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古井無波

“阿……秋!”

九月中旬,在朱由檢和朱由校稍微清閒的時候,遠在漠北燕然城的城頭上,李定國無法控制的打了一個噴嚏。

“快變天了吧……”

揉了揉有些發癢的鼻子,李定國繼續眺望起了眼前的風景。

九月中旬的漠北已經進入了晚秋,氣溫也在零下五度到零上十度左右徘徊。

燕然城在距離安北城以西二百里的地方,整個城池背靠大山,三面面臨草原,風景秀麗。

城池的水源來自山上的幾條河流,河流的流量不算很大,但匯聚之後也形成了一個周長十餘里的湖泊,足夠讓李定國安排人在這裡耕種一些田地。

耕種田地並不需要太多人,燕然城除了有一千多放牧的漢人牧民外,還有一千多流放來的罪犯。

雖說是罪犯,但他們大多隻是犯了偷竊、尋釁滋事,聚衆鬥毆等罪刑。

對於牧民,李定國沒有安排他們幹什麼,只是讓他們在燕然城以東放牧,避免被西邊的札薩克圖部襲擊。

除非什麼時候札薩克圖部被覆滅,漠北徹底被收入囊中,不然這裡的規模基本不會擴大。

當熟悉的聲音響起,魏忠賢轉頭一看,這才發現來人居然是客氏。

南直隸和江西的人口,在朱慈燃估計看來,不會低於五千萬人。

燕然城這裡的緯度是五十度左右,和後世的呼倫貝爾差不多,但情況更加惡劣,一年只有七個月處於零上。

“朝廷可以遷移六千人來,之所以沒有,就是想節省下那一千多人的口糧。”

他將海鮮亂燉放在了桌上,然後獻媚道:“萬歲,這是奴婢親自做的。”

不僅如此,隨着拖拉機不斷在北方應用,以及鐵路的不斷推進,糧食問題只會逐步被解決。

興許是東宮太悶了,又或許是朱慈燃想要精神精神,總之在這入冬的天氣下,朱慈燃居然帶着奏疏,騎着他許久未騎的四輪自行車跑到了京城的城牆上。

承運殿內的畢自嚴很簡短的說了大明朝在天啓十七年十月以前的情況,這其中,人口數量驟增四百多萬的消息讓朱由檢比較高興,但也顯得憂心忡忡。

“同時,皇店在冬季販賣去年常平倉的陳糧來平抑糧價,再將賺到的銀子歸還銀行。”

想到這裡,朱由校就止不住的高興,窗外那走馬觀花式倒退的河南風景也讓他覺得格外美麗。

“怎麼?近來有了新歡就忘記我了?”

“如果是這樣,我們得早作打算。”副千戶皺眉開口,但他又不確定道:“可我們不能直接問啊……”

偶爾眼睛酸了,他就雙腿踩踏自行車,同時看看城牆下的風景。

想到這裡,朱由檢合上了戶部的奏疏,擡頭看了一眼畢自嚴:

“嗚嗚”的汽笛聲和火車行駛的聲音闖入朱由校的耳內,坐在空無一人的車廂裡,朱由校並不覺得無聊,則是靠在椅子上,望着窗外,時不時的發笑。

不過,即便是五萬百姓,在火車沒有修通前,恐怕也需要很多年才能遷移過來。

魏忠賢拍着馬匹,他知道朱由校喜歡聽這種認可他技藝的話。

“那是萬歲您不知道您的手藝多又好,在奴婢看來,就是一千兩也買不到。”

“晚上我再收拾你……”

“不過爲了避免今年有白災,到底還是節約一點,入冬之後,每人的口糧按照每天一斤半的番薯粥爲準,五天吃一頓肉。”

“遼漠鐵路修到此處要有三千二百里,按照現在已經修好的鐵路,加上每年四百里的修建速度,最少還需要三年才能修到瀚海府,七年才能修到燕然城。”

看着這一幕,朱慈燃想起了廣東韶州府的羅家灣鎮。

這些東西說白了就是促進人口的手段,而作爲繁華之地的江南在各種有惠民的新政中,從來都是不落下風的。

只不過,自從被閹割後,魏忠賢就不太喜歡別人摸自己下面,因此抓住了客氏的手。

“是!”旁邊的副千戶作揖應下,李定國也見狀巡視起了燕然城。

“臘月開始放出北方四千萬石陳糧,以低於市價一成的價格放出,平抑正旦節前後的糧價。”

不過朱由檢知道,這三千萬人也不會被隱藏太久,因爲地主士紳們是無法給這些人的後代就讀官學資格的。

在他走後,朱由檢也對曹化淳詢問道:

按照朱慈燃的估計,光浙江的人口就不止三千萬。

因此,李定國倒也不擔心人口問題,他比較擔心的是糧食問題。

還有六年,挺過這六年,他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這札薩克圖部不過五六萬人,可上陣者不過萬人,若是殿下一聲令下,以我漢騎數百,足以橫擊上萬胡騎。”

朱慈燃很清楚這點,因此他即便罵罵咧咧,但依舊在埋頭處理。

畢自嚴對新增人口做出解釋,這也讓朱由檢比較高興。

“鐺鐺……”

所以在他眼前的景色,除了已經收割了的兩千多畝麥田外,還有兩千多畝已經被開墾育肥的土地,以及在湖邊開墾的許多流放居民。

魏忠賢一開口,朱由校立馬停下了舉動,皺眉道:“有這麼多?”

幾天之後,事實證明他們沒有猜錯,因爲曹變蛟爽快的批給了他們五百噸水泥,同時還要他們擴建城外軍營,但不得砍伐木頭,需要用夯土來修建,並且不用很高。

說到底,現在北方有夠吃三年的糧食,南方有夠吃一年的糧食,他確實不用那麼擔心。

“奴婢領命……”曹化淳見朱由檢說完,當即作揖應下。

這麼想着,朱由檢心情開朗不少,但他的開朗卻是建立在自家大侄子的難過下。

以李定國從朱由檢那裡學來的各種氣候、地理、人口、水源等知識來說,在他看來,燕然城頂多養百姓五萬,再多的話,燕然城面前的這個小湖泊就要消失了。

江南的人口是一筆爛賬,他比誰都知道。

不過這次開墾之後,冬季就要到來了,等到積雪融化,那已經是明年三月的事情了。

放在南方可以一年開墾二十畝的拖拉機,在燕然城這裡一年最多十畝。

“嗯……”李定國點了點頭:“一下子遷移六千百姓和兩千臺拖拉機。”

這一回信,基本就讓李定國確定了朝廷即將西征的事情。

“如果明年三月他們就抵達,那十月之前,燕然城的耕地一定能突破三萬畝,五千人是用不了兩千臺拖拉機的,看樣子明年得讓牧民或軍中兄弟幫忙耕種。”

見朱由檢詢問,曹化淳也拿着手中算盤敲打了起來,末了才擡頭作揖道:

朱由檢總算是動用了銀行之中百姓的存銀,不過他也不敢用太多,只敢取出三千萬兩。

也就在他和朱由檢在處理奏疏的時候,工作量少的朱由校已經乘坐火車南下了。

有五百臺拖拉機,按照眼下的速度,最少還能開墾一個月的時間,又能開墾出五六百畝土地。

他就這樣坐在後排批閱奏疏,同時讓兩個小太監慢慢地騎車,不能騎太快。

本來三省就佔據了大明二分之一的人口,大明其它地方的人口有多少,稍微減去一些瀛洲、麓川、交趾的本土民,得出的就是三省的人口數量。

朱由檢要做的,就是一遍一遍一遍的宣傳齊民編戶後的好處就足夠。

魏忠賢搓了搓手,但下一秒就被人抱住了腰,嚇得他差點原地跳起來。

“就是……有些難熬啊……”

曹化淳說起了現實,那就是儘管皇店的銀子很多,但在不影響各地糧價的情況下,卻買不到那麼多的糧食。

“歲入賦稅折色後爲七千餘三十六萬四千餘兩,支出七千四百餘萬兩,積欠工部三百六十三萬六千餘兩。”

“嗯,幹得不錯,有賞有賞。”朱由校將自己雕刻的一個木雕給了魏忠賢,魏忠賢笑着接下,同時還獻媚道:

“萬歲,您的手藝巧奪天工,奴婢上次家裡窘迫,賣了一個玄武的木雕,結果居然賣到了二百兩銀子。”

“這麼一看,算上放牧,頂多兩年時間,我們這裡這四千多軍民就能自給自足。”

“那工部的積欠……”畢自嚴小心翼翼的作揖詢問,朱由檢也迴應道:

那一本本奏疏代表的不是一件件麻煩事,而是代表着民生是否能改善。

也在他喝水的時候,城頭的馬道上出現了一名塘騎,他策馬向着李定國這邊跑來,在即將抵達的時候勒馬。

不過對於流放的犯人,李定國就沒有那麼客氣了。

開墾出的田地,李定國承諾都交給他們,但他們要服從燕然城的管理,並且按時繳納賦稅。

這是他人生三十三年以來,第一次在原本兩京十三省的疆域裡橫跨一省,並且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他還要再跨一省,然後前往他好奇許久的南京城。

當駛入河南地界的鈴聲響起,朱由校笑得更開心了。

李定國說着,而副千戶聞言也笑道:

“如果國朝再運來更多的拖拉機,那我們恐怕能在兩年內就能讓燕然城的規模翻一倍。”

唯一的好處,或許就是這裡的土地還算平整,利用各種地犁和地網過濾石頭後,育肥幾個月就能耕種。

“今年燕然城收割了一千八百石麥子,兩千石番薯。”

和去關外,去開平府、去朵顏府不同,這是跨省。

李定國先是示意塘騎平身,然後纔對副千戶說道:

“照這麼看,估計這兩年,朝廷就要對漠西或西域動手了。”

“千戶!安北城傳來好消息,朝廷決定在明年三月遷移五千百姓和兩千臺拖拉機給燕然城!”

“坐了一段時間後就適應了,現在好多了。”魏忠賢笑着迴應,聽後的朱由校也點了點頭,不再言語。

感嘆一句,朱慈燃繼續低頭處理起了奏疏。

朱由檢不敢保證所有百姓都吃飽,但他能保證所有百姓都能活下來。

利用這些拖拉機,李定國在原本燕然城那兩千多畝耕地的基礎上,歷經三個半月,再度開墾出了兩千畝耕地,並且眼下還在開墾。

“回殿下,利潤兩千八百餘萬兩,但年初到八月,斷斷續續撥給了戶部好幾筆銀子,存銀只有一千五百餘萬兩。”

只要主動齊民編戶,他們纔是有了身份的大明子民,孩子才能讀書,他們自己才能分地。

“出兵很容易,覆滅札薩克圖部也很容易,但怎麼治理是一個問題。”

“奴婢謝萬歲隆恩……”

“那我現在就去寫信。”副千戶聞言立馬作揖告退,至於李定國,他也在副千戶退下後看向了城外的草原湖泊和耕地。

朱慈燃對着城裡的百姓有些感嘆,思緒已經飛到了幾千裡外的羅家灣鎮。

朱由校想起了隨行的三名妃嬪,由於張嫣不願南下,他只能帶範貴妃她們南下。

“南京,秦淮河……嘿嘿……”

從定遠驛到燕然城儘管有三百五十里,但運送幾百噸水泥並不是難事。

可惜沒了那兩顆寶貝,魏忠賢並不怎麼疼,因此抓住了客氏的腰,看了看前後車廂沒動靜後他才惡狠狠道:

“齊王的耳目哪裡都有,你說話最好小心點!”

這城池頂多只能居住五千人,雖然頂着燕然縣的名號,但實際上作爲明軍和蒙古人的交界處,時不時就會爆發衝突,所以主要是軍事縣城。

朱由檢聽了其中問題後,不由主動說起了解決辦法:

“其次,把一億一千萬石米麥分五千萬石運往江南三省,六千萬石運往北方各省。”

“對了,範貴妃她們三人怎麼樣了?還暈車嗎?”

在他的估計裡,江南人口在天啓元年應該是七千萬左右,而紙面只有三千二百萬。

“不知道那老丈和老嫗他們過得怎麼樣,火車通車後他們的生活好些沒……”

“工部的積欠在臘月前會支付清楚。”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我懷疑明年下旬,朝廷會遷移幾千牧民來燕然城,然後靠着安北府的安北、燕然、單于三城來支持騎兵西征。”

見朱由校不說話,魏忠賢也作揖示意告退,同時轉身走出了這屆車廂。

“打很容易……”李定國迴應道:“治理纔是難的。”

塘騎翻身下馬,激動地作揖說着,而李定國和副千戶聞言也微微一愣,但很快反應過來。

因爲朱由檢從天啓元年開始朝廷就不斷減免賦稅,同時還在天啓五年之後開設官學,推廣陳實功的外科,地方增加惠民藥局。

“錦衣衛和我們的塘騎也看過當地是什麼情況了,除了和林城和札薩克圖城這兩個地方加起來有不到兩萬畝耕地,其它地方只有草原。”

“算上借貸和流動的資金,能兌出九千萬兩銀錢,購得海外、南方一億九千餘萬石米麥。”

“不用直接問,向曹總兵請調五百噸水泥,擴建燕然城就行。”李定國搖頭道:

“如果要打,曹總兵一定會同意!”

這些年來查缺補漏,江南的紙面人口數量已經完善到了六千萬左右,這讓朱由檢以爲江南人口已經快要查清楚了。

“這可還是白天,伱我地位不比以前,老實點比什麼都好。”

九千萬,這並不是一個虛數,而不在戶籍統計上的人口,最少有三千萬人。

因此,江南三省真實人口不會低於八千萬,最高甚至可以達到九千萬。

並且,這三千萬兩銀子在運糧的同時,北方常平倉糧就會販賣來歸還銀行。

“驟增的四百七十一萬人口中,有二百萬是齊民編戶的結果,還有二百七十一萬是各省新生人口。”

說完,魏忠賢又怕傷了客氏,因此捏了捏她的腰:

“西域?”副千戶只敢想到漠西,沒敢想到西域。

客氏把手從魏忠賢手裡抽了出來,狠狠抓住了魏忠賢下面。

在五月安北城運抵三千臺拖拉機後,李定國的燕然城得到了五百臺拖拉機。

與此同時,南方的朱由檢也在悠哉中渡過了一個月的事件,並在十月中旬收到了戶部遞來的奏疏。

伴隨魏忠賢那諂媚的聲音響起,朱由校也連忙轉頭去看,果然看見了端着海鮮亂燉的魏忠賢正走過來。

從南方來的火車不斷輸送各種蔬菜北上,許多百姓提着菜籃,裡面裝着從廣東、四川、江南發來的各種蔬菜。

他和副千戶開始召集軍中士卒搶修軍營,爲即將到來的西征做足準備。

魏忠賢合適的跪下謝禮,朱由校卻擺了擺手:“我吃飯,你先退下吧,等會來收盤子。”

朱由檢說完後也繼續處理起了奏疏,不過比起前兩年,面對糧食問題,他沒有那麼慌張了。

“燕然城的軍民四千二百多人,這三千八百石糧食,加上月初安北城運來的兩千石稻米,吃到三月開春應該沒什麼問題。”

“今年我們拿機械晚了些,如果三月就能拿到機械,那七個月也能開墾出四千多畝耕地了。”

“告訴李長庚,着銀行免息借貸皇店三千萬兩銀子,先交給皇店從南方、海外購糧。”

這麼想着,朱慈燃看向了自己面前的奏疏。

江南查出的人口都是漢人,這讓漢人作爲主體民族的地位更加穩定。

魏忠賢還沒有因爲客氏失了智,儘管他已經年近七十,但他依舊老當益壯。

“不然的話,就只有加大對單于行省的機械數量了。”

等他回到自己的車廂後,他這纔看向了車窗外那不斷倒退的景色,整個人也有些猥瑣的搓了搓手。

他並不願意被緊鎖在紫禁城裡,尤其是當他在朱由檢歸來後,聽到他說自己曾經去過的很多山西鄉村都搬遷後,朱慈燃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

燕然城城牆四方合圍,由於有斡難河作爲水道,因此水泥能一直運到安北城東邊一百五十里左右的定遠驛。

如果可以,他還想再來一次南遊,看看自己曾經經歷過地方,看看那些百姓的生活有沒有得到改善。

“差不多,不過機械的事情,齊王殿下自有定數。”李定國打開水壺喝了一口。

此時的客氏雙眼如絲,手也不自覺的往魏忠賢下面走去。

由於已經快到午時了,因此街道上充斥着前往皇店買菜的百姓。

他對四輪自行車改造了一番,稍微加長了車身,然後在後排製作了一個可以收起來的書桌。

只不過,在可以活動的環境下處理奏疏,這讓朱慈燃處理奏疏的速度快了不少。

“哼!都來到河南了,你還那麼怕,齊王又不在,你怕什麼?”

“哼!”莫名被魏忠賢兇了一頓,客氏表情有些不好,但哼了一聲後,她還是看了看車廂前後,然後小聲道:

“晚上我來找你……”

有了水泥,燕然城的建造問題就不是很大了,整個城池以散落的石塊打碎後混合水泥使用建造,整個城池周長四里,高一丈五,厚一丈二,有東、西、南、北四門。

好在十月的京城還沒有進入零下,白天的氣溫還在七八度左右徘徊,不然朱慈燃肯定會被吹得感冒。

“萬歲,海鮮亂燉來了!”

“今歲國朝人口達到一億七千二百七十六萬口,耕地數量也驟增到十億零三百餘萬畝。”

結果朱慈燃的遊記告訴了朱由檢,江南的人口根本就不止七千萬。

果然,朱由校聽後也笑道:“嗯,那日後我再給你雕幾個,萬一你以後老了,也能憑着這些木雕來養老。”

想到這裡,畢自嚴作揖回禮後便退出了承運殿。

“不過,今年的米麥,上個月就討論過了,各省只能擠兌出一億一千萬石米麥。”

“要打札薩克圖,最少也得讓鐵路修到接近瀚海府的地方,然後才能利用斡難河轉運機械。”

不過,以朱慈燃在江南的遊記來看,或許朱由檢自己都低估了江南的人口。

“是……”畢自嚴清楚皇店去年和今年賣糧賺了兩千萬兩銀子,他本意是想讓朱由檢撥發這兩千萬兩銀子,結果現在看來並不可能,因爲這批銀子朱由檢還要留着購糧。

得了惠民藥局,官學,減免賦稅,工廠招工等政策後,江南的人口自然迎來一個爆發。 ωwш ⊕Tтka n ⊕C 〇

“皇店今年的利潤是多少,存銀多少,在南方糧價上浮一成的情況下,能買多少糧食?”

低頭看了一眼原先蒙古人留下的那兩千多畝耕地,李定國對旁邊的副千戶開口說着,同時也說道:

十三年的人口普查,大明已經查清楚了除江南三省以外的其它地方人口,只要有齊民編戶新查出的人口,那無一不是從江南查出。

不僅如此,在他路過南京時,也曾聽聞江西商人曾說,江西在經歷天啓十四年的災情移民後,大量江西百姓分了田地,進而又開始了生育。

李定國在城牆上走動,副千戶見狀也說道:

說罷,她轉身就搖着身姿離去,魏忠賢見狀也不免覺得有些腰疼。

人言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今年五十一歲的客氏如何,只有體驗過的人才知道。

即便是魏忠賢這種六十九歲依舊老當益壯的人,每每經歷一夜,都不免休息十來天才能恢復精力。

這麼一想,魏忠賢立馬摸了摸自己的腰,然後嘆了一口氣,轉身回到了自己在車廂上的房間……

第570章 悠然自得第425章 我徂東山第612章 金鉉返京第134章 葉向高入閣第352章 直諫第390章 晚明兩大人精第132章 波流涌動第431章 風雲際變第373章 兵臨江戶第67章 戚金練兵第461章 積怨滿山川第456章 八里堡之戰第301章 小日子過得不錯的小日子第557章 平凡的人第330章 貪官晉商 弔民伐罪第624章 三龍同朝第636章 攻陷坎大哈第137章 訓喀喇沁第411章 先滅建虜方可安內第414章 兄弟之爭第373章 兵臨江戶第611章 穩坐山河第77章 野心第668章 番外(十六) 侄不忍叔第605章 碎葉城西第561章 破屋太子第272章 大慈大悲洪承疇第122章 京中兵馬無男兒第304章 建虜內鬥第596章 今歲打老虎第156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293章 遊牧民族的傳統手藝第506章 蒙古西遷第298章 大災不斷第604章 以身作則第554章 書不如人第416章 驕兵悍將第157章 羣臣逼宮第111章 立場轉變第190章 連下三城第204章 戰前臺風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331章 抄家流放第571章 古井無波第185章 中原動盪第496章 海陸夾擊第628章 久遇甘霖第144章 北沙河血戰第626章 日新月異第265章 病來如山倒第120章 天啓元年第278章 鹽茶國營第6章 少年天子的爆發第194章 諸王認慫第654章 番外篇(二)倉中鼠第432章 再苦一苦瀛洲第269章 以宗制藩的國策第192章 掃平山東第575章 天無二日第534章 宗藩局勢第238章 罷黜百官第290章 膨脹的野心第42章 搬空盔甲廠第524章 老謀深算第275章 葉向高的提議第29章 御馬監的家底第484章 烈屬安家第485章 大勢所趨第389章 戶籍制度和存摺制度第409章 苦一苦商人第24章 百姓的生活收支第571章 古井無波第94章 新朝第一大案第381章 朱由校站臺第500章 古來白骨無人收第213章 天啓犁庭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186章 明金佈局第1章 當從移宮案始第230章 謀求開疆拓土第567章 獸窮則齧第693章 後記(十三)工農罷工第234章 南洋自古以來第105章 士紳貪婪第387章 明貶實保第474章 兄弟見面第679章 番外(二十七)天乾盛世第30章 兄弟和睦第69章 滿桂到來第326章 小日子的好日子第131章 小兒腹中藏毒計第433章 殘暴嗜殺第416章 驕兵悍將第207章 殺建虜賞百銀第337章 多方雲動第423章 英勇的賤民第680章 番外(二十八)鶺鴒在原第300章 三娘子案爆發第343章 東宮講師第549章 廣州繁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