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節 奪鏑

在幾名大儒的教導下,太子李承乾學到很多東西,不僅僅是言談舉止和書本上的前朝史實,也包括高遠的志向,寬廣的胸懷,接管大唐的帝王風範。包括魏徵在內的幾名大儒非常欣慰,十幾年的心血沒有白白浪費,爲大唐培養出來一個合格的君王,繼承李世民的偉大事業,繼續把大唐的各項措施向前推進。

美中不足的是李世乾天生跛足,馬周暗中觀察,發現他的疾病類似於小兒麻痹症。這種病症是由外因引起的身體內部病變,一旦發病很難治癒。

這個病症使李承乾的性格慢慢變得與以前大不一樣。

以前是謙謙君子之風,見了長輩和重要的人物,非常懂禮節,談論得體,舉止大方,使人如沐春風。偶爾的,還與宮內一些親兵衛隊,到長安城外去打獵,體會一下縱馬馳騁是什麼樣的感覺,也體會下父皇李世民打江山的辛苦,與此同時也使本就不太強悍的身體得到有效的鍛鍊。

在魏徵等人的指點下,讀了許多前朝的史書,以及瞭解許多身處逆境下的君王,如何扭轉敗局,反敗爲勝,樹立了良好自信心。

於是,滿朝文武都覺得,李承乾繼續李世民的大統,登上皇位根本不是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一部分人投機取巧,抱住李承乾的大粗腿,以便將來他繼且大寶以後,博取個一官半職。

這些人裡面。不泛都是小人。正人君子從不做這些牆上草隨風倒的事情。太子雖然已經二十餘歲,畢竟還是年輕人,玩心大。慢慢變得不務正業,荒廢了本來應該由他承擔的責任。

這裡麪包括杜如晦的次子,城陽公主的夫君,也即李承乾的妹夫杜荷。李淵第七子,李世民的同父異母兄弟李元昌,李承乾得稱他一句叔父。還有一個是實權派,大唐開國元老。吏部尚書陳國公候君集。

李元昌是文人,善書畫。風格獨特,與衆不同,得到許多行家的讚賞。候君集雖然也有一些自身不可克服的毛病,但與李世民參與建唐之戰。積累了許多別人身上不具備的實戰經驗,也是一個有能耐的人。

這幾個人有文有武,本來都還算是正派人士。可是,不知道從哪裡傳出來一個消息,說李泰有爭搶皇位的念頭。

李泰是李承乾的親弟弟,都是長孫皇后所生,李承乾是老大,李泰是老二,李泰愛好文學。工草隸,爲人精明勇敢,深受李世民的寵愛。封衛王。可以這樣說,衛王李泰與太子李承乾相比,李世民更寵愛李泰這個幼小的兒子。

按照大唐的規定,凡是到了二十歲以後成年年齡,都必需離開長安城,到自己的封地去上任。可是。李世民太寵愛這個兒子,不忍心讓他離開長安。便把繼續留在宮中。

別人看不出來這是什麼問題,馬周卻心知肚明。凡父皇是一代雄主的,兒子們也沒有幾個善茬。但是,越是這種情況,身爲父皇的地位也就越不穩定。李世民心裡最明白不過,李淵就是被他逼迫着退位,禪讓給他登基。

李世民提防着自己的兒子也幹出這種事情,所以接照約定成俗的規定,立李承乾爲太子,雖然他的腿腳有一定的毛病,李世民仍然支持大兒子,還讓朝臣也相信,李承乾將來一定是大唐的繼承者。

與此同時,又非常寵愛李泰。使所有人都在暗中猜測,李世民到底是不是在準備着另立太子的事。

也可以這樣說,李承乾與李泰之間的皇位之爭,在某種情況下說,就是李世民一手挑起的。

只有兩個兒子爲皇位繼承權發生爭奪,李世民的皇位才能安然保全。

馬周這樣想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一定的根據的。從以前的史料來看,漢武帝是一代雄主,他的兒子卻連漢武帝的一半也比不了,以致於二十一歲就不明不白的死掉。康熙皇帝也是一代雄主,在皇位上坐了六十一年,以至於皇太子對外人宣稱,他都做了四十年的皇太子,還沒有登基。言下之意,等不及了,能不能比康熙活的年齡更大還在兩可之間。於是,才發生了九王奪鏑的一幕。

偉大的帝王都深諳平衡之術,既不使朝堂上存在很多拍馬屁的官員,也不使朝堂上存在許多像魏徵一樣耿直的忠臣。調拔兩大勢力,爲了他們的生存利益,不得不倚靠掌管生死榮辱大權的皇帝。

滿朝大臣中人人都如魏徵一樣,事事與皇帝做對,天天讓皇帝過得不開心,皇帝也不會人人爭着搶着去做。做皇帝要的就是那種一言九鼎,即使是說錯了,也得按錯誤的方法去執行。這是一種威信,也是一種威風!

所以奸臣也有存在的一定理由。把握不住這種朝堂平衡術的皇帝,會被奸臣挾持,身不由己,朝堂才失去控制。

面對一樣聰明的兒子,李世民也在使用這種平衡術,明明立了太子李承乾,還要留住衛王李泰呆在長安。給李承乾以威脅,敲山而震虎。

李泰十分聰明,並沒有浪費李世民對他的寵愛,暗中也在培養自己的人馬,試圖染指太子之位。

李承乾本來腿腳不靈便,心裡就存在着一定的自卑情緒,得到李泰爭奪太子之位的消息以後,當時就坐立不安。這種事又不能和太傅魏徵、孔穎達、于志寧等商量,於是,便想起平時來往頻繁的杜荷、李元昌和候君集。

這幾個人也是有勇有謀之人,本來是光明正大的人士。可是,參與到皇帝之爭,當時就迷了心竅。若是扶李承乾登上皇位,他們就是從龍有功,將來高官得坐,駿馬得騎,呼風喚雨,紅極一時。

於是,一幫人鋌而走險,決定要對衛王李泰施行暗殺計劃,準備學李世民再次上演玄武門之變。

但是,他們萬萬沒有料到的事,一件天大的陰謀,竟然敗在一個名不經傳的小人物手中。這個人,其實是馬周暗中派過去的。()

...??

第105節 英雄落淚第9節 敵我不分第45節 咄咄怪事第133節 險鬥兇僧第89節 過山車第56節 誰下的手第99節 惡戰第74節 暗中調動第176節 三權分立第126節 枯木盤根第12節 詭異的約會第122節 喝酒撒潑第78節 倒貼第86節 佛祖叫你回家吃飯第128節 製造聲勢第86節 佛祖叫你回家吃飯第171節 道德經第186節 事了拂衣去第109節 宇文士及第92節 佈下天羅網第84節 淮安王第159節 天機第20節 原來如此第158節 道士攔路第91節 暗室密謀第91節 暗室密謀第161節 佈局第35節 一吻定乾坤第114節 一樁奇案第57節 重口味第13節 原來是她第122節 喝酒撒潑第51節 新四大發明第173節 對決第182節 萬萬沒想到第67節 空手套白狼第31節 橫刀奪愛第117節 一杆打淨第3節 真相第173節 對決第125節 城門作亂第6節 借刀殺人第87節 人間妖孽第155節 金童玉女第180節 龐然大物第170節 馬拉火車第32節 投送懷抱第144節 考較第17節 出氣筒第173節 對決第187節 深藏功與名第156節 皇帝賜婚第34節 走馬燈第39節 一敗塗地第83節 風雲變幻大王旗第96節 短兵相接第140節 洞房花燭第106節 李代桃僵第55節 要命的酒席第7節 貓膩第153節 祛疾第61節 意外補償第9節 敵我不分第134節 滿載而歸第78節 倒貼第37節 鼠狼霸道第91節 暗室密謀第26節 下崽兒的錢第2節 虎跳崖第145節 重操舊業第115節 百鳥朝鳳第15節 約法三章第127節 身處漩渦第172節 培養第57節 重口味第82節 地包天第166節 刺殺第62節 告秘第178節 焦點第101節 一字之差第54節 倉猝之事第117節 一杆打淨第162節 刺探第156節 皇帝賜婚第80節 意外的戰鬥第141節 審查魏徵第130節 移花借木第57節 重口味第75節 美人計第93節 專等爾來鑽第135節 與人分享第7節 貓膩第146節 新龍椅第30節 活潑的玫瑰第133節 險鬥兇僧第44節 拼酒第138節 赤誠相見第52節 搭戲臺賣線頭第76節 狗男女第61節 意外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