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8 若無心動清聽

588、若無心,動清聽

成天樂問道:“我們走的是哪一道門戶?”

史天一答道:“是通往法柱峰的,那裡是正一門弟子平日居住修行之地。

成天樂:“爲什麼不走各派同道出入的門戶呢?我們也不是正一門弟子啊。”

史天一:“我昨天打招呼的時候,人家就是這麼安排的,說是有前輩想見成總您,先上法柱峰比較方便。”

說話間沿着湖邊的公路又開了一段距離,來到一個鎮子,史天一尋了路邊的一處樹蔭將車停好,幾人下車步行走向野外的湖畔。湖畔旁有成片的農田,離湖岸不遠的淺水中還插着不少竹竿圍着網,那是本地搞養殖的農戶承包的湖面。再往遠處望去,碧波盪漾中有幾艘漁船出沒。

他們走過一片起伏的山丘,穿過了一片茂盛的竹林,這裡很僻靜,竹子一直生長到水邊,近處的水面上也漂落了不少竹葉。那漂盪的竹葉間停着一艘竹筏,竹筏上站着一位眉清目秀的青衣道人,大老遠就稽首行禮道:“是成總與史天一、姜璋二位道友到了嗎?正一門弟子履世有禮了,已在此恭候多時!”

成天樂趕緊迎上前去道:“履世道友,不好意思,讓您久等了!”

履世答道:“山中修行不知歲月,在這青漪湖畔賞翠竹倒影、聽撫岸波聲,等幾天幾夜也不會覺得久的。……幾位道友,請登筏吧。”

幾人登上竹筏,此筏無篙無槳,履世轉身間它就飄然駛離了岸邊向着湖中行去。初次見面,他們在竹筏上又寒暄了一番互道久仰。履世倒真是久仰成天樂的大名,但成天樂就從來沒有聽說過履世的名字。這種時候身邊有個引薦的嚮導就非常重要了,若要履世去做自我介紹,提到某些事情難免有自我吹噓的嫌疑。

成天樂曾見過澤仁的弟子履謙。據史天一介紹,這位履世道長是澤名真人的弟子,而澤名的師父就是正一門三大劍仙之一的和光真人。和光前輩是正一門鎮守山門的太上長老。長年在山中清修很少行走塵世,所以並沒有和鋒、和曦前輩那麼多交遊,彷彿聲名不顯,但修爲極高已有出神入化之能。

這位履世道長,與履謙一樣也曾經在崑崙修行界很露臉。二十六年前的各派修士齊聚的正一三山會上,那高臺中央正一門前任掌門守正真人的座位後面,有兩位小道童一人捧金拂塵、另一人捧玉淨瓶。當時捧金拂塵的是履謙。捧玉淨瓶的就是履世,這可是了不得的大福緣啊!

正一門的履字輩弟子成天樂迄今爲止先後只見過兩位。沒想到就是他們倆。其實這也不能算是巧合,上次派履謙去蘇州,這次派履世出山迎接,都是門中長輩特意安排的,挑的就是這二位。首先要見成天樂的就是和光前輩,他特意命履世前來引路。

聽史天一又提起當年之事,履世說道:“那年我只有五歲,尚且懵懂,長輩讓我上臺捧玉淨瓶。我就是老老實實站着而已。……史道友莫要總不忘拿我與履謙師兄相提並論,沒這個必要。”

履謙的三十六洞天丹道已修至第二十九洞天‘換骨洞天’,已有脫胎換骨成就,爲正一門新一代弟子中的第一人。他自幼在山中修行,曾得到太師父守正真人的親自指點,十六歲丹道入門,修爲精進神速。資質、悟性、性情皆出類拔萃,修爲遠高於同輩。

履謙與履世今年都恰好三十出頭,他們倆也是正一門履字輩中年紀最長的,如今很多履字輩的弟子還不到二十歲呢。履謙已有脫胎換骨修爲,晚輩弟子中只此一人,正一門其他的同輩們目前尚無人度過真空境呢。

而履世的修爲尚在三十六洞天丹道中的第二十二洞天“御形洞天”。離破妄大成只有一步之遙,這在同門中不算精進很快但也不算很慢,屬於很正常的情況。只能說履謙太出色了,不僅是本人苗子好,而且長輩教的也好,所遇各種機緣也巧。

其實像正一門這種有千年底蘊的崑崙第一大派,師弟傳承並不講究入門之初修爲精進能有多快。三十六洞天丹道注重根基,境界順其自然。自古以來歷代金丹大成者,破妄大成的年紀大部分都在三十歲左右,這也是一個人閱歷見知積累、身心基本完全成熟的時候。

三十六洞天丹道不強求精進神速,但對於世間大部分修士而言,若人過中年仍不能大成,尤其是到了五旬之後,這一世到達大成境界的希望就很渺茫了。因爲這說明了一件事,其人所能取得的修爲成就恐怕只能如此,強求不得。

身心早已成熟,精氣神也過了鼎盛巔峰,修煉基本上很難再突破瓶頸了。化妄之法其實並無年歲之限,哪怕修煉到一百歲,可能還會踏入妄境之門,但在這種情況下破妄的希望很渺茫。一方面是因爲身心狀態難有太大的轉變,另一方面妄境中可能度過的歲月更漫長,其人壽元恐怕也不足了。

但也有例外的情況,比如所修法訣本有缺陷的、福緣不足總是運氣不佳的、缺乏正傳指引的、心性有偏某些關竅始終沒悟透的。一旦得到了真正的指引或大徹大悟般的點化、或者人生遭受了重大的轉折、又或者體會到某種不可思議的玄妙,也有可能在中年之後破妄大成,比如青城劍派的老掌門邢度則。

這些談的當然都是人間修士,至於妖修不能以同等的壽元相較,可有些情況也是類似的。比如很多妖修遇到成天樂、得入萬變宗受其指引,就是大福緣之轉折。

而履謙又是另一種情況,正一門雖不強求弟子精進神速,但如此修爲高超出類拔萃,也堪稱這一代弟子中的天縱之才,同門想妒忌都妒忌不來。所以他的法號中有個“謙”字,師父就是要提醒他——莫以此傲視同門,要謙和自然。

如今履謙被派到淝水知味樓當經理,那可不是一家普通的酒樓,打雜跑堂的都是崑崙各派的出色弟子。在那裡掛職當個象徵性的領導,學的可不僅是企業管理啊。而是爲將來領袖天下宗門做準備,就是被當成正一門下一代掌門來培養的。

史天一清楚這兩位道長的情況,見了面總是忍不住提起當年正一三山會上的事情。其實潛意識中他是在感慨自己,那履謙已突破脫胎換骨之境,履世卻尚未破妄大成,就如他前天看見成天樂,想起當年與成總修爲差不多。而成天樂如今已突破真空之境創立萬變宗。

而履世則告訴史天一不必總提起這茬,也是在委婉的提醒。不要在心裡做這種比較。履謙的修爲就是履謙的修爲,他應讚譽卻並不羨慕攀比。

成天樂聞言悄然給史天一發了一道神念:“史道友,你是不是經常在履世面前提當年正一三山會的事情?”

史天一悄然點了點頭。成天樂接着以神念道:“你在人前誇獎他們那段的經歷不凡,但你心中可曾感嘆履謙修爲精進如此之快,而履世卻至今未能金丹大成呢?”

史天微微一怔,然後又默默點了點頭。成天樂仍然以神念道:“連人家履世本人都不會這麼想,你何必每每在心中替他想這些呢?雖話未出口,但人家早就清楚你的心思了,卻又不好勸你。你心中有自代履世之意。然後又與履謙相比,這沒有必要。”

這些都是史天一內心深處的感慨,並沒有說出來過,他只是每每提起履世當年與履謙在正一三山會上同場登臺,並沒有提到今日之修爲。可他總是不忘提這茬,心裡想的就是這種比較,自己卻沒意識到。今日在竹筏上。履世終於當面點破,接着成天樂則說的更透。

其實史天一比成天樂小几歲,今年只有二十八。史天一爲什麼不想想履世如此經歷、年紀又比他大,如今不也是沒有破妄大成嗎?

史天一似有所悟,默默無語陷入沉思。履世也沒有再說話,一襲青衣在風中飄蕩。腳下的竹排分開波浪向蔚藍的大湖深處飄然行去。陽光灑在水面上,遠方有漁歌隱隱,天地之間一片安詳悠怡,從遠處望去,這竹筏以及筏上的四人是一幅極有意境的動態畫面。

成天樂背手看着被竹筏分開的流水,蕩起的波紋遠遠散開,又和湖面上的浪痕疊加、碰撞、漸漸的消散。充滿了天地靈息的韻味。所謂天地靈息不僅僅是雄渾險峻的威壓,也有着溫柔默默的盪漾,成天樂彷彿看出神了,而竹筏上的幾人彷彿也都在出神。

成天樂在低頭看水,看着看着卻突然愣住了,因爲水面忽無波。竹筏在湖中走,雖無槳無楫卻是受御形法力推動,總是會帶起細碎的浪花和波痕的,可就這麼莫名其妙的一瞬間,湖面卻變得平滑如鏡,竹筏悄無聲息的滑行而過卻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成天樂一怔,以爲自己看錯了,眼皮一眨又看見了浪花,再一擡頭,前方出現了一座巍峨的高山。可以肯定方纔遠眺的時候,湖中絕對沒有這座山。此刻他不得不嘆,原來正一三山的這道門戶是在湖中,剛纔不知不覺間就穿了過來,竟不知那洞天結界是如何打開的,看來履世身上應帶着正一門弟子特殊的感應法器。

巍峨青山有千米之高,撲面而來擋住了左右及後方的視線,看不表這洞天福地的全貌。成天樂的反應尚且如此,後面的姜璋忍不住發出了一聲驚呼。站在前面的履世微笑道:“成總、姜道友,前面就是正一三山之一的法柱峰。”

竹筏拂開輕波靠岸,這裡也是一片竹林,景緻和來時的湖岸邊幾乎一樣,假如恍惚不察,恐怕還以爲又回到了原地。林間有一條兩人多寬的小徑,落滿了枯黃的竹葉踩在上面沙沙作響。出了竹林有一條石板路,前方有一個石牌坊,坊楣上寫着“法柱峰”三字,旁邊還留有落款——徐妖王勝治。

再看兩邊石柱上刻着一幅對聯:“雲水若無心,出人間爲雨露;泉石動清聽,入崑崙化山河”,也是同一人手筆。

有四名青衣道童站在石坊前,向衆人稽首道:“是姑蘇萬變宗成總到了嗎?和光師祖正在題心壁等候。”

成天樂趕緊回禮:“實在不好意思,有勞諸位了,怎麼能讓前輩等我呢!”

履世微笑道:“他們不是在迎候成總,就是在此值守。而無論成總來與不來,和光師祖今日也會在題心壁持筆書崖。”

穿過石坊沿蜿蜒的石板小徑登山而上,成天樂忍不住問道:“方纔我看那石坊上的題字落款,怎麼是一位妖王?”

履世答道:“當年祖師鑿建正一三山時,得各路仙家相助,那石坊自千年前就一直在那裡。我也曾問過師尊同樣的問題,師尊也不清楚,便去問師祖。”

成天樂:“那你師祖是怎麼回答的呢?”

履世:“成總,您叫天樂,別人也可以取號妖王。”

成天樂愣了愣:“這不是和光前輩的原話吧?”

履世:“當然不是了,我師祖當年怎麼會知道成總您會來呢?他只是告訴師父,假如再有人問,就這麼回答便是。”

繼續往上走,成天樂突然以神念問史天一道:“史道友,你可知履世之師澤名真人,是何時修爲大成的?”

史天一不好當着履世的面回答這種問題,只得悄悄用手指比劃,答案是四十五歲。成天樂沒有再問什麼,史天一卻很納悶,不清楚成總爲何突然要問這個?過了一會兒他好像又想明白了,神情變得釋然。其實成天樂表達的含義很複雜,涉及了好幾個問題,夠史天一琢磨一陣子的。

法柱峰從遠處看是一座高山,身在山中卻看不清它的全貌。這條小路蜿蜒而上,給人感覺這座山是分層次的,每到一個拐彎處便有一條岔路延伸而開,通向一片山林掩映中的樓閣房舍,看得卻不是十分真切。

504 定地氣以術入道471 妙空行欲樂雙運道537 謝相救順水人情614 前驅豹後收獒494 用陽謀真付一炬505 走山川各顯神通964 自古滄桑求諸事人間正道在知行208 芳風舒粹水鄉毓靈江南地324 衆妙門萬變紛繁有其宗215 顛南倒北敗門風不是東西952 逢人謀佞生何趣歹算用盡自殞身966 入陣胸有破敵策渾然無視醜跳梁501 自清明混沌一竅454 嘆三秋寫秀川以賦725 飛舟何渡有心之人356 捉妖師三字駭退兇徒963 菩提法身催不動江湖門檻自投來173 湖心波動秋風吹袂亦生憂186 見賢思齊齊賢門徑檻難尋368 入洞天豔羨仙家桃園446 樹威聲坦蕩上天梯正文943萬里山川已踏破功夫用盡偶得來913 見知身心平常事妖異風邪總趁虛057 面壁枯坐動魄細無聲564 劈天器秩序之刃416 路指仙與人孰樂樂正文946有來處因能證我由所遇成以爲人555 非貪吝見好便收383 朝天拜享傳承謝前人706 畢方一怒陣斬妖王正文934成天樂再赴海外燕無歡整頓宗門573 神丹會終揚眉456 星河燦觀仙遊聖燈288 虯野枝聞鹿鳴化刺迎賓420 高簪髻道人便如是972 成於樂天心神用聞簫韶道法自然041 對鏡知形生來焉識我624 千年傳今日始349 玄童子衛蕊默書詩華068 三國演義誰得利居中669 有備無患料敵從寬591 山中客世間人498 恃藝高引狼入山068 三國演義誰得利居中568 人之初無中有736 同乘魚龍混坐處即人煙783 萬箭山中伏毫髮不傷身716 真情入轂假意禪機454 嘆三秋寫秀川以賦正文918設門檻無心插柳事反常另有所539 言入境無師自通073 隔空對弈養兵恨用時831 風平胸中雲蕩揮灑劍氣華光125 巧舌冠冕難掩獠牙青面338 有緣人飄然去留名成438 吞苦楚他人嫁衣裳388 若無心動清聽656 慎之珍之恭謹其事754 題壁點前事拱手答相識134 不妨狂狷行不掩有不爲538 失所望寄願非人733 來路多崎阻風光在襟懷859 崑崙盡人皆知驚門之主唯惑169 洞天福地煙徑姑蘇深巷裡624 千年傳今日始608 妖蛾子撲騰歡109 江山易改非棒喝難移習789 見零圭斷壁拂人間塵土210 福祿高門岸達風光藏魅祟368 入洞天豔羨仙家桃園812 妖魔惡跡已彰庇者同爲一黨694 能者多勞勞者多福227 有物渾成無名玄牝造化生286 莫須有懷惡意羅網糾結556 幻豹爪羚羊撞角678 常善救物故無棄物849 攔關褚郎有義倚門翠蘭盼人056 換身一變問變者何人256 知足樂物盡其用人因才503 聽龍吟一劍飛血871 天算玄之又玄太上忘情不言572 志道合功在望188 一見鍾情吳儂軟語沈翠蘭337 出妖孽仗道術殘衆生799 引指登天徑神器勿驚塵449 思無邪謗譽談妖宗718 身隨三寶有備無患357 竹葉飛撥動心絃一聲538 失所望寄願非人128 其人懵懂深意諳蘊隨行371 心無騖望遍野寒針翠426 語含羞靦腆萌情時289 徒奈何身在劫引狼入室768 唯其獨滋味何必在斯鄉正文925登天山徑雪初落步步從容野興多776 一卷洞天器盡收十萬妖871 天算玄之又玄太上忘情不言582 妙自知樂其中453 峰千柱藏仙山於壑536 朋遠來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