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龍起安陸(七)

樑儲、毛澄兩人互相對視一眼,說着些不相干的閒話,議論着安陸的風景人情,彷彿對所發生的一切根本不在意似的,走入了房中。 一路上,張鶴齡類似的閒話已經說了不止一次,不過不出意外,每次都沒人搭腔。

當初正德在位時,張氏一族靠着皇帝的威風,大肆聚斂財富。這樣的行爲,不可避免的要傷害一部分世家大族,地方豪強的利益。如今皇帝沒了,新立的皇帝又不是他們是屬意的蜀王,那些佔下來的利益,多半是保不住的,其心情肯定不會好。

接下來那些大族豪強的反撲,也不是那麼好招架的,張鶴齡心情鬱結,說話難聽一點,也是情理之中。作爲大明文官系統中頂階的存在,這點涵養功夫總是有的,不可能真的與他發生什麼爭吵。

院子裡,張鶴齡依舊在喋喋不休的抱怨着,指桑罵槐的罵着某些人忘恩負義,言而無信。兩位老者微笑了一下,這小門小戶出身的勳貴,就是缺乏涵養,連這點表面功夫都不會做,又能做成什麼事?

毛澄看看館驛的佈置,點頭道:“安陸這地方,確實是個福地,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仲德兄也算是有福氣,在這裡做長史,真個是逍遙賽神仙。我輩在京師之中爲國事勞神,他倒落個自在。”

他是弘治六年的狀元,而王府長史袁宗皋則是弘治三年的進士,論科分,在毛澄之前,論位階則在毛澄之下。兩人當初在京裡,還有一點私交,算是個可以說上話的朋友。而樑儲則是成化年的進士,算是着兩人的士林前輩。他點頭道:

“這裡確實是好地方,不過光是地方好是沒用的,最重要的,還是人要好。如果人不夠好,好山好水,也會被糟踐了。當初這裡的知州萬同,老夫是知道的,那是難得的好官啊。可惜,被白蓮亂賊所殺,案子好象一直還沒破,等到孔州牧來時,我們要好好問問他,這官是怎麼當的。”

方纔他們進安陸時,孔璋這個地方官帶着京山知縣在州境迎接,這是題中應有之意,不過由於十分倉促,兩下並沒顧的上對話。及後,整個欽差隊伍太過龐大,孔璋饒是所準備,也忙的手忙腳亂,暫時還沒抽出時間來拜見。

不等他來,大家先等回來的是谷大用,院子裡,張鶴齡的冷嘲熱諷如同連珠炮,朝着谷大用傾瀉而去。好在後者是宦官,忍受辱罵是起碼的本事,並不怎麼在意。反倒是賠着笑臉,說着小話。

罵了幾句之後,張鶴齡也覺得沒什麼意思,又擔心谷大用真的在新君面前留了名字,將來被這等人報復一下,滋味並不好受。漸漸收了聲音。

谷大用又過來與二老道了個歉,然後纔回了自己房裡,毛澄看看樑儲“厚齋公,你說這閹人在世子那裡,可曾討了好麼?”

“若是他討了好,是不會這麼快回來的,態度也不回這麼謙和。這幹閹人都是一般的爲人,得志便要猖狂,絕不會韜光養晦。他如此的忍氣吞聲,依老夫看來,多半是他連王府的門都沒進去。”

毛澄點頭道:“若果然是如此,那便好了,新君不用宦官,這是國朝中興之相。”

樑儲也道:“石齋公的眼光,我是一向信服的。只是這個世子畢竟在安陸,石齋公也沒親自考校過,只怕難免有所偏差。若是他真的信用谷大用,老夫就想見面時,勸他幾句。可如今看來,我輩的眼光遠遜於石齋,這世子確實是個賢君之相,親賢臣,遠小人,不用宦官。不過這只是一面,待會等到孔州牧來時,有些話還要問問他,畢竟他是這一方父母,最清楚情形。”

不多時,院子裡復響起張鶴齡的抱怨,這次是抱怨招待的規格太低,準備的太過寒酸,認爲是地方官府做事不用心,怠惰公務。另外一個聲音,則承認着錯誤,說着道歉的話。

樑儲搖頭道:“眼下國喪之時,諸事從簡,本來就該如此。可惜啊,泥孔璋連這話也說不出來,幸虧世子賢德,否則安陸城裡,必然是藩王跋扈,有司束手,黎民塗炭。”

孔璋安頓了欽差的隊伍之後,就要來拜見各位傳旨欽差,這也是官場禮節的一部分。不過他並沒有準備土特產,也就難怪張鶴齡不高興,可也正是因爲他沒準備任何土產,樑儲、毛澄兩人對他的看法倒是好了不少,雙方交談的氣氛也很融洽。

除了問問日常的庶政外,這兩位京師大佬關心的事一是興王府在本地的風評,二是萬同的死因。孔璋小心翼翼的回答着,將那早已背的滾瓜爛熟的答案彙報上去,他並不清楚這些答案出自誰的手筆,只是早在正德病危時,安陸的幾位名流就通過某些渠道,把這份答案交到了他的手上。

這種表態比較清晰,如果孔璋不能很好的配合這些士紳的話,他的知州也就當到頭了。這些士紳如果聯手的話,摘掉他的知州印,也並不是什麼難事。

一如預料,兩位老臣聽完這些彙報,並沒有做出任何表態,面上也不見喜怒,只是吩咐着孔璋去通知王府,準備明日迎接聖旨。另外就是吩咐着,安陸從現在開始,就不能再看成湖廣的直隸州,而是要看成是國都,是嗣天子的駐地。如果世子出了任何閃失,都要孔璋粉身碎骨也難抵萬一。

徐光祚等人來時,已經知會了湖廣巡撫,從他那調了一支標營即將開拔過來。但是人馬的安置,以及本地駐軍的調度,都需要有人操辦才行。作爲地方官,這活自然就是孔璋的。

除此以外,辭陵、送行,有一系列的工作要做,這些工作都得由安陸衙門完成,並且時間很緊。在這個時候,一些人情往來就講究不得,就連接風宴也談不到。吩咐完了差事,孔璋告辭而出,回到州里開始佈置。

這些事事實上早在十幾天前,就已經在着手操辦,並不會擔心完不成任務。大家要做的,就是要演出手忙腳亂,連夜操辦的假相,以顯示自己對這一切都不知情。師爺見他愁眉不展的樣子,忙問道:“東翁,可是我們還有什麼疏漏?又或者是樑閣那裡又有什麼新要求?”

“都不是。這種事哪會有什麼新要求,無非就是讀聖旨,進京,繼位。現在的安陸,也不會出什麼問題,沒事。你們做的已經很好了,只是本官自己不舒服,心疼,主要是良心疼。我騙了閣老,騙了同僚,最重要的是,不知道騙了大明的社稷,將來或許有報應的。”

他搖了搖頭,起身看着館驛方向,心中忽然升起一個念頭:若干年後,操辦這一切的人,回想起今天來,會不會痛心疾首追悔莫及?

第94章 攔路第628章 生死鬥(上)第294章 惡虎(六)第3章 身份疑難第526章 龍起安陸(七)第157章 逆轉第564章 重逢(一)第579章 舊時恩·今日難(二)第411章 定心(九)第686章 楊記(下)第359章 成名(二)第1024章 哭諫第307章 血夜(十三)第407章 定心(五)第951章 決裂第1049章 晉商(三)第558章 攤牌第344章 討餉(十四)第886章 攪局(上)第830章 下馬威(一)第561章 密帳(三)第11章 夜宴第366章 禍根(四)第1092章 我花發時百花殺(中)第177章 奪龍記(六)第281章 生死與共(九)第622章 廟算第672章 謀算東南(上)第488章 重遇至尊·天下無主(二)第976章 斷腸(下)第545章 禮儀狀之爭(二)第269章 護鳳(七)第697章 比武(下)第176章 奪龍記(五)第432章 最後一搏(九)第675章 外放(下)第439章 刺(一)第256章 贈刀第839章 殺威棒(上)第262章 要解心頭恨第6章 定計第272章 護鳳(十)第572章 侯門貴女(三)第202章 局中局(四)第311章 屠虎(二)第463章 奪寶記(十二)第757章 請借人頭一用(下)第961章 科道互查(一)第281章 生死與共(九)第586章 免死衣第191章 暗訪(八)第777章 引蛇(三)第650章 衆望所歸是楊公第133章 玉鳳生瑕第1046章 撐場子(四)第338章 討餉(八)第984章 山西之變(上)第601章 烏合之衆(三)第990章 翻臉(上)第908章 打壓(一)第387章 亂起(六)第274章 生死與共(二)第1074章 蘭芳(一)第721章 鬼門開(二)第631章 女汗(下)第212章 局中局(十四)第612章 大鬧兵部(上)第237章 急風驟雨(六)第735章 新生第1024章 哭諫第255章 朝天闋(六)第778章 出洞第406章 定心(四)第431章 最後一搏(八)第736章 撐腰(上)第308章 血夜(十四)第788章 復仇之師第424章 最後一搏(一)第294章 惡虎(六)第627章 決鬥第679章 狀元投效第67章 軍械(一)第929章 永淳公主(一)第413章 定心(十一)第859章 美人計第648章 楊慎登門(下)第720章 鬼門開(一)第561章 密帳(三)第834章 接風(二)第798章 桂萼張璁第837章 進言第946章 低頭(二)第815章 登島第36章 降僧(一)第733章 與往事幹杯(下)第1002章 聯結勳貴(下)第476章 紅顏一怒·江湖縞素(六)第583章 易得無價寶第263章 護鳳(一)第538章 功高計毒(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