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仙郡一事讓大家都實實在在地領略了“三教並立”的好處:那些道教的文書,佛教的關牒,都入了玉帝的彀中。當然,在這裡就自然而然地出現了一個收益如何分配的問題。這就牽涉到下一個政治範疇了。政治方面,“三教並立”的實質就是儒教的崛起。儒教的本質乃是政道,王霸之道。實際上,從如來和玉帝的實際表現來看,他們都已經脫離了自己原本的宗教而改信儒教了。佛教也好,道教也好,都已經淪爲了政治家們對內凝聚實力、對外擴張勢力的政治工具了,意識形態而已。“三教並立”的本質乃是政教分離。如來推崇儒教的目的就是爲了在三界之內推崇天朝玉帝的權威的同時爲自己的權威尋找合法性基礎。因爲天庭與佛境之間是天子與諸侯的關係,玉帝與如來之間是君與臣的關係,天朝有了權威,作爲“五方五老”之一的如來自然就威加海內了。如來渴望這種關係能夠在談判結論中得到玉帝永久的認可。爲此,如來作出了巨大的犧牲。
從鳳仙郡的實際情況來看,如來雖然積極謀求東擴,但是在財政上他已經基本接受了天庭高度集中的財政管理體制,即“統收統支”的財政管理制度。凡間的供奉,不論佛道,都將統一作爲天庭的財政收入,由天庭進行集中管理。在天庭內部沒有任何一位臣子擁有獨立的財權,所以如來想要穩住自己在天庭的權位,他就必須要交出這原本獨立的財權。但是,這“統收統支”的財政管理體制太過僵化了。如果如來真的認真執行這一套財政管理體制,那麼他的任何雄心抱負都將化爲泡影,玉帝僅僅通過財政上的集中管理就可以囚禁如來於無形。因此,要想有所作爲,如來還須得另闢財源。這大概就是所謂的“黃宗羲定律”產生的緣由吧!歷史上每一次稅種的歸併,雖然都打着輕徭薄賦的名頭,但實際上歸併之後又會產生若干種新生稅種,於是稅賦改革的結果就是稅賦體系越來越複雜,稅收負擔越來越沉重。
如來是如何開闢財源的呢?開徵各類行政事業性收費。行政性收費是指國家機關、司法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機構,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和省以上財政部門的規定行使其管理職能,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收取的費用。不過,如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並無法規支撐,因此他不能明目張膽地去收費。作爲金平府“專項基金”的籌集方式,該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水利費)就是秘密進行的。另外,除了開徵行政事業性收費之外,如來還通過市場途徑籌集財政資金。第九十八回《猿熟馬馴方脫殼功成行滿見真如》中,【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兩個問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經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向時衆比丘聖僧下山,曾將此經在舍衛國趙長者家與他誦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只討得他三鬥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教後代兒孫沒錢使用。……”】此處可見,如來通過向信衆提供誦經服務(走穴)以獲取高額回報。這跟現行分稅制下,財權與事權並不對等的地方政府的賣地趨向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綜上所述,如來的擴張理論實際上是建立在市場細分基礎之上的。在面對一個完全對宗教陌生的市場的時候,如來以宣揚佛教爲主,提倡“三教並立”。在面對一個成熟的宗教市場的時候,如來對這一市場再進行進一步的細分,可分爲道教市場和非道教市場。對於非道教市場,如來仍然以宣傳佛教爲主,提倡“三教並立”;對於道教市場,如來也宣傳佛教,也提倡“三教並立”,但並不強勢。如來依照這一理論進行勢力東擴,不但不會遭到玉帝的反對,反而極有可能得到玉帝的認可。但是,佛勢力的東擴究竟會東擴到一個什麼樣的地步呢?玉帝和如來還要進一步博弈。
九環錫杖
取經之路有十萬八千里之遙,爲了能夠有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最終結果,玉帝和如來可以深入談判,盡情博弈。但是,取經隊伍可不這麼想。他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儘早完成取經大業以便早成正果。因此,在取經行程上玉帝和如來與取經隊伍之間是有矛盾的:一方面,玉帝和如來都希望取經談判能夠徹底深入,充分博弈,如此一來,取經大業勢必耗時彌久;而另一方面,取經隊伍卻想盡快完成革命任務,早成正果。爲了談判的徹底深入,取經隊伍的西進方式必須是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容不得有半點的投機取巧。唯有如此,玉帝和如來才能夠通過對西天路上的各種障礙的處理來充分表達各自的軍政訴求。
可是,腿長在別人身上,取經隊伍的具體西進路線如來和玉帝都不能控制。雖然西天路上駐有不少談判的棋子,但是如果悟空他們一遇難題就立即繞路,那麼那些爲談判而設置的各種籌碼就都沒有任何意義了,取經也就沒有意義了。於是,如來和玉帝派出了強大的監督陣容以期加強對取經隊伍的引導和督促。不過,就取經本身而言,唐僧師徒如果真的遇到強敵了,那麼繞道西進也並不是什麼壞主意。萬一悟空直接馱着師父越過障礙在西天路上一路飛奔,那麼如來和玉帝又能把悟空他們怎麼樣呢?取經最後恐怕要以尷尬收場。況且,39位取經保護神對取經的真實含義也並不清楚,他們被告知的主要任務是保護唐僧的安全,因此他們的監督工作也只能浮於表面,難有實效。
那麼,如何來解決取經策劃人和取經執行人之間的這個在西進行程上的矛盾呢?對取經行程設置有效的系統障礙。這個障礙不在取經隊伍之外,就在取經人凡僧唐三藏身上。唐僧是取經大業的核心人物,控制住了唐僧就握住了取經行程的命脈。取經路上,唐僧必須徒步西進,一步一個腳印,駕不了雲,也御不了風。唯有如此,才能從根本上確保取經隊伍的西進節奏與取經策劃人的外部設計互相配合。當然,也正因爲如此,西天之路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不少意外。有些意外是純粹的野妖精所爲,而有些意外則是某些勢力別有用心的試探。
不過,前文已經證實了唐僧不能駕雲之事純屬子虛烏有。不僅唐僧可以駕雲,而且所有的凡體都可以駕雲。那寶象國的公主、朱紫國的皇后的迴歸不都是雲託凡體的明證嗎?退一萬步來講,即使唐僧不能駕雲,那麼西天路上的無數次實踐證明唐僧是可以爲風所攝的。如此一來,如來的這個對於唐僧的系統設置不是顯得有名無實了嗎?但是,西天取經的事實也的確證明了如來的這個系統設置是非常有實效的。西天之路,取經隊伍走得踏實,確實並無半點投機取巧之處。取經師徒爲什麼會這麼安分守己呢?爲了這一份堅持,有時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這裡面一定有問題。但是,這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呢?行李!取經隊伍的行李有問題。如來真正的系統設置並不在唐僧身上,而在取經的行李之上。
那麼,就讓我們來看看取經隊伍到底有哪些行李吧!通關文牒、紫金鉢盂、九環錫杖、錦襴袈裟以及一些衣帽細軟,這些就是唐僧西天取經的全部家當了。那麼,究竟是其中的哪一件行李有問題呢?還是,全部的行李都有問題?首先,衣帽細軟這些可以排除在外了,因爲這幾樣具體的東西並不在取經隊伍的必需之列,既可以是這樣的幾件,也可以是那樣的幾件,偶然性因素很強,並不屬於系統範疇。剩下的通關文牒、紫金鉢盂、九環錫杖、錦襴袈裟這四樣物件是取經隊伍的必需品,如果取經行李有問題,那麼問題就一定出在這四件之上。因爲這四樣物件之中只有兩樣是如來的,又因爲如來是系統設置人,所以這個問題行李的範圍可進一步鎖定在九環錫杖與錦襴袈裟之間。那麼,這二者之間到底是哪一件有問題呢?九環錫杖,還是錦襴袈裟?
唐僧的這四樣行李在取經路上都有着各自屬於自己的不同故事,但是唯有九環錫杖是個例外,好像這個物件的出現完全就是多餘的。如來爲什麼要觀音菩薩把九環錫杖交給唐僧呢?第八回《我佛造經傳極樂觀音奉旨上長安》中描述道:如來【即命阿儺、迦葉,取出“錦襴袈裟”一領,“九環錫杖”一根,對菩薩言曰:“這袈裟、錫杖,可與那取經人親用。若肯堅心來此,穿我的袈裟,免墮輪迴;持我的錫杖,不遭毒害。”】拿着這九環錫杖就可以使唐僧免遭毒害了。原來是這麼回事啊!可惜,這是個不折不扣的謊言。這九環錫杖跟隨唐僧師徒一路西來,唐僧還不是照樣受盡了妖精的毒害嗎?就毒害的本意來講,黃花觀的事實就擺在那裡,不容置疑。至於錦襴袈裟可以免墮輪迴這一說,還真不能確認真假。因爲唐僧不曾死,所以此說也就無法驗證了。故而,這九環錫杖是最值得懷疑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