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火力密度上講,己方的艦船火力密度實際上比對方要高,畢竟數量在這裡擺着呢,對方的艦船也沒有安裝什麼詭異的裝置。倒是對方的母艦主炮口一直讓文海很頭疼,那個炮口一直在轉,而且一直試圖瞄着文海這邊的艦隊,有兩次已經將射擊軸線對上號了,不過並沒有發射的跡象,不知道是能量或者炮彈還沒有完成填充,還是因爲什麼別的原因。
當然,就這點來說,文海更希望對方的能量填充不過來,這樣的話至少己方艦隊安全一些。就現在來講,對方的母艦雖然外圍結構損失慘重,但是裝甲太厚了,從破口處看這個多層裝甲起碼是四層以上的,每層厚度都在兩公里左右,這並不是一個能被一發擊穿的厚度。由此可以看出,這個母艦雖然不具備強進的護盾系統或者相位裝甲,但是防禦依舊是令人髮指的。
不過躲避軸線這種事情,畢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這麼遠的距離之下,艦隊只能利用對方靈活性不足的方式來規避射擊軸線,但是對方的軸線船體傳向速度配合這麼遠的距離,實際上是完全有能力對艦隊進行瞄準的。
在戰鬥開始後的第十四分鐘,艦隊總算無法避免的又一次被納入了射擊軸線當中。不過和之前兩次不同的是,這回對方的主炮口不是沒有絲毫反應,而是瞬間擊穿了炮口的防護裝甲板,將一團等離子體拋射了出來。
將炮口裝甲板設計成可以被炮直接擊穿,但是外部的攻擊卻有一定的防護能力,這點並不是很難,而且這可以極大地保護炮口,雖然這個方式一般來講會讓炮的精度下降。
至於等離子炮,實際上並不是什麼高端玩意,但是這團等離子的特點在於,內涵的能量太多了。
反應時間相當有限,艦隊實際上並沒有時間做一些機動動作,在對方發射之後一秒鐘左右的時間就被擊中了。
聯合護盾系統不用說了,能量倒是沒耗光但是瞬間過量的能量導致聯合護盾裝置直接燒掉了不少。當然這個不是主要的問題,如果只是聯合護盾系統燒了,那麼撤離戰場去換就是了,但是緊接着這團等離子又略過了半個艦隊,直接將半個艦隊的艦船融掉了大半。
等離子團雖然富含能量,但是穿透性不好,己方艦船的相位裝甲在某種程度上抵抗能力還是相當不錯的。被這團等離子命中之後,艦隊雖然大半船隻的外殼以及輔助引擎都壞掉了,但是基本控制系統以及能源系統都保持良好,還在正常運作中。只是艦船外殼受損的時候連帶着裝在裝甲外的炮臺也壞了,所以可以說是失去戰鬥力。
“讓所有受損嚴重的艦船直接向前躍遷五個天文單位,其他船隻直接躍遷前往指定撤離地點。”文海說的指定撤離地點,就是之前定好的撤離點,不過這個撤離點預案是因爲空間站問題而做的,不過使用起來沒啥區別。
至於受損船隻,轉向引擎都壞了,自然改變方向就很麻煩了。雖然內部還有一套慣性穩定裝置可以用於轉向,但是那個的轉向效率很低,還是先跑出去再說。留在這裡可是很危險的,玩意其他船隻現在突然轉火過來,艦隊絕對死傷慘重。
不過就現在來講,整個艦隊至少要失去戰鬥力至少二十分鐘,二十分鐘之後還有多少船隻能恢復到戰鬥狀態還不好說。
不過文海的艦隊被打殘之後,其他艦隊也都提了個醒。爲什麼別的艦隊都不打,就要打文海的艦隊?要知道無論是防禦還是火力,文海的艦隊都不是周圍這批艦船當中最極端的,只是稍微側重一些火力而已。
至於這門母艦的炮,實際上到沒有引起多大重視。離子炮的特性導致了對己方船隻的殺傷沒有那麼嚴重,相位裝甲的抵抗能力相當高的,只是暫時失去戰鬥能力而已,可以說是另一種層面的費殺傷性武器。當然了,如果是沒有相位裝甲的船隻,損傷會更嚴重一些,估計就會像廢鐵一樣呆在這裡了。
“話說對方是不是想要俘獲我們的船隻?”
根據這門炮的特性,文海很容易得出這樣的想法。就目前來講,對方應該沒有成功俘獲過一艘己方的船隻,哪怕是較爲完好的殘骸,因爲所有出來作戰的艦船上,都安裝了多個自毀系統用於在被擊毀之後銷燬關鍵部件。至於周邊的部件,那些東西沒什麼技術含量的就不管了。
當然了,在最開始的時候,有一批偵察艦是過來確定誘導點的,這批船隻還有很多沒有找到,或者說除了負責誘導的那艘船外,其他偵察艦到目前爲止只發現了一艘,偵察艦內補給已經完全消耗乾淨,駕駛員自殺掉了,另外艦船的自毀系統還沒有啓用,或者說處於偵測周邊情況的待命狀態。
老版本的艦船技術雖然不如現在的艦船好,但是這只是提供了一個設計思路,後續的研發這都好說,對方缺的就是一點點核心部件而已,其他外圍的替代技術多的是。
讓參謀將這個想法報上去讓情報部門去考慮,文海還是專心看艦隊的整裝速度。
後勤艦隊運輸的物資很全面,但依舊無法估計整個艦隊,畢竟這次損壞的船隻多達五千多艘,一個相當龐大的數字,備用零件在統計之後只能優先修改三千多艘,也就是說艦隊剩餘的主要戰鬥力基本上就是五千多艘戰列艦的樣子,當然如果把外圍的偵查監督也算上的話,可以再加一千,不過偵查艦隊火力並不是特別高,意義不大。
“讓後勤隊伍儘快把武器受損的船隻更換好,其他受損的船隻往後排,我們得儘快返回戰場。”考慮到母艦的主炮射速不明,文海可不認爲那東西打一次就廢了的“通知其他艦隊給導彈做末端引導,這個批次的導彈打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