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海納百川

第68章 海納百川

“若是遠征,輜重應該怎麼配置?”

在討論之中,朱由檢問起了遠征行軍的輜重問題。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實則整個大明也找不出幾個將領能回答。

因爲自從李如鬆、李化龍等人死後,大明軍隊之中,鮮少有人能出關掃北。

而戚金、便是能回答這個問題的其中一人,因此他輕鬆回答道:

“大軍遠征行軍、需要按照路程推算天數、再以一人一月一石糧食爲主,這是最基本的輜重糧草。”

“除了這個、出征前、每人還要隨身攜帶炒黃米二升。”

“這裡二升黃米、一升碾爲碎末、一升另包,另外還需要帶一升五合面粉。”

“其中五合做成香油蒸餅,五合做炒麪用燒酒浸曬,五合做炒麪用鹽醋浸曬,各自包好隨身攜帶以備不時之需。”

“若是南方遠征,軍隊遇到大河阻擋,如果水深無船,那麼就派善水者攜帶軍中粗大繩索游到對岸,然後兩岸把繩索立起固定。”

戚金爲朱由檢做着解釋,或許在他看來,這些知識並不算什麼幸秘,但在眼下的大明朝,能找出將行軍知識說的這麼簡單通俗的人,已經不足一掌之數了。

Wшw¤ ттκan¤ C〇

“等到了敵境,要是地理不熟,就需要尋找當地居民作爲嚮導,有時候找不到居民也會讓俘虜充當。”

“若是領數萬大軍出征,如何保證各部調動正確、得到的信息不會有誤呢?”

“因此在經過這種地方時、要變換隊形爲連珠倒卷法。”

“等他們過河後、擺好陣型警戒保護後邊渡河的部隊,然後每過一隊,就佔領有利地形擺一隊陣勢,依次過河。”

“因此、早年在薊鎮時,叔父的規定是傳遞信息不可廢話連篇需精簡重點,內容不能超過三句,然後層層傳遞。”

“這時候各部只能堅守營寨,用弓弩火器射擊,然後挑選精銳騎兵,悄悄出營尋找敵人後背攻擊。”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一旦遇伏,必然會首尾不相連,斷成數個部分無法統一指揮。”

果然、朱由檢一開口詢問,戚金就沉默數秒,隨後道:

“末將沒有領兵數萬的戰績,最多也就是領兵萬人。”

對於他的問題,戚金也不緊不慢的解釋道:

“如果附近沒有樹林,那麼就用長槍作爲臨時材料,捆起來放在繩索上,然後在上邊鋪設衣甲作爲路面應急。”

這問題很重要,朱由檢印象中、後金軍就經常夜襲明軍,所以他迫切的需要知道該怎麼做。

這樣的治安戰就導致了,很多時候,明朝的小仗打的有聲有色,到了數萬人的大仗就是一團糟。

“但爲了避免這些人提供虛假信息,不能只聽一人所言,要多多尋找,然後把這些人分開詢問,看最後提供的信息是否一致。”

朱由檢叫人記下,自己也想了想、隨後又繼續提問道:

“行軍途中、若是紮營遇襲應該怎麼辦呢?若是在黑夜又該如何?”

“嗯……”聽到這解釋,朱由檢想了想,記下後再度詢問道:

“爲了避免被半渡而擊或者敵人設伏,吊橋造好後不會全部過河,而是先派選鋒精銳部隊過河。”

“然後第二哨越過第一哨前進到第二塘位置,如同第一哨對山列陣警戒,其餘各哨按此順序依次前進。”

這樣的傳遞、遠比大軍使用旗幟旗語要高明,簡潔。

“雖然這樣處處小心,但也不得不考慮中伏的應對辦法,畢竟佈置的再好也不能避免所有事件。”

有的東西看似簡單,但實戰起來卻很難,因爲他需要高紀律和意志的軍隊。

“固定之後、士兵們砍伐竹木,製作成木筏擺放在繩索上做成吊橋。”

熊廷弼雖然不錯,但主要是防守,以守爲攻。

不過這簡潔並不代表簡單。

“在行軍途中,要是有事需要暫停三五天或一段時間,除了安營紮寨佈置工事之外,還要在營寨外一二里距離內修建烽墩,作爲明哨預警。”

“嗯……”聽到這話,朱由檢點了點頭,沒有想到戚繼光是用這麼簡單的手段傳遞消息。

“這樣一來步步爲營,就算敵兵伏發也能有了準備。”

整個萬曆年間、有能力指揮數萬人野戰的只有寥寥數人,分別是李成樑、李如鬆、戚繼光、麻貴、李化龍等人罷了。

天啓年間、更是連一個能指揮數萬大軍野戰的將領都沒有。

“比如說以一千人爲例,將這一千人分爲十哨,每哨百人。”

戚金不一定可以、但他在薊鎮從軍時,見過戚繼光的指揮,而戚繼光以車兵三萬野戰,正面擊潰三萬蒙古騎兵,自然會兵團級別的指揮。

朱由檢的這個問題,是經過考慮才問出來的。

“我還有一些問題,俗話說“一人過萬,無邊無際”,行軍時,數萬乃至十萬大軍甚至能長達數十里。”

“不過如何領兵數萬而不亂,甚至能進能退,這點末將的叔父告訴過末將。”他解釋道:

“由於隊伍距離過長金鼓不相聞旗幟不可見,只能依靠塘騎或士兵言語傳遞信息,而塘兵有二十四層,層層傳遞很容易出現錯漏。”

“比如說在經過幽谷密林、狹窄山路的時候,裡邊塘騎搜索完畢,也有可能疏漏沒有發現。”

“過山路時第一哨先進,走到第一塘位置,看塘兵舉的什麼旗,沒有危險信息後就在此處對山列陣警戒。”

“如果敵人來攻寨時,遇上大風沙天氣,能見度低,那麼主將就會三令五申不得各部出寨應戰,主要是避免出營後各部被風沙阻礙無法配合,被敵人用騎兵挨個擊破。”

“看到有敵軍來攻寨,按照人數點燃烽火,一般十人點小炬火、一百至二百人點大炬火、三百至四百人點兩個炬火、五百至一千人點三個炬火併照此增加。”

“傳遞的時候還要複述一遍確認,然後回答“知道了”繼續向後傳遞。”

大明朝由於和北方蒙古陷入上百年的治安戰,因此將領雖然名義上有數萬大軍,但實際上他們往往只攜帶數千部隊出征。

說白了、古代軍隊是達不到後世軍隊的紀律和意志的,稍微精銳的軍隊,三天操練一次已經算是精兵了。

便是明初、三日一操練的軍隊已經算不錯了,到了明末,十日一操練都屬於盡忠職守了。

然而戚家軍在這樣的時代中,卻能堅持每日一操,堪比後世的強度,自然能將軍令堅守。

“一切還是得看訓練啊……”朱由檢嘆了一口氣,而後繼續眺望起校場下的大軍訓練,久久不語……

(本章完)

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389章 戶籍制度和存摺制度第197章 西南援遼第412章 開發東北第274章 錢糧不夠用啊第615章 四方紛亂第47章 國之柱樑孫傳庭 忠心耿耿洪承疇第657章 番外篇(五)心如明鏡第566章 故人再見第312章 籌備南征第236章 南征北討(恢復兩更)第578章 待價而沽第168章 監國瑣事第255章 狂飆六百里第1章 當從移宮案始第112章 落幕第125章 裁撤四十八衛第186章 明金佈局第143章 大反攻第221章 戰後功賞第215章 炮擊老奴第512章 大國寡民第442章 心慈手軟洪督師第499章 春光滿面洪承疇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116章 吸血蟲的勳貴第419章 籌備犁庭第55章 抵達燕山大營第668章 番外(十六) 侄不忍叔第379章 對內反擊第166章 黃臺吉的計劃第237章 黨爭爆發第267章 太廟獻俘第80章 少年縱馬第176章 三省地震第200章 來自皇兄的彩虹屁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221章 戰後功賞第276章 舊港的工業第354章 頂樑柱朱由檢第148章 東林想變法第222章 西北難題第408章 大慈大悲楊文嶽第597章 廢奴運動第684章 後記(四)白駒過隙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640章 摸着弟弟過河第198章 好三叔福王第520章 北方大旱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61章 高標準養軍第350章 廟堂爭鋒第176章 三省地震第342章 亂國之人第323章 拿下鄭主第233章 籌備復套第152章 佈局朝鮮第538章 欲言又止第92章 點醒楊漣第656章 番外篇(四)蒸蒸日上第184章 遼東設省第426章 帝位不穩第472章 不偏不倚楊文嶽第189章 千騎卷平岡第640章 摸着弟弟過河第6章 少年天子的爆發第479章 南崑崙監察使司第701章 後記(終章)太陽照常升起第73章 秦氏兄弟第89章 銀子不夠花第593章 未雨綢繆第407章 積讒磨骨朱由檢第261章 天災不斷第204章 戰前臺風第591章 狠辣遷移第518章 時不我待第252章 投降輸一半第185章 中原動盪第259章 內安外擴第133章 謀劃山西三鎮第644章 恨弟不成齊第295章 京城風雲第360章 天啓九年第433章 殘暴嗜殺第631章 競爭夥伴第307章 天啓七年第588章 遠洋歸來第164章 事畢第385章 無過便是功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368章 暹羅求救第619章 大西洋的風第229章 漩渦中心的黔國公府第698章 後記(十八)武狩內戰第521章 廢衍聖公第327章 陝西民變第299章 齊王返京第71章 遼鎮敗壞第124章 十六衛軍十二拱衛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