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九章 巧舌如簧

(謝謝好友清風淡月的月票~~)

諸葛頤暗道一聲果然如此,心裡對楊彥歎服不己,從惟氏的前踞後恭來看,令拓跋部去代王號反而起了作用,畢竟只有在細節上下足工夫,一應規矩做的有模有樣,拓跋部纔不會起疑,若是這不計較,那不計較,有心人難免會有想法,於是抱着節杖拱了拱手:“明王僅即了大王位,若代主仍爲代王,豈是爲人臣子之道?惟夫人是個明白人,想來不須老夫過多解釋。”

“不妥!”

席中一人嚷嚷道:“去了王號,如何令我拓跋氏諸部臣服?”

諸葛頤微微笑道:“代王可曾令各部臣服?其實代王也好,代公也罷,只是個名號,何須過多計較?他日我家大王登基,你部重新進位爲王亦非不可能,風物長宜放眼量,何須計較一時短長?”

惟氏不置可否的問道:“明王如何助我一統拓跋全族?”

所有人都是精神一振,目光灼灼望向諸葛頤,在他們眼裡,無非是宣喻各部,但有不從者,再於明國的支持下發兵征討,包括惟氏也是這麼認爲。

諸葛頤向東南方向拱了拱手,便道:“惟夫人問的好,我大明若是派軍相助你部討逆,一來路途遙遠,二來恐會生出不必要的誤會,故大王有令,請貴部出兵幷州,並承諾,代公可爲幷州刺史!”

“什麼?”

殿內沸騰了!

這可是幷州啊,素有表裡山河之稱,太行、呂梁兩山一東一西構成天然屏障,其間土地肥沃,地勢平坦,而東木根山風沙漫天,乾旱荒蕪,與幷州恍若地獄與天堂之別。

如能佔取幷州,任何人都敢斷言,最多十來年,拓跋部將急劇壯大,有了強大的實力,一統各部還不是輕而易舉?甚至百來年後,明國衰敗,還能以此作爲跳板進取中原呢!

別說席中諸人,就連惟氏,都控制不住的現出了意動之色,一統拓跋諸部是她的夢想,能借力明國更是再好不過,但她畢竟是通過宮廷政變上位,比所有人都多留了個心眼,她清楚自家實力不足以取下幷州,更何況明國真那麼好心?於是雙手向下一壓,待殿內喧鬧止歇之後,便道:“石氏於幷州駐有重兵,僅憑我一部之力,恐非對手,同時,若明軍也入幷州,將來不願退出又該如何?”

諸葛頤捋須道:“惟夫人無須擔心,石氏重兵佈於上黨三關及蒲阪津,幷州內地反而空虛,據細作探得,各城池駐軍總數不會超過三五萬,而大王將於貴部出兵之際,兵逼蒲阪,令當地駐軍不得妄動!

至於上黨三關,受地形限制,雖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可進去難,出來也難,惟夫人以小股兵力扼其要道,可令三關守軍望之興嘆,更何況三關乃拱衛襄國而立,若非得已,豈會輕易出關作戰?莫非不擔心中了調虎離山之計?料區區幷州一隅,還不值得讓石勒甘冒奇險。

故於貴軍來說,只須攻破雁門,將一片坦途,而雁門守軍不足萬數,倘若貴部連僅有萬人把守的關隘也束手無策,那我家大王將不得不重新評估貴部是否有扶持的必要。

另於貴軍攻佔幷州期間,大王將按兵不動,除非你部力有不逮,否則,絕不輕入幷州,我家大王素來守信,惟夫人當是清楚,老夫可代大王與貴部歃血爲盟!”

惟氏轉目四顧,殿中的大人們,滿臉激動,彷彿一座金礦擺在了眼前,他們從未想過,楊彥會有背信棄義的可能,畢竟自出道以來,楊彥的名聲還是挺不錯的,牙齒能當金使。

雖然攻入幷州,必須付出一定的代價,但征戰不可能不死人,總之,就是一個字,值,這個誘餌,擾到了拓跋氏的心坎裡!

惟氏又打量向諸葛頤,此人手持節杖,單手負後,昂首挺胸,嘴角微微翹起,一幅以上視下,有如恩賜般的模樣,換了尋常人,肯定心裡不舒服,可如此作派,反讓惟氏放下心來,這說明明國已經把自已當藩屬看待了。

如諸葛頤卑躬屈膝,大獻殷勤,那才叫不正常。

暗暗點了點頭,惟氏卻問道:“孤並不諱言,明王此議實解了我部燃眉之急,但我部與你家大王素無淵源,明國爲何要助我?”

“實不相瞞!”

諸葛頤拱了拱手:“既然惟夫人爽快,老夫也無須遮遮掩掩,羯趙雖於長安城下十餘萬精銳盡喪,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此次滅石,要麼不動,動則傾盡全力,我大明雖蒸蒸日上,奈何立國時日尚短,根基不足,國內兵力、糧草、物資俱缺,還須防備江東掣肘,換言之,僅以我大明一家,吞不下羯趙,須廣結同盟,我軍的主攻方向爲襄國,幷州實是有心無力,還望夫人取下幷州之後,守住井陘諸關,匆讓羯人竄入太行山中。”

這話合情合理,也貼合大多數人想象中的明國實際情況,惟氏徹底放下了心。

“砰!”

惟氏重重一擊几案,大喝道:“自即日起,我拓跋氏嚮明國稱臣,永生永世爲明國藩屬,遲至夏未,起族中精銳八萬攻打併州,來人,取禮器來!”

在來的路上,諸葛頤通過與拓跋族人交談,再根據人口規模,推算出拓跋氏本族丁壯約爲十二三萬,而遊牧民族上馬即是戰士,惟氏派軍八萬作戰,幾乎是傾盡全力了,畢竟她還得留一部分看守東木干城,派出三分之二的兵力,也可看出她對幷州的必得之心。

這讓諸葛頤再次對楊彥充滿了欽佩,以惟氏實力,既便拓跋氏的其他部族袖手旁觀,明軍至少也要發十萬大軍纔敢言必勝,但也僅止於取勝,因着東木幹山有險可據,不敵可走的地形,誰也沒把握全殲拓跋。

諸葛頤此行,先往長安,再由長安北出蕭關,親眼見到,這一路荒涼乾旱,千里無人煙,根本沒法補給,糧草的消耗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漫長的運輸線又隱藏着巨大的風險,難怪以漢武帝挾文景之治的雄厚國力,與匈奴作戰僅十餘年就耗盡了家底,再以現今明國的人口基數與糧食產量,要想攻克東木幹山,至少需要五年以上的準備。

有這五年時間,拓跋部耐心經營,根基日厚,拖的越久,日後征討的難度也越大,相比起來,有機會把拓跋部主力誘入幷州聚而殲之,區區名聲算得了什麼?

諸葛頤是文臣,有百年家世爲後盾,並沒有武將那種迫切的建功立業願望,他更加在意的,是發兵遠征對江山社稷的負面影響,如漢武帝與匈奴作戰,後漢與西羌長達百年的漫長戰爭,無不耗盡了國力,導致國內危機四伏,矛盾重重,這是他竭力避免的,因此對楊彥的手段頗爲贊同,畢竟兵不厭詐嘛,拓跋氏自己愚蠢,怪得了誰?

同時諸葛頤也能看出,惟氏並非全無防備,發銳卒八萬,正是爲了保證安全,畢竟這八萬軍純是騎兵,以此警告明軍莫要毀諾,否則隨時可倒向石勒。

此時的惟氏,滿面自信,美豔的臉龐上散發出煜煜光輝,諸葛頤也暗暗歡喜,能引八萬拓跋部衆入幷州,顯然是奇功一件,且此趟出使的順利,也出乎了他的意料。

“哈哈哈哈~~”

諸葛頤哈哈大笑道:“惟夫人果爲女中英傑,有你我兩家聯手,石氏何愁不破?不過在出兵之前,你部須出一子質往洛陽。”

剎那間,滿堂的歡聲笑語偃旗息鼓,很多人面現不善之色,其實一個質子不算什麼,死了就死了,古人對親子的命素來不在乎,講究只要自己活着,兒子死了還能生。

質子的意義主要是一個表示臣服的儀式。

惟氏倒是沒太在意,揮揮手道:“紇那次子,年方三歲,可入洛陽爲質。”

諸葛頤拱手道:“請夫人見諒,老夫來前,大王已有交待,貴部須以拓跋鬱律次子,拓跋什翼健爲質。”

“爲何?”

惟氏秀眉一蹙,現出了明顯的不快之色。

第一三七章 西廂記的毒害第四零六章 崔訪上朝第一一八章 誰言無辜第三六六章 形勢逆轉第六四零章 陣前交涉第七零零章 索要饑民第六四五章 山谷難出第一二八章 不受歡迎的人第六二八章 和親之議第八十章 父女夜話第三二三章 截住沈充第六三九章 狹路相逢第一八九章 醇酒美人第五四二章 短兵交接第五一四章 沖天大火第四七七章 登基第六二七章 千古奇觀第五四四章 宛城不開門第四七二章 大破鮮卑第三八五章 大破石虎第四八五章 郗鑑心思第二九九章 回到東海第八零九章 任皇后來第六八七章 夜襲客舍第五四六章 爭分奪秒第二八零章 顧燚有邀第三四零章 荀華生了第四二五章 淮北形勢第三八六章 代王先來第三九五章 勒索一半第九十九章 再回鹽市第三一五章 羊鑑心思第五章 詩壓陸納第四九四章 裴妃宮婢第四三八章 豫州軍亂第四六一章 被逼出現第二二七章 安辨雌雄第八零九章 任皇后來第二五五章 荀華有了第六四七章 天降火雨第六六七章 石虎心計第六八六章 發現端倪第二三七章 東海水晶礦第一二二章 紙上談兵第四二九章 決戰在即第六六七章 石虎心計第七三一章 聯袂施壓第八章 診病斷脈第三七四章 身敗名裂第七六三章 全軍潰逃第一五九章 終回下邳第六六九章 加深互信第四七零章 決戰堯王山第一六六章 脣槍舌劍第三二四章 獅子大開口第五零八章 舌戰顧陸第二四零章 婉言謝絕第八零七章 致敗之因第二二四章 沈充垮了第五零四章 行前安排第四七一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五十六章 林中設伏第二二七章 安辨雌雄第三三一章 鄒山也降第六零五章 硬碰硬第七五零章 絆馬索第四七三章 剎那白首第六五二章 入千牛衛第四九九章 逼婚第七七九章 徐龕病危第六三三章 今日李雄第三十四章 壓榨出油第四二二章 倭人反水第一九八章 又有敵來第四四四章 大獲豐收第四二六章 兵抵奉高第一四六章 東風至第六一九章 成國朝會第四零九章 拒婚第四六八章 苟且偷生第二四七章 何爲仙第二六八章 齋醮科儀第七四九章 堯都平陽第三零五章 圍點打援第六一五章 錢鳳歸降第五三八章 給他個機會第二六三章 歪打正着第六九零章 否極泰來第二一四章 逼出沈充第一三二章 彈簧第一四八章 不以察察爲明第五九四章 夜宿何處第三三八章 任讓再謀第四八九章 今日東海第四九六章 攻打楊府第六七七章 修碉堡第一四八章 不以察察爲明第五九六章 郵政第二七零章 小荀公第六二二章 見李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