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政績

“噼啪!”魚兒被甩在雪地上,跳動不休。

正在挖河的百姓看了,盡皆驚歎:好大一條魚!

“魴魚,廣而薄脆,甜而少肉,細鱗,魚之美也。”有人搖頭晃腦唸了一段。

衆皆大笑,淪落到和他們一起挖河的地步了,就收起那副讀書人的架子吧。

讀書人也不和他們多話,只沉浸在自己的情緒中,繼續說道:“昔年遊歷河南,方知洛鯉伊魴,價比牛羊,這是好東西啊。”

衆人聽了又是一陣歡笑。

魚有什麼好吃的?遠不如牛羊肉頂餓啊,這人真是讀書讀傻了。

“莫要喧譁。”不遠處傳來了洪亮的嗓門。

衆人立刻噤聲,站在冰冷刺骨的泥水中,奮力清淤,用力疏浚,慢慢改造着陂池。

這裡是南頓,原汝南屬縣,現南頓郡治。

該郡雖然只有四個縣,但人口非常之多,主要來源是河北移民,就是當初樂謨從頓丘帶回來的河北諸郡百姓,永嘉四年(310)秋收時抵達,至今已兩年有餘。

他們的到來,說難聽點,幾乎讓南頓“換種”了,人口激增到約兩萬戶、八萬口。

永嘉五年,南頓、汝陽、上蔡、平輿四縣百姓種了一季粟。雖說利用的是八王之亂、李洪之亂後撂荒的熟地,但收成依然不怎麼樣,勉強夠他們啖食,還吃不飽。

今年,四縣百姓又種了一季粟,收成明顯提高,日子好過了許多。

秋收後,部分人種植了冬小麥,部分人種了蕪菁,生活日益走上正軌。

太守魏浚一直秉持着刺史盧志以及幕府的意志,趁着大亂後的大治機會,清理戶口,勸課農桑,將南頓四縣粗粗改造了一番。

明年如果獲得豐收,則民心徹底穩固下來,南頓四縣也將變成陳郡第二。

南頓東南方向的新蔡國與之類似,內史樂謨首先清理了新蔡王的土地、莊客,然後接納了庾琛從汲郡帶回來了數千家百姓,再吸納了少量河內、關西及兗州流民,目前有約一萬戶、四五萬人。

邵勳早年定下大政方針時,就以陳郡爲重點經營方向,南頓、新蔡二郡國緊隨其後,是第二批重點經營的地區。

如今南頓走上了正軌,新蔡稍慢一些,但再過兩年,一樣可以穩定下來。

陳、南頓、新蔡三郡國十三縣,擁有大量以營、隊爲單位的移民,擁有大量屯田軍,他們是獨屬於官府的百姓,不受士族豪強控制,是邵勳可以調用的力量,無需與世家大族討價還價——說白了,這纔是一個軍閥最穩固的根基。

世家大族、塢堡帥、莊園主們支持你,出錢出糧,固然可以讓一個軍閥瞬間起勢,但當他們撤資時,你跌落得會很慘,因爲你沒有直屬於自己的稅基:自耕農。

兩條腿走路,永遠都不會錯。

繁忙的挖河工作一直持續到晌午才停止。

役徒們紛紛排隊領取飯食。

陳公仁德,發役還提供飯食,真的很不錯了,雖然不是每次都管飯。

而且,這些陂池對他們也有好處,利於灌溉農田,提高畝收,幹活的積極性是不缺的。

衆人吃飯間,太守魏浚也來到了治河工地。

他不是一個人來的,還帶了郡中官員及南頓縣令,此時以他爲首,簇擁在幕府參軍庾亮身後。

幕府是一個偏重於軍事的機構,職官也帶有濃重的軍事色彩。

作爲參軍,庾亮分管倉曹、戶曹、賊曹三大塊,與郡縣官員有直接的業務聯繫。

理論上來說,他確實不能直接管地方治理,那是州郡縣三級官員的職權,但在實際操作中,他會到地方上清點戶口、會下令郡縣官員緝捕盜賊、會監察訴訟、會監督倉庫——甚至於,像南頓倉之類的大型糧庫都由他直管,地方上只是協助而已。

久而久之,幕府官員漸漸凌駕於地方官員之上,將其變爲從屬,故南頓太守魏浚非常配合,有問必答。

“我聞自漢以來,汝南有九十餘陂,南頓有幾個?”庾亮意氣風發地走在河堤上,開口問道。

“現止存一。”魏浚答道:“此陂名‘西戍’,前漢年間便有了,曹魏續修,國朝多有忽視,今又重修,可灌田二千七百餘頃。”

“葛陂在何處?”

“新蔡、平輿之間。”

葛陂前漢年間就有了,“陂方數十里”,算是一個比較大的人工水庫了。

因爲比較重要,兩漢、魏晉時時修繕,至今仍發揮着巨大的作用。

歷史上的石勒曾在葛陂吃了大虧,軍士病死者極衆,後不得不返回。

而來的時候,豫州塢堡還接濟糧草呢,但聽聞他們在壽春以北被紀瞻所率領的江東水師擊敗後,突然就翻臉了,堅壁清野,不給糧草,令石勒的九萬步騎損失大半,北歸途中“人相食”,最終成功回到河北的不過二三萬人,比本時空石勒的實力還要差勁許多。

邵勳佔住豫州,沒讓石勒打穿河南,飲馬長江,對他倒還是好事了,至少他不用讓自己的主力部隊被疫病消滅一半,回師途中再損失剩下的一半。

“汝南、新蔡、南頓九十陂,陳公別的沒提,但提了葛陂。”庾亮瞟了魏浚一眼,道:“府君當知其重。”

“僕知矣。”魏浚心中一凜,暗暗記下了葛陂的名字。

因爲地處新蔡、平輿交界處,比較複雜,同時這個陂池還能勉強使用,他就沒管。現在看來,還得和新蔡內史樂謨商量商量,明年春播前徵發役徒修繕一下。

庾亮看着魏浚畢恭畢敬的態度,心中舒爽。

一朝權在握,便把令來行,這感覺真是美妙。

不過,到底被邵勳操練了許久,他現在的庶務經驗比較豐富,又問道:“治水耗役甚大,糧食可夠?”

“不太夠。”魏浚實話實說。

治水和打仗一樣,消耗很大,區別就是水利工程修繕完畢後,能把下田、中田變成上田,乃至開闢出更多的耕地,提高總的糧食產量,打仗卻不一定有這麼多好處。

南頓安穩了兩年,官府、民間總算有一定的積蓄了,故可大肆徵發役徒,修繕陂池。但這種積蓄又不是無限的,總體而言還是得量力而行。

“先把西戍陂和葛陂修好。”庾亮不滿地看了眼魏浚,說道:“若這也不行,我自稟報陳公,請他定奪。”

魏浚聽了心下惱火,但又不敢發作,只能應了聲是。

按理來說,他是走了楊寶的路子,得以面見陳公,一番考驗之後,出任南頓太守。

他其實是陳公的人。

但怎麼說呢,庾亮能得罪嗎?必然不能啊!

別的不談,庾夫人的枕頭風一吹,多大的功勞都沒了,該低頭還是得低頭。

再者,疏浚河道、修繕陂池是陳公定下的大計。

庾亮又是管倉曹的參軍,拿着雞毛當令箭,巡視諸郡國,他說什麼,還真沒法反對。

爾母婢,既然你這麼說了,我也不管了。

到時候民怨沸騰乃至鬧出民變,可別全栽在我頭上。

庾元規急躁操切、好大喜功,不過如此,不過如此啊,呵呵。

庾亮自然不知道魏浚心中的想法,他繼續沿着河堤行走,腦海中想着陳公交辦下來的事情。

就當前而言,治水工程多位於陳郡、南頓、新蔡、汝南四地。

前三者好理解,汝南就耐人尋味了。

基本可以判斷出,陳公最關心、最信任的還是豫州西半部分。

汝南國被襄城、潁川、南頓、新蔡半包圍着,若不掌握在手中,實在礙眼。

偏偏汝南自漢以來就十分富庶,不好好利用太可惜了——漢時汝南郡很大,有三十七縣之多,和如今只有十一縣的汝南國不是一個概念。

期思陂、青陂、鴻隙陂、葛陂、鯛陽陂、石塘陂等,林林總總數十陂池,少的灌溉三百頃,多的可灌溉三萬頃(鯛陽陂)良田——汝水兩岸最密集,有37處陂池。

自漢以來,汝南甚至引淮水灌溉農田,河湖縱橫,多蓄池水,幾可比江南水鄉。

位於今汝陰境內的富陂縣(已廢),“多陂塘以溉稻,故曰富陂縣也”。

兩漢年間,汝南境內的稻田非常密集。

庾亮翻閱典籍,得知汝南南部曾“三月種粳稻,四月種秫稻”,比起粟麥的畝收,“高田五倍,下田十倍”——此固有所誇張,但水稻產量高於小麥,更高於粟米,卻是不爭的事實。

只可惜漢末以來戰亂,百又餘年矣。

曹魏以及國朝雖然多番努力,修繕陂池,但地方上的灌渠系統依然不可避免地衰敗了下去,以至於曾經大名鼎鼎的富陂縣(比喻該縣水庫多)都廢棄了。

以許昌幕府現在的實力,當然不可能恢復漢時的陂池灌渠系統,甚至連本朝太康年間的水平都無法達到,但只要修繕一點,利用一點,糧食產量就會節節增高。

永嘉三年、四年那會連續災害,沒條件。五年處於恢復期,六年恢復了不少,卻可以動手做這件事了。

庾亮敏銳地感覺到其中巨大的機會,故主動請纓,把這事當做未來五年、十年的主要工作來抓。但在看到地方郡縣慢吞吞的動作後,還是有些着急,故出言威脅、催促。

他要政績,自然要苦一苦地方上了。

第四十四章 勢力(上)第一百十一章 耕戰第二十章 我意已決第一百三十九章 吃吃喝喝第一百四十四章 震懾第四十八章 合兵第一百零二章 夜戰第881章 力真第三十一章 讖謠第五十章 東線第一百五十七章 別了,洛陽第一百八十四章 逃第一十三章 爲什麼那麼熟練第二十四章 遭遇戰第十章 忠於什麼第一十三章 爲什麼那麼熟練第二章 消化(下)第十二章 無題第七十二章 永無寧日第三十二章 盤賬與應對第814章 風起第十一章 我來帶你們乞活第八十三章 戰略方向第十一章 努力第一百六十六章 風險與機會第三十四章 噩耗第一百四十章 全線出擊?第811章 鴻篇鉅著第二十三章 帶節奏(爲盟主非酋國度加更)第二十九章 遲恐晚矣第七十六章 怎麼辦第十三章 離別與戰術第五十九章 關中與平陽第一百八十六章 南北對進(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他回來了第一百三十四章 戰略意圖第一百四十八章 送禮(爲盟主道哉反也加更)第四十六章 價值第五十一章 善後第一百三十章 斬將與撤軍第五十二章 交接與賞賜第九章 一夜無夢第二十九章 趕場第九十七章 朝賀(下)第三十七章 料理(下)第六十五章 朝堂安排第870章 商路第一章 行路(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勢第一百四十四章 出動第七十八章 汴梁第二十八章 偶然與必然第十一章 西州士人第一百零五章 舌戰羣儒第十八章 風馳電掣第一百三十七章 共同記憶第五十一章 善後第一百五十四章 第一屆全體大會第四十四章 高平城下第九十八章 肅清第818章 支持第七十三章 說客第三十七章 料理(下)第十章 亂兵第一百十二章 誰能阻我?第841章 主動第一百零八章 河谷第四十八章 合兵第一十四章 不快第十一章 西州士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歸正(下)第七十六章 歸去第四十三章 整軍第一百零五章 舌戰羣儒第一百四十六章 逃之何急也!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正合,以奇勝(上)第六十一章 蠶桑與河陽第一百十二章 捐資助糧第八十章 消息第八十六章 “反賊”巢穴第802章 送行第四十五章 勢力(下)第四十一章 拜訪第四章 行宮第五章 學生第二十五章 分蛋糕第793章 鄉情第八章 項目推介第三十六章 莫敢敵者第五十七章 高調入城第二章 行路(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突入第三十章 塑造第五十三章 籠絡第三十八章 轉變第一百四十四章 震懾第八十一章 今昔第一百三十四章 戰略意圖第十六章 歸心第一百三十四章 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