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番外篇(十四)第六案

“憑什麼抓我們啊!”

“我們都是老實在家種地,爲什麼他張德義在城裡做生意犯法要牽連我們!”

“老天爺啊!這王法太沒道理了!”

“都給老子閉嘴!”

天啓三十九年二月下旬,就在朱由檢和朱慈烺等人說完事情後不久,大洋彼岸的大明局勢也如他所說的一樣開始變化。

不過,朱由檢終究低估了自家侄兒的決心。

這次“受賄案”並不僅限於二月初的山東、南直隸、浙江、山西,而是在之後不斷擴大。

至四月,中原兩京十三省除了雲南、貴州、廣西等人口較少的三省外,各省都分別遭到了不小的波及。

所有對官員行賄過的商賈都遭受了牽連,以至於在四月末時,“受賄案”僅主要抓捕的官員、商賈人數就突破了三萬人。

至六月,朱慈燃終於叫停了“受賄案”。

至此,被抓捕的官員商賈人口已經達到了三萬四千餘人。

隨後,在朱慈燃的硃筆勾勒下,這羣人及其九族盡數被髮配恆河行省,牽扯人數高達七十九萬四千餘人,此案也被後世編入“天啓大案”之中,被譽爲“天啓第六大案”。

不過與之前的五個大案相比,民間和官場許多官員都認爲這個案子辦的十分荒唐。

以齊王時期制定的《大明律》來說,“受賄案”頂多牽連三族,但實際辦理中卻牽扯了九族。

儘管案件之中被判處死刑的人不足一千人,但它的荒唐程度卻被許多人詬病,能清楚知道這案子背後真正意圖的人始終是少數。

不管如何,朱慈燃解決了恆河行省漢人不足的問題。

從六月開始,一車車火車和一艘艘輪船不斷地運送被髮配的犯人前往恆河行省。

同時,由於火車和蒸汽機船、拖拉機等物的不斷普及和傳播,許多藩國也提出了想要大明支持機械的想法。

對於這些奏疏,朱慈燃都以時機不成熟爲理由而拒絕。

這樣的拒絕讓許多宗室怨聲載道,認爲朱慈燃對藩國太過苛刻,不如朱由檢執掌宗人府時期寬厚。

同年七月,安西、北庭、單于三省人口突破百萬,河中省人口達到四十六萬。

八月,從嘉峪關經安西、抵達泰西行省東部山南府的西河鐵路竣工。

同月,從怛羅斯到河中府的河中鐵路竣工。

伴隨着兩條鐵路的竣工,朱慈燃下令旨,着工部進行舊港鐵路的修建。

同時,爲了加強大明宗藩體系,鞏固周邊貿易,工部將進行與暹羅、朝鮮兩國的鐵路計劃。

該計劃目標讓昆明至暹羅首都阿瑜陀耶城有一條直達鐵路,讓遼東鎮江府有一條經過平壤、漢城、直達釜山的鐵路。

作爲與大明緊鄰的兩個國家,暹羅和朝鮮很早就解除了國內武裝,僅保留了鞏固都城,數量不超過三萬的禁軍。

在過去十幾年時間裡,兩個王國地方上一旦發生叛亂,基本出動禁軍鎮壓,邊疆沒有任何戍邊部隊。

這和暹羅、朝鮮兩國國王是被朱由檢扶持上位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大明在兩國開辦了許多工廠,解決了當地部分人口的就業問題,同時也准許兩國百姓移民大明宗藩體系下的各國來獲取土地。

只不過這樣的資格需要在移民能夠書寫漢字,口講官話的前提下。

爲了應對未來的貿易,朝鮮和暹羅分別在天啓二十五、天啓三十二年接受大明官學入駐,目前已經進行多年漢化教育。

除去兩國,還有中南半島上的南掌、甘孛智,南洋的蘇祿、勃泥、東歐的蒙古等外藩都在先後接受了官學入駐,主動接受漢化……

九月,據小西洋監察使司上奏,錫蘭府人口下降至二百七十六萬,漢人的比例達到了當地的八成。

冬月,南崑崙監察使陳子壯上奏,請求朝廷將南崑崙監察使司增設爲五個府。

五個府分別是原本的南崑崙府、東崑崙府,外加昌寧府、彰武府、山丹府。

奏疏經過內閣商議,決定將南崑崙監察使司更名爲崑崙監察使司,將南崑崙府更名爲崑崙府,東崑崙府更名爲東平府。

這樣的更名源自齊王朱由檢的奏疏,但其中內容不得而知。

只是在奏疏傳達回崑崙監察使司的時候,《大明報》上增加了漢人對利未亞、南洲、南洋、中南、河中、南、北亞墨利加等地的“史傳”篇幅。

同時,《大明報》正式將利未亞稱呼爲崑崙洲、將南洋以及南洲稱呼爲南洲,亞洲片區稱呼爲中洲,南、北亞墨利加稱呼爲東洲。

甚至連藩王尚未涉及的歐洲和南極,也被更名爲西洲、南極洲。

臘月,國報局升爲國報司,麾下除《大明報》外,新增《人文地理報》、《國際經濟報》等兩種不同類型的新報刊。

《人文地理報》第一期以世界地理的詳細介紹作爲開篇,同時講述了黑種人、白種人和玉種人的各自情況。

《國際經濟報》第一期則是以大明宗藩體系和歐洲民生、經濟、農業情況爲開篇。

同時,由於人文地理和經濟、民生的篇幅被分了出去,因此《大明報》在國際政治的篇幅開始增加。

同期的《大明報》已經發展到了二百多期,而這一期的內容主要還是講述了各國變動。

例如、皇明朝鮮國王李淏,皇明周國國王朱恭枵,皇明秦國朱存極三人薨逝。

此外就是齊王淄博郡王朱慈烺入主承運殿監國,各國新任國王繼位的事情。

除了這些,《大明報》難得提了一嘴歐洲的局勢。

如暗厄利亞(英國)議會軍護國主克倫威爾病逝,蒙克接過議會軍旗幟一事。

還有弗朗機(西班牙)、荷蘭、葡萄牙三國和魯迷國(奧斯曼)的戰爭。

至於法國和神聖羅馬帝國,以及北歐和東歐的戰事,國報司似乎認爲事情太小,決定不予報道。

在這樣的局面下,天啓三十九年平緩度過。

當天啓四十年到來,大明宗藩體系下的各國依舊按部就班的運行着。

大明在鞏固河中、泰西、恆河三省,小西洋諸藩在鎮壓內部土民叛亂,崑崙諸藩繼續深入崑崙中部的高原地區。

齊國正在進行權力交替,齊王手中的一部分權力開始過渡到淄博郡王朱慈烺手中。

西亞三國聯盟在攀科技樹,同時爲軍隊裝備燧發槍,效仿大明和歐洲設立常備軍。

東歐的蒙古在休養生息,同時與大明正常貿易往來。

北方戰爭進行的如火如荼,但四月波蘭立陶宛聯邦宣佈放棄波羅的海沿岸利沃尼亞的大部分屬地,瑞典在波羅的海勢力達到鼎盛時期。

五月,英國國王查理一世病逝,查理二世繼位。

六月,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和西班牙公主瑪麗·泰蕾莎結婚。

法國和西班牙的聯盟,讓擁有一千八百多萬人口的法國國王路易成爲歐洲權力最大的國王。

六月下旬,查理二世設立英國皇家學會,並希望學會能着重研究大明的部分科技。

七月,瑞典與沙俄在波羅的海爆發海戰,丹麥參加北方戰爭,向瑞典宣戰。

八月,齊國株林府內的食人部落再度對移民村莊發動襲擊,殺死村民七十二人,將他們的頭顱堆在了南江(亞馬遜河)河畔。

八月十七,齊王朱由檢下令,着南軍都督曹變蛟統帥大軍六萬,進一步圍剿株林府內食人部落。

十月初五,曹變蛟率兵犁其庭,掃其閭,斬首六萬有餘。

十月初十,六部內閣、五軍都督府與東宮上疏幹清宮,彙總今年情況。

根據戶部上奏,天啓四十年大明歲入一億二千四百餘萬兩,農業稅佔比達到六成,新墾田地五千二百餘萬畝。

大明人口達到兩億六千八百餘萬,衙役數量突破一百萬,兵馬司數量突破八十萬。

禮部上奏,印度廝當地區人口突破四千萬,漢人佔比約三成。

崑崙地區人口突破七百萬,漢人佔比九成,印度、瀛洲移民佔比一成。

齊國人口突破三千五百萬,漢人佔比三成。

朝鮮等外藩人口合計大約兩千八百餘萬,其中有大約兩百餘萬漢人在外藩之中居住。

根據軍備院估計,全世界人口數量應該已經突破五億,大明宗藩體系佔比約三億八千萬,佔據世界人口七成有餘……

五軍都督府上奏,大明常備軍約七十二萬,無須增加和減少。

印度廝當諸藩常備軍約二十八萬,崑崙諸藩常備軍約十二萬,齊國常備軍約十萬,外藩常備軍約七萬。

歐洲各國合計常備軍約五十萬,西亞三國常備軍約六十萬,但戰力低下。

在五軍都督府的奏疏中,各地區常備軍的戰鬥力以明軍、齊軍爲優,其次就是大明宗藩體系下各國和得到大明支援的歐洲六國。

剩餘沒有得到支援的歐洲各國和西亞三國,在整個排名中則是最次。

望着這份奏疏的內容,已經三十七歲的朱慈燃微微頜首,隨後將奏疏放在了桌上。

此刻的他坐在主敬殿內的長桌主位,而主位之下的左右則是內閣官員們。

六十有七的內閣首輔洪承疇身體不錯,他坐在左首位,好似一座不會輕易動搖的山嶽,與其相對的是內閣次輔金鉉。

在洪承疇之下是楊文嶽、沈廷揚、盧象升,在金鉉之下則是顏胤紹、李定國。

盧象升是今年六月入的內閣,但他今年已經年過六旬了。

除了七位內閣閣臣們,參加會議的還有坐在角落的一個年輕人。

年輕人二十出頭,皮膚略微黝黑,長得和朱慈燃有幾分相似。

對於這人,七位閣臣早就知道身份了。

“今日太孫回京,孤便召他一起議事了。”

朱慈燃一開口,朱和垠的身份就這樣被曝光了。

比起朱慈燃十七歲開始執政,朱和垠的年紀已經算晚的了。

朱和垠起身對七位閣臣作揖行禮,隨後坐回位置上。

七位閣臣起身回禮,一同坐下。

見招呼已經打過,朱慈燃繼續看起了奏疏內容,而剛從恆河戰場回來的朱和垠則是看了看桌上的七位閣臣。

從座次來看,他便能大概瞭解大明朝的一個情況。

以年齡來說,內閣之中年紀最大的就是六十七歲的洪承疇,而年紀最小的便是三十九歲的李定國。

這七個人中,實際上來說沒有純粹的文官。

洪承疇、李定國、盧象升、楊文嶽這四個人不用多說,那本來就是從前線起家的人,李定國更是參加恩科過後,以文官身份入伍。

至於金鉉、顏胤紹和沈廷揚,他們三人看似沒有上過戰場,但他們卻在海外執政過。

在大明朝,只要和海外有牽扯的官員,那基本都需要動手鎮壓地方土人叛亂,這三人作爲先遣之人,經驗自然不用多說。

因此,僅這張桌子上的七個閣臣,就不難看出大明選拔閣臣的要求是什麼。

一些純粹的文臣是很難登閣的,想要登閣,哪怕沒有軍功,也得要有過鎮壓土民的經歷。

“今年齊國的高密郡王要就藩了,事情準備的如何?”

朱慈燃放下了手中奏疏,但他的第一句話居然不是國事,而是關於齊王朱由檢第四子,高密郡王朱慈炤的就藩事宜。

“回稟殿下,高密郡王就藩一事已然準備好,隨時都可以出發。”

關於齊藩的事宜,基本上都是由金鉉接洽,因此自然也由他回答。

見他回答,朱慈燃微微頜首,隨後他也說到了關於自己兩個弟弟的事情。

“永王和定王的年紀不比孤小几歲,土曜日那天萬歲召見我,讓我準備永王和定王就藩事宜。”

“我想的是,將永王焴的藩地放在大食半島(阿拉伯半島)的馬伐國,將定王炅放在泰西北部的喀山。”

朱慈燃的話一經說出,七位閣臣紛紛皺起了眉頭。

馬伐國即後世阿拉伯半島南部的阿曼地區,而喀山則是沙俄掌握的一塊疆域。

朱慈燃的意思,無非就是要對馬伐和沙俄開戰。

前者還好說,畢竟這個時代的馬伐國也不過才二十幾萬人口,甚至朱慈燃需要的話,明軍還可以把臨近馬伐的賈布里德國滅亡。

這兩個小國人口加起來也沒有一百萬,軍隊不超過五萬人,還在使用火繩槍和冷兵器。

只需要一營兵馬,大明就可以將其拿下。

倒是後者,大明雖然和沙俄一直沒有和平談判,但雙方也沒有徹底開戰。

如果真的要拿下喀山地區,那無疑是又要在北方點燃戰火。

“殿下,馬伐國的大部分疆域都是沙漠,將永王安排在這裡會不會……”

顏胤紹曾經路過過馬伐國,他清楚記得馬伐國只有部分沿海平原,其它地方不是沙丘就是戈壁灘。

在他看來,把朱慈焴放在這裡就藩,多少有些欺負人。

“不能這麼看……”

李定國開口反駁了顏胤紹的話,他皺着眉說道:

“軍備院的內燃機已經到了最後幾步,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能研究出來。”

“如果要是有了內燃機,那麼擁有石油的馬伐國就是坐在金山上的國家。”

“讓永王就藩當地,隨後持續移民,這對國朝有利。”

“只是定王就藩喀山的話,國朝無疑要和羅剎國開戰。”

“眼下國朝在泰西的移民不到百萬,耕地亦不到五百萬畝。”

“如果真的要開戰,北軍都督府最多投入兩營兵馬。”

“況且,如果定王就藩喀山,那豈不是要和泰西省爭搶移民?”

李定國對朱慈炅很好,朱慈炅也把他當哥哥。

可個人的情感不能帶到國家上,如果朱慈炅的定國真的在喀山立國,那麼勢必會和泰西省產生競爭關係。

大明對泰西的開發還沒有五分之一,當地的土地資源足夠養活數百萬人。

現在泰西的移民還沒有飽和,就要在與之鄰近的地方冊封一個新的藩國,而這肯定會讓泰西的發展變慢。

不過,李定國也知道,眼下大明的擴張達到了極限,因此只能用封藩的方式來開拓疆土。

永王朱慈焴和定王朱慈炅的永國和定國在哪冊封,就說明大明疆土開拓的方向在哪。

顯然,朱慈燃準備對東歐和阿拉伯半島進行開拓。

“馬伐可以收復,但喀山還需要再等等。”

“剛好永王年紀大了定王一歲半,延遲一年半如何?”

洪承疇穩坐釣魚臺,提出了一個可以拖延的提議。

面對這個提議,金鉉看向了朱慈燃,顯然他也覺得這個提議不錯。

一年半的時間雖然短,但也能移民二三十萬了。

“……”看着閣臣們都不想在現在就冊封定國,朱慈燃心裡有些不舒服,但他也知道這是他們站在大明角度分析的結果。

閣臣都這麼想,他不可能身爲監國還執拗的要求繼續下去。

因此,他只能認可道:“就按照這麼辦吧。”

說着,朱慈燃看向了李定國:“着海軍都督黃蜚準備收復馬伐、賈布里德。”

朱慈燃將戰事擴大到了賈布里德,算是變相迴應了對閣臣們妥協的後果。

只是一個賈布里德,洪承疇他們也沒有放在眼裡,紛紛用手拍案表示通過。

至此,永國的立國問題得到了解決……

第183章 黃雀在後第456章 八里堡之戰第402章 南次亞的大亂鬥第283章 興京城的垂死野豬第296章 南征北討內安民生第242章 攻心爲上第364章 上元佳節第112章 落幕第85章 孫傳庭等人的動向第492章 直布羅陀第698章 後記(十八)武狩內戰第257章 北定河套 南平舊港第700章 後記(二十)隆武新年第359章 火燒草津城第641章 守成之主第104章 淮北開端第374章 火燒倭豬第603章 搶人大戰第630章 齊國齊州第11章 噩夢開局第256章 三娘子留下的走私罪證第672章 番外(二十) 國策第255章 狂飆六百里第456章 八里堡之戰第654章 番外篇(二)倉中鼠第223章 諫言廢遼餉第195章 畫餅大師朱由檢第68章 海納百川第397章 從善如流第8章 初嘗權力第439章 野人與蒙狗第624章 三龍同朝第605章 碎葉城西第386章 殺紳分地第68章 海納百川第86章 上架感言第413章 建虜惶恐第517章 走山訪水第155章 畝產八石的番薯第362章 未老先衰朱由檢第208章 各自出擊第422章 均貧富論第136章 出塞第355章 諸藩戰爭序幕第664章 番外篇(十二) 三王歸齊第411章 先滅建虜方可安內第169章 殲滅奢崇明第362章 未老先衰朱由檢第658章 番外篇(六)五大案第306章 徐霞客的利未亞之行第368章 暹羅求救第688章 後記(八)永昌之暮第600章 叔侄和睦第308章 酒稅徵收第408章 大慈大悲楊文嶽第510章 天啓通寶發行第347章 《平倭事宜》第464章 忠心耿耿劉愛塔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654章 番外篇(二)倉中鼠第117章 閱兵準備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203章 晚明全名將陣容第355章 諸藩戰爭序幕第149章 闖王來了第16章 上直二十六衛第258章 河西見聞第1章 當從移宮案始第636章 攻陷坎大哈第431章 風雲際變第308章 酒稅徵收第251章 平定土默特第137章 訓喀喇沁第88章 死太監銀錢多第113章 浙川援遼第473章 齊國五年計劃第28章 紅丸案後續爆發第318章 兵不血刃第6章 少年天子的爆發第170章 時不我待第397章 從善如流第464章 忠心耿耿劉愛塔第374章 火燒倭豬第565章 父債子償第411章 先滅建虜方可安內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677章 番外(二十五)舊時代第560章 扶持大侄子第164章 事畢第318章 兵不血刃第537章 以進固穩第638章 交趾逸事第171章 戰爭泥潭第423章 英勇的賤民第297章 局勢複雜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5章 新帝第一朝第625章 兄弟同遊第40章 海運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