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治戎爲長李定國

“唏律律……”

當時間進入臘月,一場大雪開始覆蓋大明北方。

從高空俯瞰,在茫茫雪域高原,映入眼簾的是潔白的一片,偶爾露出褐色的地皮,讓人還能感覺到自己生活在人間。

在零下二十幾度的時節中,人固有的印象中,這個時候,往往都是北風呼嘯,大雪紛飛,人們多在家裡烤火的時候。

然而,在馬匹的喘息聲中,一支身着布面甲的隊伍卻反常的出現在了雪地中。

他們順着已經結冰的斡難河向西趕路,身上那火紅的鴛鴦戰襖就好似雪原裡的一朵烈焰,在不停燃燒,緩緩移動……

“都小心點馬蹄腳下,萬一踩到一些老鼠洞,連人帶馬的栽倒,凍死在雪地裡,那可怪不得旁人!”

千戶官的聲音響起,這讓被拱衛在騎兵隊伍最中心的年輕士卒們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李定國!看好你的兵!”

只有移民實邊,在當地留下漢文化,建立長久統治,行政班子來收稅,才能穩定這些地方。

“這些耕地算上安北府本身的耕地,別說出兵一萬,便是兩萬也綽綽有餘。”

“是!”李定國低頭應下,曹變蛟見狀也不再言語,而是繼續和孫守法逛起了安北城。

帶領驍騎衛換防的,是趕到京城後都沒休息就準備出發的曹變蛟。

或許在以前,情報對於戰爭的佔比還不算大,但隨着大明的工業化進程開始,尤其是武器裝備的不斷更迭,情報對於戰爭的佔比就很大了。

“若是要加上收復西域,那應該派出兩萬餘騎兵,以河西、單于爲南北兩路,一路走南疆,一路走北疆,如此方可定西域。”

因此,即便有力量去收復西域和漠北殘存地方,朱由檢也遲遲沒有下令出兵,而是在消化一些還沒消化好的地盤。

他們雖然知道拖拉機對農業生產幫助很大,但他們完全不瞭解大明拖拉機的產量。

城牆上,孫守法介紹着單于省和安北府的情況:

面對衆人的注目,十六歲的李定國並不膽怯,而是大大方方的解釋:

“火車無須修抵安北城,只要修抵瀚海城,然後走水路斡難河就能運送物資前來安北府。”

經過一年的討論,眼下單于行省被細分爲四個府,分別是安北、燕然、瀚海、雲中四府。

“百戶,您說狼居胥山是這裡嗎?”

十年後是什麼時候,天啓二十六年以後了,那時候齊王或許早就就藩了。

“一條路線向東,沿着黑水河與漠東省瀚海城的遼漠鐵路連接。”

“漠東至瀚海府的地形平整,與平原類似,想來三年時間應該能修通。”

冬季的漠北雖然寒冷,但很少有這麼大的雪。

“至於西域,京嘉鐵路的通車時間也是在天啓二十年,所以這前後都能對上。”

“曹家小子,怎麼樣?嚐到這漠北苦寒的苦頭了吧!”

李定國的辦法也就是包口袋,但這個戰術的前提是西域必須是分裂的,不然南路軍剛剛收復哈密和吐魯番,林丹汗就一溜煙跑掉了。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而李定國手裡的情報,是曹變蛟拍馬所不能及的。

以漠北的糧食畝產來說,十萬石糧食最少需要十六七萬畝耕地才能收穫。

許多百戶在看到李定國一躍成爲代千戶的時候還在發懵,但李定國卻已經開始有條不紊的安排兵馬紮營了。

“安北府周圍的四鎮十六個村中,有遷移而來的一萬三千多百姓。”

只是這樣的暗示在那逐漸顯眼的城池面前,顯得十分微不足道。

“回總兵……”李定國似乎料到了曹變蛟會問話,因此早就做好了準備,因此作揖回答道:

“以國朝的力量來看,只要朝廷需要,後年就能以此地爲基,發動上萬人鐵騎遠征札薩克圖虜。”

“爲何?”瞧着李定國那篤定的模樣,孫守法來了興趣。

似乎是太久沒有見到其它人,駐紮在這裡的天策衛士卒們一股腦的從安北縣內涌出,與驍騎衛的士卒們抱在了一起。

李定國忽的開口,讓所有人注意力放在了他的身上。

“殿下應該會在天啓二十年左右發動西征和收復漠北全境之役。”

由於漠北資源匱乏,因此安北城整體使用水泥、石塊建造。

現在經過李定國那麼一說,他們這才知道朱由檢並沒有把太大精力放在單于省。

想到這裡,曹變蛟心裡對李定國的安排大概有了數,不過在這之前他還得考校考校李定國。

除非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裡,林丹汗突然宣佈不再推廣紅教,改回信仰黃教,不然他的這個缺點就一直存在。

從安北府的安北城遠征和林、小海(貝加爾湖),並且還要出動上萬騎兵。

因此十萬石糧食看似不多,但對於單于省軍民來說,可謂不可承受之重。

軍民的基本需求都需要四百萬石米麥支出,更別提遠征了。

“你換防的這安北府只有兩萬三千多畝耕地,拖拉機暫時都給了東邊的瀚海府,他們那邊比較安全。”

“漠北鐵路修建的如何了?”

由於沿着斡難河,因此城周有從斡難河引入的護城河,寬約三丈,深約七尺,因位於狼居胥山以南而又稱爲狼城。

黃酒冷時喝下十分難受,但只要稍微加熱,入口便讓人覺得痛快,不自覺想飲第二杯。

單于行省,作爲大明繼承大唐單于都護府的證明,這個充滿了異族名字的行省名稱並不會讓人不舒服,反而會讓他們時刻記住,這塊地方是大明自古以來的領土。

“我欲調你去西陲的燕然城,你覺得如何?”

當然,這些都是未來規劃的一部分,目前這座城池拿下時間太短,許多東西還沒有建設好,就連建設都得靠士卒和部分居民。

“上個月剛剛動工,眼下要從張家口修建到開平府,繼而北上至單于省的瀚海府室韋縣,隨後一分爲二。”

“是!”

此刻的他短鬚上盡是冰渣,但作爲一名武將,他並不在意這苦寒的天氣。

人言“人亡政息”,齊王一走,大明還能對外開拓嗎?

馬背上的李定國眺望北方,延綿的不兒罕山已經被皚皚白雪覆蓋,擡眼望去,遍野都是厚厚的積雪。

“以國朝的拖拉機產量來說,只要殿下願意,完全可以調上萬臺拖拉機供給安北府,如此一年之內便能開墾十幾萬畝耕地。”

想把六七十萬石從三千多裡外的北直隸運到此地,那出發時就最少需要帶四百萬石糧食。

李定國沒有猶豫就應下了,見狀的曹變蛟也微微頜首:

“今日起,你就是燕然城的代千戶了,不過雖然是代千戶,但你只有守土之權,而無進攻之權。”

孫守法將單于省和安北府的情況告訴了曹變蛟,曹變蛟一直都聽着,並且讓人把孫守法所說的東西都記了下來。

這麼看,似乎不多,但問題在於眼下的單于行省有軍民十四萬餘人,他們加上軍馬、騾馬、挽馬所吃的糧食就最少得有六七十萬石。

“他們大多是今年遷移而來的,因此整個安北府就只有之前北虜開墾出的耕地。”

儘管大明只需要一萬騎兵就能橫掃漠北,收復兩府,順帶西征西域,收復唐代的安西、北庭、蒙池等地,但這些屬於無效擴張。

且不提大明內部此刻正在遭遇大面積的旱情,單說在內陸作戰的成本就讓大明難以負擔。

雖說距離札薩克圖部的駐地尚有一千二百餘里,但如果札薩克圖部的蒙古人爲了物資鋌而走險對大明打草谷,那李定國就處於第一線了。

他們有的接過兵器,有的幫忙拍雪,還有的則是幫忙拿包裹,總之一時間安北縣外無比熱鬧,而兩軍統帥也在此刻見面。

眼下漠東省無法自給自足,關外糧食全靠關內供應。

“若是隻收復漠北,只需出鐵騎三千,遣使者一名便可不戰而屈人之兵。”

“後年?”

城池四面有八個甕城,形似龜的肩足,佔地面積約八千餘畝,建成過後可容納十萬百姓生活居住。

“虎兔墩志大才疏,雖長於軍戎,卻短謀略。”

單單說這距離和動員兵馬來說,這種戰役最少需要十萬石糧草,並且需要不少於兩萬民夫駕車轉運。

千戶官策馬經過了一年輕將領身邊,並喊出了他的名字。

曹變蛟詢問李定國,衆將也紛紛將目光放在他身上,而對此的李定國則是不卑不亢作揖回答道:

那裡是日後燕然府的府治,但眼下只是安北府的一個縣。

正在安排本部兵馬的李定國得到了傳喚,也身着甲冑一路小跑跟上了二人。

李定國的大方梳理讓衆將對他刮目相看,當然、這其中並不包括曹變蛟。

所以在聯想到曹變蛟也曾是燕山學子後,爲了避免曹變蛟多想,李定國不得不站出來說道:

知道朱由檢在等什麼後,他便詢問起了身後的千戶官,此人聞言也連忙迴應道:

李定國迴應了那名小旗官,同時也調轉馬頭跟隨兵馬向西行去。

“城裡現在有一千六百名移民而來的百姓,四周的集鎮有四個,村莊十六個,和地圖上畫的一樣。”

整個城池的地下不僅有下水道,還有蒸汽機催動的自來水系統,以及冬季負責供暖的供暖院。

儘管曹變蛟覺得這兩人當不得齊王這樣的評價,但這句話說的是很對的。

他打馬走出了隊伍之中,掃視了自己的兵,雖然臉頰寒冷,但心卻無比滾燙。

面對打聽,李定國倒是沒有說話,只是作揖表示了迴應。

只是按照行政規劃,眼下只有安北、瀚海兩個府屬於明軍,漠北西部、札薩克圖部駐地的燕然府,以及北邊貝加爾湖一帶的雲中府尚未收復。

“日後若是我大軍出塞,只需發佈檄文,不再追求喀喇沁、車臣等部的過往,兩部兵馬必然來投。”

隨着他們的靠近,城頭的士卒也發現了他們,城門被打開,那尚未完工的石橋被人用木頭支着,下方是冰凍的護城河,如同鐵板一樣堅硬。

“一條向西,修抵至安北府的安北城,鐵路合計共長四千裡,工部那邊報了十五年通車,如果工人足夠,能提前到十年。”

“情報對於所有行動是成敗的關鍵,對於國家、軍隊的決策而言,軍事情報、經濟情報、科技情報都是至關重要的。”

沒能收復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大明眼下調不出那麼多資源來向北、向西開拓。

一片銀白的前方,似乎在暗示衆人這條路沒有終點一般。

“把戰事想的過於兒戲了……”

“這漠北之地現在有兩府八縣,百姓十二萬四千多人,七萬多畝耕地,因此能養的兵馬並不算多。”

“總之在這裡就是練練兵、守守土,別搞什麼遠征,也別去燒荒,糧食不夠吃,遠征的軍隊很容易斷糧。”

孫守法給曹變蛟丟了一壺暖身用的熱酒,曹變蛟也沒有矯情,打開便是大口灌入。

也就是朱由檢攢足了騎兵和火炮,一戰斬首建虜過半精銳,然後填入關內移民進入遼東,從軍事和情報都瓦解了金軍的攻勢,不然按照努爾哈赤的軍事才能,明軍初期很難與之抗衡。

“若是虎兔墩在天啓二十年統一了西域呢?”曹變蛟詢問,但李定國卻斬釘截鐵的搖頭:“這不可能!”

作爲漠北第一重鎮,朱由檢親自設計該城,其城高四丈,炮臺四十八座,城樓八座,外形是一大圓,城周有護城河。

曹變蛟記得很清楚,齊王說過一句話,那就是:

這個位面的曹變蛟畢竟也是學習過朱由檢所編撰的《燕山經濟》學和《疆土文化》等書籍,因此當他了解了朱由檢有力量而不去做的時候,他立馬就想到了朱由檢掛在嘴上的“有效拓土”這四個字。

李定國的話讓許多將領紛紛搖頭打趣,甚至曹變蛟和孫守法都覺得李定國這話有些張口就來的味道。

蒙古高原雖然也是高原,但比起青藏高原還是小巫見大巫,因此曹變蛟並沒有什麼不適應的。

“眼下,西虜結成聯盟,北方又有瓦剌虎視眈眈,而虎兔墩卻不知死活的還在推廣紅教,必定使其內部離心離德,於西虜對抗不利。”

他帶着驍騎衛一路向西,隊伍在雪地裡拉得老長。

“按你這麼說,只要殿下想,那國朝不用等鐵路修抵安北,我等便能收復雲中、燕然二府了?”

這裡是單于行省的安北府,而眼下的李定國他們,則是作爲換防兵馬前往被更名爲安北縣的忽蘭忽失溫。

倒是李定國,在應下後,他按照軍中流程去接管了本該派往燕然城的驍騎衛甲字千戶。

“比起烏斯藏,這不算什麼!”

順着斡難河一路向西,他們將很快抵達大明在漠北之地最西的一座城池,安北縣。

“這孩子說笑了吧?”

城內、有總兵府,布政司等官衙一條街,也有百姓生活商貿的東西兩條長街,還有二十幾個用於居住的坊市。

“若是要圍殲虎墩兔,則是南路先行,收復南疆後北上碎葉包圍,而後北路騎兵遠征圍剿,南路截擊。”

說罷,他與孫守法笑着走進城裡。

“按照這鬼地方的情況,就算每年送一千臺拖拉機,恐怕也需要好幾年才能自給自足,所以駐紮的兵馬只有一衛,糧食需要靠漠東省轉運。”

在孫守法說完後,曹變蛟也轉頭看向了隊伍末尾的李定國,打趣般問話道:

曹變蛟臉色陰晴不定,四周人都不知道他在想什麼,唯有李定國早就知道了燕山派的“齷齪”。

“軍事上我的對手是老奴,政治上我的對手是黃臺吉,之所以能戰勝他們,主要靠着瓦解他們的情報,培育國朝自己的情報,然後利用情報來尋找戰機,獲取勝利。”

曹變蛟順了口氣,隨後翻身下馬,對身後喊道:“叫李定國隨隊!”

“明年開春後朝廷會送一千臺拖拉機過來安北府,不過這些事情有文官處理,不用伱管。”

可以說,李定國他們來的很不湊巧,這次的大雪讓他們的換防之路變得異常艱辛。

在兩方交戰初期,努爾哈赤就是憑藉遼東百姓的情報,才得以不斷擊敗明軍,得知明軍的薄弱點,甚至讓少年時期的朱由檢吃了大虧,以至於復遼之役被努爾哈赤搶佔先機。

一個宗教之爭,他就能抓住機會來分化林丹汗麾下部衆。

雖然稱爲安北城,可它卻是單于行省的省治,安北府的府治,因此整座城池分爲內外兩城,周長十二里。

李定國不卑不亢的說着,這讓不瞭解大明國力的諸多武將爲之愕然。

李定國雖然年紀還小,但已經能熟練的把政治運用到軍事上了。

“另外你這安北府只有一萬五千名百姓,其中有一萬人是牧民,種地的就五千多人,耕地也都基本都發給了他們。”

“李定國,你覺得這地方適合安穩嗎?”

朱由檢所著寫的《燕山戰略學典》中寫過一段話,讓曹變蛟記憶深刻。

要知道內陸用兵的成本是沿海用兵成本的數倍、乃至十數倍。

雖說大明可以效仿清朝,每年靠投入數百萬兩來穩定蒙古和新疆,但是以儒生們說丟就丟的性子,如果當地無法產出,那他們也會像當年勸說明宣宗丟交趾一樣,勸後世君王丟棄這大片疆土。

說到底,再冷也比朵甘那種高原氣候好多了。

按照計劃,他們需要在安北城駐紮三天,然後再趕赴燕然城換防駐守。

這一點,在大明與建虜的作戰中顯得十分亮眼。

對此,由於歷史太過久遠已經難以考證,但李定國聽過自家殿下解釋過,狼居胥山在每個時代的名字都不一樣,但如果說真的要找出狼居胥山真正的位置,那它應該就隱藏在不兒罕山之中。

部隊像一條火紅的赤龍,在白茫茫的世界裡往灰褐色的城池趕去。

曹變蛟一開口,就把李定國送往了安北府最西邊的燕然城。

在將領、軍隊、國力都不相上下的時候,一份情報足以改變整個戰場局勢。

李定國這支隊伍都是燕山兵家學府畢業的新生,作爲有文化的士卒,所有人都知道霍去病封狼居胥的故事,所有大家都很想知道,不兒罕山是不是就是狼居胥山。

“依你之見,對付北虜需要出兵萬騎嗎?”

“離了這兩部兵馬,虎兔墩亦不過十餘萬部衆,三四萬兵馬,如何抵擋天兵神威?”

“走!先進城,讓你看看我督建的這安北城!”

就這一條手段來說,諸將都認爲如今還是百戶的李定國日後最少也是個總兵,乃至一軍都督。

讓十六歲的少年郎帶兵駐守燕然城,這消息送回京城,恐怕會引起非議。

“末將必不辱使命!”

“西邊的北虜不敢入侵,並且已經西遷到了金山腳下的科布多,距離此地一千八百多裡。”

明代百姓並不喜歡喝後世所謂的白酒,更多人喜歡的都是黃酒和米酒,果酒。

面對千戶官的提醒,身着布面甲的李定國也用稚嫩的聲音迴應了對方。

“十年?”聽着千戶官的話,曹變蛟皺了皺眉。

“應該就是這裡,只是不知道是裡面的哪一座山。”

孫守法和李定國最爲相熟,知道他了解許多自己都不知道的消息,所以不免好奇打聽了起來。

孫守法策馬衝上去,大笑着和曹變蛟打起了招呼,曹變蛟也笑着迴應對方,畢竟孫守法是和自己叔父一輩的人物。

曹變蛟並不覺得這是李定國眼光卓越,而是覺得李定國掌握的情報足夠做出分析。

對於李定國突然升任代千戶,許多不瞭解他底細的百戶官們都有些不滿,但對於驍騎衛之中的許多千戶來說,他們可是對李定國知根知底。

別說李定國成了代千戶,就算明天就轉正,他們也不覺得奇怪。

畢竟,這是齊王一手帶大的人物啊……

下午得開會,更新估計還是六點。

第99章 爭鋒相對第197章 西南援遼第468章 京師震動第635章 故友相見第565章 父債子償第302章 內外有難題第47章 國之柱樑孫傳庭 忠心耿耿洪承疇第442章 心慈手軟洪督師第488章 江南不偏安第436章 齊王大婚第641章 守成之主第304章 建虜內鬥第457章 斬首上萬第224章 吾家有弟初長成第691章 後記(十一)五反三正第534章 宗藩局勢第459章 男丁死而婦孺上第381章 朱由校站臺第17章 皇五弟知兵第258章 河西見聞第74章 百事艱難第194章 諸王認慫第313章 諸藩分地第253章 復套終戰第655章 番外篇(三) 小國難爲第212章 合圍開始第148章 東林想變法第642章 反明同盟第313章 諸藩分地第337章 多方雲動第553章 藏民致富第9章 忠心耿耿魏進忠第267章 太廟獻俘第355章 諸藩戰爭序幕第359章 火燒草津城第138章 直搗巴約部第37章 浙兵戚金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聖第652章 齊王東渡(終章)第614章 且進且退第60章 謀劃草原第616章 債多不壓身第487章 苦練內功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436章 齊王大婚第280章 貪心的魏忠賢第565章 父債子償第118章 局勢大好第400章 南亞困局第350章 廟堂爭鋒第693章 後記(十三)工農罷工第222章 西北難題第664章 番外篇(十二) 三王歸齊第233章 籌備復套第451章 蠢蠢欲動第447章 建虜北狩第117章 閱兵準備第380章 是齊王黨還是顧黨第48章 狂攬人才第218章 犁庭掃穴第528章 穩中向好第505章 解放烏斯藏第96章 扶弟魔第640章 摸着弟弟過河第416章 驕兵悍將第574章 萬事不留人第59章 御馬監裁軍第31章 百萬兵馬而無一軍可用第543章 雙璧隕落第540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第330章 貪官晉商 弔民伐罪第469章 風聲鶴唳第684章 後記(四)白駒過隙第584章 風吹到西州第314章 貧者越貧,富則越富第392章 開幕在即第627章 兩相對照第612章 金鉉返京第514章 無毒不丈夫第637章 玩弄人心第94章 新朝第一大案第487章 苦練內功第501章 西南出海口第101章 視察火器第209章 誓殺腐儒第249章 牆式衝鋒第18章 國喪第332章 全陝赤如血第10章 局勢艱難第611章 穩坐山河第645章 國際局勢第402章 南次亞的大亂鬥第377章 爆破鬼才洪承疇第122章 京中兵馬無男兒第249章 牆式衝鋒第689章 後記(九) 鹹嘉之盛第405章 齊王愛熟婦第436章 齊王大婚第498章 任他幾路來第17章 皇五弟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