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檢在帝心

“三百萬兩?”

“是三百萬兩……”

九月初二的門頭溝田間,當親自操作拖拉機的朱由檢得知自己大婚的事情被定在十月下旬後,他並沒有太大驚喜的感覺。

只是當他聽到自己三百萬兩婚禮的內容時有些微微皺眉。

穿着粗布麻衣,簡單束髮的他向騎馬前來彙報的王承恩走去,接過他手中的大婚奏疏。

“正妃袁禧嬪,貴妃……平妃……”

朱由檢一目十行,心裡雖然早就知道了大概,但當他看到袁禧嬪當上正妃的時候,心裡還是不免有些遺憾。

當他看到周素潔和田秀英是平妃的時候,更是不免嘆了一口氣……

對於田秀英他並沒有太多想法,但是對於周素潔,他心裡是有些愧疚的。

不知道是崇禎的記憶在作祟,還是對歷史上的周素潔欽佩,總的來說他是有一些愧疚的。

戚元輔對黃龍的提醒已經很實在了,眼下的黃龍已經功高蓋主,而朝中大臣和皇帝也都已經對他有所不滿。

如果不是張嫣等人聽聞這造謠,也不會一口氣爲朱由檢選五妃、六妃。

“殿下說過幾天,沒說出具體的時間,應該是殿下自己也不確定。”

九月中旬,當北方的消息傳到雲南,永昌臨時經略府內,洪承疇老神在在,而木懿略帶擔心。

“適合就是適合,如何能有應該?”朱由校皺了皺眉,顯然不滿王承恩的回答,就連語氣都不由重了些。

只是不等戚金和秦邦屏後退,朱由檢就扶持了洪承疇去打交趾。

“皆在,按照規矩,得給正妃家中送千金萬銀,百枚珍珠寶石。”

“再怎麼蓋,爾等的功勞依舊寫在功勞簿上,封伯封爵,都在殿下的硃筆上。”

朱由校才二十六歲,有的時候他還是想在自家弟弟身上,找回一絲作爲兄長的尊嚴。

這並不是他個人的杞人憂天,而是朱由檢多次親征後的結果。

“萬歲那邊怕是會不高興。”王承恩有些牙疼。

想到這裡,朱由檢看了一眼不遠處放置在路旁的那臺蒸汽拖拉機。

“殿下有這意思嗎……”

總之充滿了流放文官的地方,便有朱由檢的各種謠言。

“那六個女子你都見過對吧?你以爲誰最適合弟弟?”

一兄一弟,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只是那不斷從京城發出的消息,讓各方人馬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如果他的補給站都能安排妥當,那按照眼下第四版蒸汽機船的速度,頂多三十天,大明就能把南直隸的數千人送往北亞墨利加的西海岸。

接下來,哪怕洪承疇調走,朝廷也不會再忌憚秦,戚兩家,因爲除了這兩家,其他人就都是齊王府的人。

“承恩,你說弟弟是這意思嗎?”朱由校轉身詢問王承恩。

“擔心我?博名?”朱由校側目看向魏忠賢,而他接着說道:

眼看着府道即將修抵西南邊關,平緬戰爭即將爆發,功績即將到手……

“至於大婚,齊王府內還有銀子,我們自己出就行。”

洪承疇沒說的太明白,說白了他寧願他每一場大仗都被朱由檢親征蓋過。

熬過了大旱,朱由檢也就能放心離開大明,前往齊國了。

黃龍滅舊港十餘國的時候,實際上他就已經功高蓋主了,但朱由檢用第一次北伐的復套之役又保護了他。

文官們造不了朱由檢其它謠言,也只能杜撰這種謠言了。

“那就辦三十萬兩即可!”朱由檢並不在意自己的大婚,說白了許多男人都不在意自己的大婚。

“嗯?”朱由校摸了摸自己上脣的鬍鬚,似乎覺得魏忠賢這話有點牽強附會。

“唉……”見王承恩都這樣含糊其辭,朱由校嘆了一口氣,讓魏忠賢心裡“咯噔”一下。

因此,所謂的補給點就是儲存煤炭和淡水的地方。

楊文嶽如果能在五年內把這件事情搞好,那朱由檢只需要用到一百艘九千料的蒸汽機商船,就能在一年時間裡,往西海岸運送近百萬人。

他帶御馬監的人朝着京城踏向返程,而威嚴的天子行駕也繼續向着房山駛去……

這不是他自私,而是他爲了保護手下人的一種辦法。

“這事情你不用管,儘管監督修建便是。”

“這……”王承恩不忍打擊,只能委婉道:

“萬歲您想想,惠民藥局本就是惠民的衙門,百姓前往看病,大體也就出一些藥種錢,診金和藥費都沒有出。”

洪承疇語出驚人,側目看向木懿,而木懿則是作揖道:

“三百萬兩白銀太多,你回去轉告哥哥,國朝百姓困苦,若是哥哥有意爲我積福,便把這銀子分十年,分批投入惠民藥局吧。”

“朝廷沒有下旨,爲何我們要修這一條路?”

這次他豪擲三百萬兩,本來就是爲了展現一絲作爲兄長的威嚴,結果這大婚還沒開始採買,就已經宣告結束了。

“各地油價降一成,油廠和田地不要停止擴建,等年產二十億斤再停。”

“這……”王承恩面露難色:

這其中原因,也是他從工部的那九條鐵路看出來的。

孫傳庭的戰場在漠北,在烏斯藏,在西域,而不在東北。

“行了,你去吧,我再試試這拖拉機。”

只要忍過了明年,大明的局勢就會明朗很多,朱由檢肩上的擔子也會輕不少。

朱由檢合上了大婚的奏疏,坐在了旁邊的凳子上。

“若是萬歲您每年從內帑撥三十萬兩給惠民藥局,恐怕惠民藥局能更好的給百姓治病。”

想到這裡,朱由檢腦海中便出現了舊港六府裡最貧瘠的東山府(巴布新幾內亞)。

“化淳託奴婢問問殿下,今歲皇店有油近四億斤,因此油價是否需要降一降?花生田是否暫停擴充?”

“經略,恕卑職愚鈍,哪怕只修建路基,這條路也得花一百八十萬兩銀子。”

不過爲了以防萬一,朱由檢還是準備把這兩人給派得遠遠的。

偏偏黃龍還不以爲意,只覺得自己不爲他們,而爲齊王。

“已經開始修建,按照府道繼續擴寬四丈的標準,動工二百萬,從昆明直抵緬甸的仰光港,預計二千八百里,估計工期需要五年。”

如果真的做出什麼違法亂紀的事情,朱由檢處理起來也不會覺得愧疚。

他有自信皇帝不會猜忌他,但洪承疇卻沒有。

現在倒是免了這一遭,給他們兩個閒散官職,派遠些就足夠。

“弟弟不要?”

“這……”王承恩一愣,緊接着仔細描述了一下拖拉機的各種事宜。

或許這就是他的魅力所在,他會保護依附他,對朝廷有貢獻的所有人。

“弟弟愛我……”

“在清點北直隸軍屯田的油廠。”王承恩不假思索的回答。

“萬歲,殿下恐怕也是擔心您,爲您的博名。”

平妃身份不如貴妃和正妃,兩人不可能打着這個身份去招搖撞騙。

“弟弟的話我記住了,你讓人去轉告弟弟,內帑會每年會調三十萬兩給惠民藥局,讓弟弟不用擔心。”

“殿下好女色而不貪色,奴婢雖說陪了殿下十年,但除了府內那二位,倒真沒見過殿下對別的女子談笑風生。”

比國政,朱由檢看得遠,看得清楚,

這個時節的雲南依舊風和日麗,氣候如春,只是木懿的心裡卻動盪不堪。

“不會……”

“鐵路的路基開始修建了嗎?”

只可惜下一秒,朱由校就帶着一絲感動,笑着搖了搖頭:

等天啓二十三年到來,大旱徹底褪去,齊國將有近五百萬人口,並且當地也會形成自己的獨立經濟圈。

興許,自家殿下只是不喜歡那樣鋪張浪費罷了。

“過幾日我再去安撫便是。”朱由檢笑了笑,隨後對王承恩詢問道:

“化淳這幾日在作甚?”

“三十三歲開始養老,倒也不錯……”

文官雖然不恐怖,但文官的嘴巴和筆卻能讓許許多多雄才偉略的人頭疼。

朱由檢自己已經功高蓋主了,他不願意讓別人也功高蓋主。

旁邊的王承恩也不由在心裡胡思亂想,可無論他怎麼想,都想不出自家殿下當時說這話的表情,能和魏忠賢話裡的意思搭邊。

在齊王府勢大的情況下,扶持老將來保持平衡纔是他們要做的。

“這倒是……”朱由校得了答案,反而有些贊同王承恩的話。

朱由檢這次親征,按照時間來算,應該是爲了蓋過黃龍的功績,以此讓朝中大臣把目光從黃龍身上,轉移到自己身上。

“……”王承恩沉默了,他現在可以肯定,自家殿下絕對沒有那個意思。

朱由校的問題把王承恩問住了,因此只能含糊其辭的回答。

只是一天的時間,王承恩在朱由校即將進入房山縣前,帶來了朱由檢的話。

“其餘五妃,只需送千兩黃金即可。”

朱由檢很是關心瀛洲的情況,畢竟他能否就藩北亞墨利加,還得看楊文嶽的補給站能否安排妥當。

木懿看不清朱由檢的操作,心裡有些擔心孫傳庭復起和洪承疇爭閣位。

“百姓免費治病,得知了您的善舉,自然就感激您的恩德了。”

“雖然笨重粗製,但若是朝廷能每個村都發兩三臺,那百姓也就沒有那麼累了。”

洪承疇一點不擔心孫傳庭和他爭位。

朱由檢發動的第一次北伐和第二次北伐,分別蓋過了平南洋,平交趾兩場大仗。

天啓二十三年聽着很久,但距離眼下也就十三年罷了。

文官往往對那些他們對付不了的人誹謗造謠,能對付,能糊弄的就誇爲聖賢之君,仁愛之君。

至於袁禧嬪,歷史上先是受命自縊,結果自縊未死,又被崇禎劈砍一劍,又未死。

洪承疇看得明白,心裡也知道,只要自己打完緬甸,並且把當地治理好,那登閣便在朝夕之間。

風吹過門頭溝,清清涼涼,朱由檢的嘴角也難得帶上了一抹笑意。

“今歲產有幾何?”朱由檢很關心這點,因爲油水多了之後,百姓吃的主食會少很多。

王承恩先是回答,隨後才道:

別的不說,單單說秦、戚兩家。

接下來只要穩紮穩打,苦練內功,大明成爲日不落只是時間問題。

須知出頭鳥不好當,鳥出頭被打,人出頭被殺。

原本他還想着,若是周、田二人成了正妃,那他還得讓盧劍星弄些圈套來把周奎和田弘遇流放。

除非齊王想殺孫傳庭,不然不會選擇這一戰來讓孫傳庭復起。

“承恩,你去的時候,弟弟在幹嘛?”

“奴婢領旨……”王承恩鬆了一口氣,心想事情終於敲定了。

朱由檢幾乎把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甚至用戚金三人的致仕奏疏來讓朱由校和朝臣意識到了老將的重要性。

不只是江南,還有云南,泰寧三府,南州,舊港,交趾……

不過爲了把這個時間縮短,他還得籌備另一件事。

說罷,朱由校接着補充道:“此事不容商討。”

王承恩如實回答,因爲他記得清楚,自家殿下說過,除非他交代,不然其它事情不用向皇帝隱瞞。

比政務,他處理奏疏的速度更是朱由校的兩倍不止。

朱由檢起身帶着笑意下了逐客令,王承恩也應了一聲,隨後帶着御馬監的人策馬離去。

現在看來,花生油總產量漲了一倍還多,百姓也就能吃上更便宜的油。

木懿不解,甚至可以說經略府很多人也不解,但洪承疇卻執意修建。

也慶幸,在知進退這點,朱由檢往往不用屬下自己想辦法,而是主動爲手下人想辦法。

“花生推廣了四年,眼下種植面積已有五百六十餘萬畝,出油兩億六千萬斤。”

“孫傳庭先前在四川的事情還沒徹底平息,殿下不會讓他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再次出現在朝臣面前。”

自家弟弟忙於國事,因此疏忽了男女之愛,加上早年許多朝臣等着他大婚,想在他婚後使用禮法大義來強迫他就藩,因此這事情就一直耽擱了下來。

“奴婢看過惠民藥局去年的奏疏,全年藥材不過十九萬兩銀子的開支。”

明年再減多些雜項,百姓總歸能忍過一年的。

這麼想想,朱由校覺得更愧疚了。

木懿並不擔心錢糧問題,他擔心的是,平緬戰爭在第三次北伐面前顯得黯淡無光,導致他們的功績不顯眼。

這些謠言,錦衣衛也曾告訴過朱由檢,但他往往會讓人蒐集,自己看過後一笑泯之。

至於車內的其餘人就更不覺得奇怪了。

更何況,三十萬兩銀子已經不便宜了。

木懿的擔心寫在臉上,洪承疇瞥了一眼,穩住釣魚臺般的說道:

“用兵就用兵,蓋過便蓋過……”

“那不好玩,估計是我與弟弟興趣不同吧。”

只是眼下的安排已經不錯了,田秀英和周素潔做了平妃,她們二人的父親也就不會像歷史上那麼猖狂了。

眼下平緬戰爭和第三次北伐有可能撞車,那他們大概率會成爲背景板。

“殿下所言極是……”王承恩真情實感的表示認同,朱由檢則是轉頭對王承恩詢問:

朱由校一想到自家弟弟處處爲自己着想,心裡感動之餘,也不免關心起了對方。

“額……這……殿下的心思很難猜,但做出的安排都是有原因的,想來這次的安排也是有原因的……”

這功勞和勢力,皇帝難道不忌憚?

花生油的產量屬於是意外之喜,畢竟去年花生油產量不足今年一半。

十三年後朱由檢也才三十三歲,正值壯年。

到那個時候,朱由檢再去齊國,就是享福了。

面對朱由檢的拒絕,朱由校第一反應自然是生氣的,但是委屈卻大於生氣。

“殿下的意思,可能是說,讓萬歲以添喜的方式,與百姓分享這份喜悅。”

不出意外,洪承疇估計自己需要治理緬甸三年,遷移百萬人口,才能讓當地規服大明。

“經略,若是殿下對北用兵,那咱們怎麼辦?”

若是把這銀子換做黃金,放到後世那也價值好幾億了。

倒是周素潔和田秀英的父親,既然是平妃,一般二人是得不到什麼官職的,除非朱由檢有意安插。

“經略,您說殿下會復起孫傳庭參與北伐嗎?”

守遼東,破建虜,經營西南和南方沿海。

洪承疇如果沒有想錯,那這次朱由檢親征北伐,除了真的想滅建虜外,也有保護他們西南諸將和海軍諸將的想法。

儘管他知道如果朱由檢想做,不用自己支持,他也能輕鬆坐上那個位置,但他心裡還是會想。

“好玩嗎?”朱由校來了興趣。

這省下的油錢能多買一斤米,這也算朝廷今年爲數不多的讓利了。

“要降低,但也要繼續!”朱由檢搖了搖頭:

“嗯……應該都適合。”

“奴婢實在想不到殿下和這六女在一起時的模樣。”

“至於今年,便由內帑再添一些,給大婚湊個整數,五十萬兩吧。”

平交趾成功後,秦戚兩家沒有那麼顯眼了,因爲洪承疇能壓制他們,朝廷便放下了心。

應下後,他等了數秒,直到確定皇帝沒有新的指示,他才躬身作揖,隨後轉身下了馬車。

“弟弟何時前往房山?”

“殿下,府內的府庫只有三十二萬六千餘兩可……”

在朱由檢看來,雖然不如周素潔那般,但也算不錯了。

一個月的時間,即便從大明運糧過去也不麻煩,唯一麻煩的就是淡水和煤炭。

“這一仗打完,我應該就能登閣了,至於黃龍也會有去處……”

倒是朱由檢,在那田地扶着鐵犁,幹得十分開心……

洪承疇心裡有些感嘆,畢竟朱由檢這種願意擔責的上級實在太少了。

說到這裡,木懿不解道:

“男女之愛,有何想不到?”朱由校想王承恩給出個答案,但王承恩卻道:

曾經他還能用手上的木匠活來讓朱由檢崇拜自己,現在卻是各方面都不行了。

隨着朱由檢漸漸長大,朱由校總是覺得弟弟成了哥哥,自己這個哥哥成了弟弟。

王承恩很疑惑自家殿下爲什麼聽了花生油產量後笑得那麼開心,不過反正自家殿下開心,他就跟着開心。

“殿下在用拖拉機耕田……”

聽完了王承恩講述的拖拉機,朱由校便沒了興趣,而是走回自己的位置坐下,對王承恩說道:

比時政,朱由檢分析利害,就重避輕。

伸手不打笑臉人,王承恩不是那種愛爭寵的人,也不喜歡去打別人臉,因此只能模糊的掩蓋過了這話題。

雖然只是降價一成,但這一成就是兩三文。

朱由檢心裡早有準備,反正他不在乎虛名,那羣敗者愛如何便如何吧。

如果不是朱由檢收了楊媛愛、楊如是倆姑侄,恐怕京裡早就開始傳朱由檢有龍陽之好了。

結果這個節骨眼上,齊王卻要親征建虜,發動天啓年間第三次北伐。

即便是洪承疇這種利己之人,想通一切後,也不由有一種想支持朱由檢做皇帝的想法。

朱由校有一絲不樂意,這對於習慣在宮裡察言觀色的魏忠賢來說,這再顯眼不過了。

“楊文嶽在瀛洲的開發如何了?怎麼近來沒有見他上奏?”

王承恩回憶了一下,接着回稟,而朱由校聞言也微微頜首。

“至於擔心……”魏忠賢想了想,猜測過度的同時,還沾沾自喜的強行解釋道:

“一口氣拿三百萬兩,對於國庫來說都較爲艱難,而殿下又不清楚內帑的情況,自然擔心內帑拿出三百萬兩後,內廷的用度。”

至於她父親袁祐,在歷史上都沒搞出什麼事情,眼下恐怕也很難。

當然,如果要維持他們的生存,那必須拿出三分之一的貨船來運送糧食。

王承恩回答的同時說了一下規矩,而朱由檢微微頜首,接着抖了抖手上的禮單:

因此,這個人數可能會下降到每年六十餘萬人的數量,

不過即便如此,朱由檢也還有八年的時間來籌備齊國,運送人口。

朱由校想聽聽那齊王六妃的性格和事情,雖說六妃裡,能進宮的只有正妃,但他還是想提前瞭解六人。

朱由校很快從愧疚的心理走了出來,甚至對王承恩詢問。

洪承疇聽到孫傳庭的名字,瞬間便斬釘截鐵的迴應:

“這六人的父母可還在?”

歷史上她就常常調解周素潔和田秀英的矛盾,眼下作爲正妃調解,恐怕效果會更好。

畢竟日後他若是前往齊王府,可能會見到自己的弟妹和自家弟弟的五個寵妃。

花幾億辦個婚禮,這足夠奢侈了。

事實上市面早就流傳着朱由檢有龍陽之好的造謠,並且盛行於江南。

“眼下局勢複雜,取得功績不是什麼好事。”

從地圖來說,仰光將是日後大明本土對印度廝當的橋頭堡。

因此洪承疇雖然不知道鐵路是什麼,但他知道,緬甸收復後,齊王絕對會下令修這一條路。

如果自己提前動工,並且在平緬甸結束前修好哪怕三分之一的距離,那齊王也會大大滿意。

只要齊王滿意,那自己登閣的事情,恐怕會大大提前。

想到自己登閣的場景,洪承疇心裡有些飄飄然,十分舒服……

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463章 大明都指揮使郭桑岱第674章 番外(二十二)粉墨登場第476章 義釋兵權第532章 蒙古西遷第526章 糧食就是民心第372章 穩坐釣魚臺第355章 諸藩戰爭序幕第554章 書不如人第116章 吸血蟲的勳貴第684章 後記(四)白駒過隙第351章 憫農者厭農第699章 後記(十九)平叛援明第482章 小民營生第531章 國事艱難第556章 惶恐灘頭第30章 兄弟和睦第374章 火燒倭豬第466章 終末第388章 籌謀基礎教育第366章 諸藩戰爭開打第376章 心力交瘁第133章 謀劃山西三鎮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494章 喜訊不喜第513章 天啓十三年第254章 狼山之戰第223章 諫言廢遼餉第358章 殺倭取賞第372章 穩坐釣魚臺第701章 後記(終章)太陽照常升起第14章 戚家軍 白杆軍第641章 守成之主第197章 西南援遼第120章 天啓元年第421章 沙俄東侵第647章 鯨落萬物生第539章 好景不長第292章 哈剌溫山之戰第31章 百萬兵馬而無一軍可用第576章 制衡歐洲第218章 犁庭掃穴第516章 拔高標準第72章 忠貞秦良玉第542章 局勢紛亂第375章 想上天的朱慈燃第280章 貪心的魏忠賢第231章 西北的惡劣環境第348章 典吏閻應元第287章 抄家兩淮第297章 局勢複雜第542章 局勢紛亂第270章 吹響革新的號角第469章 風聲鶴唳第576章 制衡歐洲第582章 蠢蠢欲動第262章 任重道遠第290章 膨脹的野心第377章 爆破鬼才洪承疇第685章 後記(五)堯年舜日第116章 吸血蟲的勳貴第56章 盡是空餉第436章 齊王大婚第375章 想上天的朱慈燃第293章 遊牧民族的傳統手藝第174章 漢奸該死第157章 羣臣逼宮第16章 上直二十六衛第645章 國際局勢第36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652章 齊王東渡(終章)第468章 京師震動第2章 最毒婦人心第98章 黨爭再起第422章 均貧富論第548章 交趾叛亂第590章 子不類父第183章 黃雀在後第553章 藏民致富第542章 局勢紛亂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547章 商貿繁榮第346章 晚明科學家王徽第44章 聽牆角的起居注官第3章 難兄難弟第394章 大明亞非經濟圈第1章 當從移宮案始第318章 兵不血刃第222章 西北難題第375章 想上天的朱慈燃第133章 謀劃山西三鎮第101章 視察火器第265章 病來如山倒第334章 試探建虜第211章 魏公公的野望第85章 孫傳庭等人的動向第119章 川兵入瀋陽第426章 帝位不穩第628章 久遇甘霖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