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好皇兄要掀桌子

第97章 好皇兄要掀桌子

“呼……呼……呼……”

急促的腳步聲、沉重的呼吸,在疾馳了一個時辰後,沈煉終於在朱由檢他們抵達京城後一個時辰抵達了京城。

拿着曹化淳的令牌,他向着勖勤宮一路小跑,體力已經接近枯竭。

連續一個時辰的換馬不換人,還要從東華門跑到勖勤宮,這些都是在對他的體力做出挑戰。

終於、在他疲憊至極的時候,見到了站在勖勤宮門口的王承恩和一衆小太監、宮女。

王承恩見過沈煉,瞧他這着急的模樣,立馬就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上前扶住了他:

“怎麼了?”

“有大事,必須當殿下的面說。”沈煉喘了一口氣,頓了頓才說道。

“你先候着。”王承恩聞言,安撫了一句,隨後轉身走入勖勤宮,打斷了正在聊天的朱由校和朱由檢道:

“殿下、南鎮撫司總旗官沈煉求見,說是有要事。”

“沈煉?”被打斷的朱由檢並不生氣,只是聽到沈煉的名字後皺了皺。

與歷朝歷代不同,明朝皇家在稱呼上多半接近日常百姓,不管是日常還是常朝,多以吾、我自稱。

“奴婢領命……”聽見朱由檢的話,王承恩轉身對不遠處休息的沈煉示意了一下。

天啓二年、山東白蓮教徐鴻儒起義!

眼下是泰昌元年,也就是距離徐鴻儒起義不到兩年。

最親近魏忠賢的人都被崇禎殺的殺、流放的流放,原本的齊楚浙宣昆五黨文臣,利用了魏忠賢打壓東林,又在魏忠賢被崇禎針對時果斷拋棄對方。

“殿下、既然萬歲同意了,那明日我便帶兩千錦衣衛和楊給事中南下。”

並且、哪怕官員被評爲下等,也不會立即得出處罰結論,而是要由內閣票擬去留,或者再下部院覆核議論再定。

“他不在盧劍星身邊呆着,來京城幹嘛?”

明代京察的結論比較模糊粗糙,但程序卻嚴肅嚴密,看上去與模糊粗糙絲毫不搭邊。

所以、這場饑荒必須在短時間遏制住,並且還要妥善的讓淮北百姓能更好的生活下去,以此纔不至於在兩年後響應徐鴻儒的叛亂。

這次的淮北饑荒、肯定和徐鴻儒能一舉大旗,就能得到數十萬百姓響應有一定關係。

但如果按照沈煉口中的淮北情況,顯然這不是一場正常天災所導致的饑荒,而是人禍。

“我知道……”朱由校眼神淡漠,拿出了身爲皇帝的威嚴,輕聲道:

“傳旨、晉升參將戚元輔爲吳鬆總兵。”

他的話、聽得門口的王承恩冷汗直冒,朱由檢更是攥緊了拳頭,不敢想象在這樣內憂外患的節骨眼下,居然還有人敢用百萬人的生命來賺銀子。

可眼下、吳阿衡跟孫傳庭都被調往了四川和貴州,兩年之後能不能平定奢崇明還是一個問題。

短短半個月,這場起義就發展到了六十萬人之多。

“京察無法阻止,我要你的做的,就是在淮北饑荒的案件中,將山東、南直隸、浙江一帶的官員查個遍。”

“殿下放心、卑職知道怎麼做,必然不會讓殿下您失望的。”陸文昭先回應,隨後又道:

沈煉的遲疑、被朱由校看在了眼裡。

不過對於朱由檢來說、除非陸文昭做了背叛他,或者和文官各黨眉來眼去,如駱思恭一樣的事情,不然他不會拋棄陸文昭。

“不用了哥哥。”朱由檢解釋道:

“東宮的庖廚已經做了飯菜,吃了之後我便要休息了,今日策馬一日、確實有些疲憊。”

但這種“穢狀滿紙”的訪單,一般掌握在吏部尚書手中,不會進呈給皇帝,也不會散佈出來,只是作爲京察的參考。

陸文昭把近段時間發生的各種事情都告訴了朱由檢,而朱由檢聽後,唯一感覺到意外的就是戚元輔居然招募滿員了。

因此、一旦他把淮北的情況說出來,那麼就沒有回頭箭了,甚至連朱由檢也沒有反應的時間。

“弟弟這段時間操勞了,京察的事情就不用了參與了,好好着手對薊遼和北直隸衛所的裁撤便足夠了。”

“呵呵、你賺的那些,恐怕還不夠御馬監使喚吧。”朱由校被他逗笑了,而這時宮外也來了熟悉的身影。

京察前,吏部會下發九卿科道官員,關於各官員情況的訪單,類似於今日的問卷調查。

但也有例外,如萬曆三十九年的京察,尚書孫丕揚把關於丁此呂的訪單進呈,皇帝震怒,丁此呂因此削籍遣戍。

看上去打擊了浙黨,但問題是東林黨的實力肯定會因此擴大,而東林黨之中也是有不少蛀蟲的。

朱由校難得用上了朕的自稱,說明沈煉沒有了後退的餘地。

“先不管楊漣,他要鬧就讓他鬧好了,比起這個、你應該也知道了你要和左光斗、楊漣他們南下京察、巡視淮北的事情了。”

因此、魏忠賢在聽到一切事情的時候,他還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而是奉承道:

“萬歲所做是應該的,那些貪官污吏被查並不爲過。”

想到這裡、朱由檢擡頭對陸文昭道:

“派個人回燕山大營,就說哪怕七衛一營招募滿了,也繼續招募兵馬,軍餉還是按每年十五兩算。”

收稅是暫時收不上來了,那就先從清理吏治開始。

一邊抓貪腐,一邊抓空餉。

他還以爲招募會很困難,但是既然這麼快,那隻能說明,浙江的普通百姓,確實是日子過得不怎麼舒服。

“好了弟弟、我意已決,擬旨發內閣吧!”

對於他來說、他並不害怕得罪文官,因爲只要自家殿下不倒,文官就奈何不了他。

“殿下、卑職來晚了。”

“有什麼事就說出來,難不成有朕不能聽的事情?”

錦衣衛的人數、眼下南北鎮撫司相加是不到九萬人。

甚至在接下來,他還要大力的捧陸文昭。

眼下只有朱元璋、朱棣、朱見深三個人的方式可取。

朱由檢日後、準備把南北鎮撫司分成兩個機構,一個盯武將軍隊、一個盯文臣胥吏。

“是、卑職大概瞭解了一下。”陸文昭懷着沉重的心情點了點頭,而朱由檢又道:

朱由檢突然意識到了不妙,便對王承恩道:“叫他進來。”

可以說、不管是天啓、崇禎、還是魏忠賢,或者是東林黨,都被齊楚浙宣昆五黨耍了。

九月,澤縣的康傅夫率衆起事河南汝寧府固始縣起義,聲援徐鴻儒。

天下文武官員十二萬,胥吏兩百餘萬,如果能把錦衣衛好好整頓,哪怕只有五萬人,監督這兩百多萬人也費不了什麼力氣。

但是就眼下局勢來說、哪怕是好皇兄的旨意,也不一定能叫江南的官員放出糧食。

沈煉見狀連忙走進了勖勤宮,躬身作揖道:“南鎮撫司總旗官,沈煉、參見殿下……萬歲?!”

所以、皇帝一旦用朕作爲自稱,並且不是在大朝會和其他場合的話,那多半是有些生氣了。

但如果朱由檢記得不錯的話,在擋住白蓮教叛軍的過程中,吳阿衡、孫傳庭兩人是出了很大的力,因此在戰後紛紛升官。

“對了殿下、楊給事中……”

“無礙、只希望弟弟不要怪罪我就行。”朱由校將朱由檢扶起,安撫了他,心中有些歉意。

七月、於弘志在武邑和景州交界的白家屯起義。

“看樣子、他是要晝夜不停的返回京城,估計明天一早、就能參加常朝了”

“另外……”朱由檢看向了王承恩道:

“內帑的銀子運出後,立馬運往燕山大營,連同皇兄給勖勤宮的十萬兩也運過去。”

改京察六年爲三年,這種強度在大明朝,只有洪武年間纔出現過,這也就代表朱由校要掀桌子了。

不過也罷了、只希望孫如遊他們不會想到這件事情和自己有關。

面對詢問,沈煉額頭滲出了冷汗,只因爲他沒有料到皇帝居然也在勖勤宮。

等駱思恭知難而退,陸文昭就可以徹底的接管錦衣衛,將錦衣衛內部徹底整頓一番。

只要吏治清理好,在把軍隊抓起來,到時候不用他開口,好皇兄也會掀桌子。

“另外、改京察由六年爲三年,自明歲正月開始京察,左光斗調升爲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協助左都御史張問達京察天下!”

想到這裡、朱由檢還想勸諫一下好皇兄,但好皇兄似乎猜到了他的心思,直接轉頭對他說道:

“盧劍星的事情做的不錯,還有沈煉也是。”

所以如果在阻止不了好皇兄要利用京察的手段,那麼他就只有把京察的影響降到最低。

歷史上徐鴻儒、王好賢、於弘志等白蓮教徒秘密潛伏二十幾年,在天啓二年的時候,三人一起約好中秋節那天在河北景州、薊州、山東鄆城同時起義。

最簡單的就是換一批廉潔的官吏更換被京察出來的貪官污吏。

最重要的是斬首的五十兩銀子和升官發財這兩個誘惑。

“手下的錦衣衛都提點一下,若是能靠着這次解決御馬監的軍餉和遼響問題,那我記你大功一件!”

畢竟眼下京察早就成了黨爭的重要手段,這次朱由校完全就繞過了內閣,直接宣佈旨意,叫東林黨組織京察。

可能京察之後,南直隸會太平兩年,但兩年之後誰又能保證?

“找個機會、把盧劍星升爲副千戶,沈煉升爲百戶官。”

沒有辦法、沈煉只能開口道:

“萬歲、幹清宮的晚膳好了,另外奏疏也送到了幹清宮。”

“太僕寺調戰馬兩千,挽馬一萬、草束十萬。”

京城的糧食本來就緊缺,如果要調糧救濟,那就只有從江南。

加上其他的各種東西,等於直接撥了近七十萬兩。

這麼多銀子、就爲了調白桿兵和浙兵前往遼東,不得不說有些大手筆。

過了片刻、在勖勤宮寂靜一片的情況下,朱由校赫然開口道:

他如果記得不錯、沈煉應該是盧劍星他手下的錦衣衛總旗官。

說道這、朱由檢倍覺頭疼道:

“忘記和皇兄說蜂窩煤的事情了,也罷……”

朱由校允諾了一大堆東西,單單撥銀就四十六萬兩,糧十八萬石。

“另外遼東也需要弟弟多注意,兵部的塘報、日後會先送內閣,再送東宮,最後送往幹清宮。”

想到這裡、朱由檢也交代道:

朱由檢看着陸文昭,隨後纔開口道:

“吳阿衡沒有被耽擱,因此已經在孫傳庭抵達襄陽的時候與孫傳庭在驛館碰面,兩人結伴而行,大約月底便能抵達各自的駐地。”

“嗯,我知道了,哥哥也是一樣。”朱由檢回禮,而朱由校見狀,慰問了幾句後,便擺駕回了幹清宮。

考察由吏部、都察院長官及各省十三道掌道御史共同主持,吏部侍郎、文選司、考功司郎中輔佐,而以吏部尚書權職最大。

朱由檢十分明白好皇兄的做法並不是嫌他礙事,只是讓他不要摻和這件事,讓各黨自己狗咬狗。

一時間,起義的烽火漫天燒起,大有席捲全國之勢,震撼了明王朝的統治……

全天下都重視建虜後金,得到崇禎二年了,而這個位面,沒有崇禎二年。

只要南直隸沒有那麼多幺蛾子的事情,朝廷的財政就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他們之中大部分人,可還指望着淮北饑荒賺銀子呢……

想到這裡、朱由檢看向了好皇兄,而此刻的朱由校卻陰沉着臉,隱隱發作的模樣叫人心悸。

“另外這次南下、你也可以安插一些人在江南。”

“那你好好休息。”朱由校臉上有些心痛,隨後拍了拍朱由檢道:

“弟弟要學會用人,親力親爲雖好、卻容易累壞身體。”

陸文昭見狀,只能硬着頭皮坐到了椅子上,緊接着說道:

如果再加上給朱由檢的十萬兩,那就是近八十萬兩,而這麼多銀子花出來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堵住朱由檢。

“至於浙兵和白桿兵,我會在之後叫忠賢調內帑六萬兩作爲開拔銀,兩軍三十萬兩的軍餉會提前發放。”

更重要的是,歷史上徐鴻儒在山東的起義失敗,是因爲楊肇基、趙顏等人指揮得當擋住了叛軍的兵鋒,成功圍剿了徐鴻儒。

“嗯?忠賢?你來得正好。”朱由校點了點頭,對隨身太監道:“把剛纔的事情告訴忠賢,旨意也是一樣,速速發下。”

“大概六千餘人了……”聽到這話,朱由檢只能判斷着說出具體數目,不過他緊接着又怕好皇兄想動用武力,因此解釋道:

“戚元輔南下江南不過二十二天,在浙江招募兵馬不足半月,想來兵馬還未形成戰力。”

“再命南鎮撫司指揮同知陸文昭南下,二人協同巡查淮北,前往南京押運漕糧北上賑災,同時押運漕銀、加派銀北上順天!”

對付這羣文官,對付到最後的辦法就是掀桌子、動刀子。

忽的、陸文昭臉色有些難看到:“他截胡了沈煉帶去昌平的證人,眼下已經到了鞏華城,並且沒有休息的意思。”

“好!”聽到魏忠賢的話,朱由校高興了不少,而魏忠賢也懂得點到爲止,對朱由檢微微行禮後,便對朱由校道:

“總之這次帶來的所有蜂窩煤和爐子,都免費給我送到京中所有達官貴人的手中。”

不過魏忠賢這個人,實際上政治手段並不強大,歷史上也是被齊楚浙宣昆五黨推到了臺前背鍋的人物。

儘管之後徐鴻儒等人的起義不過六個月就被平定了,但是卻造成了百萬人的流離失所,把原本有些殷實的濟南、青州兩府,硬生生霍亂成了貧瘠之地。

見到了徐鴻儒的號角吹響,大明各地的白蓮教徒紛紛響應徐鴻儒的起義。

“承恩你叫人運送蜂窩煤和蜂窩煤爐子前往文華殿、武英殿、五軍都督府和六部、還有幹清宮。”

在他死後,齊楚浙宣昆五黨文臣立馬改換旗幟,繼續換回原本的陣營。

“奴婢遵命……”聽到朱由檢這麼說,王承恩走出了勖勤宮。

“無奈他只能繼續南下,於昨日一早抵達了襄陽。”

這次朱由校讓東林黨檢查,並且把左光斗和楊漣放到了南直隸,基本上就是要斷浙黨一臂!

朱由校不可能讓東林黨直接前往浙江把浙黨老家抄了,但清查了南直隸的官員,浙黨就從佔據大明三分之一賦稅重地的勢力,變成五分之一了。

如果不是鎮壓的足夠快,徐鴻儒也準備不足,那麼漕運就會被斷了,京城百萬百姓都會面臨缺糧。

在政治上哪怕再怎麼壓制對方,也頂多做到嘉靖那樣的程度罷了。

“調升兵科給事中楊漣爲吏科都給事中、都察院南直隸監察御史,節制吳鬆總兵戚元輔。”

至於楊漣的事情,就讓他站出來幫自己擋刀吧……

所有人都知道、大明朝要變天了。

魏忠賢走到宮門道:“萬歲、殿下……”

“其他的弟弟就不用了再管了,好好經營御馬監便可。”

想到此處、朱由檢只能對朱由校行禮道:

“哥哥的話、我明白了,不過京察之後,希望哥哥能讓我推薦幾個官員前往南直隸任職。”

只要清理得當,完全可以恢復到張居正執政最後一年的財政情況,乃至有所超出。

十月、四川白蓮教徒也紛紛起義響應徐鴻儒。

所以他不會有什麼危機感,做奴婢的,如果不能爲主人解決問題,那還有什麼用?

不過想來也不出奇、大量的浙黨官員、士紳、鄉紳侵佔田地,買賣田地,迫使大量無土地的百姓成爲佃戶,或者入城打工。

結果就是、東林被打壓了,魏忠賢等閹黨重要人物都死了,最後的權柄又回到了他們五黨手中。

倒是朱由檢、清晰了利弊後,便擡頭笑道:

“不過哥哥這下子花了不少銀子,看來我只有繼續幫哥哥賺些銀子了。”

“臣與南鎮撫司百戶官盧劍星奉殿下之命前往江南行商,聞淮北大飢,便想着變賣糧食前往淮北。”

江南派系的浙黨、齊黨官員一定是促成這次淮北大飢的主要推手。

至於陸文昭、在吃完飯後,向朱由檢交代了一句道:

“卑職前往了南鎮撫司看了一眼近來的卷宗,南邊戚元輔總兵已經募兵八千滿員了。”

“奴婢領旨……”聽到朱由校的話,司禮監隨身太監連忙行禮應下。

以朱由檢的年紀,完全可以送走大部分文官,乃至陸文昭自己。

在朱由校他們走後一刻鐘,飯菜剛剛上桌的時候,勖勤宮外就響起了腳步聲。

“不過、我不在殿下身邊,恐怕殿下會有些不方便。”

儘管本來下次京察就是東林一派的官員組織,但提前兩年進行,可以說完全不給其他黨派機會。

沈煉沒能想到朱由校也在這裡、不過還好反應靈敏,補充了萬歲的稱呼。

“奴婢領命。”隨身太監行禮,隨後把事情都告訴了魏忠賢。

“這你不用擔心,想來也去不了太久,你留一個千戶在這邊處理京城的事情就行。”朱由檢知道,陸文昭是怕有人頂了他的地位。

“只要有牽連的、寧殺過不放過,抄家這件事情上不能馬虎。”

不得不說、在這種事情上,他比朱由檢要敏感得多,見沈煉遲疑的模樣,他就知道一定是很重大的事情,因此皺眉道:

“誰曾想去到了淮北之後……”

“不如明日再開始調兵部奏疏給五殿下查閱?”

“卑職必當竭心盡力,請殿下放心!”陸文昭來了精神。

前往南鎮撫司看最近情報的陸文昭趕了回來,並在進殿後行禮道:

“至於洪承疇和楊文嶽二人,已經抵達了應天府、並且登船前往了四川。”

“戚元輔……招募多少兵馬了……”

推選官員的訪單需要具名,但考察所用的訪單不用具名,這就難免使一些收回的訪單像告狀信甚至誣告信。

既然浙黨和齊黨麾下的商賈不顧大明的江山,那麼就派東林黨的楊漣和左光斗去清查他們!

“哥哥……”朱由檢聽到好皇兄打亂了自己所有計劃的安排,頓時着急了起來,不過朱由校卻擡手製止道:

“另外再撥銀十五萬兩、糧六萬石,挽馬一千,豆五千石給秦良玉返回石柱練兵。”

“這個老匹夫,看樣子他是鐵了心要摻和這件事了……”朱由檢倍覺頭疼,沒想到楊漣居然幹出這種事情來。

朝廷的情況朱由檢明白,通州糧倉不足三百萬石糧食,京城的太僕寺、太倉加起來也不足兩百萬石。

因配合不好,徐鴻儒提前帶領曹州府一帶的白蓮教徒,連同不堪忍受壓迫的農民百姓起義,一時旌旗招展,刀槍如林,呼聲震天,羣情激昂,聚衆萬人。

說着、沈煉把自己和盧劍星去到淮北的過程說了一乾二淨,所見的所有景象也絲毫不掩的盡數說出。

“起來坐下一起吃吧。”朱由檢表情平淡,沒了剛纔的着急。

但這樣的做法,也無疑會讓他的計劃產生不可逆的順序改變,這樣的改變最終會導致崩盤。

程序上看起來這麼完滿的京察,因爲晚明時期的黨爭,乾脆成爲了各個黨派解決政敵的利器。

因此他退不了、也不能退。

“嗯……今日太晚了,弟弟也有些勞累,就明日再開始吧”說罷、朱由校轉頭對朱由檢道:

“弟弟與我一同到幹清宮用膳?”

對於除了遼東以外的所有百姓來說,似乎建虜都是一個遙遠的名詞,比起也先、達延汗、俺達汗這些人差了一點。

想到這裡、朱由檢腦中突然閃過了一絲記憶。

“說說吧、怎麼來京城了?”朱由檢看着沈煉詢問,旁邊的朱由校則是心不在焉。

“另外、再從太倉調糧十二萬石、豆一萬石、醬油五萬斤、鹽六千石,軍器監調弗朗機火炮一百位、大將軍炮三十位。”

朱由校不想忍了,或者說、他忍不下去了。

“孫傳庭前往了唐王府,不過被唐王搪塞了過去,沒有見到世子和世孫。”

哪怕一日有二十文錢的工錢,但一年下來也不過七八兩銀子罷了,參軍而二十兩銀子軍餉,屬實讓人忍不住誘惑。

“不急、離開之前,你先派人幫我把國子監裡面所有學子的身份查一遍,我需要身家清白、窮苦百姓出生的人,你明白的。”朱由檢示意了這件事。

“殿下放心,一夜時間足夠了!”陸文昭胸有陳竹,隨後便退出了勖勤宮。

看着他們接二連三的退出勖勤宮,朱由檢回想起沈煉所說的淮北饑荒事情,不由嘆了一口氣:

“國事艱難、百姓飢苦啊……”

(本章完)

第631章 競爭夥伴第199章 朝鮮政變第691章 後記(十一)五反三正第681章 後記(一)新時代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417章 爭相鬥豔第148章 東林想變法第412章 開發東北第343章 東宮講師第115章 攤牌第530章 河西軼聞第73章 秦氏兄弟第360章 天啓九年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671章 番外(十九)皇儲第675章 番外(二十三)北倭南緬第516章 拔高標準第201章 發展迅猛的市舶司第508章 恆河以東第484章 烈屬安家第422章 均貧富論第636章 攻陷坎大哈第638章 交趾逸事第640章 摸着弟弟過河第513章 天啓十三年第116章 吸血蟲的勳貴第351章 憫農者厭農第299章 齊王返京第238章 罷黜百官第701章 後記(終章)太陽照常升起第646章 江水爲竭第256章 三娘子留下的走私罪證第659章 番外篇(七)大明國際法第625章 兄弟同遊第369章 大侄子朱慈燃第510章 天啓通寶發行第147章 私鹽暴利第606章 一牆之隔第417章 爭相鬥豔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聖第207章 殺建虜賞百銀第205章 戰事打響第693章 後記(十三)工農罷工第589章 大案清白第439章 野人與蒙狗第525章 培養大侄子第13章 恐怖的遼響數量第371章 風高亮節楊文嶽第296章 南征北討內安民生第466章 終末第96章 扶弟魔第55章 抵達燕山大營第132章 波流涌動第465章 拂曉第330章 貪官晉商 弔民伐罪第696章 後記(十六)報團取暖第667章 番外篇(十五)諸藩積怨第588章 遠洋歸來第399章 官學開辦第331章 抄家流放第587章 西京繁華第306章 徐霞客的利未亞之行第393章 審判孫傳庭第58章 勇衛營虎將孫應元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294章 掃北大捷第189章 千騎卷平岡第130章 調兵援遼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367章 八個心眼的顏思齊第368章 暹羅求救第387章 明貶實保第78章 葉向高第521章 廢衍聖公第102章 打腫臉充胖子的好皇兄第416章 驕兵悍將第537章 以進固穩第139章 俘獲巴約部大妃第138章 直搗巴約部第304章 建虜內鬥第187章 白蓮教造反第75章 回京第628章 久遇甘霖第102章 打腫臉充胖子的好皇兄第66章 泛江南勢力第108章 緝拿抄家第254章 狼山之戰第647章 鯨落萬物生第127章 沈遼大戰序幕第345章 工業革命序幕第291章 重開西廠 黨爭不斷第421章 沙俄東侵第522章 朝氣蓬勃的齊國第517章 走山訪水第556章 惶恐灘頭第567章 獸窮則齧第248章 寇可往 我亦可往第32章 百般無奈第620章 國債第418章 稱孤道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