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篇_第二百四十三章 夫人

董真見他終於亂了方寸,跌入自己彀中,心中暗暗叫好,面上卻依舊笑得溫文爾雅,道:“誰說我這青碧之色,是人人都穿得起的?金行兄,你仔細瞧一瞧,我這青碧之色,你可染得出?不要說你染不出,便是放眼洛陽,甚至整個天下,也無一人染得出來!方纔我便早已說過,紫爲偏色,卻能爲貴人所服,無非是因其價值昂貴。如今我的青碧之色,亦同紫色一般,其價值之貴重,更勝朱緋呢。”

她不慌不忙,微微側身,恰迎着天光而立。藍天燦陽之下,那青碧越發湛清明麗,彷彿被特殊的染料浸過,多了一層柔潤貴氣,的確不是尋常寡淡的青碧之色所能比擬。

配上其主人的風度翩然,宛若活生生的臨風玉樹,清逸雋美,令人見而忘言。

在場的女子們無不是目弛心醉,甚至連男子們也爲之目奪。便是楊阿若,也不由得想起昔日讀過的幾句詩來: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驀地一轉念頭,不禁在心中啐道:“你可是瘋魔了?明明知道‘他’不是男子,怎的倒想起這樣的詩句來?”

然而此時滿街之人,但觀了董真如此風儀,青碧之色,與“他”的雋美簡直是相得益彰,哪裡還會有什麼青碧爲賤色這樣的念頭?

金一珍但看衆人臉色,便知道他們心中對自己所言實是不以爲然,他心胸本就狹隘,豈願在此時輸給董真?況且染緋的方子是他家織坊立足之本,不由得變了臉,斥道:

“胡說八道!朱緋乃是貴色!豈容你來詆譭!”

董真淡淡一笑,道:“何謂貴?方纔我說得很清楚,着服者的身份尊貴,其一也;服色珍貴,其二也。緋色又不是王侯之色,不過是其色難染罷了。若是極易便能得到,也不知那些貴人們還願意不願意再穿着呢?”

金一珍有些發怔,但本能地察覺到了不妙,退後一步,怒道:“你這是何意?”

董真尚未答言,卻聽車聲轆轆,自遠而近,伴隨着沙沙行路之聲,聽起來人數衆多,然步伐極是整齊,一聽便知是訓練有素。

隨即便聽一個男子聲音響了起來,道:“知道服色有貴賤之分,卻偏偏不知人有貴賤,這位坊主也真是可笑得緊。”

聲音慵懶悅耳,卻又暗含傲氣,且吐詞之中,帶着貴人們常有的尾音。衆人均回頭望去,但見爲首一輛飾玉披纓的輚車,正自街道另一頭緩緩而來。扈從如雲,鮮衣怒馬,再往後看,卻是洛陽令等一大批官吏隨行車駕其後,且個個顯得畢恭畢敬。

此時織錦夾金車簾捲起,露出裡面半倚半臥的一位美貌郎君,錦衣披曳,燦若雲霞,遠遠一望,便覺如天上仙人,輝煌華美。加上這樣醒目的排場,不是何晏,卻又有何人?

眼下洛陽織坊之中,無人不知董真頗得這位貴人的青睞,那金一珍先前急怒之下,只顧逞口舌之快,此時見了何晏,方纔醒悟過來,素來聽說對方心性之狹更甚自己,又聽他口言斥責,不由得面如土色,身子晃了晃,便撲通跪倒在地,口稱:“小人該死!”

何晏所言當然沒有錯,董真再如何勢單,畢竟經何晏親口認證爲董氏中人,是世族子弟。金一珍卻不過是個經營織坊的商賈罷了。先前董真稱他一聲“金行兄”,乃是表示尊重行規,卻並不代表二人的身份就真正平等了。事實上整個漢朝歧視商賈的風氣仍在,時人再重視風評,也不會同情一個冒犯世族的商賈。如果何晏借題發揮,治他個不敬之罪,按律雖不致死,但在牢獄之中吃吃苦頭是絕沒有問題的。

何晏哼了一聲,他一向自矜身份,連方纔那句話也並不是正對着金一珍說的,此時更是不會理他。但與金一珍交好者卻按捺不住,已經走出了一人,向何晏遙遙一揖,說道:

“侯爺所言極是,然服色之貴賤,卻並非因人之貴賤,而一言得定。”

說話者鬢髮須腳都有些花白,顯然有了些年紀,然而膚色紅潤,雙目有神,顯然平時保養尚好。且舉止安然,沒有尋常商賈的猥瑣或畏縮之態,倒有幾分士大夫的風範。別說這街面上的織坊中人,便是那些顧客也有大半認得,正是織坊行首鄭繼。

說起來鄭繼與董真的身世倒是彷彿,他是出身滎陽鄭氏的世族子弟,只不過爲旁支庶子,又都是離了家族庇廕創業。不過的是鄭繼在洛陽已經呆了三十年,歷經數朝,一直從事織業,聲名頗重,當時曾爲靈帝獻錦,董卓佔據洛陽時也對他頗爲禮敬,便是到了現在,上方御府還時常與之有着年節的問候往來,鄴城的織造司中那些蜀地匠人,便是鄭繼以自己的名義,在蜀地網羅後送去的,連曹操也曾專門讚揚並賞賜過他,可謂是居功厥偉。

雖是商賈,自己身份超然,又見慣權貴,在洛陽這地面上,也算是個響噹噹的人物。雖然並沒有擔任什麼實職,只有個昔日靈帝所授的八等爵位公乘,而且他後來還推辭了曹操的加爵,但便是洛陽令等人見了他,也要恭敬地稱上一聲:“鄭公”。

鄭繼雖是行首,卻穿着件尋常的平紋錦袍,且氣度自若,不卑不亢,雖對何晏禮數週全,卻並象其他商賈那樣誠惶誠恐:

“魏公曾言,人無貴賤,唯纔是舉。海內英雄聽聞,方纔如風雲來聚,共報朝廷之恩。我織坊中人,但以織物爲業,自然是唯織物品相爲上,與其主人的身份,那是不相干的。青碧色本爲賤色,董君這襲錦袍雖然精美,卻不能以一人之言,改變服色之貴賤。”

他擡起頭,目光平和,看向何晏:

“故此金一珍此言,卻並非是要冒犯世族子弟,還望侯爺原宥。”

說是原宥,看他的神情,卻是一絲一毫都不覺得金一珍需要被“原宥”!

董真心中有數,自己來洛陽經營織坊,雖然也一樣拜會了鄭繼,然而在鄭繼的心中,其實力也好,技術也罷,自然是比不過根基深厚的金一珍。雖是世族子弟,但在商言商,鄭繼早就是一個標準的商人心態,以利益爲重。而他的利益,又主要在於對洛陽整體織業的基礎上,在這樣關鍵時刻,鄭繼也絕不容許在何晏的幫助下,自己能夠壓倒金一珍。

當然,如果董真能夠表現出比金一珍更厲害的實力,或許鄭繼態度又是不同。

他是行首,此時站出來說話,自然份量大大不同。便是那些原本對金一珍也有些舊怨的織坊同行們,此時也收起了看笑話的心態,變得肅然起來,紛紛拜下道:

“請侯爺原宥!”

何晏心頭惱怒,差點從車內彈起來,幾乎就要出聲喝叱。

這些人是什麼意思?仗着鄭繼資格老,就敢來當衆駁他的面子麼?區區一個織坊行首,便是對朝廷有些供獻,那又如何?何晏須不是怕事之人!何況……何況……

恰在此時,何晏的車隊之中,卻有個女子聲音響起來。

“誰人敢說天水碧竟是賤色?”

那聲音響如流泉,清如擊冰,先前何晏的聲線本已十分迷人,但這女子的聲音竟更甚之,非但音色動聽,韻律柔緩得宜,也宛若仙音綸樂一般,她這一出聲說話,原本因了鄭繼等人的言行而騷動起來的市街,頃刻間又是鴉雀無聲。人人都屏住了呼吸,只盼聽她再講兩句纔好。便是連鄭繼,都爲之一怔,往衣車看了過來。

何晏眼中光采一閃,原先的怒意已被壓了下去。他也不理睬那鄭繼與跪了一地的織坊中人,竟施施然下了自己的車,徑直往車後走去。

先前何晏出場時太過光采奪人,以至於楊娥竟未留意,在他的輚車之後還跟着一輛朱幃衣車,其華麗程度並不亞於輚車,幕幃上繡有云紋與飛鳳,翠蓋垂下墜有玉角的流蘇,迎風微微拂動,分明是貴族女子所乘。

車旁隨侍有四名侍婢,相貌秀美,風儀恬然,一望便知是世家大族的婢女。

董真一聽那女子聲音,不覺目光一亮,已帶上了幾分笑意。

先前鄭繼出來維護金一珍時,楊娥便有些擔心,但見董真並不在意,且此時更是神色愉悅,目光含笑,所及之處,卻並非何晏的車駕,而是落在了那輛衣車之上。

楊娥頗爲好奇,不由得忖道:“董真這神情,似乎知道車中之人的身份。但與何晏同來,又乘坐這樣華美的衣車,難道是何晏的妻室不成?素聞富安侯府美人如雲,但何晏並沒有娶妻,可是如果不是何晏之妻,就算是尋常的世家女郎,也不見得能乘坐這樣的衣車,當然車中人絕不會是區區的侯府姬妾之流。”

正猜疑之間,卻聽鄭繼沉聲道:“先賢曾有言,夫禮服之興也,所以報功章德,尊仁尚賢。故禮尊貴,不得相逾,所以爲禮也,非其人不得服其服,所以順禮也。順則上下有序,德薄者退,德盛者縟。正是通過服色、樣式、配件、紋樣的不同,方能辨貴賤、明尊卑,乃‘禮’之根本!青碧色本爲賤色,豈能爲貴人所服!”

董真此時,方纔明白鄭繼爲何一力維護金一珍的本意緣由。鄭繼何等聰明老辣之人,當然看得出董真此舉,在於宣揚自己新染出的青碧之色,並樹立其聲名。身爲行首,原本應該是讚許新品的不斷出現,因爲它們可能會極大豐富洛陽甚至是整個朝廷在天下織業中的地位。做不到這一點容納之量的行首,不可能帶着整個洛陽織業走向興盛。

鄭繼本應該是讚許董真的,然而卻公然出來反對,甚至不惜開罪了何晏,或許在鄭繼看來,董真的這種舉動是在挑戰他所認爲的“禮”。他剛纔的這番話已經說得很清楚,服色看似簡單,卻是“禮”這根本。如果青碧色可爲貴人所服,那麼就亂了尊卑之序,出身世家子弟的鄭繼,縱然早就被家族所棄,當了這看似風光的洛陽織業行首,也賺下了潑天傢俬,然而在他心中,卻比任何人都更爲固執於等級、尊卑、門第。

董真心裡忽然跳出幾句話來,在另一個時空是耳熟能詳的:缺什麼補什麼,差什麼秀什麼。

鄭繼由世家子弟入了商賈之行,無論他怎樣在商業中取得成功,但心中一直都在暗暗地悔恨和慚愧吧?所以他一定要維護那失去的一切,雖然那些與他,其實早就沒有什麼關聯。

換句話說,如果青碧色當真爲世族所接受,鄭繼就不會這樣固執了罷?

所以那衣車之中的美人,當真是來得太及時了。

何晏此時已來到了衣車之外,朗聲向車中道:“雲落坊已至,還請夫人下車罷。”

這夫人二字一出口,又是引發一陣猜測。

自春秋以降,“夫人”這種稱呼,一般是指君主之妻,到了漢朝,又成爲宮中貴人的封號。但到了如今,漸漸沒有那樣嚴格,有時也用來代指身份貴重的士大夫之妻。

這衣車之中女子,竟被何晏尊稱爲“夫人”,不知又是哪一位達官貴人的妻室,如何會來到此處,難道是特意來挑選錦裡的衣料?

然而錦裡雖然有名,畢竟是市井之地,何晏前來,誰都知道他是來拜訪董真的。論到購物,卻從未有貴人親履此地,這位夫人又怎麼肯降尊紆貴,來到此處?難道也是隨何晏一起來訪?

兩邊侍婢打起車簾,一個頭戴冪籬的美人,自車中出來,分明是有冪籬紗簾長垂至足,宛若山間雲霧,在風中飄飄揚揚,將她的相貌密密掩住,然而卻終究掩不住那樣卓絕高貴的氣度,恍若明月初升,瞬間照亮四海。便是楊娥都忍不住心頭一動,暗讚道:“未見其貌,已覺神搖,傳說一笑傾人城、再笑傾人國的美人,最多也不過如此了罷。”

第四百五十章 何以解憂錦繡篇_第三百五十八章 逐走惡使錦繡篇_第三百七十六章 初入成都錦繡篇_第七十五章 恍惚錦繡篇_第一百二十七章 同生錦繡篇_第六十六章 求救錦繡篇_第九十七章 異相第四百八十九章 臨汾之秘錦繡篇_第四章 洛神第四百八十九章 臨汾之秘錦繡篇_第二百六十八章 投奔錦繡篇_第二百五十五章 震驚錦繡篇_第十一章 初疑第四百六十七章 張氏寶林錦繡篇_第一百七十三章 冷月錦繡篇_第二百五十三章 絕色錦繡篇_第一章 洛水錦繡篇_第七十一章 再宣錦繡篇_第一百六十一章 求救錦繡篇_第三百一十二章 黑衣殺手錦繡篇_第二百二十章 真相第四百四十五章 意外來迎錦繡篇_第三百六十七章 歸去來兮錦繡篇_第九十二章 師君錦繡篇_第三百一十五章 似曾聽聞錦繡篇_第三百二十八章 俠影玄經錦繡篇_第一百八十三章 錯認錦繡篇_第三百五十章 故人蘭香錦繡篇_第三百六十三章 狀若疏遠錦繡篇_第一百二十六章 心願第四百二十八章 榮歸葭萌錦繡篇_第五章 驚訊錦繡篇_第一百九十四章 秘密錦繡篇_第一百三十九章 示威第四百二十六章 名震荊襄錦繡篇_第四十二章 真摯錦繡篇_第二百六十五章 伏誅錦繡篇_第一百七十三章 冷月第四百六十八章 典滿相助錦繡篇_第二百八十五章 龍居錦繡篇_第一百二十三章 遁甲錦繡篇_第三百二十三章 我的女人錦繡篇_第四百九十九章 路遇何晏錦繡篇_第十五章 院丞第四百八十二章 明槍暗箭錦繡篇_第一百一十四章 廣陵作者的話_東市相斫楊阿若錦繡篇_第二百二十五章 爭執錦繡篇_第三百五十四章 意外伏兵錦繡篇_第一百八十一章 潛行第四百八十七章 臨汾獻曲錦繡篇_第二百八十一章 小環第四百五十三章 少俊在側第四百八十二章 明槍暗箭錦繡篇_第一百五十九章 讓功第四百五十五章 那些往事錦繡篇_第三百二十四章 源自黑暗錦繡篇_第三百七十七章 蔡氏夫人錦繡篇_第一百七十六章 賜名第四百四十章 長歌以別第四百九十四章 茫茫之誓錦繡篇_第一百六十二章 崔氏第四百一十四章 天雷震懾錦繡篇_第六十八章 長技錦繡篇_第九十九章 從之錦繡篇_第一百九十四章 秘密第四百九十一章 梟雄老矣錦繡篇_第二百四十三章 夫人錦繡篇_第四百章 奇花茫茫錦繡篇_第一百九十九章 贈裘第四百九十一章 梟雄老矣第五百零五章 吉貝之布錦繡篇_第三百四十二章 風雲之後第四百九十六章 春日晴好錦繡篇_第三百九十六章 天衣重現錦繡篇_第三百四十三章 驚蟄時分第四百二十八章 榮歸葭萌錦繡篇_第二百四十二章 服色第四百二十七章 雨衣初捷錦繡篇_第四百零四章 爲你中箭錦繡篇_第一百八十八章 相逢錦繡篇_第二百五十三章 絕色錦繡篇_第一百八十二章 羽翼錦繡篇_第一百四十一章 求救錦繡篇_第二百八十五章 龍居錦繡篇_第九十九章 從之錦繡篇_第三百九十九章 蔣大投奔錦繡篇_第一百一十二章 歸來錦繡篇_第二百九十一章 仇報錦繡篇_第二百七十四章 託付錦繡篇_第一百四十四章 抉擇錦繡篇_第一百八十一章 潛行錦繡篇_第三百三十四章 根子是錢錦繡篇_第三十四章 故技錦繡篇_第三百一十六章 樑姬身份錦繡篇_第八十三章 斯技錦繡篇_第九十八章 允諾第四百五十三章 少俊在側錦繡篇_第三百五十三章 潛白水關第四百八十一章 宴無好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