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氾賈交書劾 左氏憐張妻

督府和牧府不在宮城中,不過離四時宮不遠,約等了小半時辰,唐艾匆匆趕到。

令狐奉正與陳蓀下棋,打發時間。

他精通兵法,將之用於弈道,陳蓀不是對手,力絀難支,敗相已露。

令狐奉抹亂棋枰,笑道:“老陳,你棋力低微,孤與你對弈,勝之不武。罷了,不與你下了。”揮了揮袖子,說道,“孤與千里有事要談,你去罷。”

陳蓀應諾,向令狐奉行禮,又與唐艾對揖,退出堂外,自去了。

唐艾以降人之卑,才得令狐奉的擢用未久,卻是勉強收斂性子,沒有再羽扇綸巾,難得的穿了一身官服。

時值春暮,他服色以青,衣描紋繡,肩加紫荷,耳簮白筆,手捧笏板,腰攜印綬,足蹬翹頭絲履,雖少羽氅時的瀟灑,配以其清秀的相貌,別有俊致。

唐艾捧笏下拜,說道:“臣艾奉召,拜見大王。”

“起來吧。坐下。”

唐艾不似陳蓀,沒有那麼謹小慎微,令狐奉叫坐,他就坐下。

一個冠帶嚴整,一個大氅坦胸。

君臣二人對話。

令狐奉三言兩語,把召他來的緣故道出,然後說道:“事情就是這樣。張渾推聾作啞,遲遲不肯表態;宋閎、氾寬又與他一個鼻孔出氣。千里,你說底下該怎麼整治他好?”

唐艾思維敏捷,小作思忖,即有辦法。

他說道:“此事不難。”

“你有何良策?”

“宋內史今日或明天,必有回稟的上書,大王收到後,可以按下,不作答覆,從而逼迫張大農表態,……。”

令狐奉打斷他,說道:“你說的這個辦法,孤也想到了。張金父子在獄裡被打得半死不活,張渾都不肯上書與孤,給張金求情。孤便是壓住宋閎的稟書,只怕張渾這厚臉皮的,也會只當不知。”忽然想起一詞,罵道,“他孃的,‘渾若無事’,這老傢伙名之無愧。”

張金父子的這個案子,確如氾寬、宋閎所說,並無證據顯示張渾牽涉其中。

要想借此案,打擊張渾爲首的張家,唯一的辦法,就是以張金父子爲質,強迫張渾表態。

只要張渾表態,下邊的事情就好辦了。

但若是張渾執意不作聲,一直不表態的話,那麼,在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張渾怎麼說也是三卿之一,考慮到朝野的輿論,令狐奉就沒有藉口動他。

對張金父子動刑、令宋閎對此案擬議,令狐奉的這兩個舉動,其意都是在逼張渾開口。

然而張渾爲了家族的整體利益,硬是忍住心痛,任由令狐奉折磨張金父子,到現在一語不發。

這就好比老鼠咬烏龜,搞得令狐奉無從下手了。

唐艾說道:“臣聞張金父子在獄中,張道將供說,勾結胡酋的事情是他僞託張金之名,盜用張金的印章,揹着張金做下的,與張金無關,求代父死。可謂孝矣。”

令狐奉語氣不善,問道:“你是在誇他麼?”

唐艾連忙撇清,說道:“張金父子陰結胡酋,律犯大逆,罪該萬死,便是稍許子孝,比之大過,亦不足提,哪裡值得臣誇?臣想說的是,大王似可從中入手,再逼張渾。”

“如何入手?”

“大王可下旨一道,褒讚張道將求代父死,孝比古賢,以爲此由,盛譽張大農,說他教族有方,堪可爲人師表,拜他王國傅。”

“以此爲由,拜張渾王國傅?”令狐奉拍打大腿,笑道,“千里,卿此策妙也。”

張道將代父攬罪,卻說與張渾有何關係?說來像是沒有關係。可張渾是張道將的從父,且是張家的族長,用此爲託辭,誇獎他把張家的門風、把兄弟子侄教育得好,又好像說的過去。

似是似非之間,戴的大帽子又是孝道,料即宋閎、氾寬,對此也無話可說。

唐艾身著官服,意氣仍然風流,得了令狐奉的誇獎,很有點寵辱不驚,習慣性地搖了搖手,才記起沒拿羽扇。

令狐奉抓起案上的兩張奏書,扔給他,笑道:“姑且搖之。”

唐艾俯身撿起,搖了兩搖,說道:“王國傅,榮銜虛職,臣料張大農定不願爲,臣就不信他還能沉得住氣,十之八九他會上書請辭。他只要開口,事情就好辦了,大王便可順水推舟,調他別職。”頓了下,又道,“倘若萬一,他真還能沉得住氣,也無妨,便拜他此職。”

王國傅、王國友、王國文學三個官職,位置很高,但都沒什麼實權,是虛榮之職。

張渾絕對是不樂意去幹的。他只要上書,令狐奉就抓住了主動,後續的動作便可使出。他如還能沉得住氣,反正王國傅沒有實權,就給他去做。

此策,無論張渾如何反應,令狐奉都穩賺不賠,也難怪他高興得大讚唐艾了。

令狐奉太瞭解張渾這等士族顯貴的心理了,說道:“不是十之八九,這老東西鐵定會上書請辭。千里,你說我改任他個什麼別職最好?”

唐艾胸有成竹,說道:“柔然近年頗掠隴西,西域與我國的通道時有阻隔。張大農掌國庫久矣,熟悉西域;敦煌太守,使護西域商道一職,臣以爲,舍張大農其誰哉?”

令狐奉拊掌笑贊:“妙也,妙也。”

令狐氏主隴,收攬到的頭一批隴地士族便是敦煌的麴、宋等姓。以麴、宋爲代表的敦煌士族,和以陳蓀、孫衍祖輩爲代表的安定士族,實是令狐氏在定西國統治基礎的兩大支柱。把張渾放到敦煌去,郡縣佐僚都是宋、麴等家的人,他在那裡的日子不被架空,也不會好過。

商議定下,令狐奉傳下令去,命即寫給張渾的令旨,待明日發出。

唐艾把那兩張奏書還給令狐奉,瞥見了奏書上的一句“酒泉胡並無反事,臣邇貪功勳財貨,擅自興兵,及其還日,繳獲之物,百車運輸,悉納己有”,心中一動,想道:“‘酒泉胡’?前日聽說莘鷹揚兵入酒泉,盡破酒泉胡部,致使氾酒泉大怒。這道奏書,是氾酒泉寫的麼?”

他與莘邇連認識都算不上,也就這麼想了一想,將奏書交還後,見令狐奉沒有別的事了,識趣地拜辭出去。

唐艾看到的這封奏書,確是氾丹寫的。

氾丹在莘邇那裡吃了憋,當然要找回場子,一道彈劾莘邇的奏書那是必不可少的。

令狐奉將此道奏書丟到案上,看外頭天色還早,起意回賓遐觀再玩上一玩,落目到案上的奏書堆,心道:“今天送來的上書我還沒有看。政務不可荒廢。看完了再去玩樂!”

翻了翻今天新送來的幾道奏書。

發現一道是莘邇寫的,一道是賈珍寫的。

先不看莘邇的,令狐奉興致勃勃地拿起賈珍的,心道:“不知小賈這次又會說些什麼?”

展開觀瞧,洋洋灑灑千餘字。

令狐奉一目十行,看了個大概,看完,心道:“他這道奏書雖還是找阿瓜的不是,還算有言之有物。”

賈珍日夜想要報仇,自任職牧府以來,憑藉職務之便,廣泛蒐集建康的消息,三天兩頭便上書一道,各種地挑莘邇毛病。

從“被府吏輕慢,不能服衆”、“出雜項錢,購牛、種與民,釣名幹譽,市恩百姓”到“府吏採風,建康議論,邇唯務案牘,無有美政,德不配位,《易》雲‘位不當也’”,等等種種。

令狐奉一般都是看過一笑,只當個樂子,但賈珍的這一道奏書,卻是引起了他的注意。

在此道奏書中,賈珍大力抨擊建康郡由張金牽頭的聚邑籌錢,欲鑿窟造佛像之事,言此耗費民財;指責莘邇身爲郡守,對之不加制止,大大的失職。

令狐奉沉吟片刻,提筆給莘邇寫了一道令旨,寫道:“道智那和尚說他由夢中得授菩薩戒,焉知這不是他與西域番僧的一唱一和?弄神弄鬼,招搖撞騙。他先在王都奔走,要孤出錢,老子教訓了上書的那羣蠢貨一頓。這和尚竄回建康,又糊弄百姓,你怎麼聽之任之?”

寫好,不急着叫送去建康,打開莘邇的奏書,看是什麼內容。

較以賈珍的賣弄詞藻,廢話連篇,莘邇的文字簡潔明瞭,深合令狐奉的喜好。

莘邇的此奏便是他以張妻賢惠、張龜忠義爲由,爲張龜求情的那道。

語句不多,短短十餘句,寫得充滿感情。

令狐奉無動於衷,搖頭說道:“阿瓜癡也!這點無用的東西,就感動他了?”心道,“收胡之策,他在建康辦得不錯,按說我可允他此請,也算酬功。只是,要想逼張渾低頭,張金父子就不能殺。案子辦到了我的手裡,終有個人頭纔好交代。張龜不殺不行。”

在方纔的那道令旨上,他補寫了兩句:“張龜饒不得。我新得了兩個西域美人,分你一個。”

命內宦將此令旨封好,即發去建康。

又看完了餘下的那幾道奏書,該批示的分別批示,不對心意的丟到一邊不理。

政務處理完畢,令狐奉披衣而出,轉返賓遐觀,玩樂到入夜,命駕回靈鈞臺。

因了近日思做的一件事情,令狐奉這些時一改常態,每天都要去趟左氏宮中。

今日不例外,到了寢宮,先去左氏宮中。

左氏盛裝迎接。

令狐奉抱了兒子令狐樂在懷,與左氏閒聊。

說不幾句,聊起了賈珍和莘邇的上書。

令狐奉笑道:“小賈記仇,天天盯着阿瓜不放,也是有趣。說來當日在澤邊,真是多虧了阿瓜此謀,小賈此身,熬過了前頭,我才能翻雲覆雨!”假惺惺地嘆道,“兩個功臣,小賈卻怎不能與阿瓜交好?”

左氏心道:“賈珍這事,阿瓜是對不住他,但回到谷陰之後,阿瓜登門賠禮,他拒不相見;現下又朝夕進言,總尋阿瓜的錯處。唉。”

賈珍在朝,莘邇在外,地方官遠離中樞,比不上朝中官近臨天顏,先天地就處在劣勢。

左氏有點爲莘邇擔憂。

令狐奉又道:“阿瓜早年作我侍郎時,便常犯呆病,今出任郡守,不意毫無長進!”說了他爲張龜求情的事情。

左氏聽得入迷,深深地被張妻與張龜的感情打動,一雙黑葡萄似的眼睛濛濛地籠上了霧水,偷偷擦去,心道,“阿瓜如無呆病,我子恐不得活。”問道,“大王打算怎麼處分張龜?”

“殺了。”

左氏柳眉微蹙,心道:“男子有義、女子賢惠,這樣的一對夫妻,如果拆散,太叫人傷心。阿瓜重情,我得幫他一幫。”輕啓紅脣,說道,“妾身淺見,殺之不如恕之。”

“哦?”

“妾少年讀書,覽前代的孫妻徐氏故事,每慕其節義。徐氏之名,傳頌至今。張妻爲夫鳴冤,其行類近徐氏。蓋將之妻,潔而好義,狄戎之君,尚且賢之,大王難道還不如戎君麼?何不赦免張龜,成全他們夫妻,以作佳話,與徐氏並美;大王亦可以此表彰節義,敦化萬民。”

“徐氏故事”是成、唐之際的一段故事。

成、唐之際,成將孫荇爲部將楊洪所害。楊洪強佔孫荇的妾婢,又圖佔孫妻徐氏。徐氏佯應之,潛結孫荇舊部,得死士二十餘人,於成親日誅殺了楊洪,爲夫報仇。

“蓋將之妻”是西周時的一個故事。

諸侯國中,有一國名叫蓋國,被戎人攻破,國君被殺。戎君下令,蓋國人敢有自殺殉國君者,妻、子盡誅。蓋國部隊的偏將自殺,後被救活,聽了此令,憐惜妻、子,就放棄了自殺的念頭,回到家裡。誰知他妻卻責備他,說主辱臣死,你今不死,“可謂義乎”?我不能與你受恥而生。於是其妻先自殺而死,蓋將隨之也自殺死掉。戎君知道了後,以爲賢,祠以太牢,以將禮埋葬了蓋將,又賜其弟金百鎰,拜爲卿。

這兩段故事都是前代奇女子之事。

左氏出嫁前,每讀徐氏故事就不禁激動地握住拳頭,敬佩徐氏的勇氣;每讀蓋將之妻的故事,則爲之伏案垂泣,可憐他們夫妻一對忠義,卻國破身死。

今聞張龜夫妻事,她也是爲了阿瓜,也是爲了自己,很想救下張龜,以補少年讀書時對蓋將夫妻俱亡、徐氏與夫永別的遺憾。

令狐奉躊躇了會兒,心中盤算,想道:“‘表彰節義’,說得在理。”又想道,“來日我要做的那事,還得她主動肯願爲上,不然沒準兒會鬧得不好看。她往日也沒求過我什麼,我便允了她罷。”當下笑道,“徐氏、蓋妻誠然節義,王后亦賢。後如此賢,我豈可不從命之?”

左氏喜道:“大王答應赦免張龜了麼?”

“免了!”

左氏滿懷欣喜,感到自己辦了一件好事,想起莘邇,心道:“阿瓜聞訊,會不會也很開心?”

……

求收藏,求推薦;感謝大佬們的打賞。

第三十四章 五日朔方下 殺一無名卒第九章 青雀得蒲寵 賈珍與寶絕第十三章 失魂阿利羅 安心王太后第六十章 氾寬坐收利 莘邇一言怒第十章 氾公真大謀 沉渣俱泛起第三十九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下)第二十三章 麴向分撫討 阿瓜片言決第二十九章 常哥悄然婚 孤塗報急訊第十六章 富貴不相忘 球營嚴且整第六十七章 兵分主與偏 湖陸送棉衣第六十章 佳人難再求 長路漫漫險第二十九章 自強然後立 禿髮雄北山第四十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八)第三十七章 有球心亦安 左氏送臥具第四十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上)第十九章 入宮知天威 少年漸成人第一章 侃侃析時局 竊竊覬神器第二十三章 莘邇情仁厚 蒲茂降尊號第十六章 連環虛聲勢 蒲茂意決矣第三十章 勃野叱亢泥 割臂爲誓約第三十五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三)第二十五章 不可亂正統 遺策滅賀渾第四十九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四)第三十九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七)第二十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中)第八章 季和將其計 宴荔父子議第六章 黃榮獻毒策 宋翩索厚賞第三十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六)第十八章 草繪說兵法 丈夫五鼎烹第四十三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下)第五十四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五)第二章 聲東而擊西 那就讓他來第三章 莘左感伶仃 肉食一丘貉第三十七章 張金父子免 長齡伉儷情第五章 人頭作酒器 太馬無敵名第四十五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三)第六十章 入宮稟五事 朝會上諸策第五十四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五)第五章 人頭作酒器 太馬無敵名第二十四章 患難苦雙鴛 勒胡迎都督第二十四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六)第二章 西海遲方至 酒泉候未來第三章 莘左感伶仃 肉食一丘貉第十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四)第二十七章 甲騎向無前 三軍喚吾虎第十六章 風流傅耳食 肥己曹睚眥第四章 擢遷左長史 忠臣唯阿瓜第五十五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桓營(下)第三十二章 氾賈交書劾 左氏憐張妻第四十六章 輪戍練兵法 令狐喜事爽第三十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六)第五十二章 無雙麴鳴宗 止啼溫石蘭第五十六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四)第十八章 府兵除舊弊 可聞京師謠第十章 元光非池物 景桓再獻策第四十八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三)第十七章 阿蜍倉皇跳 田舍奴驕狂第十章 元光非池物 景桓再獻策第十章 元光非池物 景桓再獻策第四十三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下)第九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三)第一章 梟豺無親情 救子母感恩第六十章 入宮稟五事 朝會上諸策第十四章 言慰悲慘將 心憂酒泉胡第十四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中)第五十四章 擔責解仇怨 元光探敵情第十二章 平羅忠孝愚 元光計高明第五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中)第十四章 照瓢描葫蘆 覓得一策來第二十九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五)第八章 結姻升身價 求賢引變動第十四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中)第十九章 大力耿直人 進退定軍令第四十三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四)第五十六章 麴碩迎將軍 完成先王願第三十章 張韶有些謀 莘公雄傑也第十五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下)第四十八章 來蘇繞劍閣 朝食成都下第三十五章 黃奴氣勢雄 確乎家雀耳第三十三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下)第十四章 沙海等閒度 鮮卑直真郎第二十三章 麴向分撫討 阿瓜片言決第十五章 鐵弗狡詐徒 拓跋也曾強第三十一章 有錢始做人 好大的猴膽第六十章 氾寬坐收利 莘邇一言怒第九章 果然是肥差 焉爲短視徒第三十五章 勃野感君恩 元光生畏懼第十五章 打通士庶塹 挽袖振夫綱第四章 魏鹹萬里侯 可呼你字乎第二十一章 俠風非我願 人言不爲下第五十二章 無雙麴鳴宗 止啼溫石蘭第三十二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八)第二十四章 碧鵝黃榮恨 明公重舊情第四十五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上)第五十四章 三議安西域 朝中爭沙州第三十七章 阿瓜國事重 大王已少年第二十二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上)第三十四章 氾寬權傾朝 宋方入獄中第四十六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