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東風入律

“誒唷……”

“怎麼了怎麼了?哪裡疼?”

“張御醫!”

五月,當嗚呼聲在一個數百里大湖泊畔的綠柳莊園內響起,着急忙慌的女聲也跟着響起。

昆明醫院,一個佔地數千畝的三司級醫院,它有內外科醫生六百餘名,學生三千餘名,既是學校,也是醫院。

隨着大明對物理、化學、生物的不斷髮展和研究,生命科學與醫學也步入了科學發展的軌道。

這其中,解剖學讓醫生對人體器官有了正確認識,而顯微鏡的發現和使用讓醫生認識了細胞,細菌的發現則是讓醫生了解了天花、霍亂、鼠疫、結核、炭疽這些世紀大病的病理和預防方法。

昆明與交趾兩大西南醫院,主要是研究高原心腦血管疾病、瘧疾等雨林和高原類高發病。

正因如此,當三高的朱高熾入住昆明醫院,當地醫生很快就診斷出了朱高熾的病因。

“沒事,應該是肥胖引起的痛風,和主要病因無關,只需要把腳固定別碰它就行,現在主要注意控制飲食,尤其是糖分不能攝入太多。”

一座清幽小院內,五旬的一名御醫只是隨意看了看朱高熾的情況,便判定了他疼痛的原因。

判定的同時,他也不免有些頭痛道:“殿下這三高引起的併發症太多,糖尿病是主因,另外還有痛風和其它心、肺、腎疾病。”

“雖說陛下已經讓太子殿下攜帶京中御醫前來,但……”

張御醫搖了搖頭,這讓旁邊的張氏和朱瞻基臉色一變。

母子二人心中忐忑且絕望,而朱高熾躺在病牀上,臉上發紅且油脂旺盛,喘着粗氣。

在他旁邊放着一個個充滿氣體的豬膀胱,而這裡面則是裝着純淨的氧氣。

氧氣的製造和提取並不困難,這項歐洲人在十八世紀就研究出來的技術,大明早已在太學的研究中所得到,只是費用昂貴且手段單一罷了。

一個個豬膀胱看似便宜,但連帶裡面裝着的氧氣,每個都價值上百文。

若是用來呼吸,也不過十幾個呼吸就能消耗一個,平民根本消耗不起。

當然,朱高熾沒有這種煩惱,只要他感覺呼吸困難,旁邊護理的兩名實習醫生就會爲他戳穿一個豬膀胱,用橡膠製成的醫療管輸送到他的鼻腔中。

見到他呼吸困難,兩名實習醫生當即爲他供應了一個豬膀胱,而這裡放置的豬膀胱起碼能讓朱高熾兩刻鐘內呼吸順暢,至於其它的氧氣膀胱則是還在製作中。

“這氧氣能不能備多一點,我看着他呼吸難受。”

張氏聲音帶着哭腔,張御醫聞言慚愧道:“氧化汞取氧速度快不了,不過請王妃放心,殿下的氧氣絕不會中斷。”

“那就行。”張氏抹了抹眼淚,朱高熾居然還有興趣打趣道:

“唉,我看吶,我估計就要交代在今年了……”

“呸!別說不吉利的話。”張氏連忙啐了一口,朱瞻基也頗爲無奈。

他沒想到老頭剛經歷了生死,居然還有心情開這種玩笑。

“不說也沒用啊,張御醫都說藥石難醫,只能控制,我不是死在病牀上,估計就是死在路上。”

朱高熾呼吸順暢了不少,調侃道:“要我說還不如死在府上,也方便埋葬。”

“對了,瞻基你讓人給我修陵墓沒,趕緊開始修吧,別我死了還得停棺幾年,指不定都發臭了才下葬。”

“爹,您少說兩句吧。”朱瞻基無奈嘆氣,朱高熾則是嘖嘖幾聲。

“你們看看你們,愁眉苦臉的模樣,怎麼感覺像是你們快走了啊?”

“唉……我這都活了五十歲了,也值當了,你沒看看你那幾個爺爺,活過五十的都沒幾個。”

朱高熾這話也沒說錯,朱元璋二十六子,如今還活着的只有七個了,其中活過五十歲的只有十個。

這麼看來,他如果真的以五十歲的年紀去世,那也算得上“高壽”了。

“你不與好的比,只顧着與差的比,沒良心的。”

張氏哭哭啼啼的叫罵,朱高熾見狀也不反駁,只是擺出一副無所謂的姿態。

瞧他這模樣,張氏恨鐵不成鋼,而張御醫則是作揖道:

“殿下,您的病情已經趨於穩定,但後續的情況還是得看後續。”

“既然您的病情已經穩定,那臣先讓人奏報陛下了。”

“奏報陛下吧。”朱高熾點頭道:“另外讓太子殿下也不用來了,跑來跑去也挺折騰的。”

“是……”張御醫見狀退出了小院,連忙讓人將消息發往北京。

待消息送達北京的時候,卻已經是五月末梢了。

朱高煦看着張御醫所寫的奏疏,眉頭緊皺的同時將奏疏遞給了身旁的亦失哈:“現在可以把消息告訴我爹了,連同奏疏一同。”

“陛下,那殿下那邊……”亦失哈詢問,朱高煦則是頷首道:

“讓他去看看吧,剛好也可以看看西南現在情況如何。”

朱高煦如此說着,亦失哈也開口道:“太上皇那邊也快從南京回來了,是等從南京回來告訴,還是現在就告訴?”

亦失哈擔心朱棣得知大兒子的情況,着急之下前往西南。

“現在就說吧,我爹不會不知輕重的。”

朱高煦還是比較放心老頭子的,儘管老頭子在北征的事情上比較着急,但在其他事情上,老頭子還是識大體的。

以他現在的情況前往西南,即便有抗瘧粉,但也不好說是不是百分百安全。

況且雲貴高原是心腦疾病高發地,朱棣這年紀過去確實不太好,現在的醫療手段面對腦梗和心梗等疾病可以說毫無辦法,朱棣不會冒這個風險。

這般想着,朱高煦也稍微舒緩了一口氣的靠在椅子上。

老大沒事是最好的,但就老大的病症來說,在這個時代無疑是絕症。

興許真的如奏疏一般,老大也就是這幾年的事情了。

“陛下,工部尚書黃福有事啓奏。”

“宣”

殿外響起唱禮聲,朱高煦下意識准奏,片刻後黃福便走入偏殿內作揖道:

“陛下,江南鐵路從寧波到南京的路線已經制定,可以率先修建了。”

“既然可以修建,那就修建吧,另外通往吉林和定遼的鐵路如何?”

朱高煦詢問黃福,黃福頷首道:“回陛下,長吉鐵路隨時可以開工,定遼鐵路則是勘察了六百里路線,若是開工也可以,但就怕後續路線出現問題。”

“那就先開工長吉鐵路,這條鐵路修通後,我也找個機會回去看看。”

朱高煦這般說着,卻不想黃福聞言卻皺眉道:“陛下乃萬金之軀,隨意離開京城,這……”

“萬金之軀也是要喘口氣的。”朱高煦打斷了黃福的諫言,黃福聞言也不知道該怎麼迴應,只能嘆氣應下,隨後作揖離開了武英殿。

在他離開的同時,一名身材高大的官員也與他擦肩而過出現在了武英殿內。

他的出現讓正殿的徐碩等人側目注意,然而他只是作揖行禮,隨後走到了偏殿前作揖道:“請公公代爲通傳,殿閣大學士王驥回京述職。”

“王驥?”聽到這個名字,徐碩等人眼底露出詫異。

王驥居然回了北京,而且他們還沒有得到消息。

“陛下,殿閣大學士王驥回京述職。”

“宣!”

殿內,朱高煦的聲音作響,王驥也持着笏板走入偏殿內並五拜三叩道:

“臣王驥,參見陛下,陛下千秋萬歲……”

“場面話就不用說了,起來賜座。”

朱高煦威嚴的聲音響起,王驥也畢恭畢敬的起身,並坐在了兩名太監擡來的椅子上。

他擡頭看向了皇帝,不免有些詫異。

距離他上次見對方已經過去二十一年,他自己也從二十八歲變成了半百的老人。

他本以爲皇帝也是如此,只是當他看到對方時,實際四十八歲的朱高煦看上去卻只有三十多歲。

不過仔細想想,這位年輕時似乎就長得比較老成,比較耐老也正常。

“你出巡地方二十餘年,累功甚高,我本意是準備授伱爵位,但仔細想想又擔心令你太過引人注目,所以暫時擱置。”

朱高煦說出自己的想法,他想讓王驥以勳臣身份入閣,如此一來也算開了先例,日後便不會發生南明那種不讓勳臣入閣的事情。

“臣何德何能,陛下不必擔心微臣。”

王驥這次是真的受寵若驚了,大明朝文官獲爵的人並不多,整個永樂、洪熙朝也就一個孫鋮罷了。

雖然孫鋮能力不如廟堂之上的大部分人,但奈何孫鋮從吉林城就跟着皇帝,有軍功的同時獲爵倒也不奇怪。

自己雖然也有軍功,但交趾土人戰力並不強,只是比較難纏罷了,所以他也沒有覺得僅憑駐蹕交趾的功勞就能獲得爵位。

“殿閣有你,朕也能稍稍放心許多,爵位的事情你也不用妄自菲薄,朕說你可以,你自然就可以。”

朱高煦這般說着,同時也考校道:“你覺得,朝廷眼下的局面如何?”

“臣以爲,雖有皮蘚之患,但不成大礙。”

王驥如實彙報,不過他又補充道:“當然,這是指在陛下的治下。”

他的話算隱晦,卻也很容易聽出來,那就是沒有了朱高煦的存在,皮蘚之患就不一定僅僅是皮蘚之患了,而這也是朱高煦一直所擔心的。

如今的大明,毫無疑問是封建帝制的巔峰時期,而將封建帝制推上巔峰的不是別人,正是他本人。

正因如此,在以皇帝個人意志爲主的這個時期,他的決策決定了大明是在上升還是在下降。

大明的國力在洪熙年間無疑達到了一個巔峰,而國內矛盾也被朱高煦施展手段解決。

不管是南北百姓,又有誰會說當今不是盛世,當今天子不聖明?

這是值得誇讚的事情,也是值得擔憂的事情。

朱高煦已經四十八歲,沒人知道他還能在位多少年。一旦他去世,那現有的許多政策是否還能維持,新君的手段是否能如當下般威壓天下,這些都是不安定的因素。

王驥沒有與朱瞻壑直接交流溝通過,所以他並不知道作爲太子的朱瞻壑實際能力。

但在他看來,類似朱高煦這樣的人恐怕很難再出現了,即便後世之君再怎麼優秀,也很難超過他。

不管是誰即位,皇權都不可能保持當下的絕對控制力。

“讓你入閣,主要是因爲你在軍事上的見解頗深,而內閣不僅僅要處理政務,也要處理軍政。”

朱高煦瞥了一眼殿外,似乎看到了殿閣那四位大學士。

“他們算經濟賬是一把好手,但軍事就不太行了。”

“你入閣後,以你爲主,徐碩爲輔,關鍵的事情要據理力爭,朕永遠站在你的身後。”

朱高煦三言兩語便給予了王驥最大的支持,王驥聞言感動道:“臣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死就不用了,好好活着。”朱高煦輕笑,隨後看向亦失哈:

“帶他和徐碩交流交流,熟悉熟悉政務。”

“奴婢領命”亦失哈躬身作揖,王驥也作揖道:“臣告退。”

二人不多時便離開了偏殿,來到正殿開始交接工作。

王驥到來後,六軍都督府的奏疏都將由他和徐碩共同處理,而亦失哈也隱晦表示了王驥爲主,徐碩爲輔。

徐碩早就有這個準備,所以當事情到來時,他也並不顯慌亂,而是很直接承認了自己作爲王驥副手的身份。

在交代過後,亦失哈便轉身離開了此地。

在此期間,楊榮與楊溥則是一直隱晦觀察王驥。

王驥在江南處理的清流可不在少數,他們對王驥自然沒有好臉色。

不過王驥畢竟剛剛入閣,如果他們排擠王驥,那不免會讓皇帝心裡不高興,這多少有些得不償失。

江南鐵路還未建成,這段時間他們還是儘可能安分點比較好。

如此想着,他們也就沉浸在了理政的時間裡。

與此同時,遠在數萬裡外的海上,一支龐大的艦隊也成功抵達了一座繁華的海港城池。

寫有北門港(舊金山)隸書大字的牌匾出現在了衆人眼前,而這裡便是北洲宣慰司的第二個城池,靠近大海的北門縣。

由十艘寶船和二十艘大福船組成的艦隊緩緩駛入海灣,並停靠在了北門港的港灣之中。

隨着船隻停穩,一艘艘船開始放下船梯,隨之走下的是一名名身穿鴛鴦戰襖的明軍兵卒。

在碼頭上,數千名翹首以盼的官兵和數百名緊張的流配罪民在緊張等待着。

隨着船上的五千餘名兵卒走下甲板,一名武官這才上前對四十多歲,身穿麒麟服的張純作揖道:

“伯爺,北洲宣慰使孟懋前來接替您與諸位兄弟。”

那武官一開口,張純便笑道:“你小子倒也不用那麼客套,我與你父親相識多年,這北洲宣慰司有你看着,我心裡也十分放心。”

“對了,東洲宣慰使的艦隊呢?”張純看了看孟懋身後,孟懋卻道:

“他們先一步往南邊去了,畢竟金銀主要在南邊,運送金銀返回中原最爲重要。”

“倒也是。”張純撫了撫自己的長鬚,同時對四周吩咐道:

“幫弟兄們搬運東西,熟悉熟悉地方後再搬運黃金上船。”

“遵命!”四周聲音沉悶迴應,孟懋則是看向了那身穿布衣的數百人。

“張叔,這……”

“這些啊,這些是我在當地發掘的好苗子,準備舉薦他們參軍。”

張純笑道:“他們已經通過考驗了,帶他們回去從小兵做起,也算爲他們的父輩戴罪立功了。”

“對了,我還是先和你說說北洲的事情吧,這……”

張純開始交代起北洲宣慰司的情況,同時也帶着孟懋走向了一旁的酒肆坐下。

酒肆的夥計開始上飯菜,張純也帶着孟懋一邊說一邊吃。

北洲宣慰司發展十三年時間,如今人口已經多達三十餘萬,其中半數都是當地的土人女子。

在這裡,娶妻納妾不受約束,只要養得起,想娶多少娶多少。

此外,當地的耕地也開墾了二百餘萬畝,方圓近千里都沒有成規模的土人。

依靠中央谷地的這二百萬畝耕地,每年有近一百八十餘萬石糧食產出,其中能供給給南邊東洲宣慰司的多達三十餘萬石。

故此,南邊東洲宣慰司的人口也很難增長,畢竟北方也纔剛剛吃飽沒幾年。

除此之外,北洲宣慰司每年能開採出的黃金白銀也不在少數,所以張純刻意提醒道:

“這北洲的金銀並不少,但若是你要動手,也得有個度才行。”

“張叔,你的意思我明白,不過我這次是奉了太子的教令前來,北洲的金銀我是不會動的。”

張純的話剛說完,孟懋就回絕了他的提議。

如孟章一樣,孟懋也是十分正直的性格,正因如此孟冉纔會覺得自己大哥會動手打死自己。

孟懋知道海外的許多官員貪污,但他對此也是無能爲力,他只能約束好自己和手下人,至於檢舉其它人,那是他父親都不敢做的事情。

“太子的教令?”

張純略微詫異,完全忽視了孟懋說不動北洲金銀的事情。

他剛來的時候何嘗不是這麼想,但時間長了,看着倉庫中金銀越來越多,即便再怎麼堅持,卻最終還是抵抗不住貪念。

他是如此,孟懋恐怕也不會好到哪去。

“西夷襲擊了崑崙角的宣慰司,陛下擔心西夷日後會從他國得知北洲和東洲的消息,故此準備扶持一些勢力在北洲和東洲的東海岸。”

“我這次來,主要就是扶持幾個部落成爲宣慰司的耳目。”

“如此一來,即便西夷登陸東海岸,我們也能有所準備將他們驅離。”

“宣慰司接下來的發展,恐怕會向着海門縣(古巴)傾斜,依靠海門縣來巡視南北海域。”

孟懋說完了情況,張純這才頷首道:“這北洲雖然不如東洲資源豐富,但僅是這谷地便可以開墾數千萬畝耕地,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寶地。”

“只有在這裡開墾足夠多的糧食,才能讓南邊的東洲三國心甘情願爲朝廷挖掘資源,這麼看來,你肩頭的擔子很重啊。”

張純唏噓幾聲,孟懋卻笑道:“無礙,若是連這點苦都吃不了,何談忠君愛國?”

“嘭!”

“小心點!”

雜亂聲響起,孟懋側目看去,卻見一輛馬車上的箱子栽落,滾出一堆白銀。

“小心點!”

張純突然叫嚷一聲,那幾名兵卒聞言連忙作揖,隨後將散落一地的銀子給裝了回去。

末了,他們將箱子重新固定在了懸掛“張”字旌旗的板車上。

類似這樣的箱子,整個板車上還有好幾箱。

以剛纔跌落的白銀數量來看,一箱起碼有好幾千兩,而這一車恐怕有不下兩萬兩之多。

類似這樣的板車有十幾輛,並且都懸掛着“張”字旌旗。

“昔年父親說張叔也算忠直之人,現在看來……”

孟懋在心底嘆了一口氣,表面卻雲淡風輕的對張純作揖道:“張叔還有什麼要和我交代的嗎?”

“沒有了,這宣慰司就近千里的大部落都被我攻滅招撫,剩下百來個小部落,即便全部一擁而上也未必是你的對手。”

“若說真要交代什麼,那你就別怪我多管閒事。”張純撫須笑道:

“這北洲的女人雖然別有一番滋味,但你畢竟是國公府未來的繼承人,碰她們可以,但子嗣還是預防些別誕下。”

孟懋還以爲張純會交代自己什麼重要的事情,卻不想居然是在交代小心女人。

聞言孟懋十分無語,心想果然是太平無戰事,便連張純這種洪武年間就從軍的老將都沒了防備。

“小子謹記,張叔您先忙吧,我四處走走看看。”

孟懋不想繼續和張純討論,現在的他只覺得張純渾身都是銅臭味,渾然沒有了當年的意氣風發。

“石亨,給孟指揮使牽匹馬來!”

見孟懋不想聊,張純當即對人羣之中一名身穿鴛鴦戰襖的普通兵卒叫喊起來。

聞言,石亨連忙從旁邊馬廄牽來了一匹馬,畢恭畢敬的將馬繮遞給了孟懋。

“多謝。”

孟懋一聲感謝,讓石亨愣了下,反應過來後卻見孟懋已經騎馬往外走去。

瞧着孟懋的背影,石亨不免攥緊了拳頭。

“大丈夫,當如是也!”

223.第223章 戰火奮燃291.第291章 兵臨福岡第513章 提振民心第341章 南洋海賊王第465章 風浪不止第350章 朝日孝子第79章 中元祭日第13章 大樹營內234.第234章 烽火夏至第433章 北征告終247.第247章 三方拉攏第472章 瓦剌西遷188.第188章 黃雀在後第484章 把控輿論第605章 地府翹首以盼朱高煦第51章 孜孜不倦第480章 攜老扶幼第17章 興亡百姓苦273.第273章 勝券在握209.第209章 建文新政第558章 和光同塵210.第210章 風雨前奏第6章 陰晴圓缺265.第265章 午夜驚魂第4章 魁首第598章 後記永曆(1)175.第175章 睚眥必報第134章 以待天時第87章 老謀深算第48章 老當益壯第595章 後記隆萬天革新第607章 地府巧言善變朱允炆第363章 誘敵深入第337章 離經叛道第545章 風向南吹第12章 天下糜爛第594章 後記隆慶138.第138章 欲要北征第434章 皇明宗規210.第210章 風雨前奏第445章 解縉案第388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245.第245章 真定之戰第595章 後記隆萬天革新第540章 衣錦還鄉第581章 日落西斜第127章 終抵吉林第456章 衣錦還鄉144.第144章 凱旋南歸332.第332章 窮途末路第407章 永樂十年第343章243.第243章 月漾橋之戰314.第314章 試點四川第461章 解決民生201.第201章 喪子之痛第506章 父強子壯第23章 爺孫較勁第389章 日本國變第512章 物是人非226.第226章 攻守易形第48章 老當益壯第99章 閉門思過第31章 謠言害人第135章 兀狄哈狠人第414章 張弛有序第104章 歸北不遠181.第181章 關外尚安296.第296章 改封諸藩第76章 造船平倭325.第325章 永樂三年第391章 大明孝子第510章 漠北大捷第94章 朝夕禍福第59章 東窗事發第360章 再徵漠北第42章 旁敲側擊第375章 臥龍鳳雛第504章 各懷鬼胎第423章 殺雞儆猴第495章 孝子慈孫第17章 興亡百姓苦182.第182章 坐井觀天第509章 判若兩人第518章 顏李案172.第172章 育嬰聖手第374章 好事不斷第48章 老當益壯第599章 後記永曆(2)159.第159章 血戰不退第363章 誘敵深入第347章 鄭和回國254.第254章 登州海戰第465章 風浪不止第385章 試點江南第431章 硬頂上146.第146章 水陸並進第49章 傲雪欺霜第403章 養倭爲犬第499章 兄友弟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