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又聞盧象升之名

遼東盛京,奴酋皇太極正在崇政殿和一幫子親信開會。

只見皇太極滿面笑容地道:“成立六部的事就這麼定了,接下來我們再商討下如何回覆錦州那邊。”

原來皇太極在范文程的密奏之下,趁着那些和碩貝勒基本都不在盛京的機會,同意了范文程的建議。

即仿明國官制,成立吏、戶、禮、兵、刑、工各部,各部尚書由皇太極的親信或者對皇太極親近的年輕建虜頭目當任。

皇太極估摸着反對這事的,到目前爲止可能也就莽古爾泰一人了。因此他並不怕莽古爾泰從朝鮮回來後反對,木已成舟,又會是多數和碩貝勒同意,莽古爾泰反對都沒用。

建虜的中央集權,在范文程的建議下,越發地集中到了皇太極手中。

在殿內的衆人聽皇太極又說了個會議議題,就都各自思考着,看怎麼給大汗一個建議。

他們都知道回覆錦州那邊的答案是一定的,那就是不會出兵。可要用什麼理由來推託,讓科爾沁族人覺得他們是實在沒辦法出兵纔是這次議題的重點。

和碩貝勒之一的濟爾哈朗首先向皇太極奏道:“大汗,要不直接就告知錦州,大金的糧食不足支持他們把錦州打下來。”

要打下錦州不是一時半會地事情,一要斷絕從寧遠、山海關方向來救援錦州的明軍,二是怎麼攻破牆高城堅的錦州城也是一個難點。

但無論哪一條,都有一個過程,這就需要大金國內源源不斷地運送糧食物資過去。

而戰爭期間,消耗的糧食物資是平時的幾倍。本來大金就缺糧,如果這麼做的話,糧食只會缺得更厲害,就算打下錦州也不見得能補回來。

這個就是皇太極考慮錦州戰事不打的主要原因,當然了,錦州城太堅固,不管是用大金的人命還是用蒙古人的命去填,都是不划算的。

皇太極早已把那科爾沁族的軍隊看成是自己的口中肉了,之前他聽到明軍襲擊科爾沁達爾罕王的過程後,真是仰天長笑,連明軍都來幫助自己收編蒙古人。

他聽到濟爾哈朗的建議,想都沒想,直接搖搖頭道:“此法不妥,如果科爾沁知道我們糧食如此窘迫,在未來收編他們的時候,會有不必要的麻煩。”

范文程聽了點點頭,同意皇太極的這個說法。他也有一個建議,只是剛纔一直在等別人先說,免得自己表現太突出引起殿內這些女真貴族的嫉妒。

現在他見濟爾哈朗已經獻過策了,他就向皇太極獻策道:“主子,是否可以說錦州城堅,我大金又無大炮,不宜攻城。另則也向他們表明,主子實在不忍因攻打錦州這種堅城而讓科爾沁族人白白送命。”

皇太極一聽,有點道理,就對范文程說道:“有道理,接着講。”

范文程一聽,臉上露出了受表揚後的媚笑,繼續說道:“蒙古人應該知道我大金不善攻城,就能理解剛纔的理由。只要我們保證將來一定誘使明軍出戰,在野戰中替他們報仇,或許就會同意撤軍了。”

皇太極聽得點點頭,不過又搖頭了,他想到科爾沁人現在有兩個首領,即達爾罕王的兩個兒子。他們爲了奪權,會不會堅持要奪回達爾罕王,或者一定要馬上替他們那些被明軍所殺的族人報仇。

皇太極把這個意思說了出來,而後補充道:“最好再有一個理由,讓他們不能再堅持留在錦州。”

殿內安靜了下來,都在想着法子。

最後,還是范文程開口了:“主子,不如同時告知錦州,在登萊一線的明軍有侵犯大金邊境,因此不得不調回錦州的兵馬。”

另一個和碩貝勒阿巴泰聽了,未等皇太極回答,就直接否定范文程地建議道:“登萊一線,只有東江有戰力。但誰都知道,自從毛文龍死後,登萊已不足慮。要是我大金說被登萊打得要調回錦州兵馬這種荒謬的理由,實在有損大金威望。”

阿巴泰的說法也有道理,登萊一線的明軍要是厲害,去年的時候也不會主力盡出,繞道蒙古攻入關內了。

殿內又安靜了下來,一時沒有其他辦法。皇太極見衆人都沒反應了,心想要不就這麼辦。

讓代善分別找達爾罕王的兩個兒子私下溝通一番,以勢壓人,也不怕他們不同意,撤回來後再使些手段直接收編了他們。

正當皇太極準備宣佈這個決定之時,前方軍情送到,說登萊一線的明軍出擊,騷擾大金邊境。

殿內的衆人一聽,都面面相覷,登萊的明軍還真來騷擾大金邊境了。這不是編造的理由,是否可以用來給錦州那邊退兵之用呢?

皇太極倒是比殿內這些人要多一份考慮,馬上問起具體的情況。

在得知明軍真得只是騷擾,一觸即退後,他才笑着揮手讓報信的人退了下去。

登萊的戰力果然就是渣,估計是迫於明國朝廷的壓力,出兵做做樣子,響應下錦州戰事而已。

於是,皇太極就決定,按照之前商議的幾個理由再加上登萊確實出兵的事實來回復錦州,讓他們儘早退兵,免得徒耗錢糧。

可還沒等命令出殿外,又有緊急軍情來了。殿內的衆人看信使那緊張慌亂地神情,一顆心就沉了下來。

“報大汗,五百正藍旗甲兵和一千朝鮮步軍運送糧食的隊伍在離鳳凰城東四十里處被明軍偷襲,除五十六名正藍旗甲兵逃出之外,其餘全軍覆沒,糧食全部被焚。”

皇太極聽得當即站了起來,大驚失色道:“什麼?你再說一遍。”

殿內的人也是一臉驚容地看着信使,這消息太過駭人聽聞了。

信使只好又說了一遍,這次又補充道:“帶隊的甲喇額真被明軍斬殺,未能逃出來。”

阿巴泰不相信這個消息,五百大金勇士在野戰中對上兩千明軍都是隨便殺的,更何況還有一千的朝鮮步軍,怎麼可能敗得這麼慘。

皇太極知道信使不會騙人,他有點驚異地問道:“是遭遇何處明軍襲擊?”

“回大汗,三千多明國騎軍突襲,旗號爲一個盧字。”

崇政殿內的建虜和漢奸們聽得面面相覷,在他們的腦海中,一個之前聽聞過又被忽視的名字重新被他們想了起來。

很快的,建虜的信使即刻被派往錦州,要求代善等人回師。另外則探馬、細作盡出,開始查探登萊明軍的真實情況。

第28章 浩劫第346章 兵敗如山倒第591章 不做死不會死第225章 再訪教坊司第119章 輕視復社第348章 要翻盤第598章 爺沒興趣第822章 南洋華夏人的心聲第104章 人人有飯吃有衣穿第148章 教育部第678章 東西方戰船的差距第482章 大規模前往北美第419章 大明菸草的危害第45章 銀子第8章 擔憂第628章 比恰母得海日泰第451章 可惜了火藥技術第762章 兵變第648章 吐血第815章 改土歸流第10章 遇刺第382章 菸草第467章 登萊戰報第109章 再議鹽政第366章 流放東江鎮第777章 追擊多爾袞第234章 鼠疫第324章 己巳之變終章第28章 浩劫第519章 一路向西第854章 請罪第754章 紅夷大炮來了第277章 求援灤州第308章 要自救第287章 反勝爲敗第599章 漢民怎麼辦第402章 做起來難第542章 冷熱寒症第133章 歷史教訓第832章 萬事如意第771章 鞠躬盡瘁第263章 悔不當初第449章 新式軍服第410章 盧某人做事不一般第499章 藩王會議(9)第6章 難眠之夜第787章 新的三軍第456章 張獻忠的觀察第448章 新式軍禮第391章 海蘭珠第457章 殺神第342章 餓死不如戰死第627章 剃髮易服第228章 建虜細作第136章 京師風暴第403章 全民皆沾利第674章 留人質安軍心第781章 京師沸騰第32章 反腐第647章 空城計第8章 擔憂第352章 如何處置第235章 顯微鏡的重要性第842章 徐霞客的詫異第469章 富者愈富第641章 建虜反撲第795章 糧食危機第406章 御廚第307章 意外之喜第790章 大賞第121章 徐光啓第75章 汰兵完成第571章 晾他一晾第167章 紙幣定樣第650章 軍備情況第553章 新軍擴編第473章 都有收穫第312章 你有口福了第797章 李老四的婚事第595章 滅個乾淨第234章 鼠疫第481章 明人在北美第627章 剃髮易服第773章 皇太極的遺願第732章 那中興侯本王認識第111章 水泥第310章 絕境逢生第655章 困難還是有不少第488章 朝鮮局勢第259章 灤州建虜第478章 禁言反彈第394章 月黑風高夜第537章 豬頭參將第612章 血債血償第412章 屌絲的力量第691章 雖遠必誅不是口號第440章 登萊出擊第108章 挑選護衛第858章 唐王就藩第271章 爲什麼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