒有取得什麼實質性的進展,鐵炮的彈丸不足以擊穿攻城器械的木板。

明軍厚重的鼓聲忽然在城外響起,鬆平忠明聞聲心中一悚,連忙轉身大喊道:

“明軍要發動總攻了!召集城內的所有足輕和壯丁支援城牆!”

聞言的守備們拔刀大聲迴應,而鎮江營的令旗也隨之揮舞了起來。

可是包括鄭芝龍在內的所有人,都希望雪能夠晚一點,甚至更晚一點,這樣纔有機會獲得更大的勝面。

三千明軍很快跨越了被填平的護城河,距離草津城不過百來步。

“他孃的,差點死在這裡了。”

整個城上的士卒幾乎都交織在了一起,人與人之間就彷彿是浪潮一般,血與水組成了浪花,在人羣當中翻涌不息,污泥和死屍正在一處爲伍。

負責堅守的鬆平忠明臉色有些發青,原本見老天爺下雪,心裡還以爲這是天照大神垂青,讓他取得一場勝仗。

“別叫大哥,叫我參將!”

嘈雜的環境下,充斥着槍炮聲和明日兩軍的叫罵聲。

明軍和日軍雙方都意識到了一個問題,只是明軍這邊多了幾分失望,儘管從一開始都知道,在這個天氣裡,隨時都有可能會出現下雪的情況。

生性驍勇的鄭芝虎拔刀指揮大軍先登,也在他的帶領下,大量的明軍士兵就這麼舉着雁翎刀、金瓜錘,踏着雲梯和呂公車往城頭衝去。

持着倭刀和長矛的日軍,在這種狹窄的馬道上,幾乎難以對明軍造成過大的傷亡。

“名古屋、江戶、水戶這些地方靠海,想要收復輕而易舉,我們要打草津,是爲了圍剿躲在岐阜的三萬倭寇。”

這樣一面倒的短兵交戰發生在整個城頭的戰場上,許多日軍在人高馬大的明軍面前,顯得醜陋而矮小。

戰場上的廝殺似乎一直都沒有停歇,雙方的兵力逐漸投入越來越多,直到把這一處戰場變成了絞肉場,大量的血肉被吞噬了進去。

他們不是沒有衝擊過明軍的陣腳,只是不管他們怎麼衝擊,明軍卻很難後退太多。

他望着遠方的日軍,厚重的靴子踩在屍體上,無情地踏了過去,邁向了下一個目標。

“殺——”

世人都以爲明軍只是依賴槍炮之利,可他鄭芝虎偏偏要向所有人證明,就算沒有槍炮,哪怕用雁翎刀砍,也能把倭寇砍得七零八落!

鄭芝龍看向鄭芝虎,鄭重下令道:

陣亡名單上,墨水滲透紙背,李存、高撫民、張潮……

“撒手!”

更讓他難以接受的是,明軍的第二個營壓了上來,通過鄭芝虎他們開闢的陣地,有條不紊的上了城頭,並且養精蓄銳的他們,迅猛的殺向了日軍。

在這種情況下,日軍的行動往往十分容易滑倒,然而一滑倒,基本上就再也站不起來了。

“爲了天皇,爲了將軍大人!”

井欄的頂部並不是弓弩手,而是一隊隊的步銃手。

“倭奴尋釁,殺倭奴!”

往前衝的幾個日軍都紛紛倒在了地上,而明軍依舊結陣自保,等待已經渡過護城河的旅順營登城。

因爲他們跟自己的戰友始終保持一條陣線。他們的嘴裡吶喊着,呼叫着,一直到雁翎刀插入對方的脖頸。

“嗶嗶——嗶嗶——”

鄭芝龍持着千里鏡,在城外二里的中軍之中眼看着城上的廝殺,心裡泛起了無限豪情。

“七千人……兩個時辰……”鬆平忠明咬緊了牙關,他知道這七千人即便抵達,也起不到什麼作用,因爲他們大多是才訓練了不到四個月的足輕。

雪花漸漸小了,可是仗打到了這個份上,已經是不死不休的結果,明軍士卒的眼神裡泛着紅。

彼此你來我往,不過半個時辰,整個空氣裡都瀰漫着一層煙霧和硝石味,大量的石彈被雙方發射出去,掠奪了一條又一條的人命。

從目前的環境來看,東軍都督府的明軍在肉搏能力上遠遠超越了日軍,甚至可以說一漢當三倭。

長矛就這麼被鄭芝虎奪了過來,其餘的日軍眼見得這一幕,幾乎人人滿臉都是驚恐之色,隨後便不由自主向後退去,其他明軍也掩護着殺了過來,將鄭芝虎救回本陣。

“殺!”

他明白,大明最終還是派出了正規軍,而這隻在遼東可以和建虜硬碰硬的軍隊,在來到了草津城後,硬生生用雁翎刀殺上了城頭。

眼看着城下的明軍開了炮,城頭的日軍火炮也發出了怒吼,只是在射程和威力上卻是遠遠不足。

城頭的明軍士兵仗着人高馬大,僅僅雙臂往前一送,長長的雁翎刀便扎進了日軍士卒的面頰或脖頸。

“不要亂!爲了將軍大人!結陣擊退他們!”

這是所有先登明軍的想法,只因爲倭寇那十兩銀子的首級。

一名身着大名甲冑的矮小大名揮下扇子,垛口的鐵炮手也紛紛點燃火繩。

同樣的三千明軍,同樣倍數於他們的日軍,兩者在草津城頭廝殺,拉扯。

大量的石彈落入了泥水坑裡,將一地的泥土濺飛起來,也有一些石彈正好命中了城牆上的日軍,奪走了一條條人命。

“要下雪了!”

一名日本武士躺在了地上,而身材高大的明軍舉起了金瓜錘。

“太慘了!”

哪怕是在這種大雪泥濘的環境裡,明軍的士氣依舊強盛,在短兵接觸的這兩刻鐘裡,他們一直壓制着日軍,而日軍只能不斷地增加援軍登城。

鄭芝虎一手持刀一手執盾,他的身子十分健壯有力,面對不足五尺的日寇,他只需要撞過去就能撞翻對面,然後一刀過去,便能收下日軍的人頭。

這種軍靴用料十分紮實,因此成本也相當高、可是在今天的雨戰中,卻佔據了非常大的優勢。

“寺內!”

旅順營戰死士卒的名字,在名單上被一一寫出,足足有兩百餘人,而傷殘的人更多。

“這草津城內有兩萬倭寇,只要把這兩萬倭寇吃下,再北上收拾其餘倭寇,我們便可以直接奇襲名古屋了。”

比起他們,東軍都督府的明軍就更別說了,在短兵肉搏上,除了建虜和上直能壓他們一頭,這個時代恐怕還沒有能穩壓住他們的軍隊。

他不喜歡用步銃,更喜歡這種帶着長刃的苗刀,拔刀之後,他轉身對身後的守備,總旗怒吼道:“鎮江營的兄弟,隨我一同殺敵!”

“下雪了!”

不過兩丈高的草津城,在面對三丈高的井欄時,一股壓力涌上心頭。

不過一炷香的時間,當井欄正面負責抵擋箭矢的木板被放下時,十餘名明軍步銃手已經出現在了井欄上。

打仗是需要死人的,有時候也是要比誰的人更能死而已。

鬆平忠明瞧着眼下己方的傷亡,幾乎讓他有些難以接受。

如他這樣的人不止一個,而是三千個,然而整個草津城卻找不出三千個武士來抵擋他們。

儘管日軍人多,卻反而被人越壓越狠,幾乎離崩潰也都不遠了。

戰場上已經沒有了士卒的吶喊聲與嘶吼聲,只有沉悶的呼吸聲,伴隨着刀槍的碰撞聲音,在這片土地上顯得是那麼的異常。

鄭芝虎半跪在地上,大口大口喘着氣,滿身鮮血,顯然殺了不少人。

“這是真的明軍!”

鄭芝虎摩拳擦掌,而鄭芝龍卻皺眉道:

只是此時天上又開始蒙上了一層陰雲,這讓所有人心裡有產生了一個咯噔。

三尺左右的雁翎刀上面,掛滿了殷紅的血跡……

不等他反應過來,金瓜錘瞬間錘擊在臉上,牙齒血沫飛濺,幾次抽搐之下,基本上是沒得活了。

面對他們,此時的日軍眼裡,只有密密麻麻的紅。

反而在又溼又冷的情況下,讓他的行動感覺倍感艱澀。

“殺倭奴,斬首一級賞銀十兩!”

“我們死的多,他們死的更多!”

可他卻沒想到,明軍驍勇如此,眼下的他們似乎和幾個月前不一樣,似乎……

這樣的一幕,讓日軍的士氣隨着戰況的不利而急轉直下,潰退似乎已經到了眼前。

“打下沿海雖然能斷了倭寇的糧草,但他們依舊還能在山裡和我們交戰。”

城外,鄭芝龍手中拿到了一份錄事參軍記錄的陣亡名單,上面戰死的名字和數量讓他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氣。

明軍士兵將雁翎刀拔出來,在屍體上抹了抹,把血跡擦拭掉,雁翎刀便又恢復了銳利。

一個明軍士兵踩在了日軍武士的胸口上,將雁翎刀直接插入他的喉嚨,隨後便是一攪,不等其反應,便死在了草津的城頭。

在充滿了血腥的戰場上,局勢往往在發生着快速的變化。

相比較他們,明軍卻很不一樣,哪怕鄭芝龍他們那最早來到日本的六千人,也是在琉球府訓練了大半年的精銳。

寬甸營的參將說的有些冷血,但事實就是如此。

面對金瓜錘的砸下,他瞳孔微微收縮,身上穿的倭甲並不足以抵擋金瓜錘的錘擊。

草津城的護城河早就被明軍使用戰車和沙袋填平,許多明軍推着雲車、呂公車,以及井欄前進。

鄭芝虎長舒一口氣,說着便拄着旁人遞給他的刀想要站起來,只是在搏殺中,他的身體似乎傷的不輕,讓他感覺半邊身子都有些發冷。

“倭奴安敢跳梁!”

從譚綸、俞大猷、戚繼光等人相繼改進戰車戰術後,明軍實際上已經有了步坦同協的苗頭。

他們越過火炮陣地,在炮手們搭建擋雪棚,清理炮膛的時候,從泥濘的戰場上,向城牆發起衝擊。

“旅順營壓上,趁他病要他命!”鄭芝龍轉頭吩咐。

“參將?!”

鬆平忠明努力揮舞着自己的倭刀,指揮着身邊的一個又一個足輕衝了上去,並且他自己也揮舞着刀朝着明軍撲去。

明軍與日軍,兩軍便在這一處不甚險峻的城牆上廝殺,不大的草津城上已經堆滿了屍體。

和鄭芝龍想的不同,城頭上的鬆平忠明彷彿魔怔了一般,不停的大喊着堅守二字。

明軍利用移動的攻城器械隱蔽掩護自己的身體,而城頭只有十二門火炮的日軍見狀卻無可奈何。

雙方撞在了一起,努力將對方給擠下去。

只是在他身後的許多武士都看到了已經在城頭站穩腳跟的明軍陣腳。

可是眼下的局面,哪怕來的是七千壯丁,鬆平忠明也不會放棄草津城。

“咚咚咚……”

“先登的隊伍賞銀百兩,官升兩級!”

明軍內部的口號絡繹不絕的響起,不斷地刺激着所有人的大腦。

“殺!”

鬆平忠明看着城牆上穿着遼東明軍布面甲的明軍,緊緊咬着牙關。

殺的越多,戰後計算平分的也就越多,他們也能撈取更多的銀子。

“固守!固守!”

誰都能看出來,此刻的草津城已經是窮途末路,鬆平忠明的退路已經沒有太多了,要麼撤退,要麼就是棄守城牆,準備和明軍巷戰。

“砰——”

鄭芝龍對鄭芝虎解釋,而與此同時明軍火炮在休整冷卻了兩炷香後,也再度發動了炮擊。

明軍的木哨聲響起,在鐵炮聲停止,攻城器械距離城頭日軍已經不足五十步的情況下,明軍的三十餘座井欄率先停下。

明軍士兵穿這種軍靴,抓地十分結實,哪怕是在這種爛泥地和城頭也能站穩住腳跟。

眼看着雪花就要落下來,明軍率先停止了炮擊,在所有的火炮和彈藥上,都蓋上了一層毯子,可以有效防止雪花進入炮筒內。

“殺倭取賞!”

其餘的六七千人當中,基本上都是新兵。

“一定要多殺倭寇!”

“八嘎亞咯!”

可是對於日軍而言,這樣的環境卻顯得十分難受,他們很多人都是穿着草鞋,甚至還有許多人都是直接光着赤腳。

也就是說草津城內的兩萬日軍,只有一萬三四千人是德川家康時代留下來的老兵。

塌垮的城牆豁口處,明軍士兵放下了雲車的雲梯,雲梯搭在豁口處或者垛口處。

“嗨!”

草津城必須守住,給已經返回江戶的德川家光,以及提前禪位的德川秀忠時間來募兵訓練。

因此面對這樣的消息,鬆平忠明只能轉身看向了岌岌可危的防線。

“只有守住草津城,才能挫一挫明軍的銳氣,我不能輸……”

高燒39.5度,難受的想死……

(本章完)

第466章 終末第527章 盛世之下第655章 番外篇(三) 小國難爲第326章 小日子的好日子第592章 徙陵制度第112章 落幕第552章 浙江實況第694章 後記(十四)摩劉之亂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121章 備戰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419章 籌備犁庭第425章 我徂東山第255章 狂飆六百里第248章 寇可往 我亦可往第289章 北上東出第395章 銀行試點序幕第292章 哈剌溫山之戰第676章 番外(二十四)亞歐戰爭第272章 大慈大悲洪承疇第633章 世代更迭第332章 全陝赤如血第559章 零丁洋裡第9章 忠心耿耿魏進忠第424章 敵軍非但不投降第654章 番外篇(二)倉中鼠第625章 兄弟同遊第675章 番外(二十三)北倭南緬第31章 百萬兵馬而無一軍可用第631章 競爭夥伴第260章 收復朵甘第609章 秋風起第448章 滅亡前的狂歡第412章 開發東北第415章 南征北討敢當先第244章 復設舊港承宣布政使司第262章 任重道遠第694章 後記(十四)摩劉之亂第266章 多方震動第104章 淮北開端第501章 西南出海口第442章 心慈手軟洪督師第149章 闖王來了第357章 缺銀子的大明經濟第27章 給皇五弟什麼王號第5章 新帝第一朝第134章 葉向高入閣第589章 大案清白第424章 敵軍非但不投降第54章 藩王興 宗室苦第104章 淮北開端第260章 收復朵甘第688章 後記(八)永昌之暮第73章 秦氏兄弟第433章 殘暴嗜殺第44章 聽牆角的起居注官第80章 少年縱馬第330章 貪官晉商 弔民伐罪第633章 世代更迭第642章 反明同盟第201章 發展迅猛的市舶司第517章 走山訪水第98章 黨爭再起第311章 治蝗和添火第103章 蜂窩煤的火爆第107章 巡撫徐淮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248章 寇可往 我亦可往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426章 帝位不穩第312章 籌備南征第676章 番外(二十四)亞歐戰爭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75章 回京第629章 調教家兄第186章 明金佈局第190章 連下三城第435章 齊王冠禮第452章 明金對峙第87章 一團亂局第341章 礦產國營第336章 仕途誘惑第404章 暗流涌動第183章 黃雀在後第655章 番外篇(三) 小國難爲第83章 老粗鄙的熊廷弼第145章 老奴慫了第357章 缺銀子的大明經濟第30章 兄弟和睦第251章 平定土默特第45章 再薅皇兄羊毛第438章 建虜來犯第575章 天無二日第475章 兩門三侯四伯爵第76章 浙黨勢大第225章 第兩百二十四 革新勳貴第636章 攻陷坎大哈第418章 稱孤道寡第308章 酒稅徵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