珀菲科特換了一身衣服,只帶了同樣換了打扮的老管家和貝法,以及兩名鐵火騎士便來到了切諾伯格地下城的第二層。
這裡相較於第一層來說要更深一些,因此在採光上也更糟糕一些。
雖說在設計之初珀菲科特就考慮了採光問題,但地下城再怎麼預留採光通風口,它的採光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所以行走在這一層的大街上,就能夠明顯感覺到地下的昏暗,以及空氣相對而言更加渾濁。
當然,這些也只是和地下城的第一層相比較,雖然條件有一些差距,但日常生活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在這一層,珀菲科特早已經爲每一棟建築都鋪設了供暖管線,可以通過供熱管來驅動建築物內預留的發電線圈,從而產生電流,點亮預留的電燈。
這原本是要到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人類進入電氣化時代以後纔會出現的場景。
但在珀菲科特的控制和影響下,電燈要提前了很多年問世,並且不會再有所謂的發明大王的勵志故事了。
原本珀菲科特是想借助能量塔的熱能來佈設一臺大型發電機爲整個地下城供電,這樣一來就只需要爲每一棟建築鋪設電線就行。
這樣也能夠爲以後的電氣化改造節省一些麻煩,省的再去動那些供熱管線。
但是珀菲科特在認真考了了一番,以及實地考察過後,她還是不得不放棄了這個誘人的想法。
她關於發電的構想當然沒有問題,但考慮到能量塔本質上並不是爲地下城提供生活日常消耗,而是維持溫度,珀菲科特覺得如果只供電然後通過電器取暖多少有些脫褲子放屁的意味。
而供暖和供電兩套系統都裝的話,地下城街道上預留的管線溝槽無疑就不太夠用了。
電線還好,但那些供熱管可是非常佔地方的。
珀菲科特又不可能把供熱管線鋪在路面上,那樣的話她還要考慮架設護欄,避免有人直接接觸供熱管而被燙傷。
至於說包上石棉之類的防護?珀菲科特倒是想,但考慮到現在的施工防護水平,真用石棉的話就是在殺人了,所以珀菲科特最終放棄了這個想法,只是在所有的供熱管線外面纏繞了一層由薇兒發明的保溫布,以減少管線的熱量散失。
畢竟雖說管線就這麼放在街道上,散發出來的熱量也能提升街道的溫度,但考慮到這些管線是要給每一棟建築供暖的,街道上的溫度稍微低點倒是不礙事。
這也使得珀菲科特最終還是隻給每家每戶預留了一個能夠由蒸汽驅動的發電線圈,並沒有多大功率,也就夠點亮幾盞燈泡的。
但這對於許多居住在地下城的人而言,已經非常足夠了。
比起他們以前的生活來說,現在這種日子已經非常幸福了,根本不會有人嫌棄點燈的亮度不足。
再者說了,覺得電燈不夠亮的話,還是可以點蠟燭或者煤油燈的,珀菲科特並沒有連這個都禁止,只是着重強調了用火安全,不希望地下城裡出現火災罷了。行走在地下二層的街道上,珀菲科特能夠注意到,生活在這裡的人和地下一層有着比較大的區別。
其中最明顯的就是衣服和精氣神,這裡的絕大多數人都沒有什麼光鮮亮麗的衣服,更缺少地下一層那樣的相對更熱烈活潑一切的精氣神。
這也很好理解,畢竟這裡是地下二層,能夠生活在這裡的,大多都是沒能買到地上房子的普通人或者連安身之處都沒有的平民。
他們能夠住在這裡完全是珀菲科特發善心,允許他們用地上的住處交換地下的住處而已。
至於說他們地上的住處?那也是他們在來到北境之後,由北境的政府發放的。
所以在這裡,感謝珀菲科特的人也就要相對更多一些。
儘管他們大多都只是切諾伯格的底層民衆,過着的是近乎貧困的生活,最多能有個三餐溫飽衣食無憂,但這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是非常幸福的好日子了。
要知道在過去,他們別說三餐溫飽衣食無憂,光是每年冬天上哪尋片瓦遮頭對於一些人來說都是一件奢侈到需要考慮的問題。
生活在這裡的大多數人在過去都是沒有自己的房子的,他們租住在廉價的公寓或者廉租房內,有些甚至還要靠濟貧院的接濟,這樣才能夠勉強維持生活。
這些人每天以幾乎透支身體的勞動強度在工作着,以掙取那微不足道的報酬,然後儘可能的讓自己的家人可以填飽肚子。
但這一切如果是在朗頓的話可一點都不好實現。
除了一些相對來說危險或者別人不願意去做的工作,像這樣的底層民衆在朗頓的薪酬是肉眼可見的低,他們大多數時候可填不飽自己的肚子。
像這樣的人家,最多就是勉強把自己糊弄個八分飽,然後還要承受每天高強度工作帶來的壓力,可想而知吃飽吃好對於他們來說有多難。
即便他們來到了北境和切諾伯格,珀菲科特也頒佈了大量的法律條文來儘可能的提升普通工人的待遇,但這明顯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辦成的事情,所以這些底層民衆在切諾伯格也就只比朗頓好那麼一點點而已。
至少在切諾伯格一切百廢待興,只要願意賣勞力認真工作,還是能賺到把一家老小都餵飽的錢的。
尤其是珀菲科特對工人所採取的諸多優惠政策,導致切諾伯格的工人只要每天認真努力的幹活,就能夠賺到夠一家老小的薪酬了。
與地上相比,地下城的生活雖然確實有一些不便,但對於這些底層民衆來說,確實是一種相對幸福的日子了。
不過珀菲科特並沒有單純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一切,她一邊走訪着這裡的居民,一邊也在暗中的對整個街區的情況進行了解,避免發生某些人向她報喜不報憂之類的壞習慣。
而這一走訪,還真給珀菲科特走訪出來一些問題,讓她對自己的設計從心進行了審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