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心潮翻涌

韓雍平日沉默寡言,也沒有什麼知交好友。故而只能自我煎熬,自我忍耐,今天遇着高嶽,他本就對高嶽印象特別,現下又是酒上心頭,只覺得心內一番話,不吐不快。

“高兄弟,不曉得你如何這般看重韓某。可韓某卻感覺你氣度不凡,和那些個來從軍的粗莽漢子,根本不是一般人。”

“哦?不知韓兄何以看我?”

韓雍已基本鎮定下來。他一口乾了杯中之酒,咂了咂嘴。

他自顧道:“我與高兄弟相識不久,不敢妄議。但我感覺,怎麼說,比如那些人,要麼就是家中貧寒實在無以爲繼,無奈便來投軍混一個飽肚,吃糧當兵,當兵吃糧嘛。”

“要麼呢,便是自恃一把子好力氣,不想浪費在地頭田間,來投軍,抑或能混上一個不錯的前途,盛世靠文,亂世用武嘛。但你高兄弟,好像兩樣都不是,你似乎有着自己什麼打算。”

燭火搖曳下,高嶽虎目中星芒點點,不動聲色道:“何以見得?”

韓雍輕輕一笑,略有些傲然道:“若是連這點察覺推理的本事都沒有,韓某也乘早脫了軍服,老實回鄉種地去。”

“我看高兄弟,有氣度有身手,這樣的漢子,在哪也不會餓死。再不濟,憑你的本事,山間獵些虎狼豺豹的,換了錢財糧物,斷不至於活不下去。”

他頓一頓,不緊不慢道:“既然不是生活所迫,那便是爲了求官求前途了。可是今天郅城主當面提拔你,從一個連士卒都不是的白身,直接做到了軍司馬的位置。”

“那可是本城中,僅次於潘都尉的武職了,連我這個老兵,一下子都有些恍惚激動。”

“可我冷眼看你,目光清澄,沒有一點興奮激動神色,臉上那點笑,也是純屬禮節上的。你口中說着感激話,我聽你的聲音,也是冷靜正常,一絲兒顫音都不帶。”

“這說明什麼,說明別人眼中做夢都想要的司馬一職,在你眼中不值一提,或者你根本就不是爲求官而來。”

韓雍說着,將身子往前一探,目光銳利如錐,直言探詢道:“若是韓某所說不差,那麼倒要請教,高兄弟究竟作何打算?”

屋外是幽沉而朦朧的夜。秋風寒涼,嗚嗚作響。天上星斗似乎怕冷,兼且怕風,全都悄無聲息沒入黑漆漆的天幕,黯淡清冷。

屋內一時啞然無聲。韓雍目光灼灼,面如刀削斧刻,直視高嶽;高嶽也擡首回望,面色微妙。氣氛登時變得冷峻壓抑起來,空氣中

一陣機鋒流動。

良久,高嶽驀地展顏大笑,韓雍並不發問,仍是沉默以待,目光中竟帶了些警惕的味道。

高嶽從容道:“韓兄心思縝密,敏銳冷靜,實是不可多得的良才。埋沒在此,虛度光陰,豈非辜負胸中所學,枉了男兒大好身軀?”

“你知我學了什麼?”韓雍面上波瀾不驚,心內卻是一跳。

高嶽瞥了他一眼,笑道:“爲將者,當智勇兼備,知己知彼,料敵在先,見機而動。韓兄六韜未及半部,便已機鋒滿腹,胸有兵甲,實是讓人佩服。”

“然則小弟有一言相告。兵家之要,在於出奇,不可測識,始能取勝。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兵書戰策之理,只可爲參謀,不可恃之一世,韓兄以爲然否?”

“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韓雍知道高嶽必是看到了自己桌上兩本兵書。但思緒不知不覺被他所牽引,聽的此精妙之語,不由怔住,口中喃喃自語,皺眉推思。

高嶽卻不管他,又道:“我知韓兄胸有韜略,卻無奈沉淪在此,也爲韓兄深爲抱恨。”

“癡兒愚夫倒也罷了,但好男兒一世,怎可不奮發而起,憑着手中劍,胸中學,平定天下,演那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慷慨故事?”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好,好詩句!”韓雍聞言,一下子睜圓了雙眼,只覺得心內狂跳,熱血翻涌。

高嶽忽地起身,兩步便來到韓雍身前,劍眉倒豎,目光如電,昂然道:“韓兄適才所言,絲毫無差!”

“高某不才,自忖論勇論識,倒也不差。又負先人教導,不敢或忘,欲結人才,練精兵,安定鼎沸宇內,撫平八荒四海,復我清寧天下。”

“韓兄困窘之境,卻能自矜自愛,守住本心,嚴以待人待已,丈夫也!然則首陽縣狹小廢殘,大好身手難以伸展,你我眼界,又豈在此?”

“且陳、潘上司,或是目光淺薄爲人猥瑣,或是剛愎橫暴目空一切,哪裡識得韓兄良璞美玉!韓兄空負才學,何不與我同心攜手,共成功業?”

屋內燭火無風自動,跳躍不止。韓雍只覺高嶽一番話語如黃鐘大呂,轟然作響;陣陣酒意化作豆大汗珠,爭先沁出額頭,口乾舌燥不已。

他母親吃盡人生困苦,養育於他,在他九歲那年,終於積勞成疾,撒手而去。韓雍大哭一場,獨自揹負母親遺體,在村外附近山頭,尋了向陽之地安葬。

葬好母親,他跪在墳頭,磕頭出血,發誓要出人頭地,再回來風光大葬最愛他疼他的孃親。

雖然恨父親對他母子二人不管不顧,但想了想,他還是決定下山去軍中尋父親。千辛萬苦,纔打探得到,原來父親已在西平太守、奉高侯馬隆麾下,做了一名親將。

父子二人相見,一番驚訝相認自不必說。他父親得知妻兒這些年困窘苦難的熬着生活,妻子勞累成疾已經去世的消息,也不禁心中愧恨,緊緊摟住韓雍,淚流滿面。

西平太守馬隆,得報有一少年來本軍中認父投軍,有些訝異好奇。待了解事情後,很是感慨,親自批示,特准韓雍留在軍中,以示鼓勵。

過得兩年,馬隆進討河西鮮卑首領樹機能餘黨,在張掖一帶與敵軍交戰,韓雍父親救護馬隆,戰歿此役。

馬隆心懷感念,撫卹忠烈,便拔擢年少的韓雍做了一名帳前親兵,隨馬隆征戰隴右,鎮撫西北。閒時受馬隆指點,耳濡目染,受益良多。

又過得幾年,馬隆年老體弱,終於病逝在西平太守之任上。馬隆之子馬鹹統領其部,投效成都王司馬穎,八王之亂時,馬鹹戰死陣中,餘部仍歸司馬穎麾下。

等不得三五年,司馬穎也敗亡,韓雍等舊部被東海王司馬越收編,他卻被打發至首陽縣做了一名隊主,他還沒來得及自艾自怨,秦州地區就被司馬保所佔據,隨後首陽縣又被郅平拿下,他還接着做他的隊主。

一晃經年,韓雍已經二十有七,仍然孑然一身,籍籍無名。他自負熟讀兵書,頗通將略,也想輔佐明主,帶甲揮兵,征戰天下,一掃胡煙氛塵,實現心中抱負。

現實卻是年紀漸長,家未成、業未立。在小縣城裡做個大頭兵一般,整日與些粗鄙無知、渾渾噩噩的莽漢混在一處,無人理解他,無人賞識他,更沒人看重他。

他終日沉默不與人言,閒暇便翻看父親手抄的六韜,可惜倉促變亂,輾轉流離時候,遺失了四本,剩下兩本便如同珍寶,日夜摩挲。

生活上的困苦無聊倒罷了。靈魂上的孤寂無奈,最是讓人難以名狀,不堪忍受。韓雍日復一日,心中鬱郁悵恨無法排解,年紀未過三十,面上皺紋卻日漸變深。

這些,他從未對人說過,只在心中自我煎熬。可是高嶽卻如同他肚裡蛔蟲一般,替他將苦痛、不甘、迷惘、掙扎等,都一股腦的剝析袒露,甚至連那內心最深處的,已被消磨殆盡的雄心壯志也被重新呼喚出來。

(本章完)

第兩百一十九章 南安使者第五十三章 爲官之本第三百零七章 自投羅網第八章 衆人暢談第一百九十七章 會師宕昌第四百零七章 當庭處死第一百六十二章 相接逆戰第二十五章 濃濃深情第兩百七十五章 奇兵出塞第一百零九章 氐王盛情第三百零八章 正是說客第三章 來之安之第兩百章 傳檄而告第兩百零四章 俱有所圖第三百九十二章 撫平邊地第三百二十二章 親臨朔州第九十一章 何方來軍特殊情況說明第四百一十九章 內有奸細第一百二十一章 百姓父母第兩百四十八章 若即若離第一百一十七章 李虎求婚第兩百零一章 另遣良將第九十五章 戰還是和第兩百四十章 國仇家恨第四百二十八章 黃粱一夢第兩百七十九章 就此立夏第九十一章 何方來軍第一百二十三章 上邽來使第三十四章 陡然遇襲第三百六十章 帝業終成第三百八十五章 傳話而已第兩百零六章 趁勝安排第兩百一十四章 豈當兒戲第一百三十六章 若有所思第三百九十五章 故人故去第四百一十章 少年有才第一百五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四百二十六章 如許期待第六十五章 史載大賢第一百八十三章 徒惹爭端第兩百章 傳檄而告第一百七十九章 是有難處第兩百六十章 再起爭端第三百零七章 自投羅網第三百六十一章 恭請聖裁第三百六十四章 久忍篡國第兩百三十七章 奈何掣肘報到+抱歉第三百零六章 誰是罪首第一百六十八章 長安危急第一百三十三章 兩難之處第一百二十九章 以酬義士第三百三十八章 隨意處置第三百七十三章 身陷絕境第三十九章 要事相商第三十七章 盤桓數日第三百二十章 貴何如之第一百五十五章 西京長安第一百一十六章 凱旋而歸第一百九十五章 絕不低頭第一百九十八章 虛虛實實第三十一章 內室智囊第一百八十三章 徒惹爭端第兩百一十五章 擊退來敵第兩百零六章 趁勝安排第一百一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三百五十二章 壯士斷腕第一百二十二章 又獻一計第四十一章 小心爲上第七十八章 糧倉重地第二十一章 丈夫相交第一百五十七章 委有重任第九十章 堅頭之勇第一百四十二章 愜意聚酌第兩百四十三章 要緊之事第兩百四十七章 往事已矣第兩百六十六章 涼州盛情第一百零三章 共赴宴席第一百八十三章 徒惹爭端第兩百八十四章 何處聖旨第三百三十三章 計策有疑第兩百一十五章 擊退來敵第一百九十二章 愈發誤會第一百零三章 共赴宴席第兩百六十四章 實在難料第九十二章 單打獨鬥特殊情況說明第一百三十章 運回好馬第六十一章 三件要事第四百二十六章 如許期待第一百五十六章 惠跖不同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趙崩塌第兩百零一章 另遣良將第三百七十三章 身陷絕境第四百一十三章 鄴城方面第兩百三十一章 各有心思第八十二章 軍制商議第一百三十四章 陳安之名第三百一十六章 秦涼爭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