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千金猴王硯的由來

這位火眼金睛識出這方硯臺的人,是中國着名的古文字學家、書法家和古文物研究專家商承祚,他是位受人尊敬的學者,抗戰時期,他曾冒着戰火在長沙搶救文物,其中包括一面珍貴的戰國古銅鏡。商承祚拿着硯臺反覆觀看,他興致勃勃地告訴店主,這硯臺名叫千金猴王硯,它可大有來頭,還與中國歷史名人張之洞有關。

張之洞是中國晚清時期的朝廷重臣,做官向來以敢諫聞名,號稱“牛角”。相傳,1880年,清朝宮裡出了一件事,惹得朝野譁然,事情雖不大,但卻關乎慈禧太后的臉面。

話說一日,慈禧太后讓太監給她妹妹送幾盒食物。可是送東西的太監沒按規矩攜帶出宮的腰牌,宮裡也沒有事先跟守門的護軍打招呼,結果護軍不肯放行。於是太監就跟護軍吵了起來,一怒之下還摔掉了食盒。太監回去報告老佛爺說是護軍無禮,不僅不讓他出去,還砸了東西。慈禧太后聞言大怒,立即下令罷免護軍都統,並將當值護軍並刑部處以重罰。當時,太監在宮中的地位已經變得越來越跋扈,所以朝廷大臣們反應強烈,一致認爲慈禧處置不當。可是老佛爺就是誰的話也聽不進去。

最後還是張之洞出面,他不像衆人諫官那樣一上來就把茅頭指向太監的跋扈,暗示慈禧太后寵信宦官,而是從老佛爺的自身安全角度出發,說明宮門護衛制度嚴格的必要性。話說得入情入理,不得不讓老佛爺動心,最後護軍得以保全性命,涉事的太監也受到了懲罰。由此看出張之洞是一個聰明絕頂的人,雖然直言敢諫,但也一直官運亨通。

清朝光緒年間,張之洞出任兩廣總督,主持在廣東的肇慶開發硯臺。在肇慶斧柯山以及北嶺一帶,方圓近百平方公里內,分佈着數十處硯坑,着名的端石就產自這些坑洞,其中“老坑”出產的硯石最爲名貴,細膩嬌嫩、緻密堅實,發墨效果好,磨出的墨細膩油潤,不易乾涸,深得歷代文人和帝王將相的喜愛。傳說用端硯磨出來的墨汁“隆冬不冰”,寫在紙上的字“蟲蟻不蛀”。有這樣一個傳說,古時有一位廣東秀才進京考,天寒地凍,水滴在硯臺上,即刻結冰,只有跡位秀才攜帶的端硯,對着硯臺呵氣,研出的墨汁不會結冰。

古時在老坑採石十分艱辛,坑洞在水下,長約八十多米,在冬天枯水季節,幾十人下到洞裡,隔一米坐一人,排成一列,用陶罐把洞內的積水一罐一罐淘出去,即使晝夜不停,也要耗時一兩個月,等到洞內沒有積水後才能採石。老坑洞內最高只有1米左右,硯工要冒着塌方的危險,彎着身子進入,拿坑內的西洞來說,只能容納四個人,兩個人開鑿,必須彎着腰或者仰着,另兩個拿着燈火的人必須躺下,即使坐着的高度也沒有。由於老坑石彌足珍貴,一度成爲貢品進獻朝廷,所以古時老坑一直是由官府管轄,有專人把守,石工們進洞採石,必須,一是因爲洞內潮溼,二是避免石工偷藏端石。爲了保護硯石資源,歷史上曾多次封坑禁採,封坑時間並不固定,重新開採也不定時。

張之洞特別鍾愛廣東的端硯,他命手下的幕僚何蓬洲負責組織開坑挖石造硯臺。當時的挖掘工作非常艱苦,在江邊的懸崖峭壁下挖洞開採,每採到好端石,何蓬洲便令工匠製成好硯送給張之洞。這一日,何蓬洲來坑地視察,這時有人來報,說挖到了三塊上好的硯石。何蓬洲聞迅二話沒說,就直奔老坑,只見端石上面花紋絢麗,這樣天然的硯石可遇不可求,而且還一下子就是三塊,就更是難得。

何蓬洲聘請當時肇慶黃崗着名的制硯世家郭家的傳人郭蘭祥大師依據這三塊端石的特點,專門打造了三方硯臺。每一方都有一隻酷似動物的花紋形象,一方似猴,爲猴王硯;一方爲鶴;還有一方像臥牛。三方硯臺乃自然的造化,何蓬洲得到之後,喜得手舞足蹈。出於對這三方硯臺的鐘愛,何蓬洲沒有象往常將它們交給張之洞,而是自己偷偷地藏了起來。由於這三方硯臺被秘密地私藏了起來,所以世人根本無緣得見。

商承祚先生幸運地買到了這方千金猴王硯,那麼另外兩方硯臺的下落又如何呢?

1961年10月的一天,在廣州市效區,一位西裝革履的中年男子行色匆匆。突然,他停在了一戶人家的門前,在仔細覈對了門牌號碼後,中年男子欣慰地笑了,隨後擡起手輕輕地敲了敲門。此人正是商承祚先生,他慧眼識寶買下了千金猴王硯,當時就想另外這兩方硯臺說不定也在那位婦人的手中,於是在那位婦人離開時他特地向婦人詢問了家庭地址,並依據地址找到了中年婦女的家。

中年婦女聽明商承祚的來意,轉身走進裡屋,過了不一會兒,她拿出了一個小盒子。商承祚迫不及待地打開一看,不禁驚呆了,眼前又是一方硯臺,它石色青灰偏藍,石質嬌嫩細膩,硯爲長方形。硯額左上角刻有這方硯的名字“巖華四象硯”。制硯的匠師根據硯額上天然的“黃龍紋”,巧妙地雕琢成松樹,枝幹橫斜、松針豐厚。旁邊淺雕而成的鶴首與硯堂中的天然魚腦凍巧妙地結合成一隻生動的白鶴,白鶴撲動雙翅,正翹首啄食松葉,形態逼真。

翻過來一看,這竟是一方雙面硯,兩面都有硯堂,工匠在背面淺挖圓形硯堂,硯額、硯脣淺雕枝蔓纏繞的瓜迭紋,寓意“瓜迭綿綿,子孫萬代”;硯側用隸書刻有十六字銘文“白鶴啄鬆,青牛眠草;瓜迭垂實,獼猴捧桃”。這十六字銘文正好與歷史記載相輔相成。獼猴捧桃指的是千金猴王硯,白鶴啄鬆和瓜迭垂實指的是這巖華四象硯,“青牛眠草”則指的應該是另一方硯的景象,也就是說這三方硯卻有四種不同的景觀,實在是令人稱奇。

商承祚又花了160塊買下了這方巖華四象硯。然後,他問起另一方魚腦凍碎石硯的下落,中年婦女表示自己也不清楚。至於這位婦人的身份,有人說她可能是當年負責督造端硯的何蓬洲之後人;也有的人說可能是這兩方硯臺後來流落民間,才無意中被這位中年婦人得到。就這樣,商承祚先生可謂獨具慧眼,從中年婦女手中買下了千金猴王硯和巖華四象硯,並於1961年將這兩方硯臺捐給了廣東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最終落戶廣東省博物館,成爲廣東省博物館的珍收藏,至於另一方魚腦凍碎石硯至今下落不明。

運氣來了真是擋都擋不住,自己本來是買畫用來作添頭的東西,沒想到摟草打兔子居然撞上了一件端硯珍品,季凡不由暗自慶幸道。不過這堆畫該如何處理呢?吳冠中那幅《池塘人家》山水畫意境深遠交給馬超羣拍賣自然是再合適不過了,至於剩下的那幾十幅就交給沈光偉好了,上次他不是急着要買畫嗎?不過和他交易可得講究點策略和技巧,不能一次性全部出貨,五十多幅這麼大的數量他必定要使勁往下壓價,自己陷入被動,在價格上肯定是要吃虧的。這些畫可以分成幾批出手,先拋出比較粗糙畫工一般的吊吊他的胃口試探他的反應不失是個好主意。

PS:秋雨在此提前祝大家國慶快樂!看書輕鬆之餘別忘了投俺一票,謝謝!

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師與菜鳥的差距第五十八章 油畫惹來的煩惱第二百四十二章 翡冷翠青料第四十七章 四扇屏鈞瓷第二百零三章 大膽的創意和構想第一百八十六章 高風險的瓷器第二百四十六章 蘇富比拍賣會II第四十七章 四扇屏鈞瓷第一百一十一章 備受推崇的清三代精瓷第六十二章 無法確認年代的水牛雕第二百六十八章 低調的投資公司第二百二十七章 銀鏨花寶盒第九十一章 空穴來風的拍賣傳聞第三十五章 唯名是論的瓷器第一百一十章 歷盡磨難的瓷器第二百一十六章 大有潛力可挖的消費市場第九十四章 瞞天過海的汝窯青瓷第一百四十五章 拍賣前的準備工作第一百一十六章 金鑲玉修復古籍法第三十二章 借筆識得的錢幣珍品第二百一十四章 邁向成功的第一步第一百九十一章 玉圍棋引起的紛爭第四十章 白領麗人的煩惱第六十一章 皇家專用的金磚第十章詭異的球形閃電第一百三十七章 潘家園尋夢第二章 點石成金的試金石第二百三十四章 王者青料第二百三十三章 弘揚民族陶瓷文化第一百四十四章 令人神往的查幹湖冬捕第七十八章 神秘的柴窯瓷皇第一百零四章 身首分離的博山爐第八章 古玩市場的菜鳥第一百九十一章 玉圍棋引起的紛爭第一百二十二章 漏寶的明器第二百四十五章 蘇富比拍賣會第一百二十五章 讓人跑得快的瓷器店第二百四十八章 風光的背後第一百五十七章 書院門尋寶第七十五章 高仿的青花人物紋花觚第二百一十六章 大有潛力可挖的消費市場第一百零六章 治病救人要緊第二百五十八章 席捲英倫的塞拉同第七十三章 貌似不存在的玉圍棋第五十七章 真正的元青花珍品第一百八十一章 7501主席瓷第二百四十八章 風光的背後第四十五章 品嚐伊甸園的青蘋果第二百一十三章 麻侖土替代品第二百三十九章 鏽跡斑斑的彩繪花卉鏡第八十九章 患難之際見真情第一百一十章 歷盡磨難的瓷器第二百七十一章 與虎謀皮第七十一章 看走眼的金手鐲第二十章 《好太古碑》法帖第九十二章 定窯孩兒枕第二百零六章 無聲的原料爭奪戰第四十二章 真真假假的名人字畫第一百一十三章 六國五味的香料第一百六十九章 貴人出手相助第一百五十五章 終於和諧了第一百七十三章 初具規模的瓷廠第二百五十一章 與哈洛德百貨合作第六章 美麗爭豔的雙姝第二百六十章 巨無霸版本的高足杯第一百五十四章 來自異邦的危機第一百二十八章 精於瓷道的酒色之徒第二百六十六章 在股市裡大做文章第一百三十五章 最具檔次的拍賣第一百九十八章 例行公事的鑑寶大會第八十二章 破爛不堪的太師椅第二百零九章 模特公司的內幕第二百三十六章 雙贏的合作方式宋代在中國瓷器發展的重要地位第一百二十二章 漏寶的明器第一百二十七章 有狼入侵景德鎮第八十二章 破爛不堪的太師椅第八章 古玩市場的菜鳥第二百四十四章 《永樂大典》殘卷第一百三十三章 紫口鐵足的哥窯瓷第二百二十八章 福山壽海龍紋瓶第一百六十章 不同尋常的富貴白頭瓷第六十三章 神仙難斷寸玉第二百五十七章 王室御用茶具競標第一百三十四章 千年陰沉木第一百五十五章 終於和諧了第七十五章 高仿的青花人物紋花觚第九十二章 定窯孩兒枕簽約感言第一百五十八章 紫玉光墨錠第一百九十三章 打造自己的品牌第二百三十六章 雙贏的合作方式第四十九章 傳說中的魚腦凍碎石硯第三十五章 唯名是論的瓷器第一百六十二章 高嶺土與麻侖土第一百六十七章 脾氣古怪的青花大王第一百零三章 西北向北的求購歷史悠久的瓷器發展史第六十九章 饋贈友人的翡翠手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