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手段(五)

“這麼說,你這樣做,其實是爲了王府考慮?也難爲你想的這麼多,確實也是個道理。○不過這種事,下次記得交給袁長史他們做,他們是文官,做事可能更穩妥一些。你終究是個武人,做事有時太過沖動,萬一打出了人命,也是個罪孽。”

“姐姐,這話就不是了,袁長史是個讀書人,行事總要講個仁義道德,由他出面啊,說不定最後反倒是可憐這些災民,反過來勸我們讓一步。再說那些人,我是打過交道的,你與他們講道理,他們能跟你哭上一整天。若是拿起鞭子來,他們跑的比誰都快,楊儀正這事,我看做的挺好。”

一提到世子的安危,蔣妃不管如何厚道,也沒話可說了。世子是她的希望,也是王夫人的希望,一旦世子有了什麼好歹,連封國都得除了。

所以對她們來說,世子高於一切,當楊承祖提出難民可能發生譁變,近而威脅到世子時,這兩個人也都改變了立場,反倒是授權楊承祖放手去做。

這消息傳到後花園時,朱厚熜正在後花園裡拉着弓。這是一張來自陝西軍衛裡的硬弓,與王府常用的軟弓不同,只拉了幾下,就累的他滿頭大汗。可是他臉上,則帶着興奮的神色“今天,比昨天,多拉開了一次。陸炳,我是不是很棒?”

“千歲龍精虎猛,自然身體強壯,武藝高強。”

“陶神仙教授我的那法子,據說是要男女合修的,可是還在喪期,再說我又沒成丁,合修的事,還談不到。只是自己修行,氣力就比過去有了長進,可見他真是個有神通的。今天楊儀正驅逐難民,那情景……很過癮。你告訴他一聲,下次如果再有難民來,記得叫上蔣大郎,與他一起出去。”

“千歲,這事你支持楊儀正?”

“當然,上次去鄉下收租時,他說的話我還記得呢。這個天下,是不能只講仁義的,這麼多災民,要吃掉我們多少糧食?把房子蓋到宮牆外頭,我看他們眼裡,也沒了王府,這樣的人,如果再救濟他們,就是好歹不分了。只是這種事,我不方便做,別人不敢做,像楊儀正那麼敢幹事,不怕背鍋的忠臣,已經不多了,我當然支持他。回頭我要發一份犒賞給他,讓他知道本王的態度。”

說完這話,他又舉起弓來,幻想着眼前是那些饑民,自己正在拉弓射箭,將他們射的鬼哭狼嚎,逃的越遠越好。

這次驅逐裡,難民很是被打傷了幾個,經過初期的哭號之後,就有人帶頭,不少人到了州衙外面去哭着告狀。萬同正在處理着大堤修築的錢糧問題,卻被一陣陣哭聲吵的皺起了眉頭。

等聽完了這事,他哼了一聲,將筆一丟“不像話。身爲藩王,卻不愛惜民力,反倒是放任手下荼毒生民,我看這興王府也是越來越混帳了。算了,眼下這幫混帳不來找事就好,本官也不好去管他,將來再上本參奏。來人,傳我的話,所有受傷的人,州衙門給湯藥醫治,至於房子麼,可以讓他們修在州衙外面。州學裡,也可以安排一些人去住,總之,不能讓人再睡壟溝。”

秋風漸涼,安陸的氣溫漸漸涼了下來,災民們身上大多是單衣,寒風如同鞭子,無情的透過單薄的布衣,抽打在每個人的皮膚上,打的人瑟瑟發抖。因爲點火取暖而引發的火災,每天都在發生。

州衙門已經捱了兩次火燒連營,同時還丟了些東西,一位在內宅伺候的丫頭,夜晚小解時,還被個陌生的漢子抱着就向角落裡拖。如果不是她大聲叫喊起來,可能已經被辱了。到這個時候,萬同也明白了楊承祖的一些想法,難民並不是都像自己想象的那麼純良,道理也不適合於所有人。

安陸營的武器已經運了過來,只是武裝起來的安陸營,似乎並不能迅速恢復安陸的秩序。安陸那些大家族的子弟,並不算是優秀的武官,更重要的是,他們和自己的士兵並不熟悉。相對於軍官,反倒是那些靠武藝上位的人,或是與士兵操同一口音的人,更容易指揮那些部隊。

他們與難民本是同根所生,很多時候手下留情,或是在爭端中,更習慣袒護自己的鄉親,然後再找出一些理由來,爲自己的鄉黨打掩護。而有了軍隊的支持,那些難民也就更加肆無忌憚,反倒是讓本地人吃虧。

這種局面也是萬同所考慮不到的,只是他是個讀書人,講的是道理,而難民們總是能找到這樣那樣的道理,讓他也無可奈何,只能說盡力約束他們,不要鬧的太過而已。

與此同時,在難民中,有一些人逐漸活躍起來。他們往往從一條街走到另一條街,進入任意一個窩棚,都能受到歡迎。因爲他們不是帶着厚衣服,就是帶着藥,偶爾還會帶着糧食或零錢。比這更重要的,是他們帶着希望,帶給這些難民生存下去,並且能生存的更好的希望。

作爲難民,他們看着安陸本地人相對富足的生活,許多人心裡都積攢了不少的怨氣。食物的短缺,居住環境的簡陋,讓這種不滿與日俱增,讓他們越來越憎恨本地人。

本來作爲外來者,他們更可能受到本地人的欺壓,可是當他們的數量形成一定規模後,就有了對抗下去的本錢,由於他們相對更爲團結,所以在這種對抗中,難民偶爾還會佔據上風。

而這些人帶來的,就是他們戰勝本地人,過上好日子的希望。一些充滿了光怪陸離以及危險和血腥的傳言,在難民中流傳的越來越廣。許多人開始恢復了在家鄉的一些習慣,秘密的拜着自己信奉的神,或是悄悄的進行着禱告,只是他們祈禱的內容,並不爲人所知。

平靜的表面下,暗流涌動,波高浪急,就在這種環境下,楊承祖的家,也迎來了一個意外的客人,以及一個足以將這平靜粉碎的消息。“白蓮教要在安陸謀反,裡應外合,響應寧王!”

第1036章 再遇聖女(一)第636章 成親(下)第1章 被架票的知縣第139章 酒席揚威(二)第949章 駙馬與文會(二)第763章 鳴炮(下)第554章 稅監第108章 考較(一)第568章 聯手(二)第774章 大將生來膽氣豪第413章 定心(十一)第189章 暗訪(六)第93章 身退第309章 血夜(十五)第710章 夫人待客(中)第806章 米王之亡(下)第1089章 蓮凋(三)第289章 惡虎(一)第389章 亂起(八)第506章 重遇至尊·天下無主(二十)第421章 衝冠一怒(七)第557章 帳本第407章 定心(五)第234章 急風驟雨(三)第685章 楊記(中)第986章 山西之變(下)第210章 局中局(十二)第902章 碼頭風雲(上)第795章 港灣第900章 楊氏海盜團(二)第511章 羣龍奪位·江山誰屬(一)第158章 心動(一)第863章 火船第292章 惡虎(四)第756章 請借人頭一用(上)第1000章 荒唐的奏摺第389章 亂起(八)第470章 帝師(五)第479章 紅顏一怒·江湖縞素(九)第156章 絕境第590章 名位大過天第169章 誰主沉浮(五)第73章 合縱(上)第306章 血夜(十二)第1080章 烏托邦第113章 夜戰(二)第965章 隱駙馬(下)第230章 義薄雲天(七)第87章 周王府(五)第978章 振聾發聵(上)第1001章 聯結勳貴(上)第900章 楊氏海盜團(二)第382章 亂起(一)第632章 巨毒之種(上)第281章 生死與共(九)第592章 嚴嵩上書(下)第116章 血債血償第46章 紅白臉第702章 曹小婉(上)第788章 復仇之師第707章 寧波行第314章 女兒情(一)第715章 小事(下)第330章 走馬上任(四)第107章 叮囑第180章 奪龍記(九)第821章 私會(二)第813章 海王請降第612章 大鬧兵部(上)第607章 落毛鳳凰第565章 重逢(二)第680章 宵小第936章 血光(二)第699章 希望第80章 一家哭與一路哭(上)第858章 屯門(下)第890章 冤魂索命(三)第859章 美人計第97章 白蓮初現(一)第161章 交割(一)第917章 爲君粉身亦無悔(下)第623章 送死(上)第400章 攻與防(十)第475章 紅顏一怒·江湖縞素(五)第241章 圖窮匕見(一)第66章 明查暗訪(三)第206章 局中局(八)第717章 兄長(中)第422章 衝冠一怒(八)第505章 重遇至尊·天下無主(十九)第1062章 作繭自縛第734章 殤第1057章 選教主(上)第905章 紂王與姜皇后第760章 食蟹(上)第736章 撐腰(上)第45章 哭秦庭(下)第398章 攻與防(八)第1084章 投名狀(下)第768章 梅污玉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