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嶽婿矛盾
“臣,參見陛下、太孫……”
武英殿內,在朱高煦忐忑不安的時候,傅忠卻沉穩走進殿內,對殿內的朱允炆及朱元璋作揖。
位置上的朱元璋看着傅忠,表情複雜之餘,也不免擡手示意殿內太監爲其賜座。
僅這一個舉動便可看出,朱元璋對傅忠還是很有感情的。
“壽春雖然走了,但你還是我的女婿,你還是我那兩個外孫的爹。”
朱元璋再度肯定了傅忠的身份,這一切都因爲他在十六個公主中最爲鍾愛壽春公主,
其鍾愛程度,讓朱元璋爲她破了自己立下的規矩,破格賞賜了她吳江縣的肥田一百二十餘頃,由此壽春公主的收入遠遠高於其他公主數倍。
儘管壽春公主在誕下兩個孩子後便薨逝,但朱元璋看在兩個外孫的面子上,一直都還是把傅忠當做自家人。
只是面對他的示好,傅忠卻只是拱手作揖,沒有回答什麼。
他爲什麼這麼做,朱元璋比誰都明白。
自從晉王朱棡私下寫信給傅友德後,朱元璋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將兩個外孫調到了吳江縣,爲的就是不讓兩個外孫看到自己處理穎國公府。
兩個兒子被帶走,對於一個人父來說,傅忠能給朱元璋好臉色看才奇怪。
面對自家人,朱元璋的性格總是沒有面對外臣時那麼強硬,因此他並未呵斥傅忠,而是在他坐下後才改了口風:
“高煦那小子在你們家也呆了一段時間了,伱和你父親覺得他如何?”
“……”聽到朱元璋的問題,饒是朱允炆早有了準備,卻還是忍不住的失落,心中更是多少有些嫉妒起了朱高煦。
只是這種心態剛剛升起,就被他的自信心給按了下去。
對於他來說,日後的他是皇帝,而朱高煦,只能是一個郡王。
身爲未來的皇帝,他何須與一個郡王置氣。
想到此處,朱允炆這纔將注意力放到了傅忠身上。
在他的目光中,傅忠只是略微沉思,便擡手作揖回答:
“在臣看來,殿下才思靈敏,待人過分親善,對於大明及海外各國的山川地理十分了解,甚至能在辯論中勝過臣父。”
“便是臣父都說,如果不是殿下對當地的人文風俗不甚瞭解,他都覺得殿下曾經親自去過這些地方。”
“臣以爲,若是殿下日後就藩,其治下百姓定然富足。”
“至於臣父,他則是以爲,殿下雖然還未領兵上過戰場,但只要經歷過幾次,殿下所鎮守之地,必然固若金湯,使北虜南下而不得,只得轉進其它邊鎮。”
“若是殿下鎮守一方,則一方安,因此臣父早就交代了臣,若是日後陛下問起,最好將殿下用在頻頻叛亂的地方。”
“相信只要殿下出鎮幾年,當地必然長治久安,百姓富足安康。”
在傅忠口中,始終對朱元璋爺孫灌輸着一個理念,那就是朱高煦這個人能文能武。
這樣的回答讓朱元璋皺眉,他還是不相信自己那個頑劣的孫子會突然變成傅忠口中的賢才。
不僅僅他,便是朱允炆都不相信。
他本想出言質疑,但一想到剛纔朱元璋的舉動,他立馬改變口風笑道:
“人言浪子回頭金不換,高煦不過十五,去軍營錘鍊一番,變化大了些也能理解。” 說到此處,朱允炆看向朱元璋,擡手作揖道:“皇爺爺,自北邊的兀良哈(朵顏三衛)叛變,國朝在北邊就少了一個屏藩,僅十七叔一人,確實有些獨木難支。”
“依照穎國公和姑父的話,不妨像當年皇爺爺冊封四叔一般,提前將高煦冊封爲郡王,讓他前往大寧北邊爲國朝戍邊如何?”
朱允炆藉着傅忠的話,便要把朱高煦封到幾千裡外,這樣的舉動讓傅忠忍不住擡頭看向了他。
倒是朱元璋十分平靜,他清楚朱允炆想要把朱高煦趕出南京的想法,但他卻撫須道:
“大寧是你十七叔的地方,把高煦封到那裡,那日後你十七叔的子嗣怎麼辦?”
“況且他年紀尚小,大寧北部苦寒,太早過去免不得回落下什麼毛病。”
“暫且留着他在南京繼續讀書,過兩年北邊有了適合的地方再把他封過去。”
朱元璋說罷,隨即又對司禮監的太監吩咐:
“他既然讀的不錯,就不要讓他在羽林左衛任職了,卸了百戶的行頭,安生讀書吧。”
“另外他身邊的那個試百戶做的還行,就讓他升任百戶好了。”
“奴婢領命……”司禮監太監作揖應下,隨後派人前去五軍都督府安排。
瞧着司禮監太監做完這一切,朱元璋這纔對傅忠聊起了正事。
“你父親已經老了,我不願意爲難他,讓他老實待着就行,至於榮小子和瀞小子……”
朱元璋沉默了片刻,隨後擺擺手:“改日我讓人把他們倆給你送回去,傅讓那邊也會解禁的。”
“謝陛下!”聽到自己的兩個孩子能回來,自己的弟弟也解除了圈禁,傅忠臉上總算有了幾分動容,他起身跪下,對朱元璋行了五拜三叩之禮。
朱元璋見狀也只是吩咐他:“回去吧,你再出去晚些,怕是那小子要風寒了。”
朱元璋看了一眼武英殿門口,即便看不到,他也能知道朱高煦在門口等着傅忠。
“臣告退……”傅忠起身回禮,緩緩退出了殿內。
只是幾個呼吸,門口的朱高煦就看到了他如沐春風的走出了武英殿,起身同時不由好奇詢問:
“姑父,爺爺和你聊了什麼?怎麼您這麼高興?”
“好事!”傅忠平日裡十分儒雅,但此刻卻十分豪邁的拍了拍朱高煦的肩膀。
恰好此時雨開始慢慢變下,而天空之上的濃厚烏雲也漸漸散開,透出一抹陽光照在南京城內。
此等風景令人心情愉悅,不僅僅是傅忠,便是連朱高煦都被感染了起來。
二人笑談着準備回家,而朱元璋則是在他們走出殿門範圍後,通過窗戶看到了他們談笑風生的模樣,臉上也露出了幾分不滿,顯然他還是對朱高煦在雲南礦圖上“說謊”感到不滿。
望着朱元璋的舉動,坐在一旁的朱允炆也安下心來,心中舒坦的同時也執筆準備繼續處理國政。
至於朱高煦口中的九華山礦,他卻是半點不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