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度牒束僧侶 鐵券約鮮卑

僧官的設立,在朝中沒有引起多少波瀾。

定西國的僧侶衆多。

本土的、西域的,鮮卑、盧水胡等胡夷出家的也有少數,族屬複雜。

不僅如此,在佛學的個人修養水平上,這些僧侶也是參差不齊。

有學識淵博,博通儒、道,已經進化到可以熟練地使用佛經理論,比附儒、道兩家,尤其道家的學說,出入右姓、貴族門下,通過與士大夫清談論玄,來提升佛教地位的。

亦有號稱“神通”,依舊用佛家初入中原時常見的手段,通過西域“幻術”,眩惑百姓、士人,來振揚名氣,招收信徒的。

有虔心向佛,不問時事的;亦有欺騙信徒,作威作福的。

魚龍混雜。

早晚都需要如江左那般,建一個機構,對之進行系統地管理。

這個僧官,無非是早設幾日、晚設幾日的問題。

唯是在僧官主官的人選上,朝臣們有點不同的聲音。

有人推舉由一個西域高僧,——即道智向其求受菩薩戒的那個來出任此職;有人推舉了另一個本地的土著僧人。

左氏知黃榮是莘邇的親信,沒有聽他們的,最終還是採納了黃榮的舉薦,把此職任給了道智。

在莘邇的設計下,僧官不但管僧侶,而且管定西國內的寺院。

行政級別上,分爲中央和郡兩層。

中央的除主官以外,設左右善世、左右講經、左右譯經等各兩人,負責佛教經典的翻譯、講說等;郡設都綱、副綱等,負責監督轄內的寺院、僧人有無遵守戒律。而下僧人的戒律還很簡單,沒有成形,莘邇計劃,等把關於戒律的佛經譯出之後,再在這方面給僧人們做個完善。

中央與郡,此兩層的這些職吏,或由道智推舉,或由朝臣舉任,都可以。

莘邇只有一條原則:定西僧由定西管,所有的備用人選,必須都是定西本地的土著僧人,並且還必須都是願意下拜君上的。

說實話,莘邇雖是無所謂宗教的信仰,但對時下之佛教,實有兩點看不慣,一個是耗費民財,另一個便是見君主不拜。若放到後世,拜不拜的沒甚要緊,可現下是什麼社會?可以說是王權社會,也可以說是王權至上爲特點的“世俗社會”。

世俗社會裡,僧侶也是生活在世俗間的一員。莘邇不能容忍信奉了某個宗教,就好像有了超出世俗的特權這種情況之存在,所以,在僧官吏屬的選用上,他定下了這樣一條原則。

好在這裡是定西,不是江左。

江左那邊,針對僧人要不要拜天子這回事,已經有過兩次朝堂級別的大討論了,尊王抑佛的純儒一派,兩次都敗給了對面。當然,兩次失敗,並不是說江左的和尚們口才有多棒,世俗社會裡,再興旺的宗教,也要依附權力,純儒們的失敗,與其說是敗給了和尚,不如說更主要的是敗給了那些不樂見皇權伸張,故而支持“不拜天子”之說的閥族右姓們。

定西信佛的士族畢竟不如江左多,定西的王權畢竟也比江左的皇權威重。

是以,莘邇的這條原則也得以了順利的通過。

但在另一件事,卻激起了一定程度的雜音。

便是度牒。

時下僧人,儘管已在經濟、賦稅上享受一些特權,但在出家的程序上,還不需要國家發給度牒,也就是說,百姓的出家,尚處於“王法”的管轄之外,士子、百姓,想出家就可以出家。

這種情況,就造成了國家對“國內僧人的數目”無法進行有效的控制,也就無法從法規層面上,對佛教勢力的“肆意擴張”進行嚴格的限制。

吸取後世所聞之“南朝四百八十寺”的教訓,藉此機會,莘邇叫黃榮申請朝中,議創度牒之制。

明文規定,只有擁有度牒的和尚,纔有資格享受各項特權。

爲了減輕一些施行此制可能會遇到的阻力,此前已經出家的僧人,暫不加辨別,統統補給度牒。

但從此令頒佈之日起,再有國中士人、百姓想要出家,就不能如以前一樣,隨便找個寺院,拜個師傅,有幾個和尚見證,僅僅進行一下佛教的出家程序,就算出家了,必須得首先經過朝廷的批准。如果不報朝廷,或者沒得批准,未獲度牒,那就是不被國家承認的野僧,賦稅、勞役,一概不免,倘若棄家而逃,罪其父母、妻子;如有寺廟膽敢收留,以連坐同罪。

度牒的下發、備案,統一由僧官負責,而每年度牒下發之數目,則由牧府決定。

換言之,從今以後,每年國內有多少百姓可以出家,就要由朝廷說了算了。

儘管已經做了讓步,對已出家的僧人,可以悉數給予度牒,然而還是有人對此相當反對。

想那和尚,自稱世外之人,自以爲與凡俗非是同類,矜持身份,見到貴人,以至天子,尚且大多不拜,何況信徒出家的權力,亦即他們擴充本教勢力的自由,怎能容忍被朝廷收攬?王都的和尚們聞訊,不少出來抗議;朝中信佛的臣下,受了和尚們的攛掇,亦有上書諫止的。

但都沒有用。

左氏爲此專門召見了一次莘邇,把臣下、和尚們的意見告訴與他,問度牒之制是否還要實行?

莘邇回答說道:“‘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僧人出家,口稱方外,然彼等衣食日用,何物不是取自塵世?既然取自塵世,便是塵世之民,焉有塵世之民,不服朝廷管制的?彼雖僧侶,亦大王之臣也!臣民有民籍,臣僧亦自應有僧籍!‘方外’云云,抗拒度牒者,臣以爲,實懷不臣之心!

““再有如此進言的,臣敢請中宮懲之!

“而如竟有餐風飲露,不食人間煙火,不用人間衣物,超然脫世者,可不需度牒。”

左氏對佛家是很信的,雖是聽了莘邇此話,仍是忐忑,說道:“可是,王都高僧,頗有反對此制的。將軍,要是因此引起了佛祖的怒火,降罪下來,可該如何是好?”

莘邇心道:“她在擔憂令狐樂。”答道,“王太后,臣之倡此制,正是爲了國家、爲了大王着想!”

“喔?”

“佛教漸漸興盛,不過是近幾十年的事,而短短數十年,我定西國中,民間出家的僧尼已達數千、萬數,我定西國小,民口本就不多,如再不對此進行管制,繼續放任百姓隨意出家,假以時日,臣敢請問王太后,大王治下尚有民乎?

“且佛教僧侶,不服勞役,不納賦稅,坐受信衆供養,食國家民膏,已是虛耗,而此輩意尚不足,還常常組織‘邑會’,更再三從信男信女那裡榨取資財,建寺造院,開山鑿窟,大興佛事;兼滿一己私慾,年月所費巨矣!今當亂世,民已度日艱難,佛雲普渡衆生,彼等卻不憐民艱!臣敢請問王太后,民間如竭,則假以時日,朝廷國庫之中,尚有錢乎?

“無民、無錢,臣再敢請問王太后,國家尚可自立,大王尚可自雄麼?”

左氏儘管敬佛,但最愛的自是令狐樂,聽了莘邇的話,她極是以爲然,當即定下心思,決定按莘邇的建議去做,說道:“將軍,你說得對!”妙目流連,看着莘邇忠心的面孔、英朗的姿態,柔聲說道,“將軍,大王年幼,我見識淺薄,國家的大事都要依靠你了!”

“王太后明察聰睿,大王雖然年幼,已有明主之相;臣鞠躬盡瘁,甘爲王太后死而後已!”

左氏心中感動,不知爲何,還有些喜悅,語聲愈加溫柔,說道:“你上次送進宮的蜜香,我很喜歡。沒有別的回贈,這些蔥韭菜蔬是剛長成的,你拿回家去,給小小嚐個鮮吧。”

豬野澤以後,左氏就沒再見過劉樂,多問了莘邇幾句,叫劉樂改日入宮來見。

莘邇應諾,心道:“小小名義上只是我的侍婢,中宮不以她身份低賤,猶念舊日之情,召她入宮,可見中宮的生性善良。”善良的人總會激起別人的正義感,他想道,“就算朝中的局勢再爲叵測,敵人再多,無論如何,我也一定要盡出全力,保住中宮和令狐樂的周全!”

早在秦初,就有了“溫室栽培”的技術,始皇帝時,曾於冬季,在驪山溫泉種瓜;後來,秦朝的皇帝又在都城的皇家菜園的溫室中,冬植蔬菜,以供皇室日用。定西國亦有類似的溫室,具體是在一間密不透風的屋子裡,晝夜不停地燃火,以使室內發生溫氣,使蔬菜能夠種植、生長。

內宦把預先備好的蔥韭等菜茹,捧給莘邇。

莘邇拜辭左氏,攜菜歸家。

他家中也搞了個溫室,這些蔬菜並不稀罕,但是左氏所賜,吃起來自是滋味不同。

且不必多說。

只說在些許的波折之後,僧官與度牒之設,正式得到了朝中的批准。

一邊擇地興建僧官的官寺、籌備僧官吏員的人選、完善度牒的制度,一邊於下一次的朝會上,莘邇把黃榮有關“收攬鮮卑義從胡士心”的獻策提了出來。

這道獻策事關“收攬鮮卑義從”,莘邇沒由別人代手,親自上陣,呈遞上書。

內容是:請求朝廷頒鐵券與鮮卑義從,與之定約兩章。

第七章 車兵述少願 祆廟逢安崇第十章 氾公真大謀 沉渣俱泛起第五十八章 一語穩士心 校場問高下第十章 氾公真大謀 沉渣俱泛起第六十章 氾寬坐收利 莘邇一言怒第二十一章 河北看三人 寢宮問二女第三章 大王生日宴 太后玉臂滑第二章 七項考武生 廣武王舒望第三十六章 憐子亦丈夫 上書請募兵第十九章 元光秘事發 平羅成關鍵第二十二章 圖圖劫二路 風度有一吏第六十三章 麴侯飲符水 阿恭誠可愛第五十八章 勃野丹心報 千里何人哉第十八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下)第二十八章 石銘十六字 寶掌也好人第四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一)第十六章 何用爾結草 計須金刀用第十二章 圓融方外人 龜請懲賈珍第三十一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上)第十二章 君長公事重 大力一見故第二十五章 不可亂正統 遺策滅賀渾第四十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下)第十二章 援手產成就 從茲覺我存第三十九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中)第三十八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六)第三十三章 張渾不離朝 龜有上下策第四十九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四)第四章 魏鹹萬里侯 可呼你字乎第十一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五)第三十章 曹羅共戰將 蛇龍並無存第六章 黃榮政鬥才 陳蓀報朝恩第四十二章 唐艾述西域 莘邇箭雙鵰第四十九章 蜀攻彭模急 十里陌上停第十八章 草繪說兵法 丈夫五鼎烹第四十八章 白純堅壁守 索張爭請戰第二十三章 麴向分撫討 阿瓜片言決第十六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上)第三十二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八)第八章 舒望連戰勝 麴球突圍出第六章 曹田非良將 襄武四面敵第二十八章 禿連五金餅 黃榮第一計第十八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下)第七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上)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漢中 懇求太后教第五十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上)第九章 青雀得蒲寵 賈珍與寶絕第三十七章 有球心亦安 左氏送臥具第二十三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中)第十八章 英雄重英雄 妙策解國憂第三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下)第三十一章 有錢始做人 好大的猴膽第四十一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上)第五十四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中)第二十九章 道將大變樣 爭寵令狐樂第十九章 大力耿直人 進退定軍令第五十三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四)第六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下)第六十九章 江山星星火 殿外風雪急第五十四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中)第十四章 修史爲今鑑 考功利數得第三章 別與正途異 勳官十二等第十章 天命豈在暴 唬人好神術第五十六章 北擄大獲歸 曹斐急信來第三十九章 圍獵神射術 樗蒲擲萬金第十九章 臣前與令旨 爲子削荊棘第十八章 府兵除舊弊 可聞京師謠第十四章 權錄三府事 備設六部制第十五章 二恭忠與奇 孟朗赴河東第三十三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下)第十二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六)第十三章 失魂阿利羅 安心王太后第五十八章 勃野丹心報 千里何人哉第三十三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下)第八章 結姻升身價 求賢引變動第九章 果然是肥差 焉爲短視徒第五十七章 左氏無枝鵲 獻俘赴王都第四十七章 夏夷本一脈 相爭在人心第四十六章 安西一路進 徵虜兩路攻第五十三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上)第三章 令狐圖遠謀 虎賁苦不足第十七章 錄事悔小氣 鮮少名爲京第二十二章 難論孟功過 姬韋應召到第四十二章 父子謀仇報 驚聞塢堡破第十八章 英雄重英雄 妙策解國憂第三十三章 張渾不離朝 龜有上下策第二章 香火亦沒用 子明辛苦了第十九章 入宮知天威 少年漸成人第三十四章 蒲茂興變革 阿瓜化宋謀第十四章 權錄三府事 備設六部制第十六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上)第二十二章 獻鹿止謠傳 溫言寬太后第四十八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三)第三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下)第五十二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四)第六章 黃榮政鬥才 陳蓀報朝恩第二十八章 禿連五金餅 黃榮第一計第四十二章 父子謀仇報 驚聞塢堡破第五十五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桓營(下)第二十五章 報與左氏知 金城郎將任第三十六章 未午城已克 武都傳捷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