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張公心非石 阿蜍女郎耶

與隴州大多數的縣城一樣,樂涫城並不大,周長三四里。

分南北兩個城區。

北城較小,是郡府、郡丞府、郡尉府、縣寺等官廨的所在;南城較大,爲縣人所居。

莘邇領兵由南城門入,瞬時驚動南城中的各里,百姓們奔走相告,涌出打望;時當下午,城角的“市”正熱鬧時候,商賈、買家、混在市裡浪蕩的輕薄少年們,許多也出來觀瞧。

時下的步卒,大多無甲。

莘邇點的此百人,乃步卒中的披甲精銳。

他們鐵甲持槊,擁着莘邇走在石板鋪就的街道上,踩出的聲響如秋風掃葉。

三春豔陽的天氣,士民們竟覺森涼。

莘邇不管他們,隨他們跟在後邊,至城南一“裡”,留兩個伍守住里門,令道:“不許人進出!”

這個裡,住得都是樂涫的上流士族,本縣的冠蓋雲集之處。

“宰相門前七品官”,裡魁和裡監門碰上尋常百姓,從來不拿正眼看的,這會兒屁滾尿流的,雙雙伏拜地上,各自心中打怵。才聽說莘邇討胡凱旋,怎就驟領甲卒至此?

裡魁顫聲說道:“不知府君駕臨,未能遠迎,死罪死罪!”

莘邇和顏悅色,笑道:“我來你裡訪人,你頭前帶路。”

“敢問府君要訪誰家?”

莘邇簡短地說道:“張家。”

張家累世簪纓,名氏豪雄,勢傾郡縣,往昔的歷任建康郡守,沒有不對張家恭恭敬敬的。聞莘邇是要往張家,裡魁不知發什麼了何事,駭怕得爬都爬不起來了。

裡監門職在捕盜、治安,膽子大點,替了裡魁,在前引路。

跟過來的百姓們聽到了莘邇的回答。

他們進不去,聚在裡外的路上,三五成羣,議論紛紛。

有的認爲莘邇是來找張家麻煩的;有的認爲張家勢大,不信莘邇會有這個膽子。不管哪種觀點的,都充滿了好奇和忐忑;有那受過張家欺凌的,不免卻暗暗帶些期盼。

除了張家,樂涫縣的右姓高氏等家,以及族中有人在郡府任官的別縣大姓,如麴氏等家,俱住此“裡”。

剛被莘邇提拔的麴經今天休沐,閒在後宅讀書,聞訊趕出。

出到門外,他看到家的對面、兩邊,幾乎每戶人家的門口,都已站有人了。

莘邇已經過了他家。他連忙追上去,被甲士喝止。莘邇回頭,見是他,召他近前。

麴經說道:“聞明公歸縣,下吏正想明日朝會拜見,祝賀明公大捷。”覷看莘邇面色,問道,“卻不知明公緣何忽下鄙裡?”

莘邇笑了笑,說道:“料理點公務。”

“什麼公務?”

“過會兒你就知道了。”

到了張家門外。

麴經驚疑不定,心道:“這是要做什麼?”

張家養的門客、劍士,十餘人,仗械護門。

一個劍眉朗目,身長壯碩的男子手提環刀,喝道:“不知此是誰宅麼?汝輩何膽,竟來放肆!”

這人是樂涫有名的大俠,勇武力強,輕財仗義,卓有名聲,極得縣中輕俠、惡少年的擁戴。張龜爲張家謀主的話,此人便是張家的武首。多年前,張金禮賢下士,方把他收到門下。

裡監門枉掌治安,懼他威名,畏畏縮縮,不敢應答。

麴經認得他,皺眉說道:“不得胡言!這是本郡的太守莘公,快讓開門來。”他雖看出莘邇來找張金,必非好事,但莘邇是他的主君,他卻不能任之由人冒犯。

劍眉朗目的這人輕視地說道:“我見的太守多了,沒見過……”

話音未落,隨着莘邇點點頭,十餘甲士挺槊突前。

槊長丈八,刀只四尺餘①,這人刀還沒有舉起,兩根長槊已刺入其體。他大叫一聲,口吐血沫,瞪眼拄刀。甲士把長槊收回。這人力不足撐,踉蹌了兩步,摔倒地上。

別的門客、劍士,片刻間大半被殺,小半見勢不妙,奔竄逃走。

觀望的裡中士人們個個失色。

莘邇當頭,大步上了臺階,經過那位大俠等的屍體,入到張家。

張家佔地很大,分了三四個院落。

步卒帶隊的軍侯請令,說道:“請將軍下令,使卒搜索宅中,捕拿案犯。”

莘邇說道:“張氏衣冠世家,本郡之望,須得留與體面,不能驚擾他的後宅女眷。叫他家奴僕請張公來見。”

作事不能做得太過分。太過分了,固然逞一時之快,可流傳出去,損玷名聲。

兵卒們拿了兩個沒得逃遠的奴婢,惡狠狠促他倆快去找張金。

前院與中庭的門打開,兩個人從內走出。

一個扎短帢,披羽氅,手執疊扇②,神色自若。

一個眇目瘸腿,一拐一拐地跟從在後。

這兩人,前邊那個是張金,後者便是張龜。

莘邇沒進“裡”門,就已有裡中人給張金通風。張金一邊叫門客、劍士守住門戶,一邊急召張龜商議。可兩人尚未猜出莘邇的來意,宅門以告失守,無奈之下,只好主動出來。

軍侯命令左右,說道:“拿下人犯!”

數十甲士站滿了前院,四五人待要近前擒拿。

張金揮扇,厲聲斥道:“不聞吾名乎?吾張文恭是也!小奴敢爾!”

莘邇的本部是外地來的,到建康後,莘邇治軍甚嚴,禁止他們無故出營,與本地百姓少有交接,還真不知道他的名字,但被他的凜然鎮住,幾個甲卒猶豫不前,扭臉看軍侯和莘邇。

麴經恐莘邇動怒,心道:“府君引甲杖徑入張家,必有底氣。張公性高,如一味頂撞,怕會不妙。”提裙趣前,勸說道,“張公,得無爲性命稍微隱忍麼?”

張金蔑然說道:“‘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文恭之軀,焉能辱於小人!”

“我心匪石,不可轉也”出自《詩經》。

莘邇讚道:“久聞張氏精擅於《詩》,名不虛傳。張公的風儀,在下佩服。”說道,“取令旨。”

軍侯取出一卷絹布,呈給莘邇。

莘邇接住,說道:“張公,不必當衆宣讀了吧?”示意兵卒給他。

張金展開觀看,確是令狐奉的王令。

令中寫道:“張二罔念國恩,狼心狗肺,勾結胡虜;拿下了,押送入都發落。”

饒是強自鎮定,張金也忍不住雙手發抖,他心道:“大王怎會知曉我與且渠的來往?”

莘邇從容說道:“公家世代高門,公清名遠播,便不動刑具了。請張公命步罷。”

張金雖然不知莘邇遣人監視他家,此時卻也猜出令狐奉能知此事,定與他有關,心道:“我與且渠密信一事,非常小心,莘阿瓜縱僥倖獲知,料亦沒有證據。”怒道,“大王聽信小人讒言,說我勾結胡虜,有證據麼?張家清白名望,不可因我而毀,沒有證據,我怎可從你出門!”

莘邇自懷中取出了一封信,晃給他看,說道:“此信,張公還記得麼?”

那信紙兩面紫色,數行字,下落了個小小的紅色印痕。

張金辨出,正是他給元光的回信。

他惶恐心道:“怎落入到了田舍奴的手中!”

卻是攻破了且渠後,嚴襲檢查繳獲,從中發現了此信,於是呈給莘邇。

張金說道:“這是什麼?”

“事已至此,公猶嘴硬?要我給你念一念麼?”

“這不是我寫的,是、是……,你可以察驗筆跡!”

一直沒說話的張龜也認出了此信,聽見此話,驚慌至極,這封回信可是他寫的!

“下邊的印章總不假吧?”

“我的印章閒放書房,遭人盜用不足爲奇。”

莘邇熟視張金許久,張金額頭汗水涔涔。

張金尚能勉強支應,張龜控制不住恐懼了,莘邇看的雖不是他,他卻滿腦混沌,雙腿發軟,站不住腳,“撲通”一聲跪下,膝蓋碰到堅實的石板,疼痛使他略微清醒,伏拜叩首不止。

莘邇掃了他眼,初時奇怪他爲何失態,很快醒悟,心道:“老張說不是他寫的此信,看來應是不假。這是何人?信是他寫的吧?”

莘邇暫不理會張龜,對張金一笑,說道:“也許是有誤會。不過,王令我不得不遵。張公,你有再多說辭,講與大王聽罷。”

門外有人說話,說道:“勞煩,讓一讓,我給府君回命來的。”

院中的甲士們讓開條小路,黃榮、向逵和兩個吏卒押着張道將進來。

黃榮等下揖說道:“稟明公,案犯張道將帶到;檻車停在了裡外。”

張道將魂不守舍,面色慘白,看到他的父親,想要撲過去,被向逵一把按住。

張道將比向逵矮了一頭,體格也比他瘦得多,便如一隻小雞被老鷹抓住,脫開不得。

向逵最是痛恨張道將此等沒有實學,不過仗着族望,年少飛黃的,下了狠手。可惜張道將滿心驚懼,毫不覺疼,沒有痛叫,讓他少了樂趣。

軍侯親領兵卒上去,拿住了張金父子,指着張龜,問莘邇道:“這個拿不拿?”

這位是信件筆跡的原主,當然得拿。

雙臂被兩個強健的兵卒架起,脖子被其中一個兵卒掐住,手背碰到兵卒的甲衣,堅硬冰涼;張龜的獨眼,無神遊移,目光從張金的身上移到軍侯的腰刀上,又移到張道將蓬亂的頭上,最後落到了莘邇溫和的臉上。他妻子的面孔、兩個兒子的面孔在他腦中交替浮現。

與胡虜勾結、出賣郡朝、陷害命官。

等檻送到王都,張金父子不一定死,按照張金的說辭,若把一切都推到他的頭上,他一定活不成。

仕途斷在了張家手裡,命也要交代給張家麼?

張金父子、張龜被甲士們押解出門。

裡中士人,有的退入家中,掩住門戶,從門縫中窺探;有的震驚不已;有的與張金交好,想給他說情,卻根本靠不近莘邇。亦有拉住麴經等吏詢問情況的,麴經等無言以答。

出到里門,外頭的百姓們見張金父子竟然真的被抓了,譁然一片。

兩輛檻車停在街上,兵卒粗暴地推搡張金父子進去。

張道將何嘗受過此等待遇?又驚又怕,痛哭流涕,把臉上的粉都衝花了。

張金大怒,顧張道將,恚道:“阿蜍女郎耶?涕泣何爲!”系疊扇於腰上,昂然登檻。

張道將被推進另一輛車。

軍侯爲難地看向張龜,問道:“將軍,這個傢伙怎麼辦?”

黃榮說道:“下吏再去調輛檻車。”

雖然經常抱怨,卻不離不棄的妻子;貪玩但是聰明,被他寄託了未遂抱負的的兩個兒子,就這樣的永別了麼?

像妻子說的,他給張家做了半輩子的狗,任勞任怨,他心道:“就換來了這個結局麼?”

換來這個結局也無所謂,他已是廢人,死了不妨,但是,妻子、兒子怎麼辦?

張龜掙扎起來,腦子空前的靈活,思尋求生之策。

他看到圍觀的士民們很多面現不忍,乃至有因爲張金適才呵斥張道將的那句話,而露出佩服表情的,他想到了活命的辦法。

他大聲喊道:“張金父子陰接索虜,叛變朝廷,龜親眼所言,親耳所聞,求懇作證!”

一喊之下,街上的士民轟然大亂。

張家居然勾結胡虜?背叛了朝廷?有人將之與莘邇出討胡部的事情聯合在一起,大膽猜測,莫非胡部的反叛,就是張家造成的?十餘年前的夷亂,大家記憶猶新,雖然沒幾個月就被平定了,郡縣百姓也是頗受其害,死了不少人。如果張家真的勾結胡虜,如果胡部作亂真與張金父子有關,那就算他家名聲清遠,一下也臭了,至少幹這事的張金父子被抓,半點不冤。

莘邇驚奇地打量張龜。

張龜拼勁力氣,嘶聲叫道:“明公三年不鳴,鳴即殺英傑麼?”

——

①,四尺餘:環首刀通常長約一米,再長點的,有一米一二。原本的時空中,魏晉尺度,用的是杜夔所定之制,稱杜夔尺,約二十四釐米多些。書中借用。

②,疊扇:即後世之摺疊扇。扇面爲絹或紙,以竹篾爲骨,兩側夾以小竹板,可收可撤。

此種形制的扇子,初見於漢末,因常佩於腰間,故稱“要(腰)扇”;晉時,名以疊扇,“疊扇放牀上,企想遠風來”。

第九章 被動化主動 兩個老實人第十六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上)第四十七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中)第二十八章 石銘十六字 寶掌也好人第二十七章 桓蒙有奇骨 反間真雄計第六十三章 隴魏不足慮 蒲孟兩相得第十章 氾公真大謀 沉渣俱泛起第三十章 心憂義從胡 黃榮第二計準備開下一卷,構思一下章節概要,明天更第十三章 醜事宣天下 院角梅未開第十三章 傅喬倉皇至 禿連狼狽回第三十八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六)第七章 春宮圖展罷 寒夜秋風涼第二十六章 太后請自信 益富情緒高第三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一)第二十三章 喜與喬友壻 宋翩顧家耳第十八章 英雄重英雄 妙策解國憂第五十八章 勃野丹心報 千里何人哉第二十六章 朝廷拜徵虜 荊州欲伐蜀第三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一)第二十四章 張金老謀算 元光不怕虎第三十三章 飛黃騰踏去 美人嫁醜夫第二十章 宋方無法殺 王令不可說第九章 果然是肥差 焉爲短視徒第二十六章 姑娘柔情暖 司馬不畏寒第十七章 錄事悔小氣 鮮少名爲京第五十五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三)第四章 大事不惜身 曹斐意豪然第二十六章 動於九天上 一戰擒胡酋第八章 羣寓謀前程 錄事揣上意第二十二章 獻鹿止謠傳 溫言寬太后第九章 被動化主動 兩個老實人第六章 黃榮政鬥才 陳蓀報朝恩第二章 西海遲方至 酒泉候未來第四十二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第三十五章 勃野感君恩 元光生畏懼第二十七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三)第四十章 秦與唐並立 孟朗繪藍圖第十六章 施法消恐怯 臨機定對策第二十四章 宋方內外策 氾寬邀兩賓第二十九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三)第四十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八)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四十六章 安西一路進 徵虜兩路攻第二十四章 張金老謀算 元光不怕虎第七章 車兵述少願 祆廟逢安崇第三十章 曹羅共戰將 蛇龍並無存第六十二章 折柳贈諸卿 太后城門迎第二十九章 常哥悄然婚 孤塗報急訊第五十八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下)第五十四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中)第二十三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五)第二十七章 傅黃春風意 大力急事報第四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一)第六十二章 地上有些滑 可斷阿瓜根第三十四章 氾寬權傾朝 宋方入獄中第二十一章 傅喬典書令 雲光如妝容第四章 大事不惜身 曹斐意豪然第二十五章 韜略冠國中 兇狡凌胡部第二十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中)第二十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中)第二十四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六)第二十四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六)第二十三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中)第五十三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上)第三十六章 未午城已克 武都傳捷報(下)第十八章 冉興國亂頻 令狐稱尊號第二十一章 傅喬典書令 雲光如妝容第三十八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六)第三十一章 有錢始做人 好大的猴膽第九章 果然是肥差 焉爲短視徒第三十八章 王令移宋丞 麴球封侯貌第四十五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上)第四十八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三)第一章 晉見四時宮 道過都督府第四章 大事不惜身 曹斐意豪然第四十一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九)第三十三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下)第十三章 醜事宣天下 院角梅未開第三十九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七)第六十一章 月色萬里同 羣雄各異謀(上)第十九章 元光秘事發 平羅成關鍵第三十章 曹羅共戰將 蛇龍並無存第十五章 鬥毆督座前 寶掌哼哼然第十章 元光非池物 景桓再獻策第一章 僧誠止募兵 建武督秦州第三十三章 苟雄送兒衣 李亮要事辦第二章 香火亦沒用 子明辛苦了第十三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下)第十九章 入宮知天威 少年漸成人第十二章 平羅忠孝愚 元光計高明第二十三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中)第十三章 失魂阿利羅 安心王太后第十二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上)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漢中 懇求太后教第十四章 一日訪三人 宴荔將起兵第四十七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中)第十九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上)第七章 勃野如秀木 令狐真龍身第六十三章 麴侯飲符水 阿恭誠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