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齊王東渡(終章)

“不退!”

清晨朦朧,江南水霧還未消散,卻聽得水霧中七嘴八舌的叫嚷着。

龍江港口,作爲大明第一內河港口,此刻的它不僅僅在港內有四五萬待遷移的百姓,進出港口的大門外更是被許多人給擁堵住了。

他們手挽着手,背對港口,面朝南京城,在那濃白的霧氣中築起一道血肉長城。

在他們面前,除了巍峨的南京城,便是一羣身穿圓領袍的應天府衙役。

衙役數量不下千人,可是面對這數萬手挽着手,昂首挺胸的百姓,他們的臉上只有無奈二字。

“攔着又有何用?殿下要走,你們攔得住嗎?”

應天府班衙守備看着眼前築起人牆的江南百姓,任由他苦口婆心,百姓卻絲毫不退半步。

百姓們以六旬以上老翁逾人牆外圍,其次是五旬,隨後纔是青壯。

大明以孝治國,若是衙役們敢推搡這羣叔伯輩的老翁,怕是今天之後脊樑骨都得被人戳斷。

“怎麼人手還沒到齊?!”

守備朝身後的人質問,身後的兩名總旗官也一頭霧水的作揖:“昨日散班的時候說了卯時集合,這會兒卻遲來了一半以上的人。”

“有消息了!”

在一名總旗官回稟的時候,水霧中衝出了一名總旗官。

他氣喘吁吁,卻來不及緩一口氣,而是急切道:

“下面不少兄弟都被家人攔住了,根本出不了家門!”

“什麼?”守備愣了一下,下意識看向了其它衙役。

被他目光掃過的衙役紛紛低下了頭,顯然他們也遭遇了這種待遇,只不過他們卻沒有一個人通報。

“老子改日再找你們算賬!”

得知自己被自己兄弟瞞了消息,守備恨鐵不成鋼的罵了一句,緊接着又轉過頭去,苦口婆心的勸起了圍成人牆的百姓。

只是面對他的苦口婆心,百姓給予的迴應只有兩個字……

“不退!”

只是簡單的兩個字,卻似乎要傳遍整個南京城。

鄰近龍江港口的西城百姓們聽到了聲響,紛紛停下了手頭的事情,擡頭向城外的方向望去。

有的人表情複雜,有的人嘻嘻哈哈,有的人開口咒罵,千人千面,各有姿態。

這些聲音很大,但再大也大不過晨鐘暮鼓的聲音。

伴隨着晨鐘作響,所有人都知道,冬月初十的冬至到來了。

幾乎是一瞬間,一支車隊從五軍都督府存在的街道走出。

驍騎衛的鐵騎開路,錦衣衛的緹騎拱衛,左右侍從文武官員,道路中央丈許馬車。

六匹駿馬拉拽着四輪馬車,它們並不吃力,馬蹄聲在街道響起,通往龍江港口。

這支人馬的出現,讓沿街的百姓聚集了起來,鄰街的百姓也隨着馬蹄聲出現,紛紛傳遞消息,朝着河陽街涌來。

不多時,河陽街道路兩側便出現了兩排烏壓壓的人羣。

他們翹首以盼,看着那輛馬車從他們面前駛過。

對於年輕些的人來說,心情略微沉重。

對於年邁的一些老人和三四旬的中年百姓們來說,他們卻感覺自己的天正在一點一點的坍塌。

“殿下!您不能走啊!”

不知道是誰開的頭,衆人紛紛七嘴八舌的叫嚷了起來。

“殿下別走!”

“殿下……”

他們或許不如城外敢直接圍住龍江港口的人勇敢,但即便是升斗小民,卻也有匹夫一怒的勇敢。

他們叫嚷着,期間有無數人試圖衝破驍騎衛的防線,儘管都被攔了下來,但這卻引起了無數人的爭先恐後。

驍騎衛的壓力變大,錦衣衛只好加入其中。

只是即便錦衣衛加入,卻也無法阻止想要阻止朱由檢就藩的百姓們。

“真是瘋狂……”

“又有什麼用呢?呵呵……”

河陽街左右的茶樓酒肆裡,二樓雅間基本擠滿了看熱鬧的文人士子。

相比較害怕齊王就藩的百姓,他們卻實面帶嘲笑。

若不是齊王還沒離開,他們擔心報復,恐怕他們早已把酒言歡,彈冠相慶了。

“這暴戾之徒總算走了!”

這一刻,幾乎所有的江南文人都是這麼想的,畢竟在他們的眼中,朱由檢是一個離經叛道,打壓儒學的人。

這樣的人如果不離開大明,那傳統總有一天要斷在他的手上。

他的離開,怎麼能讓人不高興呢?

文人們面帶嘲諷的舉杯飲酒,躲在雅間裡面,透過窗子看着這一場鬧劇。

他們自詡文人雅士,卻連窗戶都不敢打開,只能偷偷從窗戶縫隙打量他們眼中的這場鬧劇。

“嗶嗶——”

刺耳的哨聲傳了出來,在鬧劇爆發後不久,兵馬司的人終於趕了過來。

隨着上萬南京兵馬司的兵馬加入現場,河陽街的秩序開始重新恢復正常。

許多百姓被攔在了兵馬司的人牆外,眼巴巴的看着齊王的馬車從他們面前駛過。

這一刻,許多上了年紀的老人如孩童般哭泣,似乎朱由檢一走,他們又要回到被奴役,吃不上肉菜米飯的日子了。

他們沒有上過什麼學,也不認識除了自己名字以外的幾個字。

他們能表達自己情緒的方法,只有最質樸的方式。

一時間,河陽街兩側響起了許多嚎啕聲,這些嚎啕聲引得不少人心中悲慼,小聲啜泣了起來。

只是,這樣的局面並沒有讓馬車停下,馬車還在向龍江港口行駛。

在這一過程中,河陽街兩側那寬闊十餘丈的人行道都被擠滿了,車隊的後方也不自覺出現了烏泱泱的人羣。

十數萬南京百姓前仆後繼的跟隨,他們並非只有這點人數,而是街道只能站下這點人數。

“來了……”

河陽街江東門城頭,當提前趕到南京城的朱慈燃開口,他與他身後的內閣、六部、五軍都督府等文武大臣紛紛精神一震。

他們看到了那被人羣簇擁的車隊,也看到了好似滄海一粟的那輛馬車。

一時間,他們不知道該說什麼,恰巧此時朱慈燃感覺到了臉頰一點冰涼。

他愣了一下,擡手摸去,出現在眼前的是一點指尖的水漬。

“下雪了!”

久不到南京城的黃蜚驚訝開口,衆人紛紛擡頭。

只見四周的霧氣退散,露出了天空中那灰白色的陰雲和正在從陰雲抖落的無數雪花。

“下雪了!下雪了!”

“我就說吧!老天爺也不想讓齊王殿下走!”

“殿下!您看到了嗎!”

一場雪,讓本來已經穩定下來的人羣再度躁動了起來,他們大聲叫嚷着,像極了和父母展示成果的孩童。

只是面對這一切,車內的朱由檢卻一直沒有出面,任由馬車向港口行駛。

在他行駛中,雪越下越大,漸漸地模糊了所有人的視線。

冬月江南飄雪,而且還是大雪,這讓許多躲起來圍觀的江南文人士子都忍不住犯起了嘀咕。

朱慈燃看着雪中的馬車,腦中不斷回憶着朱由檢對他這麼多年的教導。

細細想來,朱由檢並沒有教導他太多東西,比起讓他看書背書的東宮教習們,朱由檢主要還是鼓勵他往民間走走。

讀萬卷書不去行萬里路,南遊時經歷對於朱慈燃來說,足以銘記一輩子。

他有太多太多關於百姓的經歷難以忘卻,以至於他在處理政務的時候,腦中都會閃過那些畫面。

“父親沒來嗎……”

朱慈燃用了“父親”的稱謂,這讓跟在他身後的陸元高心裡一緊,輕聲應答道:

“萬歲已經出發了,還準備了許多車的物件。”

“嗯……”

聽到朱由校也出發了,朱慈燃已經猜到他這麼多天在幹嘛了。

“下去吧。”朱慈燃拔腿走下城頭,與此同時跟隨他南下的周延儒、溫體仁、楊文嶽、沈廷揚等人也紛紛動身。

內閣和六部沒有全部南下,而是留下了洪承疇、李長庚、金鉉、孫傳庭四人坐鎮北京內閣。

朱慈燃帶人下了城牆,並提前一步走出了江東門,來到了江東門外的護城河石橋上。

江東門那寬六丈的護城河石橋也是朱由檢執政時期,朱由校命人翻修的,或許他早就有了心理準備。

石橋外是一個集鎮,此刻的它聚集了無數百姓,讓人一眼看不到頭。

朱慈燃他們帶來了天策衛和羽林衛。

一萬騎兵很輕鬆的就分開了道路上的百姓,維持好了現場的秩序。

只是即便如此,朱慈燃他們卻並沒有鬆懈,因爲他們都知道,朱由檢想要就藩,最大的問題不是沿路攔截的百姓,而是守在港口大門的那數萬百姓。

站在江東鎮中心,朱慈燃能清楚看到道路盡頭那被人牆堵住的龍江港口。

百姓們手挽着手的模樣在他心底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

“來了來了!”

見到朱慈燃等人的馬車,組成人牆的許多老翁們盡力打直了脊背,試圖讓自己看上去更高大,讓人牆看上去更爲堅不可摧。

其實他們哪裡知道,他們所謂的人牆對於訓練有素的軍隊和兵馬司來說和紙糊的一樣。

不算軍隊和兵馬司,便是衙役們放開手腳,突破也只是一瞬間罷了。

只是,把槍口對準老百姓,這對於受了十幾年官學教育的衙役們來說,簡直比讓他們把槍口對準朱慈燃還難以令人接受。

老百姓們團結在了一起,許多江東鎮的百姓也被鼓動,紛紛跑到港口大門,跟着一起築成了城牆。

“你看看他們,真是不知所謂。”

“其實齊王走了也沒什麼,萬歲和太子不是還在嘛。”

“對啊,我們能吃上飯,真要算起來,那也是萬歲的功勞。”

“沒錯,我就覺得那羣人誇大了齊王的作用,齊王當年才十歲,他能做什麼,還不是主要靠萬歲的運籌帷幄?”

“就是就是……”

望着站成人牆的街坊鄰居們,一些人來說說起了皇帝和齊王的功績問題。

興許是埋怨齊王執意要走,又或許是覺得齊王確實“名不副實”,因此他們開始了各種他們自以爲的猜測。

在他們的猜測中,馬車漸漸來到了他們的面前。

一股無形的壓力讓他們閉上了嘴巴,靜靜看着馬車遠去後纔敢小聲開口。

“齊王千歲……”

見到馬車來到面前,周延儒等人緊張的作揖。

五軍都督府中的黃蜚、馬祥麟、戚武隆也紛紛作揖。

他們是最不希望齊王就藩的人,因爲大明朝武將的地位,是被齊王重新推上來的,誰也不知道他走後,武將的地位會不會下降,但他們沒有辦法阻止他。

“齊王叔……”

朱慈燃懷揣着他自己都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作揖,只是那馬車並未停留,而是從他們旁邊穿過。

這樣的舉動讓衆人察覺到了不對,朱慈燃更是四處打量,寄希望於看到陸文昭和王承恩這幾個自家叔父最親近的幾個人。

只是這一圈看下來,他並沒有看到什麼,而馬車也抵達了龍江港口大門前。

往前,是數萬百姓排成幾十排的人牆,往後,是眺望此處,緊緊跟隨的十幾萬百姓。

所有人都想知道,面對這一幕,向來沉穩的齊王會做出怎樣的舉動。

“殿下,您別走……”

“殿下,您走了我們怎麼辦啊?”

“您要是走了,那羣人又要回來欺負我們了!”

“別走……”

挽成人牆的百姓們哀求着,但馬車不爲所動。

這一幕看的百姓們十分絕望,而這一刻朱慈燃走到了衆人的面前。

他當着數萬百姓的面,轉身看向了馬車,再次作揖:“叔父,百姓在此,您出來說一句話吧。”

“……”

鴉雀無聲,所有人都在等着齊王開口,但他並沒有開口,更沒有走出來。

面對這樣的齊王,百姓們心裡忍不住發虛。

朱慈燃見狀,卻主動走到了馬車門口,用手敲了敲車門:“叔父?”

此刻,他的心底已經落實了那個猜想,因此不等百姓反應過來,他就猛的拉開了車門……

“一曲新詞酒一杯……”

“去年天氣舊亭臺……”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一曲一調,在大雪紛飛的江南水鄉響起。

遊船順江而下,古箏琵琶嘈嘈如急雨,好似催促這雪中,街道那頭的遊人歸來。

“叮鈴——”

鈴聲悄然響起,昔時少年鮮衣怒馬,征戰四方名聲在外。

遊船的門被推開,一身青色圓領袍,腰繩兩塊玉璧碰撞叮鈴……

他拿起了一個陶笛,放於嘴邊開始吹噓。

遊船內的古箏琵琶再次作響,響起的不是浣溪沙,而是清平樂。

“殿下,我們就這樣不告而別真的好嗎?”

聲音響起,一身狐裘披在了朱由檢的肩頭。

他放下了陶笛,眺望長江下游,看那落花飛雪,雙目情緒百轉千回:

“下雪了,讓他們早些回家取暖吧。”

“嗚嗚——”

話音落下,只聽見蒸汽輪船的聲音突然響起。

朱由檢和陸文昭向下遊看去,本以爲是返回南京遷移百姓的蒸汽輪船,卻不想面前江面空無一物。

“嗚嗚——”

仔細聽,他們走到船舷看向了身後。

只見飛雪中,一艘做工精美的蒸汽輪船正朝着他們追來,船速極快。

“嗶嗶——”

特質的木哨被吹響,讓朱由檢知道了來人是誰。

“弟弟!!!”

熟悉的聲音響起,由於聲音太大,好似破鑼一般。

只是這破鑼般的嗓子,卻讓朱由檢雙眼瞬間溼潤。

蒸汽輪船追了上來,船上張燈結綵,敲鑼打鼓,就好像送親的隊伍一樣。

“嗶嗶——”

“弟弟!”

哨聲再次響起,讓朱由檢確定了朱由校的位置。

三十有八的他,此刻不顧形象,站在甲板上揮舞雙手,頻率頻繁。

“呵呵,好大個人,也不知害羞……”

朱由檢用手擦拭了雙眼,笑着打趣的同時,卻是覺得鼻頭一酸。

很快,兩船靠在了一起,只是由於高低不同,朱由校不能從對面走過來。

“弟弟!你靠岸!我給你準備了東西!”

“你放心!我肯定不攔着你!”

朱由校說着說着就眼眶泛起了紅,朱由檢也生怕朱由校跳過來,因此連忙讓陸文昭靠岸。

兩艘船隻在江邊停了下來,這是一個小渡口,沒有什麼過往遊人。

見船停下,朱由校讓人放下了船梯,自己爬了下去。

他的動作不是很美觀,甚至因爲着急,最後乾脆跳了下來。

由於落地不穩,他搖晃了幾下,但卻顧不得穩住身形,轉身就搜尋起了朱由檢的身影。

朱由檢急忙從遊船二樓走了下來,朱由校也笑着爬起來,連忙跑了過去。

“弟弟!我給你準備了一些東西,你坐那艘船走。”

朱由校激動的說着,朱由檢卻已經想到了他準備的東西。

“好……”他只應了一聲,便靜靜地看着朱由校。

朱由校同樣看着他,但嘴上卻不停絮叨:

“藩王三年回京一次,這是弟弟你定下的規矩,你得遵守!”

“去了齊國若是不舒心,你得給我寫信。”

“若是閒暇遇到好玩的事情,也得告訴我。”

“周天子尚且能周遊各邦國,我也不可例外。”

“我若去,弟弟不能攔我,須得歡迎我。”

“還有……”

朱由校不停地說着一些話,嘴巴不曾停歇。

朱由檢就這樣看着他,眼裡說不出的不捨。

“大概……就是這些吧……”

說到最後,朱由校的聲音低了下來,似乎他也反應了過來,兩人最終不能回到當年在京城後右門縱馬的年紀和時光了。

“好……我走了。”

朱由檢帶着笑意點了點頭,他沒有說太多,因爲他感覺說的太多,便是他也捨不得走了。

當着朱由校的面,朱由檢走上了船梯。

“弟弟!”

見朱由檢上了船梯,朱由校忍不住喊了一句,朱由檢也停頓腳步,轉頭看向了他。

他只看到朱由校臉上表情複雜,似乎快要哭出來,卻又忍住了。

最後,他擠出了一個似笑非笑,似哭非哭的表情:

“一路順風,記得給我……寫信。”

他有些哽咽,似乎快壓制不住情緒了。

“好,我走了……”

朱由檢快速回過了頭,答應的同時也走上了那艘朱由校自己打造的蒸汽輪船。

朱由校就這樣一點一點的看着朱由檢的背影消失,他張了張嘴,幾次想叫住他,詢問能不能不就藩,但他的理智讓他沒有問出口。

“嗚嗚——”

伴隨着汽笛聲響起,朱由檢乘坐蒸汽輪船離開了,而朱由校被留在了遊船上。

蒸汽輪船遠走,朱由校從甲板走到船頭。

他已經追不上朱由檢了,但他卻依舊讓人開船,遠遠的跟着,直到最後眼睜睜看着那艘承載着自家弟弟的船隻消失在了大雪中。

幾乎同一刻,朱由檢拿着油燈走進了存放貨物的船艙。

當昏黃的油燈將船艙照亮,出現在朱由檢面前的是一件件做好了記號的傢俱。

從桌椅板凳到牀鋪臥榻,一應俱全,應有盡有。

朱由檢摸着傢俱一路往裡走,在最裡面看到了各種做好標記的零件。

根據標記,這些零件可以更替在所有的桌椅板凳上,以免壞了就不能用。

朱由檢站在這昏暗的船艙裡,看着這羣朱由校花費幾個月時間,一點一滴打磨出來的傢俱,雙目漸漸模糊了起來……

“嗚嗚——”

伴隨汽笛聲響起,上船後的樂班也奏響了新的樂章……

“似曾想年少時,誰人不願白衣怒馬獨步江湖,青衫仗劍快意人生。”

“再不濟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去搏得那滔天權柄。”

“只是時光冉冉催人老,五十年雄業,說與山鬼聽……”

完本了,具體點的話,應該說還有幾十章的後記,它們有的和朱由檢有關,有的無關。

其實寫到最後已經很難完本了,因爲朱由檢解決不了所有的事情,歷史還會上演,他只不過是延緩了這個上演的時間,和改變了上演的方式,以及改變了結局罷了。

具體的,還是留到後記裡講述,至於完本感言就放在後記之後的。

第466章 終末第61章 高標準養軍第174章 漢奸該死第414章 兄弟之爭第364章 上元佳節第625章 兄弟同遊第633章 世代更迭第429章 大婚籌備第475章 兩門三侯四伯爵第624章 三龍同朝第486章 發兵平緬第225章 第兩百二十四 革新勳貴第495章 復起孫傳庭第326章 小日子的好日子第470章 精打細算虎墩兔第608章 相互試探第633章 世代更迭第116章 吸血蟲的勳貴第513章 天啓十三年第3章 難兄難弟第325章 天啓八年第82章 黃口小兒有蠻力第485章 大勢所趨第61章 高標準養軍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149章 闖王來了第381章 朱由校站臺第427章 四下無人第260章 收復朵甘第230章 謀求開疆拓土第666章 番外篇(十四)第六案第13章 恐怖的遼響數量第422章 均貧富論第6章 少年天子的爆發第640章 摸着弟弟過河第631章 競爭夥伴第166章 黃臺吉的計劃第93章 大仇得報第278章 鹽茶國營第398章 齊王選妃第171章 戰爭泥潭第534章 宗藩局勢第118章 局勢大好第240章 收復呂宋第633章 世代更迭第590章 子不類父第622章 燕山傾倒第582章 蠢蠢欲動第390章 晚明兩大人精第306章 徐霞客的利未亞之行第281章 暗流蟄伏第109章 五黨讓利第508章 恆河以東第118章 局勢大好第471章 灰頭土臉第701章 後記(終章)太陽照常升起第380章 是齊王黨還是顧黨第114章 整頓畢節第338章 家國和睦第627章 兩相對照第510章 天啓通寶發行第646章 江水爲竭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185章 中原動盪第614章 且進且退第581章 各家愁苦各家歡第523章 荊棘第116章 吸血蟲的勳貴第379章 對內反擊第451章 蠢蠢欲動第408章 大慈大悲楊文嶽第395章 銀行試點序幕第642章 反明同盟第434章 人丁凋零齊王府第631章 競爭夥伴第388章 籌謀基礎教育第218章 犁庭掃穴第629章 調教家兄第588章 遠洋歸來第19章 倔老頭楊漣第558章 嶺北尋釁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103章 蜂窩煤的火爆第461章 積怨滿山川第322章 小冰河下的糧食減產第198章 好三叔福王第627章 兩相對照第357章 缺銀子的大明經濟第120章 天啓元年第660章 番外篇(八) 慈烺當官第282章 漠南之主林丹汗第527章 盛世之下第672章 番外(二十) 國策第653章 番外篇(一) 彈冠相慶第189章 千騎卷平岡第283章 興京城的垂死野豬第290章 膨脹的野心第59章 御馬監裁軍第603章 搶人大戰第180章 全殲荷蘭遠征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