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張縛

有的時候,歷史真的是存在慣性。

雖然因爲鍾進衛的出現,秦地農民軍在起初就遭到了致命打擊,而且還嚴厲通緝李鴻基,但李自成這個名字還是出現了。這要是鍾進衛知道的話,怕也會感慨幾句吧。

不過穿越者的出現,而且還是像鍾進衛這樣的大蝴蝶,其能量還是巨大的。由鍾進衛颳起的風吹到了江南地區,正在慢慢影響這邊的一切。

與歷史上不一樣,江南地區鄉會試提前了半年在應天府舉行。江南的士子紛紛動身趕考。

應天府俗稱南京,古稱金陵,爲大明王朝的留都、南直隸首府。一時之間,在南京的酒樓妓院,士子云集,不時能聽到這些地方傳出詩詞歌賦的朗誦吟唱,還有對眼下時事政事的高談闊論。

十里秦淮河,爲金陵最繁華之地。河畔多青樓妓院,金粉樓臺,鱗次櫛比;畫舫凌波,漿聲燈影,人文薈萃,商賈雲集。

在這四月時分,柳樹發芽,桃樹開花,花紅柳綠之間的秦淮河岸邊,停着一艏畫舫。

船首掛有幾支紅燈籠,上有一個“王”字,提示此畫舫爲金陵名妓,善做和事佬的“和氣湯”王小大所有。

王小大不是尋常風塵女子,她出身名門,因世道多變,轉而淪落風塵,故而才貌雙全,並且賣藝不賣身,引來了一批文人雅士的追捧。

這不,畫舫中不時傳出一些士子的聲音,聽似在品論文章。

不過當他們聽得岸邊傳來馬蹄聲時,連忙迎出畫舫,果然是他們期待之人,連忙躬身作揖道:“恭請西張先生。”

這個西張先生敏捷地翻身下馬,讓人看得清楚,只見這人身軀凜凜,相貌堂堂。一雙眼光射寒星,兩彎眉渾如刷漆,無論誰見了都要暗讚一聲俊哥兒。

他把繮繩直接丟給隨行的僕從,而後滿面笑容地一邊走進畫舫一邊拱手還禮道:“讓各位久等了。”

此人就是復社的領袖張縛,而迎接他的四人,被人稱之爲復社四配的趙自新、王家穎、張誼、蔡伸,都是復社各地的社長。是張縛的得力干將,一直致力於復社的擴張。

五人進入畫舫之後,畫舫就離岸駛入秦淮河。

張縛大馬金刀地在主位坐下,主人馬小大則侍奉在他的身邊。四配則分居左右,看着張縛。其餘僕人歌姬等,則都退出了船艙。

“各位的事情做得如何了?”張縛坐直着上身,看着他左右的四配問道。

趙自新是四配之首,首先拱手回答道:“回先生,學生已爲鄉試之後的金陵大會廣爲宣傳了,一些名人也皆送了請帖,大部分人都欣然應允。”

張縛點點頭,看向下一個。

”回先生,學生分社人數已擴充至二百餘人,特別是近段時間以來,童生紛紛報名參加我們復社。”王家穎恭敬地回答道。

“童試乃是我復社興起的號召力所在,但你不能侷限於童生人數的增多,更應關注多打通一些縣、府的關係,以便我們提交給他們的名單都能取得生員考試的資格。”張縛在聽到王家穎的回答後,微微皺了下劍眉,朗聲提議道。

王家穎心中知道張縛說得沒錯,因爲只要過了童試,有了生員,也就是秀才的身份,就可以免除徭役,不用跪拜官吏,也不會受刑。因此雖然還沒有當官的資格,可這生員的身份還是有非常多的人想要得到的。

復社,或者說是復社的前身應社,就是看準了這一點,然後着力控制童試,一舉成爲江南第一大社,最後合併其他社團成立了復社。

科舉時代的考試,有童試、鄉試、會試、殿試四級考試,其中鄉試以上都有朝廷重臣參與,因此不易控制。

只有童試是地方官主試,復社就是利用銀錢、美女以及各種關係收買了地方上的相關人等,加之復社中人也多有本事,事先會給出各種考試範本供其學習。因此,凡是參與復社的,就比別人多了很大的機率中秀才。

“學生明白,只是經費已有不足,因此在結交縣、府的關係上,稍微不盡如意。”王家穎低着頭低聲解釋道。

張縛一聽,伸手從袖子裡掏出一些銀票,分了一小疊出來,遞給王家穎道:“經費不是問題,但也要用到好處才行,明白麼?”

王家穎馬上站起來,一邊伸出雙手恭敬地從張縛手中接過銀票,一邊應承道:“請先生放心,學生明白。”

張縛聽得點點頭,他對王家穎的能力還是比較放心的,因此也只是這麼交代了一句而已,從來沒有查賬之類的舉動。

他之所以這麼做,或者也是因爲錢不是他自己的緣故,反正都是那些鹽商出的。

當初自己意氣分發,和同鄉張採一起,糾結了衆多生員,一起批鬥閹黨餘孽,昔日的大明首輔,當時辭官歸家的顧秉謙,廣發檄文,揭其罪狀,衝入其豪宅,洗劫資財,縱火焚燒。從而引起了鹽商的注意,被選爲其代理人。

從此以後,憑着鹽商資助的銀子,加以自己的本事,狠狠地幹出了一番事業。如今只要大明的士子,見自己的面只敢稱呼爲西張先生。

不過張縛並不滿足這點,他的一個更大的野心,就是操縱大明朝政,唯我獨尊。

張縛並不是一個習慣白日做夢的人,因爲按他的規劃,若干年之後,還真有可能會被他實現的一天。

在歷史上,他就被稱爲大明朝在民間的“皇帝”,甚至比崇禎皇帝這個正牌皇帝,還要有威勢得多。

試想大明的官員不是進士就是舉人,而進士和舉人則又來自於生員。如果到了那麼一天,全天下大部分生員都是復社中人,那麼若干年後的進士和舉人還不都是復社中人了?

“先生,先生?”復社四配看到張縛嘴角微微露笑,卻對張誼、蔡伸的稟告並無反應,只好輕聲呼喚道。

王小大早已是張縛的枕邊人,見此狀況,知道張縛走神了,伸出纖纖玉手扯了扯張縛的袖角。

張縛被王小大一扯,從回憶中醒過神來,卻也不露尷尬之色,對四配說道:“很好,很好,我很滿意,就是有二點各位別忘記就行。”

“請先生示下。”四配齊聲恭敬地請示。

“一是要繼續保持和各級縣、府的關係,保證我們復社的人能過童試;二要多吸收一些有名望的士子,一起爲復社的壯大努力。”

“是,先生。”四配齊聲答道。

“我這裡也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大家,這對吸收名士加入我們復社有很重要的意義。你們趁此次士子云集金陵之際,在拉攏那些名士時可向他們透露一二。”張縛得意地宣佈道。

四配一聽,都有點意外,盯着張縛,等待他的下文。

“公子,什麼好消息啊?”王小大代四配出聲問道。

張縛伸出一手輕輕拍了拍王小大的玉臉,然後說道:“朝廷派往江南主持鄉試的重臣乃是內閣輔臣周延儒,我與他的關係極好…”

他說到這裡,就沒有再說了。未說完的話已經很明顯是什麼意思了,四配一聽,大喜過望,紛紛恭喜張縛,預祝這次金陵大會肯定大獲成功。

張縛也不謙讓,得意地笑了,而後又對他的得意干將把一些大會的準備工作細細做了佈置,才與王小大自去廝混了。

第280章 意外收穫第22章 攻守第710章 大明的航母編隊第157章 貪心不足第163章 山海關前的笑話第745章 個人魅力不夠麼第347章 戰場逃生第592章 明軍太兇殘了第522章 人見人要第407章 肉鬆第566章 重組夜不收第585章 奴酋到了第488章 朝鮮局勢第799章 過揚州嘆第550章 科舉之補充第384章 登萊戰略第408章 東江士氣第750章 祖大壽的願望第395章 殺虜放火時第795章 糧食危機第806章 執着第464章 內聖外王第335章 攜商入秦第483章 設立大型補給點第540章 大明萬勝第773章 皇太極的遺願第181章 昌黎動員第344章 白杆軍現第503章 生員之禍第135章 與民爭利第614章 這是咋了第182章 虜逼昌黎第636章 研究蒸汽機的最佳人選第591章 不做死不會死第467章 登萊戰報第284章 清水明月關的危機第666章 發現明軍弱點第45章 銀子第50章 死人第606章 懦夫第640章 糧食問題第604章 六王議政第747章 鄭成功第520章 必須建大淩河城第161章 工匠的春天要到了第228章 建虜細作第790章 大賞第192章 第二次勸降昌黎第213章 要長打勝仗第534章 哪來的火炮第675章 束手無策第423章 自己兒子怎麼辦第844章 你是燈塔第186章 昌黎第二戰前夕第494章 藩王會議(4)第179章 兵書第334章 不擺譜第669章 危急萬分第620章 勝利迴歸第225章 商人逐利第582章 男兒本色第194章 爲國除奸第231章 新的征途第106章 蛛絲馬跡第709章 勘探船歸來第228章 建虜細作第291章 我們贏了第345章 背水一戰第184章 拂曉襲城第622章 全功第523章 一網打盡第271章 爲什麼而戰第184章 拂曉襲城第788章 朕要了第355章 不聽勸的後果第860章 和平演變第854章 請罪第7章 變故第391章 海蘭珠第199章 推波助瀾第141章 皇帝分贓第630章 當場石化第847章 再會唐王第122章 溫育仁第696章 終於盼到了第506章 大明憤青討伐的對象第675章 束手無策第421章 文臣的態度第565章 又要打仗了第670章 戰事間隙第385章 開封府第486章 徐霞客第535章 神兵天降第712章 流放罪囚要慎重第30章 餉銀(2)第462章 最可愛的人第89章 危險臨近第184章 拂曉襲城第852章 對日之策第43章 早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