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零章 楊彥父祖

楊彥發了一通真假難辨的脾氣,最終還是沒能拗得過裴妃和荀華,任由她們各自帶着孩子留在建康,主要是他回去就要稱王,緊接着要發動對劉曜的作戰,確實沒什麼時間呆在家裡帶孩子。

同時爲了母子安全,他帶來的萬騎,留了五千騎給荀灌,使得守衛建康的兵力超過了一萬五,其中騎兵佔一半以上,具有相當強的突擊能力,分駐於府邸和覆舟山,互爲倚角。

張訪被改任爲了明國駐晉國特命全權公使,這是與庾亮、王導等重臣協商的結果,相當於駐外大使,可全權代表他,恰好朝庭也需要一個與楊彥溝通的渠道,因此張訪留在建康,具備了合法身份,杜弘被任命爲副公使,協助張訪,軍權依然掌握在荀灌手裡。

年後不久,沈恪帶着沈氏族人近千渡江北上,遷往葉邑,將按佔田制授田,因沈家人數過多,那點點田根本養不活自己,唯一的出路只能是把家族折分,以單戶的名義領田,沈家變成沈家莊或沈村,宗族的力量會逐漸削弱,這也是楊彥的初衷之一。

而尤芒的山越被楊彥挑了五千出來,將帶回江北,其餘全部安置在了義興周家的故地上,那些佔了地的鄉豪均在元日之前退還了土地,畢竟東海軍威名赫赫,楊彥又是個心狠心辣的主,誰都擔心會被楊彥盯上。

至此,沈家留下的約有六千餘部曲佃戶,山越也有近萬,楊彥將以這一萬多人試點,搞農業合作社,由張訪主持,杜弘協助,資金缺口由裴妃承擔。

當一切都安排好之後,楊彥於一月底踏上歸途,裴妃哭的如個淚人般,與荀華拉着柳蘭子,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照顧好楊彥。

實際上柳蘭子跟在楊彥身邊,她們是放心的,以柳蘭子的身份和遭遇,只會死心塌地的跟着楊彥,還不用擔心日久生情。

楊彥很是勸慰了一番,才把裴妃勸了回去,雖然以裴妃當時的情緒,他覺得自己有可能把裴妃帶回郯城,不過他沒有這麼做,他認爲這個問題應該讓裴妃自己考慮清楚,而不是因一時的情緒失控,在路上生出悔意。

艦隊早於數日前就先趕往了江乘,做渡江的準備工作,上下游數十里均有船隻警戒,以防荊襄水軍突然來襲,楊彥在兩日後領着步騎萬餘趕到了江乘,足足花了兩天,全軍才渡了江,向北行進,艦隊則向大江下游駛去,自行回返沂水。

足足花了大半個月的時間,二月中旬,楊彥回了郯城,天色尚是下午,因此按慣例,召集諸僚屬議事,首先楊彥通報了建康之行,接下來了解了這段時間青兗徐三州的近況,然後把一封家書給了刁協。

這是刁協子刁彝託楊彥帶回的書信,火漆完好,楊彥並未折封,刁協看過之後,什麼也沒說,只是長哎了口氣,目中現出了感慨之色。

這時,崔訪給刁協打了個眼色,便拱手道:“府君立國稱王乃民心所向,刻不容緩,祭壇也已於南郊十里壘砌,不過……宗廟之事還須府君定奪。”

“這……”

楊彥有些爲難。

天子七廟,諸候王五廟,楊彥稱王,應該先立五廟,也就是向上加封五代,但問題是,他出身微寒,哪來的五代先祖啊!

階下衆人相視一眼,刁協拱手道:“世人皆猜測府君出身於弘農楊氏,不知府君可能回憶起什麼?若能認祖歸宗,亦是美事。” Wωω⊙Tтka n⊙CO

“不妥!”

楊彥想都不想的開聲喝止:“楊駿於武帝臨終前,將武帝軟禁在含章殿,又篡改昭書,排擠汝南王亮,獨攬朝政,實與逆賊無二,之後夥同其弟楊珧、楊濟,剛愎自用,不納良言,遍樹親黨,亂政禍國,種下了八王之亂的禍根,故弘農楊氏實與天下有大過也,我雖姓楊,亦羞與之爲伍。“

刁協帶着絲愧色拱了拱手:”是老夫考慮不周,府君見諒。”

“無妨!”

楊彥擺了擺手,又道:“近年來,坊間多有傳言,說我乃弘農楊氏流落於江東子弟,今日我便澄清此事,我楊彥之出身於建康,乃丹陽人士,與弘農楊氏無絲毫關係。”

“府君英明!”

衆僚紛紛稱讚,同時也鬆了口氣。

在坐的都是跟隨楊彥的老人,楊彥即將稱王立國,這也是他們分享果實之時,誰都不希望莫名其妙的跑來一羣人分果子吃,如果楊彥引來一幫沒什麼見識的窮親戚倒也罷了,給點錢,享受富貴,這沒什麼,但要是真攀上了弘農楊氏,就不是錢財能打發的問題,楊家人必然要當官,要掌權!

既使不考慮到分果子的問題,也牽涉到宗室與朝臣之爭,其本質是家天下與共天下的路線之爭,作爲皇帝來說,自是恨不得一家一姓之天下代代相傳,而作爲士人勳貴,打天下時出了力,這天下也有他們的一份啊。

家天下,皇帝是臣僚的主子,具體見明清,而共天下,皇帝是董事長,在江山這盤股份制公司中佔有最大的份額與最大的話語權,臣僚是董事的地位,與皇帝並不存在人格上的從屬關係,說句現實話,誰願意頭上多個主子呢?

因此江東朝庭排斥司馬家宗室,在場的僚屬也不願由楊彥的親屬掌握各個要害部門,尤其八王之亂禍未散盡,正是宗室掌權的最反面教材。

如今楊彥從法理上杜絕了弘農楊氏任何摘桃子的可能性,形同於給各人吃了一顆定心丸。

但楊彥的身份也是個老大難問題,不攀弘農楊氏,五廟如何立?

席中的氣氛有些怪異。

楊彥其實早有定計,只是有些話他不方便說,因此他在等,看有沒有人能與他想到一塊去。

“諸公,我等怕是想多了!”

崔訪突然呵呵一笑:“自魏至晉,皆以篡立國,究其先祖,皆顯赫一時,而府君所行,乃相剋,非相生,故大明代晉,便如漢代秦,想那漢高帝,祖父皆務農,其本人亦爲一亭長,出身並無可誇耀之處,可不也是開創了五百年之漢家江山?“

”崔公言之有理!“

在歷次會議上極少開口的郗鑑居然破天荒的贊同:”漢高帝僅向上追諡父祖,老夫以爲,府君可效之,趁着今日諸公都在,不妨咱們合計合計,擬個諡號。“

”嗯~~“

刁協點點頭道:”老夫斗膽,敢問府君父親尊諱。“

實際上楊彥就是這個意思,追諡自己的父親先祖,當然了,這個父親,是他前世的父親,這世的父親僅存於奪舍而來的小四的些許印象,沒有任何歸屬感,甚至連正式的名字都沒有。

這世的父親叫楊三,是最典型的底層人士的名姓,只有姓,因不識字,名沒法取,按排行計名,家中排行第三,至於什麼伯父祖父的,楊彥就不清楚了,小四的記憶中沒有,母親叫什麼也不清楚,別人稱爲方氏。

楊彥沉吟道:“我父名楊國慶。“

”呃?“

衆人愕然,這是啥名字?怎麼聽起來怪怪的?

一時之間,氣氛更加怪異,實在是國慶這名字完全不符合當時的取名習慣,而作爲楊彥的父親,楊彥自然不可能胡編亂造給自己的父親改名。

“好,好!”

突然,郗邁連聲叫道:“國慶者,舉國同慶也,而府君建國稱王,豈不正是舉國同慶?難怪楊公以此爲名,實乃讖語也。“

楊彥無語,這都能聯繫上,他不得不對郗邁暗道一聲服字。

”嗯~~“

郗鑑也捋須道:”楊公既以名爲讖,又能教導出如府君這般才華卓越之人,顯然乃一隱士,胸懷匡世之志,卻淡迫於名利,實乃真君子也。

溢法有云:容儀恭美曰昭,有儀可象,行恭可美,昭德有勞曰昭,能勞謙,聖聞周達曰昭,聖聖通合,以楊公之所爲,恰合一個昭字,故可諡爲昭王,府君意下如何?“

第六九一章 衆軍雲集第一一六章 風助煙長第六一八章 錯把馮京當馬涼第五九零章 紀氏阻門第一七四章 南士心聲第一六零章 狠心拒絕第一九七章 山後包抄第三二八章 逼婚第三三四章 裴妃有了第三零二章 酒肉招待第七六八章 佛法難渡第五三七章 重敘婚約第五二一章 土崩瓦解第七六零章 騎兵決戰第二一二章 孔萇兵至第七零三章 逃亡日漸第二一四章 逼出沈充第八三七章 女爲悅己者容第三四二章 獻容獻策第一九六章 若有所悟第四六七章 王敦上岸第五一五章 一記耳光第四十章 劉遐父子第五一一章 大戰山越第四七三章 剎那白首第一五四章 創造機會第三二零章 勝利班師第七八七章 誰當太傅第二四二章 錢鳳登門第五六零章 無人出戰第六七四章 力量對比第一一八章 誰言無辜第五五一章 劉曜氣暈第九十五章 鮑靚閉關第九十一章 兵馬突來第三一零章 五百年有王者興第七零五章 進退兩難第五一三章 水軍入湖第三零一章 財富歸零第四一一章 交換條件第三四一章 抽絲剝繭第八二四章 白眼狼第四九二章 明王第一二一章 身在寶山不識寶第四零二章 增殖稅第三三一章 鄒山也降第五六六章 喪心病狂第五四五章 兵臨宛城第三十四章 壓榨出油第一九四章 形勢複雜第四九零章 東鄭化學第三九六章 殺出血路第二零五章 郗璇去郯城第一八三章 沈充餘澤第七一七章 劉曜出降第二九三章 拜見王敦第二九九章 回到東海第二八二章 促人好事第三八二章 以守應變第一七六章 口中藏食第五二五章 袁耽的出路第五三四章 鮑姑教女第五六七章 成主李雄第六零七章 樓船沉沒第七零七章 石虎總攻第二五五章 荀華有了第七十九章 靜待朝會第四八零章 各有所謀第五零六章 衝入建康第三二七章 全面潰敗第八三九章 三公夢第七二八章 拓跋待客第二一八章 局勢大變第七九零章 分封制第三七三章 不掩厭惡第二八六章 奔襲陽羨第六六零章 黃河封凍第四零六章 崔訪上朝第二五二章 一家三口第一四二章 打亂佈署第二三零章 持續放血第六六四章 楊彥到來第六一二章 潛伏夷陵第七四一章 王氏憂思第七零七章 石虎總攻第三三九章 蕙芷參演第五三二章 登壇建國第三四六章 羯軍南下第一三九章 郯子託夢第二十四章 刁協來徵第七九四章 慕容不至第七四七章 朝會再議第三八一章 共擊石虎第六五四章 大加封賞第六十四章 重回下邳第二零一章 沈充退軍第一零零章 吏部難登第六零五章 硬碰硬第七八一章 含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