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9章 鐵肩擔道義

“維之、湘皋,厚齋三公,今天又和我談了下,他們怕是真的有些疲倦,想要掛冠而去。≧,當年四位閣臣,要是他們三個都辭官告老,我的位置,就比較尷尬了。”

楊廷和對於這位兒媳婦很是高看,甚至舉行了一個小規模的家宴,來表示一下對這個兒媳到來的慶賀。但是作爲被迎接的對象,黃娥由於是女子,不能上桌吃飯,實際與楊廷和同飲的還是楊家兩個兒子,女婿金承勳以及謀主談放鶴以及楊廷和幾個親近幕僚。

這幾個幕僚,既是楊廷和的幫手,也算是楊廷和的弟子,既幫着閣老做事,同時也向楊廷和學習道德文章,兩下里關係很是親近。聽到楊廷和提起內閣的事,次子楊惇道:

“父親,孩兒覺得,現在這個局勢下,與其苦苦支撐,不若急流勇退。那三位閣老,也是明白人,他們大概也是看穿了,現在即使留在位子上,也於事無補,還不如退歸林下,總能落個清名。”

“惇兒,你這話爲父不喜歡聽,如果所有人都像你這麼想,這個天下,又有誰出來做事呢?幾個月前,楊記商號從張家灣運進內承運庫海量白銀。這些錢,據說得自海外,全部輸入內帑,這也算落實了老夫當初的疑慮,楊記果然是天子在幕後操縱的所謂商號,實際上,還是皇商。天子不與民爭利,現在,卻是直接從百姓碗裡搶飯吃了。萬歲手裡有了銀子,就要修地壇,日壇,月壇,將祖宗定下來的祭祀之法,進行修訂。名義上,是要改祭祀之法,實際上,是要改祖宗成憲。今天可以改的了祭祀之事,明天,他就可以對其他的事下手。將來,他就要乾綱獨斷,天下之權,盡歸於君。要是放在以前,老朽可能也就真的退了,可是上次和楊承祖談了一次,他的一些話,對我很有啓迪,我現在決定留下,就是想要讓大明,走出一條新路來。”

他看看這幾個人,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婿,乃至談放鶴,全都是一臉茫然的樣子,他笑了笑

“這件事,三言兩語說不清楚,有一些地方,老朽自己也還沒想明白。等到我徹底弄懂以後,會跟你們說清楚的。總之這條路不會太好走,也充滿了危險,你們都是老夫的子弟門生,就算是想要斷,也斷不了的。若是老夫的路沒有走好,你們肯定要受牽連,自己要有個準備。”

幾個人都點着頭,表示願意與父親或是恩師共進同退,在表態的同時,大多數人,是沒覺得會有什麼問題的。大明朝雖然不像宋朝那樣優待士大夫,但是眼下對於文人也比武人寬容的多,像楊廷和這種身份和級別的官員,只要不去犯原則性錯誤,就不至於株連宗族弟子。所謂的牽連,最多也就是前程上會動一動,這也沒什麼大不了。

“我今天正好藉着家宴,跟你們說一句,最近都謹慎一些,不要輕易的去招惹是非。就連我們門下的御史言官,現在做事時,也得多加防範。天子正是自以爲無所不能之時,這個時候迎面撞上去,只會粉身碎骨。祭祀的事,他想怎麼搞,就隨他心意去吧,這些錢戶部不撥款,都由天子內帑來出,我們很難說進去話。”

經過四年相處,楊廷和對於皇帝的品行,也算有了一些瞭解,嘉靖雖然表面上做出重視禮制的態度,實際上,只是把禮法當成了打人的棍子。想要對付誰是,就可能把這個理由拿出來整人,自己對於這些東西並不怎麼在意。如果有人爲了守禮法跟他硬拼,多半是沒有好下場。

倒不是說因此就不用守禮法,只是,在這種事上去爭鬥,根本就是浪費力量,比起祭祀,他們的底線還是在繼統上。

“張延齡處斬,張鶴齡被拿,張太后的身體每況愈下,天子是要對前朝遺澤斬草除根。我們在外朝,這些事上很難做什麼,但是必須要守住的一點,大明血脈絕對不可亂。萬歲或許不明確說出來繼統孝廟,但是也絕對不能把興王放套太廟裡,接受祭祀。”

身爲輔臣,楊廷和的目光是有的,他已經看出來,嘉靖這幾步走的目的,最終就是把自己的父親靈位弄到太廟裡接受祭祀。

按照禮制,天子七廟,三昭三穆,明朝情形略有不同,九廟四昭四穆。現在已經沒有空餘的位置,如果把嘉靖的生父放進去,就意味着要把太廟裡某位皇帝挪到後殿去。這顯然是超出了在場衆人的底線,誰也不能認同。

金承勳的年紀比楊慎略小一些,身爲修撰,同樣也是滿腹經綸的文士,這時沉聲道:“老泰山所言極是,如果天子真的要把興獻王送到太廟中,縱然拼去性命,也要爭一爭道理。”

楊慎則皺着眉頭“如果到了那一步,其實就已經晚了,與其兵臨城下時,我們再行反抗。還不如拒敵於國門之外,以往,我們就是退的太多,天子每進一步,我們就退一步,搞的現在,我們身後的地方已經不多了。依我之見,從今以後,凡是涉及到繼統之事,我們一步都不能退。就算是用命去拼,用血去爭,也必須站住立場,否則就只能一敗塗地。”

談放鶴則關心着另一個問題“三位老人家就算要走,也不可能是現在就走,總要做好交接才行。未來朝廷,要派誰補上這三個缺,可有了人選。”

“老朽本以爲天子會屬意楊一清,可是現在看來,楊一清多半要被天子留在邊鎮。他熟悉戎政,天子用他坐鎮三邊,多半是要對外用武。自從南擊倭寇後,宇內太平,朝廷也該修養生息,恢復民力。可是看現在的舉動,多半是要對北方用武了。按老夫的想法,其實更想讓楊一清入閣,免得百姓受刀兵之苦,可惜這事我們做不了主。遞補人選上,萬歲心裡屬意的,還是寶樹堂謝家那邊。就是不知道謝公是否有意出山,再入內閣了。”

聽到謝遷的名字,幾個人都沒了話說,這個老前輩可是正經的孝宗朝閣臣出身,如果他被起復,內閣裡,怕是楊廷和的日子也不好過。幾個人心裡各自想着事情,宴會的後半程,雖然沒有冷場,但是氣氛上實際和喜悅已經沒有太大關係。

等到家宴吃完,楊慎等人離開,楊廷和身邊只剩了談放鶴,他嘆了口氣“放鶴,慎兒的脾氣,實在是……。眼下的朝政表面平靜,暗地裡潛流涌動,我有些擔心,以他的性格,能否全身而退,現在揚州那邊出缺,老朽倒是想把他安排過去。”

“恩師所言甚是,升庵兄才情雖好,但性子未免太過忠直,與人爭鬥,很容易被暗算。外放歷練,未必是壞事,學生過幾天就去安排。”

楊廷和自知次子性子失於軟弱,沒有多少主見,留在京裡,幫不上忙也不至於惹出什麼麻煩。反倒是能爲自己出力的長子,今天宴會上的表現太過沖動,再一想他這些年爲家裡做的付出,他也決定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給兒子行一點方便,保下他的前途。只是時事變化,並不以他的意志爲轉移,楊慎的外放還沒有辦妥,一件意外的發生,讓幾方的佈局都被擾亂,良苦用心,也化做了泡影。

第542章 進京第616章 凶信第387章 亂起(六)第436章 最後一搏(十三)第457章 尋寶記(六)第403章 定心(一)第804章 米王之亡(上)第690章 上元之會(四)第430章 最後一搏(七)第54章 爭妻(四)第203章 局中局(五)第949章 駙馬與文會(二)第316章 女兒情(三)第561章 密帳(三)第419章 衝冠一怒(五)第83章 周王府(一)第189章 暗訪(六)第1049章 晉商(三)第679章 狀元投效第587章 贈畫第489章 重遇至尊·天下無主(三)第133章 玉鳳生瑕第292章 惡虎(四)第542章 進京第412章 定心(十)第431章 最後一搏(八)第739章 編練新軍(下)第75章 退婚(上)第1101章 實相第408章 定心(六)第830章 下馬威(一)第873章 特使(一)第139章 酒席揚威(二)第767章 梅污玉碎(二)第789章 天降雄師(上)第258章 找場子(二)第1094章 煙消雲散第790章 天降雄師(下)第75章 退婚(上)第747章 馬失前蹄(上)第215章 了局(二)第244章 圖窮匕見(四)第1030章 我爲刀俎(上)尾聲二大結局第109章 考較(二)第1053章 軟硬兼施(上)第406章 定心(四)第579章 舊時恩·今日難(二)第149章 陝西行第937章 血光(三)第898章 此情可待成追憶第971章 堂會(三)第467章 帝師(二)第332章 討餉(二)第1092章 我花發時百花殺(中)第896章 只羨鴛鴦不羨仙(二)第584章 難遇有情郎第780章 破軍(下)第452章 尋寶記(一)第717章 兄長(中)第127章 怒潮(三)第336章 討餉(六)第243章 圖窮匕見(三)第631章 女汗(下)第320章 初抵安陸(二)第906章 萬家生佛·千夫所指(上)第720章 鬼門開(一)第140章 酒席揚威(三)第416章 衝冠一怒(二)第14章 不相負第一五十五章 我是你的眼第346章 討餉(十六)第14章 不相負第1059章 重見飛紅(上)第291章 惡虎(三)第426章 最後一搏(三)第996章 金山銀海(二)第336章 討餉(六)第381章 血雨(三)第288章 遠大前程(六)第543章 童叟無欺第686章 楊記(下)第284章 遠大前程(二)第794章 戰利第493章 重遇至尊·天下無主(七)第857章 屯門(上)第1010章 外援(一)第994章 無聲的守護第616章 凶信第171章 誰主沉浮(七)第728章 哭泣之城(五)第584章 難遇有情郎第592章 嚴嵩上書(下)第194章 暗訪(十一)第630章 女汗(上)第798章 桂萼張璁第1088章 蓮凋(二)第728章 哭泣之城(五)第909章 打壓(二)第63章 風起青萍